23《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精编版

合集下载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实录及点评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实录及点评《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实录及点评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山野、树林吗?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看一段录像,说说你的感受。

(播放小兴安岭的录像。

▲注:没有声音的片断)生:这个树林好美,有好多树,好多植物、小动物。

可惜就是没有声音。

师:是的,你们看,这么美的环境没人来介绍多么可惜呀!你们想认识它吗?想帮这段录像配音吗?生:想。

师:其实这里是位于我国北部的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小兴安岭。

它的美丽富饶你们已经见过了,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感受它的魅力吧!(出示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师:大家齐读课题,看看题目告诉我们什么?生:美丽的小兴安岭。

生:今天学习介绍小兴安岭的课文,那里很美。

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它,看谁最能体现出它的美丽,我就邀请他为刚才的录像配音,当个小小配音员。

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一遍,划出本课生字及带有生字的词语,多读几遍,要读正确、读通顺。

(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最勇敢地站起来读出生字、词语给大家听听?(师在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自由选读字词。

)师:他们刚才读得对吗?生:对,只是小兴安岭的兴读错了。

它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不读第四声,读第一声。

师:你听得很认真!我们就应该学会这样认真凝听别人的说话。

全班齐读字词。

(学生大声朗读)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相信对学习课文会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听听录音带朗读第一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看书)师:好了,听完录音,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小兴安岭到处都是树,像绿色的海洋。

师:看看图片,哪张最能体现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情景?(出示电脑课件,一幅只有一棵树,一幅有十几棵树,一幅有几十棵树)生:是第三张,图上有好多树,密密麻麻的,没有一点空隙。

师:那由你们来当小记者,向其他小朋友介绍小兴安岭。

(师放录像片断一,学生练习介绍)师:同学们,我们在读书时可以象刚才放录像一样,在脑海中将画面显示出来。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设计理念《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的一篇课文,课文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实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

不过,准确地使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水平和表达水平也比较有限。

所以,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准确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流程: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旅游观光吗?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小兴安岭看看,你们带好行李和老师一起出发好吗?在出发前老师想检查一下上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你们都还记得吗?谁愿意把自己的新朋友介绍给大家理解呢?他读两遍请大家跟读两遍看来小朋友们的记性可真好呀,为了奖励我邀请大家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吧。

课件:欣赏小兴安岭的风光片师:欣赏完这美丽的风景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生:小兴安岭的风景实在是太迷人了。

生:真的好想到这美丽的地方去游览一番啊!生:这里的树真多!就像是绿色的海洋!(板书:树—美)师:我们仅仅欣赏一番就有如此深刻的感受。

真正到过小兴安岭的人感受会更加深切。

现在让我们走进大山深处。

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感受它年四季的魅力!(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师: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文中有一段话高度的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请你找出来。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优秀10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优秀10篇)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优秀10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篇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2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学习第三自然段:⑴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____)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⑴板书: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⑴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⑴师: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

(课件)⑴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过渡:河里涨满了春水。

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

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2、学习第四自然段:⑴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板书:夏密密层层郁郁葱葱⑴出示句子: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⑴朗读比赛: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

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

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⑴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⑴学生汇报师板书:秋树叶飘落黄中透绿冬树上积雪银色世界⑴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重点词汇:小兴安岭、美丽、教学实录
句子解析:小兴安岭是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山脉,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 教学实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重点词汇:美丽、教学实录
句子解析:美丽是指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教学实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记录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
Part Five
教学反思和总结
感谢观看
汇报介绍
作者:老舍
创作背景:1950年代,老舍访问小兴安岭,被其美丽景色所震撼,创作了这篇散文
课文内容:描绘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词汇和句子解析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展示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关于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介绍小兴安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文讲解和互动环节
课文讲解:介绍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动植物资源等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兴安岭的印象和感受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讨论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
段落大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等 主题思想:表达了对小兴安岭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Part Three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小兴安岭的自然景观,了解其特点和变化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小兴安岭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小兴安岭的植被、土壤、气候等特征 实践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小兴安岭,亲身体验其自然环境和生态价值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来上节语文课,在上节语文课中我们共同游览了……生:(齐)美丽的小兴安岭。

师:游过之后相信一定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那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并帮我做几幅有关小兴安岭的宣传画,你们做了吗?生:做了。

师:请做的同学把画举起来示意给老师好不好?生:好(举画示意)师:非常美,谁愿意到前面为同学们展示一下。

生:(展示画)我画的是小兴安岭的树,我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不但品种多,而且长得浓密,就想绿色的海洋(师板书“绿色海洋”)生:我画的是小兴安岭的春天,春天树木发芽,冰雪融化有许多小生命从这里开始。

(师板书春)生:我画的是小兴安岭的夏天,草地上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就象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师板书夏)生:我画了小兴安岭的秋天,秋天的叶子渐渐变黄,整个森林呈现一片金黄的景象。

(师板书秋)生:我画了小兴安岭的冬天,冬天的雪后整个森林都被披上了银装,就象银白世界。

(师板书冬)师:你们画得真是太好了,从他们的画中你们感受到什么?生:我感觉小兴安岭真是太美了!师:既然小兴安岭这么美,你们想不想重温一下他的美呢?(想)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品读全文,然后再选择描写你喜欢季节的那一段进行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师:感受到它的美了吗?生:老师,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能不能在去游览美丽的小兴安岭呢?师:既然大家都想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游览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师:在没有去之前,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今天的游览你都想了解什么呢?生:我想知道小兴安岭到底美在那儿呢?生:我想知道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各是什么样?生:我想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特产、哪些小动物呢?生:我想学习本课作者的写作方法?师:大家问得都很好。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你们的问题一起进入小兴安岭吧!小火车准备好,我们一起……生:出发了。

(学生搭乘火车,随音乐启动)师:同学们准备好,小兴安岭车站已经来到了(示),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茂密的树林。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

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去过杭州的西湖,感受过它的平静与旖旎。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生: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生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

生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生: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师:谁能用“是……也是”关联词语造句。

生1:我是爸爸的儿子,也是妈妈的儿子。

生2:赵教师是我们的语文教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生3:邹亮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周立新的好朋友。

……(点评:教师从简单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的情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本领。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圃,也是一座宏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来研究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观赏一下春天的景色。

(课件观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新的生字词,你们还记得吗?大屏幕出示词语。

学生齐读,老师强调读错的字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吧。

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二、新课讲解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六个自然段,那我们就请六个学生来读一下这篇课文,每位同学读一段。

生1: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栋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生2: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溪里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3: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耀眼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生4:秋天,白桦和栋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生5: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黑熊躲进自已的洞里冬眠。

紫貂捕捉野兔当美餐。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生6: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老师在学生读的时候,指正错误的读音。

)播放课文朗读视频,让学生看着书仔细听,给不会读的字加拼音。

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有哪些词能看出树木的多呢?生:数不清的、几百里。

师:对的,这两个词看出了树木的多,接下来,我请同学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课堂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课堂实录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祖国的北方看看,那儿有一片森林,它就是……生:小兴安岭。

师:(板书: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的景色怎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件上的图片吧。

师:孩子们,谁愿意谈谈小兴安岭给你的感受呢?生1:壮观。

生2:美丽。

师:(板书:美丽的)对,小兴安岭的四季都是非常美丽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预习。

生1:(读带拼音词语)融化汇成涨满郁郁葱葱挡住浸在千万缕利剑刮过舔着蘑菇膝盖师:读的不错,那么去掉拼音读一读,看看我们行不行。

生2:(去掉拼音读词语)融化汇成涨满郁郁葱葱挡住浸在千万缕利剑刮过舔着蘑菇膝盖师:看看生字行不行。

(读生字)汇涨浸葱蘑刮舔融剑挡缕膝生3: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本节课的生字。

读什么?生:舔。

师: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怎样才能写好它?生1:它有三个点,不要少写。

生2:里面的“天”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

生3:“舔”是左右结构的字,应该左边小右边大。

师:对,大家说的很正确,那么老师来范写,大家一起书空吧!师:我们写两遍,写好后展示一下。

生:(练写“舔”)师:我们来点评这两名同学写的生字吧,说一说那个地方写得好,那里写的不好。

生:他写的“舌”太大了。

师:对。

那么还有一点,其中的“天”第二笔起笔应该在“舌”字横线的上面。

大家再来写一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四名同学一人读课文的一个自然段。

请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生:(四名学生接读课文)师:现在请大家思考: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生1:是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还有吗?生2:(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是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板书:美丽的花园)师: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

我们曾爬过黄山的天都峰,欣赏过它的秀丽与险峻;我们曾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我们曾去过杭州的西湖,感受过它的平静与旖旎。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

生: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师:请你谈谈你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生1: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美丽的地方。

生2: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富饶的地方。

生3: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生4:我认为小兴安岭是个树木多的地方。

师:那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意思?(课件出示)生:第六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师: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这句话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生:把小兴安岭比作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

师:谁能用“是……也是”关联词语造句。

生1:我是爸爸的儿子,也是妈妈的儿子。

生2:赵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

生3:邹亮是我的好朋友,也是周立新的好朋友。

……点评:老师从简单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的情感。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哪位同学能来读一读?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师: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有哪些景物?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春天的景色。

(课件欣赏)说一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我看到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师:春天,万物复苏,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那春天的树木是什么样?生: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问题: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树木长出新的枝条。

(1)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换成长出可以吗?为什么?生:抽出是长出的意思。

生:可以。

生:不可以。

……师: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抽出把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得很生动形象;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更贴切。

师:春天,天气变暖了,山上的积雪有了什么变化?(课件)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积雪融化。

师:小动物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你看,这是什么动物?生:小鹿。

师:它们在做什么?生: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师:“散步”、“欣赏” 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小鹿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师: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你喜欢小兴安岭的春天吗?那就把你的感情释放出来吧!大声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深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

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

看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小树抽出枝条、积雪即将融化、溪水清澈见底、漂亮的小鹿喝水)学生再次读这一段。

情感升华到极点。

字字入情,句句含意。

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

师:当我们还沉浸在春天美景时,夏天在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小兴安岭的夏天也在悄悄变化着,夏天的山林更绚丽多彩,让我们跟着夏天的脚步走进山林吧!师:(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生:读课文。

(观赏画面)师:通过读课文和观赏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生:树木、雾、太阳、野花、草地师:夏天的树有什么特点?生:葱葱茏茏。

生:密密层层。

师:(课件出示:“密密层层”是什么意思?文中指什么密密层层?突出了什么特点?)生1:“密密层层”是距离近,空隙小。

生2:指枝叶密密层层。

生3:突出了夏天树叶多。

师:突出了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师:夏天早晨的小兴安岭什么样?生:雾多。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雾吗?师:因为夏天的森林都被树叶封住了,雾不易散去,所以整个森林就像泡在雾里一样。

师:太阳出来后是什么样的?生: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师:这句话中太阳光比做什么?师:夏天百花盛开,姹紫嫣红,那夏天的草地上又有什么?生: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师:夏天,野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使人美不胜收。

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生:读第三自然段。

点评: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解读着课文,舒展了灵性,从课文优美的语句中感受到美,懂得欣赏美。

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师: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作者从不同季节里有哪些景物,怎么美来写的?看到小兴安岭的春、夏的景色如此迷人,老师都迫不急待地想去领略它秋、冬两季的风采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生:想去。

师:那就请同学们分成两组自学描写秋、冬两季的自然段。

老师这有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的提示来完成学习内容,等一会上前来汇报。

生:分组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生:到黑板前写出汇报内容:秋天:白桦、栎树、松柏、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冬天: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师:总结自学内容。

秋天的树木什么样?生: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师:黄绿相间突出森林色彩美。

师:落叶怎样?生:“落叶在林间飞舞”老师想换一个词“飘落”可以吗?生:思考问题。

师:想一想,飞舞像跳舞一样,人在跳舞时心情什么样?生:快乐。

生:高兴。

生:美丽。

师:飞舞既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同时体现了森林的动态美。

师: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奉献了什么?生:(课件展示)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师:课件出示问题:()的山葡萄()的榛子()的蘑菇和木耳()的人参生: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名贵的人参。

师: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落叶在飞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献给我们那数不清的珍贵物产。

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点呢?师:冬天的雪花什么样?生:雪花在空中飞舞。

师:两次飞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师: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说明了什么?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什么特点?生:积满说明了雪大。

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寒风的猛烈。

师:大风大雪使小动物们也不能外出活动。

看看此时的他们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课件)生: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同学演示)师:冬天,真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生:纷纷回答……师:那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吧!生:读课文。

点评: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

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师:课文通过时间顺序的描写,写出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林海去感受它的壮观吧!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读第一自然段。

生:思考: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绿色的海洋”指什么?(文中指森林广阔无垠,一片绿色。

)生:“数不清”课文中指树的数量、品种极多。

“绿色的海洋”文中指森林面积广。

师:小兴安岭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繁茂的树木,几百里连成一片,像绿色的海洋,这该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一望无际,一碧千里。

小兴安岭如此壮观,而它就位于我省的伊春市,我班有两位同学家在伊春市,其中董丽红的父亲就是一位可敬的林业工人,如此美丽富饶的小兴安岭正是千千万万个林业工人建设和保护的结果。

你们为我们的家园如此美丽富饶而自豪吗?那就拿出你们的气魄来重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希望同学们在自豪的同时,也要爱护和保护、建设我们的家园。

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

点评:感受祖国的地广物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体会祖国的繁荣富强是人民建设和保护的结果,初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诱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希望同学们长大后不断地利用和开发这个宝库,让它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

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的热爱。

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1)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由整体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再分述小兴安岭的春天生机勃勃,夏天绚丽多彩,秋天硕果累累,冬天分外妖娆的不同的特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

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

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

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

情感升华到极点。

字字入情,句句含意。

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

(3)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

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美,欣赏到美,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特级教师教学实录教学重点:1、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1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通过边读边想像画面、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部分。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同时借助换词对比的方法,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逐步学习这种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学时重点感受小兴安岭春填和夏天的美丽和富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

学时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季节不同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新设计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复习(课前板题“美丽的小兴安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小兴安岭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还记得它在哪儿吗?(点击课件,出示小兴安岭位置图)小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