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9)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自测题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河堤(tī)拱桥(gǒng)饮涧(jiàn)池沼(zhǎo)B、豁亮(huò)匀称(yún)椭圆(tuǒ)鸟瞰(kàn)C、漕运(cáo)田塍(shèng)微薄(bó)菜肴(yáo)D、情愫(sù)沟壑(hé)天堑(qiàn)擅长(shà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安装千态万状残损鲜花簇拥B、孩提行影不离浸溢流连忘返C、陪伴出尘脱浴简陋潸然泪下D、摧毁瑰丽多彩雕啄错落相连3.与下面两句话的含义最接近的成语是()西谚有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巴黎这座世界文明的繁华之都的出现又何尝是一日之功呢?A、穷年累月B、计日程功C、矢志不移D、来日方长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井有条。
C、这些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那时侯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重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举世无双的”。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⑵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⑶石拱桥的桥洞呈弧行,就像虹。
()⑷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6.你知道下面的诗句是谁写的吗?请模仿这两句诗,也试着写两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是代的诗人《秋夕》里的两句诗。
仿写:。
7.古诗文中含有桥的诗句很多,请写出两句,并注明作者或出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限时:120 分钟满分:120 分)一、积累运用(30 分)1. 根据课本内容默写。
(10 分)(1)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3)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4)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维慰问边关守军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抒发飘零之感。
《庭中有奇树》一诗中,女主人公独赏春日佳景,反动思念之情,便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假期,你和父母去荆门旅游,欣赏了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阔景象。
2. 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征蓬出汉塞”中的“蓬”常被误写成“篷”。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蓬”。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 ~5 题。
(7 分)孟子告诉我们: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要将诚信juān kè进我们的灵魂。
先哲们对“信”文化的分析与诠释可谓_______,令人zhèn lóng fākuì,我们要yóu zhōng 地领会并躬身践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7)

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
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48.翻译下列句子。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答案】(1)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挂在高处的泉水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刷。
流水清澈,树木茂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2)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绝巘”:极高的山峰。
“飞漱”:飞流冲刷。
“负”:凭依。
“轩邈”: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49.解释下列加点词。
(1)略无阙.(______)处(2)虽.(______)乘风奔御风(3)林寒涧肃.(______)(4)属引.(______)凄异(5)或.(______)王命急宜(6)五色交辉.(______)(7)月色入户.(______)(8)欣然(______)起行..(9)念.(______)无与为乐者(10)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11)水中藻荇交横..(12)盖.(______)竹柏影也(1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14)风烟俱净.(______)(______)(15)任意东西..(16)急湍甚.(______)箭(17)泉水激.(______)石(18)好鸟相鸣.(______)(19)沿.(______)溯阻绝(20)从.(______)流飘荡【答案】(1)通“缺”(2)即使(3)寂静(4)连续不断(5)有时(6)辉映(7)门(8)高兴的样子(9)想到(10)清澈透明(11)相互交错(12)原来(13)罢了(14)消失(15)向东向西(16)超过(17)飞溅(18)鸣叫(19)顺流而下(20)跟随【解析】【详解】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测试范围:第2、3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和睦.(mù)祖藉油光可鉴.(jiàn)节衣缩食B.绯.红(fēi) 候骑广袤无垠.(yín) 藏污纳垢C.解剖.(pō) 迁徙沿溯.阻绝(sù) 五色交辉D.属.引(zhǔ) 诘责深恶.痛疾(wù) 和言悦色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他说话的调子毫无抑扬顿挫....,却有一种奇妙的镇静作用。
B.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C.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今天期末考试成绩下来了,我数学居然不及格,想到晚上要回家面对父母,我心里感到诚惶诚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B.10月27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志愿者在上营坊社区参加了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
C.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D.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使全校师生深切地领悟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但霍金提出:黑洞的边缘,其实在一刻不停地向外产生粒子对,其中带有负能量的会被黑洞吸收,带正能量的则可能从黑洞逃逸。
②过去人们认为,黑洞引力极高,任何物质都不能从中逃逸。
③它介绍了霍金的三大理论贡献,各个都意义重大。
④其中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便是“黑洞辐射”,也被称为“霍金辐射”。
⑤你肯定听说过《时间简史》这本书,它是霍金的科普著作。
⑥这个理论,直接刷新了人们对黑洞的认识。
A.④⑥②①⑤③ B.⑤③④⑥②①C.④②①⑥⑤③ D.⑤③④②①⑥5.下列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2分)中国作品必须出精品,中国文学也必须走出国门,中国作家更必须走向世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含答案)(范围:第10课至第13课满分100分限时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飞漱.其间(sù) 素湍.绿潭(tuān)B.能与.其奇者(yū) 盖竹柏.影也(bǎi)C.沿溯.阻绝(sù) 林寒涧.肃(jiàn)D.夕日欲颓.(tuí) 藻、荇交横.(hèng)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晓雾将歇.(歇息)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B.从.流飘荡(跟、随)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C.回.清倒影(回旋) 林寒涧肃.(肃杀,凄寒)D.良.多趣味(甚,很)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下面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文:皎洁的月光照进窗户里,我高兴地起身走出屋外。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5.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3分)(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有“五律”和“七律”之分,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我国古代用干支和皇帝的年号纪年。
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中的“元丰”和“自康乐以来”中的“康乐”,都是用皇帝的年号表示时间的。
C.《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明朝文学家,为文清拔,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诗亦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号称“吴均体”。
D.《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指书信,古代称“尺牍”或“信札”,是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沿溯(shuò)竞跃(yuè)白沙堤(dī)横柯(Kē)B.阆风(láng)飞漱(shù)目眩(xián)竹柏(bǎi)C.绝巘(yǎn)轩邈(mào)窥谷(Kuī)属引(zhǔ)D.叠嶂(zhàng)曦月(xī)缥碧(piǎo)戾天(I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急湍甚剑,猛浪若奔。
B.清荣俊茂,良多趣味。
C.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D.泉水激石,i泠泠作响。
3.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庭下如积水空明。
4.下列各项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B.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D.风烟俱净,天山共色5.古诗默写。
(6分)(1),归雁入胡天。
(2),浅草才能没马蹄。
(3)《野望》一诗中,“,”两句写诗人遥望,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4)《黄鹤楼》一诗中,“,”两句直接抒发作者思念家乡的愁绪,点明主旨。
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3分)隔壁王奶奶接到一个电话,声称:国家现在要将一笔密存海外的巨款发给那些有责任、有担当的爱国人士,只要缴纳50元手续费就可以分到数百万元。
王奶奶信以为真,忙去交钱,你明知这是一个诈骗电话,该如何劝她不要上当受骗呢?(不超过60个字)7.综合性学习(7分)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三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测试范围:第1、3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咆.哮(páo)潇洒摧.枯拉朽(chuī)眼花缭乱B.铿锵.(jiāng) 浩瀚慷慨.无私(kǎi) 震耳欲聋C.藻荇.(xìng) 屏息互相轩邈.(miǎo) 殚精竭虑D.缥.碧(piǎo) 遗嘱锐不可当.(dānɡ) 色彩班斓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
B.张爷爷在中医诊病方面颇有建树....,深受街坊们的尊敬。
C.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的。
D.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从上周开始,外出务工人员离乡返岗,广润门菜市场整体消费偏淡。
B.通过中国女子排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C.她精彩的表演,将游泳馆的环境推向了高潮。
D.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它的枝丫繁多密集,可没有一棵树枝一片叶子不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②江西吉水县水田乡的土地上,生长着一棵一千二百多岁的老樟树。
③它的样子,称得上不同凡响:有十五米高,树冠展开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相当于普通人家十几套房子那么大。
④它是那么磅礴,同时又是那么谦逊和安详,一点也没有张牙舞爪的样子。
⑤仿佛它是一名德高望重却无为而治的老国王。
A.②①④③⑤ B.②⑤③①④C.②④⑤①③ D.②③①④⑤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测试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2)

B.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擅长五言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王安石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C.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等。
D.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答案】B【解析】【详解】“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
故选B。
11.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改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故选C。
12.下列对《梁甫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生活很幸福。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这两句写了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A【解析】【详解】A.错误,应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
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
故选A。
13.下列对《龟虽寿》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作答。
根据第二段“‘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
’去年的今日,她卧病家中,而今日已是人去楼空。
我踏入她的卧室,见了帘影依然,就吟出了古人这句词来。
”可知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怀念。
第二至五段说明帘在中国建筑中的作用,第⑥段说明帘的文化内涵,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帘”的喜爱和赞美。
119.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阅读文章,可知第二至五段说明的是帘在中国建筑中的作用。
根据第三段的“帘在建筑中起“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可提炼出“帘”的功用。
120.本题考查引用古诗句的作用。
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解答。
文章引用古诗句,使文章对“帘”的说明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121.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
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
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
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
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围绕文章所写的“帘”的作用来回答即可。
侗家风雨桥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有的以它们的悠久历史闻名于世,有的以它们的高超建筑技巧而留芳史册。
就它们的作用来说,皆是方便交通,使“天堑”变成通途。
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
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桥梁建筑尤为突出。
凡是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而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
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
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
桥长一百六十五米,桥面宽十米,桥高十五至二十米。
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建有楼亭五座。
楼亭呈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
长廊两旁设有长凳,宛如游廊供行人观赏和休息。
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必须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
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
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22.为什么称侗家风雨桥“独具一格”?(从全文角度回答)
123.《中国石拱桥》中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本文举程阳风雨桥为例说明了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
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124.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是什么?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125.为了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鲜明突出,可以在说明文中运用多种表达方
式。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26.第四段加点词语体现出说明文语言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7.为什么在介绍侗家风雨桥时先提到“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
128.你还知道哪些不同一般的桥,请举例说明。
【答案】
122.因为侗家风雨桥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
123.程阳风雨桥最能说明侗家风雨桥造型艺术的特点,举例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认识得更明确、更具体
124.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不用铁钉,以榫衔接。
125.描写。
126.准确性。
127.引出侗家风雨桥;突出侗家风雨桥的特点。
128.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2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
根据第一段的“那么,世界上有没有既方便交通,又可供人休息娱乐的桥?有,独具一格的侗家“风雨桥”就是这样一种桥”可解答此题。
12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辨析说明方法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
文章列举程阳风雨桥来说明侗家风雨桥的造型艺术,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家风雨桥造型艺术的
特点。
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
解答时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另外,说明方法的作用是由效果的关键词和其内容上的作用两部分组成的。
效果关键词如:准确、具体、形象生动、条理清晰。
内容上一般证明的是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之前的句子,而且大多证明本段的中心句。
12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相关段落来分析。
根据第二段“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可得出侗族桥梁建筑的特点。
根据第四段“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可得出侗家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的特点。
125.此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画线句“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的特点。
126.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掌握。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
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
“只”,是仅仅的意思,表限制。
在句中指的是风雨桥在建筑时仅仅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7.此题考查开头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如果文章以列举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一般是为了引出说明的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第一段由“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桥”的特点,引出下文对侗家风雨桥的介绍,突出侗家风
雨桥独具一格的特点。
128.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联系生活中的能力,以帮助对文意的理解。
举例时紧扣文章内容。
示例:钱塘江大桥桥墩最高为306米,为世界之最;中国杭州湾大桥是最长的跨海大桥为36千米,居世界之首;最早的竹索桥早在我国秦孝王时(公元前250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多孔连续式竹索桥。
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销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29.这两段文字分别介绍了太和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130.第二段由外观转入写___________。
先写“___________”,次写“背后”,再写“_____________”,然后由殿顶到“__________”,围绕“雕龙宝座”,摹写姿态各异的____________,以显示皇帝是____________。
131.太和殿的外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本文把说明的重点落在太和殿上,是因为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_______ 133.“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这句中“每根”能去掉吗?为什么?
134.作者是怎样按空间顺序介绍殿内的陈设、雕饰的?
135.太和殿为什么要装饰这么多龙?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量装饰形象奇特的龙,能增加建筑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