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丈量

合集下载

第四章 直线丈量和直线定向

第四章 直线丈量和直线定向

欲测定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及高差h,可在A点安置经纬仪, B点立视距尺,调望远镜视线水平,瞄准B点视距尺,此时视线与视 距尺垂直。求得上、下视距丝读数之差。 上、下丝读数之差称为视距间隔,用l表示。 D=100× l h=仪器高-瞄准高(中丝读数)
2.视线倾斜时的距离与高差公式
在地面起伏较大的地区进行视距测量的,必须使视线倾斜才能 读取视距间隔。由于视线不垂直于视距尺,故不能直接应用上述公 式。
刻度盘为铜或铝的圆环,最小分划为1°或30′,按逆时针方向从0°注记到360° 3.望远镜 4 .三角架 5 .垂球
罗盘仪
N
300
1望远镜 2支架 3度盘 4磁针制动螺旋5磁针
(二)用罗盘仪测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1、对中;2、整平;3、瞄准;4、读数,即为该直线的磁方位角。
罗盘仪在使用时,不要使铁质物体接近罗盘,以免影响磁针位置
1.真子午线方向 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 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 线方向。
真子午线方向是用天文测量 方法或用陀螺经纬仪测定的。
2.磁于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是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自由静止时其轴
线所指的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某点真子午线与磁子午线之间 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3.坐标纵轴方向 坐标纵轴方向就是直角坐标系 中纵坐标轴的方向。
一、距离丈量的工具
1、钢尺 长度一般为15m、20m、30m和50m。钢尺的基本分 划为厘米,在每米及每分米处有数字注记。
有端点尺和刻线尺的区别。端点尺是以尺的最外端作为尺的 零点。刻线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线作为尺的零点。 钢尺伸缩性小,一般用于精度较高的量距工作。
10cm
4
3
5
6

距离丈量和直线定向

距离丈量和直线定向

2、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1)准备工作
(2)丈量方法
由5人组成,2人拉尺,2人读数,1人做温度和长度记录。 每段在标准拉力下估读至0.5mm,丈量三次,长度差小于3m m。取平均值。完成整个丈量后再马上返测。
(3)成果计算
1)尺长改正数
ll
l l0
l
l 观测长度
2)温度改正数 lt
lt a(t t0 )l
3 29.9910 0.0695 29.9215

29.9213

(五)钢尺量距的注意事项
误差
尺长误差 温度变化误差 拉力误差 尺子不水平误差 定线误差 丈量本身的误差
第四节 视距测量
一、概述 视距测量是一种能同时测定两点间水平距离与高差的
测量方法。这种方法的精度较低,因而只能用在精度要求 较低的测量工作中。 二、视距测量原理 (一) 视线水平测距原理
(1)在测站上安置仪器,量取仪器高并记入手簿。 (2)转动经纬仪,用盘左照准标尺,读取上、下丝标尺读 数。 (3)调节竖直度盘指标水准管使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 计算竖直角a和中丝读数。 (4)用公式计算水平距离和高差 注:实际工作中读数的要求,编程计算。
四、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1.读数误差:测量距离不宜过大 2.垂直折光影响:视线应尽可能离地面1m以上. 3.标尺倾斜引起的误差:尽可能把标尺竖直 4.视距常数K的误差 注:较好的观测条件下平距的相对误差在1/300~1/200
尺段 丈量 前尺读数 后尺读 尺段长度 温度
次数
/m
数/m
/m
/C
高差 /m
温度 高差 尺长 改正后的 改正 改正 改正 长度/m /mm /mm /mm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介绍

第四章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介绍

为了简化计算,在观测中可使中丝读数 v 等于仪器高 i或为比仪器高大或小的整米数, 如 i=1.430m, 可 使 中 丝 读 数 v=1.430m, 这 样 式 (4-11)中-v=0,则高差h=h´。
(二)视距测量的计算
视距测量计算可直接用普通函数计算器 按公式(4-10)和(4-11)计算出测站点至待 定点的水平距离、高差。也可用编程计算器 预先编制成程序进行计算。 D = D´cosα = k l cos2α (4-11) h = h´+ i – v = D tgα + i – v (4-12)
二、视距测量的观测与计算
(一)视距测量
1. 在测站点上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记入手 簿。在另一个点上竖立标尺。 2. 盘左位置瞄准目标尺,读取下丝读数 a、上丝 读数b和中丝读数v。 3. 转动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水准管 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并记入手簿。 4. 倒转望远镜,用盘右位置瞄准标尺,重复2、3 步骤的观测和记录。称为一个测回。若精度要 求较高,可以增加测回数;若精度要求较低, 一般只用盘左观测半个测回。
D = (D´2-h2)1/2
(4-1)
D ' α
D = D´cosα B h
(4-2)
A
D
图4-3 斜量法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属于光学测距中的定角测距,它是 利用望远镜内十字丝平面上的上丝和下丝配合视 距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学原理,可以同时测 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此法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起伏 限制。但普通视距精度较低,测距时的相对精度 约为1/200~1/300。因此,常用于低精度的测量工 作。
端点尺
刻线尺钢尺皮尺花杆 Nhomakorabea测钎

测量学—4---------距离测量

测量学—4---------距离测量

测量学4距离测量第四章距离测量测量距离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所谓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还必须改算为水平距离。

按照所用仪器、工具的不同,测量距离的方法有钢尺直接量距、光电测距仪测距和光学视距法测距等第一节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一、量距的工具钢尺是钢制的带尺,常用钢尺宽10mm,厚0.2mm;长度有20m、30m及50m几种,卷放在圆形盒内或金属架上。

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在每米及每分米处有数字注记。

一般钢尺在起点处一分米内刻有毫米分划;有的钢尺,整个尺长内都刻有毫米分划。

由于尺的零点位置的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的区别。

端点尺是以尺的最外端作为尺的零点,当从建筑物墙边开始丈量时使用很方便。

刻线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线作为尺的零点,丈量距离的工具,除钢尺外,还有标杆、测钎和垂球。

标杆长2-3m,直径3-4cm,杆上涂以20cm间隔的红、白漆,以便远处清晰可见,用于标定直线。

测钎用粗铁丝制成,用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迄点和计算已量过的整尺段数。

测钎一组为6根或ll根。

垂球用来投点。

此外还有弹簧秤和温度计,以控制拉力和测定温度。

二、直线定线当两个地面点之间的距离较长或地势起伏较大时,为使量距工作方便起见,可分成几段进行丈量。

这种把多根标杆标定在已知直线上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一般量距用目视定线,三、量距方法1.平坦地区的距离丈量丈量前,先将待测距离的两个端点A、B用木桩(桩上钉一小钉)标志出来,然后在端点的外侧各立一标杆,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后,即可开始丈量。

丈量工作一般由两人进行。

后尺手持尺的零端位于A点,并在A点上插一测钎。

前尺手持尺的末端并携带一组测钎的其余5根(或10根),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处停下。

后尺手以手势指挥前尺手将钢尺拉在AB直线方向上;后尺手以尺的零点对准B点,当两人同时把钢尺拉紧、拉平和拉稳后,前尺手在尺的末端刻线处竖直地插下—测钎,得到点l,这样便量完了一个尺段。

园林工程测量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园林工程测量4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4
2)钢尺精密量距的成果计算 钢尺精密量距时,由于钢尺长度有误差并受量距时的环境 影响,对量距结果应进行尺长改正、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得出 每尺段的水平距离,再将每尺段的水平距离汇总得所求直线的全 长,以保证距离测量精度。 (1)尺长改正计算 设钢尺名义长度(尺面上刻划的长度)为l0,其值一般和 实际长度(钢尺在标准温度、标准拉力下的长度)l′不相等, 因而距离丈量时每量一段都需加入尺长改正。对任一长度为l 的尺段,其尺长改正数ΔLl 为:
6
4.1.2 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因其精度要求不同以及不同的地形条件,可采用 一般量距方法或精密量距方法进行,现先介绍距离丈量的一般方 法。 1)准备工作 距离丈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地面点位的标定与直线定线工作 。 (1)地面点位的标定 测量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确定地面点的位臵。在测量工 作中点等控 制点,一般需要保留一段时间,必须在地面上确定其位臵,设立 标志,作为细部测量或其他测量时使用。
7
8
2)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是指当丈量精度要求不高时所采用的 量距方法。这种方法量距的精度能达到1/ 1 000~1/ 3 000。 根据地面的起伏状态,可分为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和倾斜地面的 距离丈量两种形式。 (1)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 平坦地面的距离丈量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选用整尺法 和串尺法量距。 ①整尺法量距:在平坦地面,当量距精度要求不高时,可 采用整尺法量距,也就是直接将钢尺沿地面丈量水平距离。可先 进行直线定线工作,也可边定线边丈量。
16
17
4.2 视距测量
视距测量是利用望远镜内的视距装臵及视距尺(或水 准尺),根据几何光学和三角测量的原理,同时测定水平 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测量方法。在一般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 准仪的望远镜内均有视距装臵,如图4.15 所示。在十字丝分划 板上刻制上、下两根对称的两条短线,称视距丝。视距测量时根 据视距丝和中横丝在视距尺或水准尺的读数来进行距离和高差的 计算。

华南农业大学《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华南农业大学《测量学》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4.1 距离丈量
三、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用一般方法量距,其相对误差只能达到1/1000~1/5000,当要 求量距的相对误差更小时,例如1/10000~1/40000,这就要 求用精密方法进行丈量。
精密方法量距的主要工具为:钢尺、弹簧秤、温度计、尺夹 等。其中钢尺必须经过检验,并得到其检定的尺长方程式。
显示水平距离 显示高差 显示测点高程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 特点:参课本P38 ▪ 操作:1 安置仪器、对中(光学)、整平
2 打开电源(按PWR键) 3 按MODE选择测角模式 4 置零测角(水平角和竖直角) 5 关机:按PWR键大于2秒至屏幕显示
离地面1m以上;作业时,要将视距尺竖直,并尽量采用 带有水准器的视距尺;要在成像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CASIO fx-3650p计数器编程
说明 SHIFT CLR 3(ALL) 清除所有程序 MODE MODE MODE 1 程序编辑 模式 MODE MODE MODE 2 程序执行 模式 MODE MODE MODE 3 程序清除 模式,删除个 别程序
OFF后松开手指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南方ET-02/05电子经纬仪
测量学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于红波
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山区的距离丈量方法

山区的距离丈量方法

山区的距离丈量方法
一、直尺丈量
直尺丈量是最基本的距离丈量方法,适用于平坦地形的短距离丈量。

丈量时,可以使用钢卷尺、皮尺等工具,将直尺拉紧并贴合地面进行丈量。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直尺丈量在山区应用受限,容易受到地形的影响,丈量的精度也不易保证。

二、罗盘仪测量
罗盘仪测量是一种利用罗盘仪测定磁北方向,进而测量距离的方法。

在山区,可以使用罗盘仪结合测绳进行距离丈量。

首先,使用罗盘仪确定磁北方向,然后沿着该方向拉一条测绳,再使用直尺或步长进行丈量。

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需要多次校正罗盘仪的指向,以确保丈量的精度。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GPS测量是一种利用GPS卫星信号进行距离丈量的方法。

在山区,可以使用GPS
设备进行距离丈量。

首先,选择两个已知的GPS坐标点,然后使用GPS设备进行测距,再根据坐标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出需要丈量的距离。

GPS测量精度较高,且不受地形影响,是山区距离丈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测距仪测量
测距仪测量是一种利用激光、超声波等物理手段进行距离丈量的方法。

在山区,可以使用测距仪进行距离丈量。

首先,将测距仪放置在已知点上,然后对准需要丈量的目标点进行测量,最后记录下测量结果。

测距仪测量精度较高,且不受地形影响,适用于山区距离丈量。

五、标记法
标记法是一种利用标记物进行距离丈量的方法。

在山区,可以在已知的距离点上设置标记物,例如旗帜、石块等,然后使用直尺或步长进行丈量。

由于标记物受到地形、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丈量的精度容易受到影响。

第四讲 距离测量

第四讲 距离测量

41
3)光尺、测程和精度
光从发射器发出后,分出一路直接进入处理装置, 称为信号1;另一部分抵达反光镜后返回仪器的接 收器,称为信号2。通过测量这两个信号之间存在 相位差Δφ和整周数N便可确定距离,即
D N 2 2


称为光尺长,而 是余尺长 2 2 2
24
2.计算:
尺间隔: n=a-b 竖直角:α=90°-L
水平距离:D=100(a-b)cos2α
高差: h Dtg i l
25
三、视距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1.读数误差 读数时应注意消除视差。 2.标尺不竖直误差 选用安装圆水准器的标尺 。 3.外界条件的影响 尽可能使仪器视线高出地面lm,并选择合 适的天气作业。 此外,还有标尺分划误差、 竖直角观测误差、视距常数误差等。
A
h H
A
il
(4-2-3)
i——仪器高,是桩顶到仪器水平轴的高度; l——中丝在标尺上的读数。
20
(二)视线倾斜时视距公式
由于视线与水准尺不垂直,显然
D
s c(a b)


a
如图,假设有一水准尺(红尺) 与视线垂直,则有
n´ n
bl b´
h
s c(a b)
显然应确定下述关系: a'~a , b'~b ,n'~n
(一)视线水平时视距测量公式
f

视距丝
十字丝板上有两根视距丝,它们在物镜 光心处的张角φ基本是不变的。两根视 距丝在物象的间距与距离成正比
一般制作仪器时令
f 100,所以 D 100 n a
17
a n -b尺间隔) f D (n =af 所以D n nc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学习情境2-4 距离测量距离测量工作是测量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这是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平距离就是指通过这两点之铅垂线分别将两点投影到参考椭球面(在半径小于10km范围可视为平面)上的距离。

测量距离可根据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条件(仪器及地形)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施工场地,用尺子直接测量距离称为距离丈量。

也可利用光学仪器的几何关系间接测量距离。

近代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愈来愈多地应用光电测距技术来测量距离。

在此,将主要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一、地面点的标志和直线定线(一)地面点的标志和直线定线要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就需要用标志先将地面点标示在地面上。

固定点位的标志种类很多,根据用途不同,可用不同的材料加工而成。

在地形测量工作中,常用的有木桩、石桩及混凝土桩等如图2-4-1所示。

标志的选择,应根据对点位稳定性、使用年限的要求以及土壤性质等因素决定,并考虑节约的原则。

尽量做到就地取材。

临时性的标志可以用30cm长、顶面4-6cm见方的木桩打入地下,并在桩顶钉以小钉或划一个十字表示点的位置。

桩上还要进行编号,如果标志需要长期保存,可用石桩或混凝土桩,在桩顶预设瓷质或金属的点位标识来表示点位。

图2-4-1在测量时,为了使观测者能在远处瞄准点位,还应在点位上竖立各种形式的觇标。

觇标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测旗、花杆、三角锥标、测钎等(图2-4-2)。

地形测量中常用的是长2-3米直径3-4厘米的木质花杆,杆上用红白油漆涂成20厘米间隔的花纹,花杆底部装有铁足,以便准确的立在标志点上,立花杆时可以用是细铁丝或线绳将花杆沿三个方向拉住将花杆固定在地面上。

图2-4-2(二)直线定线若两点间距离较长,一整尺不能量完,或由于地面起伏不平,不便用整尺段直接丈量,就须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中间点,而将全长分做几小段。

这种在某直线段的方向上确定一系列中间点的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直线定线在一般情况下可用目估的方法进行。

在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量距工作中,应采用经纬仪定线。

1、目估定线法。

图2-4-3 如图2-4-3所示,若要在互相通视的A、B两点间定线,先在A、B点上竖立花杆,然后由一测量员站在B点花杆后1 m ~2 m处,使一只眼的视线与A、B点上的花杆同侧边缘相切。

另一测量员手持花杆(或测钎)由B走向A端,首先在距B点略短于一整尺段处,依照A 点测量员的指挥,左右移动花杆(或测钎),使之立在AB方向线上,然后插住花杆得出1点。

同法可定出2、3、……、n点。

标定的点数主要取决于AB的长度和所用钢尺的长度。

这种从远处B点走向A的定线方法称走近定线。

反之,由近端A走向远端的定线,称走远定线。

定线完毕即可量距。

2、经纬仪定线法当测角量边同时进行时或者距离丈量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直接用经纬仪定线。

如图2-4-4所示,仪器安置在B点后,瞄准A点,然后固定仪器照准部,在望远镜的视线上,用花杆、测钎或支架垂球线定出1、2等点。

图2-4-4二、距离丈量的工具和钢尺检定(一)钢尺量距工具用于直接丈量距离的工具,有钢卷尺、皮尺等。

这里所介绍的是用钢尺量距时所用的钢卷尺及其辅助工具。

钢卷尺、又叫钢尺,有架装和盒装两种,如图2-4-5所示。

钢尺宽度1 cm~1.5 cm,整钢尺长有20 m、30 m、50 m等几种。

图2-4-5 钢尺依零点位置的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两类。

端点尺是以尺端扣环作为零点,如图2-4-5(a)所示。

刻线尺则是以钢尺始端附近的零分划线作为零点,如图2-4-5(b)所示。

图2-4-6 图2-4-7 钢尺上最小分划值一般为1 cm,而在零端第一个10 cm内,刻有毫米分划。

在每米和每10 cm的分划处都注有数字。

目前出厂的钢尺,很多是整钢尺均有毫米刻划如图2-4-6所示。

钢尺量距的辅助工具有测钎(图2-4-7所示)、标杆(如图2-4-2)、拉力计和垂球等。

测钎是用约30 cm长的粗铁丝制成,一端磨尖以便插入土中。

在量距时,测钎用来标志所量尺段的起、止点和计算已量过的整尺段数。

在比较精确的钢尺量距时,还需使用拉力计和温度计。

(二)钢尺检定的概念钢尺由于材料质量、刻划误差、温度变化以及经常使用产生的变形等原因,致使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不符,所以在量距前必须进行对钢尺的检定工作。

以便在丈量结果中进行尺长改正。

通过钢尺的名义长度与标准长度的比较,求出它的实际长度与名义长度之间的关系,这项工作叫做钢尺检定。

钢尺检定又称钢尺比长。

钢尺比长通常在比长台上进行。

比长台是在平坦的地面上,按照一定的间距埋设固定的标志。

用精确的标准尺精确丈量出标志间长度,当作真长。

检定时,用待检钢尺精确丈量比长台两标志间距离,将此结果与比长台真长进行比较,求出该钢尺的△l值及其尺长方程式。

设用高精度的一级线纹尺丈量比长台两个标志中心的距离为L(误差很小,可以看作真长),钢尺检定时用钢尺精密丈量比长台的两个标志之间的距离得丈量结果Lˊ,则被检定的钢尺整尺改正数为:L- L ˊ;显然被鉴定钢尺每一米的改正数为L L L ''-。

若被鉴定钢尺的名义长度为0l ,则被鉴定的钢尺改正数为0l L L L l ''-=∆ (2-4-1)被鉴定钢尺的实际长度为l l L ∆+=00例如,某学校50 m 钢尺比长台的实际长度为L=49.7986 m ,以名义长l=50 m 的钢尺多次丈量比长台两标志之间的距离,求得平均长度L ′=49.8102 m ,检定时拉力为100 N ,温度为14℃。

在此条件下,钢尺尺长改正数△l ′=L -L ′= -0.0116 m ,则一整尺长(50 m )的尺长改正数为△l=[(L -L ′)/L ′]×50= -0.0116 m 。

其中(L -L ′)/L ′为钢尺每米长度的改正数。

由此,得出检定时温度为14℃,拉力为100 N 条件下的尺长方程为lt=50-0.011 6+0.000 012 5×50×(t-14℃),m 若要改化成检定温度为20℃时的尺长方程式,则须计算出该钢尺在t=20℃时的实际长度为lt=50-0.011 6+0.000 012 5×50×(20℃-14℃ )=50-0.0079,m显然,在t=20℃条件下,钢尺的△l=-0.0079 m ,则该钢尺的尺长方程可写为 lt=50-0.007 9+0.000 012 5×50×(t-20℃),m 。

关于钢尺比长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将在后续其他课程中进一步学习。

三、钢尺量距和距离改正直线丈量的目的,在于获得直线的水平距离,也就是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

根据测区地面坡度的大小,可分为平坦地区地面和倾斜地面丈量两种情况。

(一)在平坦地面丈量直线距离 1、整尺法如图2-4-8所示,A 、B 为直线两端点,因地势平坦,可沿直线在地面直接丈量水平距离。

丈量前若在A 、B 间已定好线,则用钢尺依次丈量各中间点间的距离。

若未定线,也可采用边定线边丈量方法量距,具体步骤如下:图2-4-8(1)后拉尺人(简称后尺手)站在A 点后面,手持钢尺的零端。

前拉尺人(简称前尺手)手持钢尺的末端并携带一束测钎和一根花杆,沿AB 方向前进,走到一整尺段长处时,后前尺手都蹲下,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起点A 的标志,前尺手将钢尺贴靠定线时的中间点,两人同时将尺拉紧、拉平和拉直。

当尺稳定后,前尺手对准钢尺终点刻划,在地上竖直插一根测钎(图2-4-8中的1点),并喊“好”,这样就丈量完了一整尺段。

(2)前后尺手抬尺前进,后尺手走到1点,然后一起重复上述操作,量得第二个整尺段,并标出2点。

后尺手拔起1点测钎继续往前丈量。

最后丈量至B 点时,已不足一整尺段,此时,仍由后尺手对准钢尺零刻划,前尺手读出余尺段读数,读至厘米。

(3)全长计算全长=n ×整段尺长+余段尺长 (2-4-2) 量距记录计算见表2-4-1,表中AB 全长SAB 为: SAB=3×50+41.58=191.58 m表2-4-1 钢尺量距记录表日期: 天气: 班级: 小组: 仪器型号: 观测者: 记录者:往测,由B 至A 的丈量称返测。

AB 直线的返测全长BA L 为BA L =3×50+ 41.63=191.63 m(5)精度计算。

因量距误差,一般AB L ≠BA L ,往返量距之差称较差ΔL= AB L -BA L ,较差反映了量距的精度。

但较差的大小又与丈量的长度有关。

因此,用较差与往返测距离的平均值之比来衡量测距精度更为全面。

该比值通常用分子为1的形式来表示,称为相对误差K ,即L LK ∆=1(2-4-3)式中,L 为往返所测距离的平均值。

各级测量都对K 值规定了相应的限差,对于地形测量而言,一般地区不超过1/3 000,较困难地区不超过1/2 000,特殊困难地区不超过1/1 000。

若相对误差在限度之内,则取往返测距离的平均数作为量距的最后结果。

2、串尺法当量距的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采用串尺法来量距。

(1)定线图2-4-9 图2-4-10欲精密丈量AB 直线的距离。

首先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后,安置经纬仪于A 点。

瞄准B 点,用经纬仪进行定线,用钢尺进行概量,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比钢尺一整尺略短的尺段A1、12、23、……等。

在各尺段端点打下木桩,桩顶高出地面10-20厘米,在桩顶做出标志,使其中的各个标志在一条直线上。

一般钢尺量距常用的方法是悬空丈量,其定线方法是用经纬仪在直线AB 的方向线上,定出用垂球线表示的各个节点位置,然后再用经纬仪在各个垂球线上定出各同高点的位置(可用大头针等作为标志),定线最大偏差应不超过5cm.如图2-4-10所示(2)丈量距离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相邻的两木桩之间的距离。

丈量一般由五人组成,两人拉尺,两人读数,一人记录并指挥。

丈量时,将钢尺放在相邻两木桩顶上,并使钢尺有刻划的一侧贴近标志,后尺手将拉力计挂在钢尺的零端,并施以标准拉力。

前尺手以尺上某一整分划对准标志时,发出读数口令,两端的人员同时读数,读至毫米,并记入手簿。

每一尺段需移动钢尺丈量三次,三次结果的较差不得超过2毫米(悬空丈量时不得超过3毫米)。

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此尺段的观测结果。

如此对各个尺段进行丈量,每个尺段都应记录温度,往测完成后,立即进行返测。

(3)测量桩顶高程并计算各尺段的长度;最终计算出全长。

(二)沿倾斜地面量距 1、平量法如图2-4-11所示,当地势起伏不大时,可将钢尺拉平丈量,量距方法与沿平坦地区方法相同,只不过是要把钢尺一端抬高,并要注意在钢尺中间扶起钢尺以防其成为悬链线,要进行往、返测距。

图2-4-11 图2-4-12 2、斜量法若地面坡度比较均匀,可如图2-4-12所示沿斜面量出AB 的斜长L ,再用经纬仪的测绘仪器,测出倾斜角α(或用水准仪测出高差h ),依αco s L D =或22h L D -=求得平距;沿倾斜地区量距时10001/≤-往返往D D D 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