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历史 专题三 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3-2014高中历史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2

2013-2014高中历史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训练 人民版必修2

【创新设计】2013-2014高中历史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训练人民版必修2(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中 ( )。

①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从材料看,这次讲话指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而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故排除①。

答案 B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 )。

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B.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C.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我国思想解放所起到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首先要对市场有正确的认识,谈话指出市场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答案 C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

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解析注意时间,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B4.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 )。

A.有计划地开展全行业公私合营B.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C.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D.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措施,B、C两项属于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 专题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基础达标1.《春天的故事》歌词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诗篇”的主题是()A.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B.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于初级阶段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题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的。

答案:C2.宣传画形象而又浓缩地表现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面是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宣传画,按照时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②④③①D.④②①③解析:四幅图分别反映的是国企改革(1985年后)、大跃进(1958年)、计划生育(20世纪80年代初)、文化大革命(1966—1976)四个事件,结合事件的发生时间,选C项。

答案:C3.(2014·泉州市质检)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其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理论分析法,题干属于改革开放后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其目的就是改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以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选B项。

答案:B4.(2014·佛山市质检)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

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可知,是因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为改变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B项正确。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1.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背景分析的能力。

根据题干“1992年”这一时间和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分析,90年代,全球风云多变,世界动荡不安。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遭挫折,改革开放也存在一些问题,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改革开放的路线问题,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所以才会使该书畅销,故D项正确。

2.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解析:选B。

本题考查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

题干引文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三个是否有利于”的内容,它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

”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析:选C。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提出的,故C项正确。

4.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下图是1992年3月26日《某某特区报》发表的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春,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所以B项说法错误。

答案:B2.1992年,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其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的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在1976年,排除A项;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南方谈话之后,排除D项;南方谈话的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应选C项。

答案:C3.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D.评价了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记一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知识结构填一填1.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2.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逐步具体化,中共十五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方面进一步深化。

辨一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的所有制形式有哪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

它既包含公有制性质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含非公有制性质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还包括兼有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成分的混合经济。

3.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经济运行的机制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调节经济的手段行政手段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分配制度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严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辨析体会研一研1.史料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

经过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根据史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后来是怎样克服的?[提示] 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僵化的体制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克服:解放思想,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练习专题三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练习专题三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1955年11月我国正式印制使用粮票,1993年2月后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粮票的使用与废除实际上体现了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C.所有制形式变化D.产品分配方式的变化1.答案:B 粮票的使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粮票的废除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则是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2.1979年到1992年,全国人大先后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法律和条例。

此外,中国政府还同一些国家就有关保护投资安全问题进行谈判或签订协定。

这些做法( )A.旨在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B.表明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C.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D.促进了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2.答案:A 材料反映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保护外国投资的法律和条例,说明中国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故A正确。

3.“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以上言论是对1992年的评价,主要依据的是(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3.答案:C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992年”等信息不符。

4.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有关首都钢铁公司发展的文章。

文中说,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年届花甲、老态龙钟的企业,居然会有返老还童、生机勃发的巨大变化。

让首钢人没有想到的变化缘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D.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4.答案:B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自主权,没有活力,“老态龙钟”。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 人民版必修2

3.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一认识( ) A.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B.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C.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D.彻底打破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故A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是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开后,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说明国家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地位,这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做了思想准备,故C 项正确;此时计划经济仍然占一定的比重,故D项错误。

答案: C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的这一论述说明(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融合是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C.计划和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不是区别意识形态的标准D.资本主义应当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应当实行市场经济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目标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结合题干材料分析,A、D两项的表述错误。

B项没有认识到国家宏观调控与计划经济的区别。

的本意是要借鉴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答案: C3.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番话表明( )A.我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B.经济体制改革不适合当前国情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探索中D.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明确解析:说这番话的时间是1992年初,当时已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一定认识,但不成熟,C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一、选择题1.1992年,某某证券交易所15支上市股票价格三天之内暴涨570%……第二年初,全国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增加到2 700多个,是一年前的20多倍……全国消费品价格平均上涨了13%,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上涨50%以上。

对于这种经济现象说法准确的是( )A.改革开放尤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B.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后,经济发展出现过猛、过热情况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以后,经济建设出现了新高潮D.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资涌入使中国经济出现了异常发展解析:股市暴涨、物价上涨都是经济过热的典型特征,故B项正确。

答案:B2.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南方谈话②中共十三大召开③中共十四大召开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①④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十三大召开于1987年,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所以②④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②④。

1992年春南方谈话和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故①③正确。

答案:B3.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应该主要看(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②③④解析:1992年,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项。

④错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答案:A4.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一、选择题
1.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不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
B.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
C.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 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C.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道:“……‘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B.中共十四大召开
C.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中共十五大召开
5.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
1 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6.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

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
图一粮票图二股票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7.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不断地变化,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逐步建立起来的
B.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改革开放加快了经济体制的变革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8.“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涨”、“苹什么”、“药你苦”、“煤超疯”等这些在网络上热议的词汇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困惑,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加强经济体制中的法制建设②坚持将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③大力发展社会
生产力,增加产品的市场供给④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9.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图一中共八大会场图二1958年的宣传画
图三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图四中共十五大会场根据图片请回答:
(1)(图一)中共八大召开于何时?这次大会探讨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
(2)(图二)这是什么运动的写照?这一运动造成了什么影响?
(3)(图三)该图说明农村改革后实行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
(4)(图四)十五大召开于何时?这次会议探讨了哪些新问题?
答案
1.B 2.C 3.B 4.B 5.A 6.C 7.D 8.A
9.(1)1956年。

这次会议探讨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

意义:它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2)“大跃进”运动。

影响: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4)1997年。

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问题。

(或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非公有制经济是重要组成部分都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