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与环境2.2城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优质课件(共30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优质课件(共30张PPT)

P39活动
1.20世纪70年代中期,某些发达国家大城市的扩张导致市 中心区环境恶化,同时部分商业和制造也向市区边缘迁 移,加之周围乡村与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因此吸引人口 向外迁移。
逆城市化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西欧、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
表现: 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
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 虚假城市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元经济结构下形成的农村推力和 城市拉力的不平衡(主要是推力作用大于拉力作用),而政府又没 有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这 种城市化模式。
❖ 南美洲国家突出。如墨西哥的工业化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不如 发达国家,但1993年其城市化水平已74%,明显高于同期瑞士的 60%、奥地利的55%、芬兰的62%和意大利的67%。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112021/8/112021/8/118/11/20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112021/8/11August 11, 2021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件湘教版必修2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及结果纲要图示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主题二 城市化的发展阶段、特点和地域差异 活动与探究 材料 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 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 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 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下面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城市化差异示意图。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迁移与应用 例1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 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读图,完成下 列各题。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②第二产业长足进步,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③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④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 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休闲旅游业 B.高端金融业 C.农贸批发业 D.房地产业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晚、目前速 度、城市化水平高低以及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有何差 异?简要分析其原因。 提示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18世纪中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 起步晚(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因是工业化早晚不同。② 目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原因是城市化已推进到成 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超过发达国家,原因是经济发 展,城市人口增长迅速。③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发展中国家城 市化水平低。原因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经济发展水平高,带 动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村人 口数量大,增长快。④发达国家城市化大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而 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 剩,城市化往往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共28张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2.2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共28张PPT)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
服务业发展
2020/6/9
14
三、城市化特点
2020/6/9
15
1.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
发达国家的城 市化水平大多在 75℅以上,英国是 世界城市化发展最 早的国家,高达
90℅
2020/6/9
16
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市 化 现 象: 大 城 市 郊 区 的 别 墅 群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城市人口的增加
2. 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3. 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2020/6/9
11
4. 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化 城市创造较多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口,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人口流动
城市建设
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内地向沿海、农村向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 向经济发达地区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环境生态保护 城市生态环境初步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与经济发展关系 基本协调,但问题仍有不少。劳动力就业问 题是城市化过程中一个首要问题。
与工业化的关系 工业能安排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城市发展促
产业结构 城市化过程卓有成效带动农村发展,利于改善地区
产业结构。
工业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工业化使城市 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科技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大城市成为主

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 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 1~2 题。
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1.概念
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 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 地区的过程。
2.主要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 上升 。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原因
人口 转化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
(3)第三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 服务业 相对发达。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国家 类型
发达 国家
发展 中国 家
特点
问题
目前处于相 大城市过度扩张, 对成熟阶段, 市中心区衰落,城
城市化水平 市边缘地带发展

较快
总体水平 较 低 ,发 展不平衡, 但发展迅速
出现了“虚假城市 化”和“滞后城市 化”现象,城市生 态破坏严重,人居 环境质量大幅度 下降
知识点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情景导入先思考 河南省输出农民工数量在中国各省区中长期居于首位 (2012 年为 2 100 万),其中省外输出量达到 6 成,且 9 成以上的 外出务工者都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1)促使农民进城打工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共3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共35张PPT)

农业 生 发展 产
农业劳动 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 动力
力 水
工业 发展

安排大量
城 市 化
的 服务业 提 发展 高
劳动力就业
三、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的差异
阅读 P37—P38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国家类型 所处发展阶段 起步时间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 发展 发展结果 原因
2.2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来宾高速路口旧貌
来宾高速路口新貌
来宾音乐喷泉旧址
来宾音乐喷泉新貌
来宾新区一角旧貌
来宾新区一角新貌
天下来宾,来者上宾
一、城市化
1、概念
又叫城镇化,指人口和产业 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 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 上升
(2)劳城动市力人从口第占一总产人业口向的第比二重产通业常、被 三用产来业衡逐量渐一转个移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 (平3高)低。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规模 不断扩大。 环境生态保护:
环境和生态保护虽然采取了 许多措施,城市生态环境也得到 初步改善,但城市生态环境仍不 容乐观。
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基本协调,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 业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 个首要问题。 与工业化的关系: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
①出现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 ②出现大都市连绵带 ③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发展结果: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 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 等的压力。

高一地理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ppt

高一地理必修2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湘教版 ppt

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活动P39
1.大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许多人在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之间做 “钟摆式”移动。此种现象又叫逆城市化。
2.不合理。 ①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是随国内工农业生产 的持续发展而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 为农业提供不出足够的剩余产品维持城市人口的增 长,城市也吸收不了那么多的劳动力; ②工业生产和城市拓展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结果导致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活动P39
3. 国 家 类 型 所 处 阶 段 起 步 时 间 目 前 速 度 发 城市 展 人口 水 比重 平 城市 化与 经济 发展 原因
发 达 后 国 期 早 慢 高 家
发 展 中 中 期 晚 快 低 国 家

相适应
农业向现代化方向 发展,大批农业劳 动力向城市迁移
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相适应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人口增长过快,农 村劳动力过剩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一、城市化
1、概念
人口 向城市地区集聚 乡村 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2、标志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不断上升
3、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 的比重
4、城市化的意义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社会经济发展 1、城市化的动力: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但也存在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问题,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解决劳动力就业 问题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优质课件 (共35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优质课件 (共35张PPT)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 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 重迅速上升
世界特大城市(100万以上)的变化
年份
特大城市数量 (个)
占城市总人口 (%)
1900 13
1950 1960 1980 2000 71 114 222 408
29.5 33.4 34.0
二战以后
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大城市的数目不断增多,人口迅速膨胀 大城市中,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的发展尤为迅速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2004年,宁波城区面积114.7Km 2,人口 112万,城市人口比例为54.8%
1977年,宁 波城区面积
18.3Km2 , 人口27.5万,
城市人口比
例为13.6%

1947年,宁

波城区面积不

足10Km2 ,城
十 六
市人口比例不

足8.5%
宁 波


2、标志
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在上升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D.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是( A )
A.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空前的程度 B.中小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发展慢 C.由于城市人口不断集中,城市用地规模不断缩小 D.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达到13.3%
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也高,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早,因而城市水平较发展中国家高;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生产力水平 极其低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再加上城市化起步晚,发 展时间短,一时难以超越,因而城市化总体水平低。
水平、起步时间、速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课件(共27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课件(共27张PPT)

C.科技的发展
D.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0/5/18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8
4.(1)30年间该地区
B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C.总人口增长了近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C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工业化迅速推进城市建设,建成区的扩展速度很快,到 1999年深圳特区建成区面积为140.59平方千米,特区外宝安、 龙岗两区1999年建成区面积也达到262.16平方千米。
200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557万人。
思考3.从1980年至今,深圳市的人口数量有何变化,农业人口与城
2020/5/18
市人口的比重又是如何变化的?
目前速度 缓慢甚至停滞

中期(加速期 )

发展水平

城市化的结 出现逆 果 城市化

城市发展不合理,少数 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
发展缓慢
2020/5/18
小结:
人口城市化 产业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含义 标志
就业 产业结构 工业化
科技 文化 ……
2020/5/18
意义
城市化
主要 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三产的影响)
C.没有变化
2020/5/18
D.略有下降
2020/5/18
资料1——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至1980年8月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在长达570年 的历史过程中,面积才仅仅发展到3.8平方千米,城里5层楼 房为最高建筑,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前,城市人口仅1万人,农 村人口为30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 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在大多数城市, 工业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 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 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这就是“虚假城市化”。城 市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这就是 “滞后城市化”。
特别提醒 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 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都是相对的,不能作为绝对指标,在衡量一 个国家城市化水平时,还应结合城乡收入、劳动方式、人均收入、 文化教育的差异性和价值观念的趋同性等各项指标,以综合分析城 市化的水平和合理程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 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 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 扩张。 下图为 1994~2008 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图。读图,完成(1)~(2)题。
(1)1994 ~ 2008 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D ) A.都在 2002 年达到最大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2)据图分析,1994~2008 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C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C.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
1 新情境· 激趣引航 2013 年 1 月 7 日中商情报网报道,中国城镇人口由 1978 年的 1.72 亿增加到了 2011 年底的近 7 亿, 城镇化率由 1978 年的 17.92% 上升到 2011 年的 51.27%, 年增长 1 个百分点。 据此估算, 中国 2013 年城镇化率将达到 52.3%。我国城市化和发达国家有何差异?如此 快速的城市化对城市的影响有哪些?
跟踪练习 1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 1990 年和 2011 年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B ) A.城市总人口增加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2)从 1990 年到 2011 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 郊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加快郊区城市化 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③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与郊区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有很大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城市化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有 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 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 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 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 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 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解析】 第(1)题, 对比两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2)题,工业部门外迁必然会加快郊区、乡村城镇化步伐,从而利 于缩小城乡差别。 城区污染严重是推力, 郊区基础设施完善是拉力。
3 新课堂· 互动探究 要点一 城市化 1.城市化的过程、表现及结果
2.城市化的动力——利用推拉理论来分析
3.城市化的意义 项目 意义 人口转 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人 化 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产业结 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 有利于改 构 善地区产业结构 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 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 工业 续推进的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 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 科技 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 水平 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扩散和渗透, 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 文化、思 式, 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 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 想、观念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解析】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994~2008 年我国地级以 上城市土地城市化速率在 2002 年达到最大,而人口城市化速率在 2003 年达到最大,两者整体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D 项正确。(2)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1994~2008 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城市化速 率大于人口城市化速率,所以建成区非农业人口密度不断下降,C 项正确。
2 新知识· 预习探索 学习目标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表现和意义。 2.理解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3.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明确城市化的地 区差异及形成原因。
新知预习 一、城市化 1.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 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 现和必然结果。
问题探索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郊区有何不同?
提示: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环境和基础设施较好,一般为高级 住宅区,多为中高收入者居住区。而发展中国家城市边缘多为农民 进城的最早落脚点,中低收入者占大多数。近年由于交通的发展及 环境的改善,也有部分中高收入者选择到郊区居住。
2.什么是卫星城市?
提示:卫星城市是指大城市管辖区范围内与中心城市有一定距 离,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既有一定联系,又按规划建成自成体系 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相对独立和一定 规模的城市。卫星城市是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 可以分担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功能,是中心城市职能的延伸。它与中 心城市密切相关,又具有相对独立性。1924 年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 际会议,把它列为限制大城市恶性膨胀的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