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_杨波
COPD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点分析

COPD患者的临床药学监护点分析杨波吴志恒朱铁梁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它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毒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据报道,在美国,COPD是继心血管、肿瘤和脑血管之后位居第四的致死疾病。
COPD的诱发因素多样,有些机制尚不清楚,而各种药物的治疗作用环节不同,新疗法的研究亦呈多方向性。
为保证患者合理使用药物,临床药师参与COPD 患者的药物治疗。
现就1例COPD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并分析、总结,为以后此类病人的用药提供参考。
一、病例简介:患者,男,62岁,慢性气管炎史20余年,糖尿病史2年。
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息并于活动后及夜晚加剧、咳嗽、痰不多。
查体,体温:36.5℃;心率:72次/分;呼吸:16次/分;血压:120/80mmHg。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桶状胸。
血液学检查:白细胞1.1*109/L,肌酐55.3umol/L,BUN4.6mmol/L,谷丙、谷草转氨酶分别为48.6IU/L,19.2IU/L。
痰培养:黄色奈瑟菌、溶血性链球菌。
X线检查:可见两肺纹理粗乱,呈网状;超声心动检查示:肺动脉压34mmHg。
血气分析:PaO2 56 mmHg,PaCO2 66mmHg。
肺功能示:FEV1 49.7,FEV1/FVC 61.19,PEF 47.3,FEF25 34.1,FEF50 21.9 ,FEF75 19.2。
入院诊断为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
治疗主要静脉给予美罗西林钠,后改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控制感染;静脉给予二羟丙茶碱和单次临时的甲泼尼松龙(甲强龙);口服茶碱缓释片(舒氟美)、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丙卡特罗(美普清);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爱全乐)和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平喘;以口服氨溴索化痰。
患者治疗10天,病情好转出院。
二、临床药师分析及讨论根据患者入院后的肺功能的指标判断该患者属于重度COPD状态。
临床药师参与治疗1例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摘要 1例63岁中老年男性因“咳嗽、发热伴淋巴结肿大1月余”入院,根据淋巴结穿刺的病理结果确诊为马尔尼菲青霉菌肺部感染。
患者病情严重,感染累及心脏,全身炎症反应强烈。
确诊后立即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抗真菌治疗,但在治疗的第19天,医生将伊曲康唑注射液改为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临床药师考虑到患者此时的病情尚不稳定且伊曲康唑口服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低,其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抗菌浓度,建议继续使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控制病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考虑给予生物利用度较高的伊曲康唑口服溶液序贯治疗。
临床医生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继续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予以出院。
3周后患者门诊随访,病情进一步好转,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伊曲康唑临床药师中图分类号:r51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3-0071-02gu yongli1*, ye xiaofen2**, jin meiling3, cai yingyun4, lv qianzhou2(1. the ministry of health clinical pharmacists training bas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2.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section,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3.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4. senile disease section,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032, china)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一种侵犯全身多器官的条件致病性真菌,马尔尼菲青霉病(psm)是由pm感染引起的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真菌病。
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目的通过对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体现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
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通过全程监护患者的治疗过程,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果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过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标签:临床药师;肺部感染;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的治疗过程,能够在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评价中,从药学角度为医师提供合理的建议,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药物治疗[1]。
本文就1例脑出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进行讨论,为开展脑出血术后患者监护工作积累经验。
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在家突然头晕,后被家属扶至床上休息,测血压示高压160mmHg,后自觉全身发冷,并出现呕吐1次,呕吐物为清水,被家属送入我院急诊科。
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86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82/95mmHg。
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骨盆挤压无分离感。
检查不合作,气管插管,神志浅昏迷,刺痛不睁眼1分,言语无反应1分,刺痛肢体回缩4分,GCS评分6分=(1+1+4),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迟钝,颈抗二指,颅神经查体不合作。
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肌张力较高,双侧巴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入院当天查头颅CT提示:”脑室内积血”。
在局麻下行双侧额部钻孔血肿外引流术,入重症监护病房。
既往史:患高血压病20年,高血脂10年,平常间断服药,具体不详,10年前患胆结石,诉已治愈,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①脑室内出血;②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2治疗经过第1d,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2*109/L、中性细胞百分率84.5%、血红蛋白137g/L、血小板计数239×109/L。
肝肾功能结果显示正常。
术后予以预防感染(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神经营养(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止血(卡络磺钠注射液)、保护胃黏膜(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降低颅内压(甘露醇注射液)等对症治疗。
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1例的病例分析

临床药师参与重症肺炎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1例的病例分析李建伟;杨蕊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24(17)7
【摘要】米尔伊丽莎白菌为葡萄糖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蛙类等动物中多见,在人类中较少见,主要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并可致肺炎。
近年来,随着医院内发现米尔伊丽莎白菌感染病例越来越多,米尔伊丽莎白菌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
由米尔伊丽莎白菌引起的各类感染时有报道,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的1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检出米尔伊丽莎白菌,探讨米尔伊丽莎白菌的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选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49-152)
【作者】李建伟;杨蕊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中医医院临床药学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省儿童药物临床评价与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医药卫生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临床药师参与1例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脓毒血症感染的病例分析
2.临床药师参与治疗颅内感染继发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重症肺炎的病例
分析3.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黏菌素B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实践4.临床药师参与多学科会诊对多重耐药菌所致重症感染患者的影响与典型病例的药学监护分析5.临床药师参与1例重症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W AN G Do n g — x i a o ,ZU O Zhe n. h u a ,LI Li ,ZH U Ma n ( , . De p a r t me n t o f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C a r e , P L A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me r o p e n e m nd a mo x i lo f x a c i n , a n t i — v a s c u l i t i s t h e r a p y wi t h p r e d n i s o l o n e a c e t a t e , a n t i — h y p e r t e n t i o n t h e r a p y , l i v e r 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 r a p y
1 0 0 8 5 3 . Ch i n a ; 2 . De p a r t me n t o fP n e u mo l o g y , P Ge n e r a l Ho s p i t a l , Be i j i n g 1 0 0 8 5 3 , C h i n a ; 3 . De p a r t me n t f Ph o a r ma c y ,G a n s u Pr o v i n c i a l Ho s p i al t fT o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L a n z h o u 7 3 0 0 5 0 , C h i n a )
a n d S O o n . T h e i n i t i a l a n t i b i o t i c s r e g i me a n d he t c o n t i n u i n g h o s p i t a l me d i c a t i o n we r e e v a l u a t e d b y c l i n i c a l p h a r ma c i s t a n d he t wh o l e —
一例肺部感染的护理ICU 个案护理

一例肺部感染的护理1、学校:XX医科大学科室:ICU姓名:XX带教老师:XX前言肺部感染属于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肺部感染多数是由病菌感染引起的肺实质或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埃希大肠杆菌等。
2、病历摘要患者XX,男,31岁,入院诊断为:(1)肺部感染(2)右侧大量胸腔积液(3)鼻咽癌放疗后多发骨转移IV度期;既往有鼻咽癌并多发骨转移1年余;曾多次到我院肿瘤科治疗。
患者10月20日因发热、咳嗽一周,加重伴气促2天;并胃纳和精神差;于2015年10月21日入住我院的综合科,入院后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对症支持治疗,效果欠佳;11:35分出现神志模糊,气促较前明显加重,大汗淋漓,予力月西镇静后经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指尖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6%以上,为进一步治疗转入ICU,转入时持咪唾安定镇静,评分为In分;HR160次/分,心律欠整,R19次/分,ABP85/55mmHg>SPC)298%,全身消瘦,全身散在皮下出血点和瘀斑,舐尾部皮肤受压易红。
转入后即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上心电监护、留置尿管、胃管及右侧胸腔引流管,抗感染,控制心率,纠正低钾血症,维持血压、酸碱及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
3、评估与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总结如下:4、护理目标、措施、评价: 护理诊断2:清理呼吸道无效1、气体交换受损4、有心输出量减少的危险 7、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10、焦虑2、清理呼吸道无效 5、电解质紊乱 8、疼痛3、有发生VAP 的危险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9、语言沟通障碍目标 患者呼吸道通畅、肺部痰鸣音无增加或减少7、患者其后进展目前患者神志清,生命体征平稳,予2015年10月30日停呼吸机,改气管插管内吸氧;HR120次/分、R20次/分、ABP1I9∕69mmHg,SP02100%;各管道固定好、引流通畅;目前仍在ICU继续治疗。
一例肺部感染病人查房护理课件

鼓励病人多饮水,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粘稠的病人,可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缺氧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注意监测氧流量和浓度,根据病情调整。
吸氧护理
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以增强肺通气功能和排痰能力。
呼吸训练
04
CHAPTER
药物治疗与护理
诊断
肺部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
03
CHAPTER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维持舒适体位
饮食护理
口腔护理
01
02
03
04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生。
根据病情需要,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如半卧位或侧卧位,有利于呼吸和排痰。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05
CHAPTER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困难的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病人多咳嗽、排痰。
呼吸衰竭的预防
给予吸氧,调整氧流量,确保氧合正常。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应做好气道护理,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湿润。
一例肺部感染病人查房护理课件
目录
病例介绍肺部感染概述护理措施药物治疗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康复与预后
01
CHAPTER
病例介绍Biblioteka 咳嗽、咳痰、发热1周,加重伴气促2天。
主诉
患者1周前出现咳嗽、咳痰,痰为黄色粘稠状,不易咳出。2天前症状加重,出现发热、气促,活动后尤甚。
药学监护案例

药学监护是药学服务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与患者、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的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药物治疗结果。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药学监护案例的示例: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李明- 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住院科室:内科就诊原因:李明因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出现血糖控制不佳和高血压加重的症状,被转入内科住院。
药物治疗:1. 高血压治疗:- 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洛卡特普(贝塔受体拮抗剂)和利尿剂。
- 血压监测结果表明,目前血压控制不佳。
2. 糖尿病治疗:- 目前正在使用的药物:二甲双胍。
- 血糖监测结果显示高血糖,需要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药学监护步骤:1. 患者评估:- 药学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历史、药物过敏情况、生活方式等。
- 了解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遵从性。
2. 药物治疗评估:- 分析患者当前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类型、剂量、给药途径等。
- 评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副作用。
3. 问题识别:- 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的问题。
- 注意到患者可能存在不规律的药物用药行为。
4. 制定药物治疗计划:- 药学师与医疗团队合作,提出调整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建议。
- 建议添加ACE抑制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一部分,并调整糖尿病药物剂量。
5. 患者教育:- 向患者解释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性和用药规律。
- 教育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并记录结果。
6. 监测和跟踪:- 设定随访时间,监测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水平。
- 与医疗团队定期沟通,调整治疗计划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
7. 问题解决:- 如有需要,及时处理患者在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不良反应。
随访:药学师与医疗团队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个案例突显了药学监护的全面性,包括患者评估、药物治疗评估、问题识别、药物治疗计划制定、患者教育、监测和跟踪以及问题解决。
通过药学监护,可以实现更有效、安全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师联系临床、探讨药物在治疗和应用方面的规律、促进合理用药的一门分支学科。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提供药学监护是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模式。
笔者通过在呼吸科参与1例青壮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在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评价、合理的药学监护、药品不良反应的合理处置方面与临床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药物治疗中的作用,以期对该类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药学监护。
1 病例概况患者,男性,30岁,主因发热5 d于2014年4月23日入院。
患者1周前受凉后出现头痛、咽干,无咳嗽、咳痰,无盗汗。
5 d前出现发热,T 37.9 ℃,腹泻,解3次稀便,就诊于社区医院,查血、尿、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未给予特殊处理。
患者仍持续发热,T 38 ℃左右,自行口服退烧药(具体不详)后体温能降至正常。
2014年4月22日晨起患者体温升至39.5 ℃,伴寒战,在社区医院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和赖氨匹林静滴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夜间患者体温最高达41.0 ℃,2014年4月23日就诊于我院发热门诊,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
既往病史:2007年发现总胆红素高,无特殊治疗;2012年因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行微创手术;2013年饮酒后出现胃充血、胆汁返流,间断口服中药治疗;对克拉霉素过敏,表现为全身皮疹,否认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入院查体:T 38.8℃,P 80次·min-1,R 18次·min-1,BP 118/76 mm Hg(1 mm Hg = 0.133 kPa),BMI 19.05 kg·m-2。
叩诊清音,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余无特殊。
辅助检查:WBC 5.01×109·L-1、中性粒细胞0.662、淋巴细胞0.222、单核细胞0.114、嗜酸性粒细胞0.002、C-反应蛋白2.3 mg·dl-1、血沉12 mm·h-1、血浆D-二聚体0.41 μg·mL-1、钾3.41 mmol·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2 I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6.3 IU·L-1,肌1例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杨 波1,王东晓2,朱 曼2(1.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天津 300162;2.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北京 100853)[摘要] 1例30岁男性患者,因发热5 d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史,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
入院后给予头孢美唑、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临床药师评估其初始治疗方案,并持续关注其药物治疗,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在发生莫西沙星致QT间期延长、万古霉素未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时进行及时的用药分析,与医生充分沟通并提出用药建议,治疗31 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关键词] 临床药师;治疗方案;万古霉素;莫西沙星;药学监护[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5)02 – 0091 – 04Pharmaceutical care o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YANG Bo1, WANG Dong-xiao2, ZHU Man2(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Logistics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Tianjin 300162, China; 2.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One 30-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the history of perforation of duodenal ulcer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due to fever for five days.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as pulmonary infection. After admission, anti-infection therapy with cefmetazole and moxifloxacin was given. The initial therapeutic regimen and the continuing hospital medication were evaluated and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was carried out by clinical pharmacist. Timely medicati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involving moxifl oxacin-induced QT interval prolongation, failure to achieve the effective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of vancomycin were given to the physician. After 31 days, the patient was in stable situation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Therapeutic regimen; Vancomycin; Moxifl oxacin; Pharmaceutical care[基金项目]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种子基金(FYM201534)[通信作者] 王东晓,女,副主任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E-mail:baixiao301@[作者简介] 杨波,男,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E-mail:yang91880@酐89.4 μmol·L-1,尿素氮2.79 mmol·L-1,总胆红素30.1 μmol·L-1,直接胆红素11.5 μmol·L-1,白细胞介素-6 < 1.50 pg·mL-1,癌胚抗原测定1.93 μg·L-1,结核菌素试验(–),真菌D-葡聚糖检测< 10 pg·mL-1。
痰涂片可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未找到真菌和抗酸杆菌。
胸部X线:左下肺斑片状阴影;肺CT:左肺纹理增粗,左下肺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片状及条索状模糊密度增高影,疑似可见空洞,较前加重,考虑为左下肺炎症。
尿常规、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发热待诊,肺部感染;2.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
2 主要治疗经过该患者院外发热,胸部X线示左下肺斑片状阴影,除外肺栓塞、肺肿瘤、结核等,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
入院后(4月23日)给予头孢美唑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吲哚美辛栓纳肛退热,静脉补钾治疗。
患者血钾3.41 mmol·L-1,比正常略低,考虑由前几日腹泻所致。
当血钾小于3.0 mmol·L-1时,机体可出现一些低钾症状如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呕吐、心律失常等,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有致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故应及时给予补钾治疗。
入院第3天(4月25日)患者一般情况差,体温波动较大,最高可达39.3 ℃,WBC 4.98×109·L-1、中性粒细胞0.680、降钙素原0.14 ng·mL-1、C-反应蛋白3.1 mg·dl-1,考虑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将头孢美唑升级为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的比阿培南。
4月27日患者体温控制仍不佳,多次痰涂片查见大量革兰阳性球菌,WBC 4.41×109·L-1、中性粒细胞0.636、C-反应蛋白3.67 mg·dl-1、血钾3.81 mmol·L-1,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4月29日患者心电图出现心动过缓,QT 间期延长,考虑为莫西沙星的药品不良反应,遂停用。
5月2日患者病情平稳,无发热,WBC 3.83×109·L-1、中性粒细胞0.477、C-反应蛋白0.661 mg·dl-1,停用比阿培南,调整为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
5月9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连续两次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别是6.69 mg·L-1和4.73 mg·L-1,未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5月14日调整为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体温基本恢复至正常,左下肺病灶较前明显吸收缩小。
此后患者精神好,饮食、睡眠可,偶有低热,为进一步明确低热原因,建议行骨穿及PET-CT检查,患者拒绝。
5月23日停用利奈唑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于住院第31天出院。
3 临床药学监护3.1 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评价及疗效监护该患者临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依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对于既往健康的轻症且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应尽量推荐用生物利用度良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该患者检查显示病灶迅速扩散,疑似出现空洞,但真菌D-葡聚糖检测及临床表现不支持真菌感染,考虑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混合感染(包括厌氧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可选用的药物有:①静脉注射第二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②静脉注射呼吸喹诺酮类;③静脉输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单用或联合静脉注射大环内酯类。
该患者有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史,入院前曾使用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考虑为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
入院后初始治疗方案选用注射用头孢美唑钠(2 g,bid,ivgtt)、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4 g,qd,ivgtt)联合抗感染治疗,对常见病原体均能覆盖,初始抗感染治疗方案合理。
在明确致病菌和药敏试验后,可依据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初始治疗后48 h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患者体温仍高达39 ℃以上,呼吸道症状未有明显改善,考虑细菌耐药导致的疗效欠佳,病原学检查未能找到致病菌,因此经验性的将头孢美唑升级为比阿培南,采用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继续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方案调整合理,继续观察疗效,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3.2 万古霉素的药学监护患者入呼吸科后第5天体温再次出现高热,最高达39 ℃以上,肺部病灶未见明显缩小,分析可能的原因有未能覆盖致病菌或细菌耐药,特殊病原体感染等因素,该患者使用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已覆盖苛养菌、非典型致病菌、肠杆菌科细菌,但未能覆盖MRSA,当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经验性抗MRSA治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