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安市城市概况最新

合集下载

江苏2016年各城市建成区面积

江苏2016年各城市建成区面积

34
1390
35.77
21.79
1439
45
1842
31.47
21.08
2606
25
1005
29.45
18.96
1157
27
1100
39.11
32.16
3176
36
1508
148.63 100.85
6591
248
10641
27.72
20.86
1462
33
1358
18.64
11.90
902
39
1642
655
34
1422
39.16
30.96
1170
29
1182
150.12 108.46
8524
224
9546
49.44
37.57
2299
65
2709
26.91
20.16
1378
37
1547
29.55
19.15
2694
36
1504
1028
27
1076
164.82
99.50
10030
275
11494
29.92
22.21
1679
36
1458
21.65
15.30
2497
37
1531
12.73
8.17
1378
24
999
271.20 183.00
16931
336
13898
16.86
11.71
1474
22
912

淮安市

淮安市

中文名称:淮安外文名称:Huai'an 别名:淮阴、清河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清河区,清浦区等4区4县政府驻地:淮安市清河区健康西路140号电话区号:0517 邮政区码:223000地理位置:江苏省中部偏北,洪泽湖东岸面积:10072平方公里人口:常住人口4799889人(2010年)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淮安小片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著名景点:关帝庙等机场:淮安涟水机场火车站:淮安站等车牌代码:苏H市花:月季市树:雪松城市简介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清江浦、清江、清河,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淮安市隶属于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市区东距黄海海岸线仅100多公里,通达亿吨大港——连云港港和盐城大丰港两个沿海开放港口均仅需 1.5小时。

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事家韩信、汉枚乘、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刘少奇、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1986年原县级淮安市(现淮安区)被国务院评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

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东有盛产鱼虾鳖蟹的高邮湖、白马湖。

全境平原广袤,土地肥沃,粮丰林茂,水域宽广,盛产水产、蔬菜、林果、各类禽畜及优质粮油等农副土特产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

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有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已经探明的岩盐储量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

全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其中包括淮阴卷烟厂等10户大型企业集团和江苏清印集团等50户重点企业,近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台资集聚,台湾富士康集团淮安科技城、明基达方电子、台玻集团、康师傅、旺旺、膳魔师等“大个头”台资企业纷纷来淮投资,正在逐渐形成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国内第四大台资高地。

淮安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

淮安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

淮安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2016)【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淮政规[2016]2号【发布部门】淮安市政府【发布日期】2016.10.24【实施日期】2016.12.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淮安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的通知(淮政规〔2016〕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2016年10月24日淮安市地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市地名的统一管理,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地名命名、更名、销名,标准地名的使用、地名标志设置与管理,历史地名的保护、地名公共服务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地名,是指具有特定方位、一定范围的地理实体的专用名称,包括:(一)山脉、丘陵、山峰、河流、湖泊、沙洲、滩涂、湿地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二)市、县(区)、乡镇等行政区划名称,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名称;(三)自然村、住宅区、区片等居民地名称;(四)路、街、巷(里、弄、坊)等名称;(五)高层建筑、商业中心等大型建筑物(群)名称;(六)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农场、林场、渔场、油田、矿山等专业经济区名称;(七)台、站、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桥梁、隧道、河道、水库、渠道、堤坝、水(船)闸、泵站等专业设施名称;(八)公园、广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历史古迹、纪念地等休闲旅游文化设施名称;(九)门楼牌号(含门号、楼栋号、楼单元号、户室号);(十)具有重要方位意义的其他名称。

地名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

专名是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个体的专有名词,通名是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类别的名词。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名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淮安

淮安

民国时期
淮安府撤销,市境大部始属淮扬道,后属淮阴行政督察区。境内漕、盐、河、榷之利皆失,进一步衰微。而长年战乱又给刚刚兴起的近代交通运输业和工矿业以沉重打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境内成为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刘少奇、陈毅、邓子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军队高级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淮安人民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勋。
建国后
建国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淮安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把“一穷二白”的淮安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江苏省新型的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城市文化
淮安市楚州区是国务院1986年12月8日批准公布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 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新长铁路纵贯全境,已经开工建设的宿淮铁路连接安徽皖北的能源基地,该铁路作为西煤东运的重要能源出海战略通道,对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已建好的新长铁路,将加强淮安、盐城、连云港三个长三角北部城市之间的区域联系,使淮安融入到沿海大开发中,淮安历史上就是”运河之都“,河道纵横交错,
京杭大运河贯穿市境南北,辅以盐河航道、淮河入海水道、入江水道等航道,使淮安的水运网络通江达海,淮安经济早由传统的“运河经济”转为“海河经济”。
淮安市楚州区是已故总理周恩来的家乡.历史上诞生过淮阴侯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
关天培等杰出人物。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罗炳辉、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
土地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概述

江苏省“淮安市”概述

江苏省“淮安市”概述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

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

北接连云港市,东毗盐城市,南连扬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邻宿迁市。

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 公里,面积10072平方公里。

古代淮安市主城区夏商周时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挖中国大运河最早开凿河段——邗沟(即京杭大运河的扬州至楚州段),沟通长江、淮河,由此与运河相伴相生。

[2]故成为春秋战国列强争夺的重要地区,先后为吴、越、楚所有。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

市境分属泗水郡和东海郡,始置县邑有淮阴(治今淮阴区码头镇)、盱眙(治今盱眙县城东北)、东阳(治今盱眙县马坝东南)。

西汉年间,市境大体属临淮郡,又增置淮浦(治今涟水县西)、射阳(治今淮安区东南)、富陵(治今洪泽湖中)等县。

东汉分属下邳国和广陵郡。

淮安市淮海广场商业中心魏晋南北朝时期,市境长期处于战争和对峙的前沿,建置紊乱,隶属多变,今市区码头镇、淮城镇其时均为军事要塞,多设州郡治所,为边帅驻节之地。

长年战乱带来的是“江淮之间,赤地千里”的凄惨景象,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

南齐永明七年(489),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

隋唐五代时期,境内长期处于安定的环境,建置也较稳定,大抵淮北属泗州(治今盱眙县城北淮河对岸),淮南属楚州(治今淮安区淮城),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重新繁荣。

楚州、泗州成为运河沿线的两座全国性名城,楚州更被白居易誉为“淮水东南第一州”。

北宋,境内较为太平,市境先属淮南路,分属楚州、泗州;后分淮南路为淮南东、西路,市境属淮南东路。

淮安市水渡口广场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市境再度成为前线,为双方反复争夺,建置亦复紊乱多变。

元代,境内先后置淮东安抚司、淮东总管府、淮安路(治今淮安区淮城镇)。

淮安发展概况

淮安发展概况

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淮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展望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

隋朝开凿大运河后,淮安成为漕运重要孔道,明清时期淮安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

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和苏北平原中部,处在我国自然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风光秀丽,人杰地灵。

改革开放以来,淮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成为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新兴的工业城市、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城市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开放型城市。

“十一五”以来,淮安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为未来淮安的发展描绘了一副崭新的宏伟蓝图。

第一部分: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淮安市位于苏北平原中部(俗称苏北腹地),辖区呈不规则条块状,西南、东北走向,其地理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中心城区位于东经119.15度,北纬33.5度。

淮安的地理位置特点:①淮安濒临黄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区的北部。

②淮安位于淮河下游,处于中国地理和自然气候的南北分界线上。

二、地质地貌淮安境内的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南部为丘陵地区,属皖东丘陵的余脉,一般真高50-100米,少数山头达150米以上,丘陵岗地面积占市域面积18.32 %;其他地域大部都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间,平原面积占市域面积69.39%。

全境最高点在盱眙裂山,真高194.1米;全市最低点,在楚州博里,地面真高仅2.3~3.3米。

三、河流水系淮安境内河塘众多,河湖交错,水网密布,风光秀美。

境内主要湖泊,有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等,湖泊面积占市域面积11.39%;主要河流, 有淮河、大运河、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淮沭新河、南六塘河、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及淮河入海水道等。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27•【字号】淮政发〔2016〕182号•【施行日期】2016.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意见淮政发〔2016〕18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结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实际,现就调整完善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科学划分市、区事权财权提出如下意见:一、体制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根据我市中心城市发展总体要求和市区城市建设管理任务,适应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建设管理需要,科学合理界定市区两级政府城市建设管理职权,充分发挥区级政府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努力构建职责明晰、事权匹配、覆盖全面、统筹协调、高效有序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中心城市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1.重心下移,属地管理。

合理调整市区两级政府事权,在市级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按照管理重心下移的要求,适度扩大区级政府管理权限,增强区级政府的城市建设管理功能,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

2.市保重点,区保全面。

市政重点项目和工程,经市政府明确后,由市级承担建设管理;除此以外的项目和工程调整到区级,由区级全面负责建设和管理。

3.费随事走,权责一致。

事权调整后,对应的经费和收费权同步调整。

经费由市级财政通过体制结算补助给区级财政,收费由区级征收或市级统一征收后返还,保证区级政府“有钱做事”。

二、主要事权、财权的划分(一)市政道路建设市级负责清江浦区主城区内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主干道及以上建设。

清江浦区负责辖区主城区内次干道及以下道路、背街后巷道路建设;负责郊区、乡镇、清河新区、清浦工业园区内所有道路建设。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一、前言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批准的《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和省域层面一系列重大战略、上位规划的颁布出台,使得淮安城市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多重重大战略聚焦淮安及周边区域。

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特色增长极的战略要求以及全省“1+3”功能区战略布局,明显提升了淮安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了淮安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

二是城市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地位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高铁方面结合国家铁路网规划,未来可北达京津、南抵沪宁,实现宁淮1小时同城生活圈,融入上海2小时经济活动圈。

三是随着“两区一县”行政区划调整获批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淮安“纳湖入城,淮洪一体”战略构想急需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面临重大调整。

四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大试点获批,将有力的促进淮安城市发展和治理方式转型。

以上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使得淮安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同时,也使得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更好地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亟需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因此,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以全面落实淮安三项改革试点要求(多规合一、土地使用制度、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央和江苏两个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前提,确定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现中央关于生态、集约、宜居等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意图;立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战略要求,结合淮安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问题,为淮安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后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为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繁荣之城、安康之城、宜居之城、文明之城”建设提供具体抓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90
1500
1388.07
1121.75
992.25
1000
812.44
676.62 572.42
500
15.00% 10.00% 5.0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0.00%
淮安市
000
50000
40000
2014年
2015年
-1.50%
淮安市
【城市GDP】近年来,淮安市经济快速发展,GDP总值由2005年的572.42亿 元增至2015年的2745.09亿元,同比大幅上涨了379.56%
3000
30.00%
2745.09
2455.39
2500
25.00%
2215.86
2000
1920.91
20.00%
2015年
淮安市
【城市产业结构】淮安市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环境,形成了五大千亿元 优势主导产业、四大新兴产业以及四大传统产业的产业格局
五大优势主导产业
盐化工新材料 特钢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食品业 节能环保
四大传统产业
机械 纺织 轻工 建材
四大新兴产业
新材料 新能源 新医药 软件与信息服务
突出规划引领,滚动实施“十项重点工程” ,加快推进“一廊四区多片”建设,累计投 入3891亿元、实施了4150个城建重点项目 ,中心城市框架业已形成,“六大功能”全 面提升,建成区面积达155平方公里、人口 增至140万人。
2500
2203.24
2000
1795.73
1500
1009.99
1000
30000
20000 10000
11467
【城市人均GDP】淮安市人均GDP稳步增长,从2005年的11467元增长至 2015年的56460元,同比大幅上升了392.37%
46020
50736
56460 30.00%
25.00%
35181
39992
20.00%
13670
16612
20500
23277
域高端职能,辐射 网络化:以高速公
带动市域发展。
路、一级公路和铁
路等交通设施为骨
四副:即涟水县城 、洪泽县城、盱眙
架,以市县域中心 城市和重点镇为节
县城和金湖县城四 点,构建开放的网
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络化空间格局

多点:即其他城镇
淮安市
500
497.47
【城市人口】淮安市2005-2015年人口整体呈U型走势,最高峰时为2005年人 口量,达到497.47万人,低谷时为2012年人口量,为480.3万人,2015年同 比十年前人口总量下降了2.06%
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与 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 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至2015年末,淮安市有116个乡镇,其中 24个乡、92个镇;另有11个街道办事处
淮安市
【城市交通】淮安市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公路、铁路、 航空并举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凸显了淮安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枢纽 地位
淮安市
【城市概况】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 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层城市,是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 一
淮安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境 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
淮安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邻 江近海,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 势独特,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 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
淮安市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 历史性转变
120.00% 100.00%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鱼米之乡,形成了蔬菜、畜 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 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特 钢、电子信息和化工新材料三大千亿产业为主体 的工业体系,同时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 草等有一定基础,丰富了整个工业体系
80.00% 39.78%
60.00%
40.80%
42.54%
44.08%
45.93%
40.00%
46.99%
20.00% 0.00%
13.22%
2011年
46.29%
45.38%
44.23%
12.91%
12.08%
11.69%
2012年 第一产业
2013年
2014年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2.86%
11.21%
28861
15.00% 10.00%
5.00%
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0.00%
淮安市
【城市三产概况】2015年,淮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5.09亿元,按可比价 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 的11.7:44.2:44.1调整到11.2:42.9:45.9
淮安市
【城市固定资产投资】淮安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2015年与2011年投资额相比,上涨了118.14%
2011-2015年以来,淮安市坚持以中心城 市为引领,加快了新型城镇化步伐。积极构 建“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新型城镇体系 ,不断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实现了工业化和 城镇化互动并进、产业与人口同步集聚。中 心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1247.99
1453.05
500
0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规模以上固定投资额
2015年
淮安市
【房地产市场状况】2011-2015年,淮安市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整体呈现上扬走 势,销售总额相应也稳步增长,而销售均价打破了前四年稳增的走势,2015年 出现明显下滑,下浮4.84%
1.00%
495
492.43
0.50%
490
485.72
485.21
487.2
0.00%
485
482.33 481.49
480.4
480.34
480.3
482.69
-0.50%
480
-1.00% 475
470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淮安市
【城市行政区划 】淮安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下辖清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清 河区、洪泽县、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此外,国家级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计划单列,统计单独列统
淮安市
【城市规划】淮安市规划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 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一主:即淮安中心 。 城市,通过聚合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