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鸽子长着两只脚
猫头鹰长着两只脚
大雁长着只两脚
鸟长着两只脚
(二)学前儿童的演绎推理 研究结果指出,3-7岁儿童的三段论式逻辑推理的发 展可分为5个阶段。
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做出
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一、理解概念: 理解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 维活动。
二、理解类型: 两种类型: 直接的理解、间接的理解。
直接理解是不需经过间接的思考过程就能立刻实现的理解。 间接理解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经历一个逐步展开的阶段 。
学前儿童的理解主要是直接理解,与知觉过程融合在一起,不要求任何中介的思 维过程。幼儿期逐渐出现间接理解。
事物的本质特征,但只是近似性的,不准确的,不 能概括一切可能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做出正 确的结论。 4.不说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做出恰当的结 论
(三)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 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类比推理,且类 比推理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提高。研究结果显示,三 岁以前的儿童还不会进行类比推理,四岁儿童类比推理开始 发展,但水平很低。 5岁和6岁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有所发展, 大部分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但语言 表达不够准确,学前儿童的类比推理能力还没有达到较高级 的水平。
二、学前儿童推理的发展
概念:
推理是判断和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个判断或多 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分类:
推理可以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两大类。学前儿 童在其经验可及的范围内,已经能进行一些符合事 物客观逻辑的抽象推理,但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运用假设、推理和演绎等高级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鼓励儿童提问和讨论问题可以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多角度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能力。例如,可以让儿童讨论关于环保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适应的教材和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 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使用简单的图画书和玩具来帮助他们理解基本概念;对于 年龄较大的儿童,可以提供更复杂的书籍和活动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能力 注重家庭教育
儿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02
和嗅觉等感知器官来获取对周围事
物的认知
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会进行简单的
03
探索,比如拿起东西、丢东西、摸
一摸等,以增加对事物的理解
PART.2
前操作阶段(2-7岁)
前操作阶段(2-7岁)
x
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能够使用符号来代表 事物,进行基本的想象和模仿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事物的固有属性, 例如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
2 -
01
02
03
04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复 杂而有序的过程,从皮亚杰的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学前 儿童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了以
下几个阶段
PART.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01
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运动活 动来获得对世界的初步理解
-
THANKS
感谢观看
XXX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作为教 育者,我们应该根据儿童的不同阶段特点,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 思维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活动来获取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因此,提供丰富的 感知刺激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儿童接触各种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和声音的物品 ,以增加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思维方式的发展
(一)思维方式的发展
❖ 直观行动思维 → ❖ 具体形象思维 → ❖ 抽象逻辑思维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直观行动思维
⑴3岁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 ⑵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 不能离开直观的事物; 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离 开了行动关于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⑶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 现最突出。 ⑷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
❖ 2.具体形象思维 ⑴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事物在 头脑中形成的表象的联想进行的思维。
⑵★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举例
❖ 1.2+3=5的计算,幼儿虽然可 以进行,但实际上他们在计算的 时候并非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综 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事物 表象,如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 或者2个手指加上3个手指,再 数数结果是5个苹果或手指才算 出结果的。
❖ 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要求分析的环节越少, 相应的概括就完成得越好。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二)学前儿童比较的发展 ❖ 1.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进行对比,并确定他们的异同。
比较是分类的前提,通过比较才能进行分类和概括。 ❖ 2.学前儿童比较的2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 ①逐渐学会找出事物的相应部分:小班的儿童还不善于找出物
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第三课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和趋势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体特点: ❖ 1.儿童思维的形成是在2岁左右。 ❖ 2.幼儿期(3~6、7岁)是思维开始发展的时期。 ❖ 3.在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 4.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它是在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小资料:什么是动物?
老师带孩子们去动物园,一边看猴子、老虎、大象等,一边 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动物。回到班上,老师问孩子们“什么是 动物”时,很多幼儿都回答“是动物园里的,让小朋友看 的。”“是狮子、老虎、大象....”老师又告诉孩子们“蝴 蝶、蚂蚁也是动物”。很多孩子觉得奇怪,老师又告诉他 们:“人也是动物。”孩子们更难理解,甚至有的孩子争辩 说:“人是到动物园看动物的,人怎么是动物呢?哪有把人关 在笼子里让人看的!”
当我们碰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想一想”或 “考虑一下”,当幼儿发现问题时会提出并思考‘是 什么”或“为什么”,都是思维的表现。
(二)思维与感知觉
感知觉(直接反映):颜色,形状 思维 (间接反映) :概念
(三)思维的特性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能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 事物作媒介,理解和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或根本 不可能有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 展的进程。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 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抽取出来,概括,得出 结论。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婴儿期和幼儿初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1)思维依赖直观的事物和情境 (2)思维离不开儿童自己的动作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二)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和分类能力的发展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1)幼儿概括的特点与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概括能力有以下两个特点: ①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②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对概念的掌握: ①内涵与外延不准确; ②大多数是具体实物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性质概念、关系 概念、道德概念。
4.主次不分
• 一个妈妈对儿童说:“留神别吃下苹果里的虫子。”宝宝 说:“为什么我要留神呢?该让它留神我才是。”这也是 儿童的可爱之处,所以,幼儿说话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家 长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来倾听。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总结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直观行动思维(0-3岁) 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抽象逻辑思维 (6岁以后)
作业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简答: 1.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2.儿童思维的发展阶段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谢谢!
形象性:依靠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 形状等事物的生动形象。比如爷爷总是长 着白胡子,奶奶总是头发花白的;穿军装 的才是解放军;兔子总是“小白兔” 等。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明明的外婆叫他的舅舅“儿子”,明明笑个 不停,说:“舅舅都长胡须了,怎么能是儿子呢?” 明明说这句话,体现他依据什么来进行思维?
直观性: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感知 行动性: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具体动作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3岁以后儿童逐渐可以摆脱对动作的依 赖,而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这 标志着儿童的思维进入了具体形象思维的 阶段。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左右)
具体形象思维: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 中的具体形象进行的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具体性:依靠具体的事物或事物表象进行思维 让幼儿算一下2+3等于几,幼儿感到困难,但 如果问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是几个苹果,幼儿就 会比较容易地回答这个问题。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明明的思维是依靠具体的、事物表面形象, 和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不理 解“长了胡子的舅舅”也是”儿子”。这就是典 型的具体形象思维。
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7.3.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7.3.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 幼儿思维的固定性使幼儿思维缺乏灵活性 。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认死理 ”。例如: 美工活动中 , 小 朋友都等着教师发剪刀 , 可是发到中途剪刀没有了, 老师拿手工区的剪刀给他们 , 他们说什么都不肯要。 这就是思维的固定性。
3 .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幼儿不但能广泛了解事物的现象 ,而且开始要 求了解事物的原因 、结果 、本质 、相互关系等。 (2) 幼儿思考力进一步发展 ,逐步能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及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2 .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为主 2 .幼儿中期以具体形象思维的为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体性
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 。幼儿在思考问题 时 ,总是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 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 ,不易掌握 抽象概念 。比如 ,“家具 ”这个词比“桌子、 椅子 ”等抽象,幼儿较难掌握 。在生活中,抽 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4)绝对性 。由于思维的具体性和直观性,使得 思维所能把握的往往是事物的静态 ,而很难把握 那种稍纵即逝的动态和中间状态 ,缺乏相对的观 点。
(5) 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 ,从自己 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 , 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 或原因的倾向 ,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 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2)形象性
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的形象来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各种各样颜色和形状 等事物的生动形象 。比如:爷爷总是长着 白胡子 ,奶奶总是头发花白,兔子总是
“小白兔”。
(3)表面性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表面 现象来进行,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幼儿听妈 妈说:“看那个女孩长得多甜! ”他问:“妈妈, 你舔过她吗? ”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 直观性和行动性 直觉行动思维实际是“手和眼的思维” 。一方面思维离不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 另一方面思维离不开自身的实际动作,离开感 知的客体或脱离实际的行动,思维就会随之中 止或转移。
三、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这是从 直觉行动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过渡的方式。 1. 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 具体形象性
知识链接
自我中心的表现 1. 不可逆性,即单向性。通俗地说,是指不能翻过来、倒过去地考 虑问题,不能转换思维的角度。比如,有人问一个小女孩儿:“恩琪,你有 姐姐吗?”小女孩说:“有,我姐姐是安妮。”过了一会儿,再问她:“恩 琪,你们家的安妮有妹妹吗?”她摇了摇头。她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看, 安妮是姐姐,而不知从姐姐的角度看,自己是妹妹。由于缺乏逆向思考的 能力,才使学前儿童很难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即他们不懂得一定量的物 体(如一杯水或一块橡皮泥)虽然形状改变了(如被倒进另一粗细不同的 杯子或被捏扁),但只要不添加或减少,还是可以变回原状的。
一、思维的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概括性和间接性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学前儿童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一样,都是对客观事物概括而间接 地反映,但概括和间接的程度不同,思维水平也不同。
一、思维的概述
(二)思维的特点 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的特点。所谓间接性,是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认识 事物,而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方法来组织和理解那些未感知的事物,或 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所谓概括性,是指思维必须把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能够从同一类材料中概括出 它们的共同特性和本质特性,或者从一类事物中揭示出它们内部的联系及规律性。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目录
一、思维的含义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的发生 四、思维的发展趋势 五、概念的形成
01思维Βιβλιοθήκη 含义一、思维的含义内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特征132页) 是借助动作、表象、语言实现的,(思维工具/形式-138页) 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其“内部规律”的认识过程。(目的) 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143页)、“问题解决”和“决策”活动中 是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在感知觉基础上实现的理性认识形式 表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深思熟虑”
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如,真相只有一个
发散思维/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求异思维/扩散思维: 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表现
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
二、思维的分类
(三)根据思维创新的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
一级概念与二级概念
一级概念 鸟 野兽 水果 蔬菜
二级概念 动物
植物
车 船
桌 椅
交通工具 家具
五、概念的形成
(三)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特点: 2、学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期:数概念的萌芽 “数概念”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 ①辨数:对物体的大小、多少模糊的认识 ②认数:产生对物体整个数目的认识 ③点数:开始形成数的概念
五、概念的形成
(二)学前儿童概念掌握的方式:
1、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 日常生活中:儿童——实物 成人:词——实物;作为概念的实例加以介绍 儿童:词+实例——掌握理解概念
2、通过言语理解获得概念 较正规的学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思维:
.
4
思考
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及其外 部关系的直接反映,属于认知的低级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内部联系及规
律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
.
5
• (二)思维的特性
• 清晨出门锻炼,发现地面湿漉漉的,你 认为是怎么造成的?
• ------间接性
并和相应的数字建立联系。
.
22
• 幼儿数的概念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对数量的动作感知阶段 2~3岁
数词和物体数量间建立联 系的阶段 3~5岁
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
5~7岁
.
23
• 2、幼儿分类能力的发展
• 1 分类的定义 • 根据某一特征将物体组织起来
.
24
• 2 幼儿分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 1.习性分类阶段。(2-3岁)把性质上毫无联系 的一些图片放在一起,或者任意的分成若干类, 既不能说出原因,也不能说出某一具体特征。
• 2. 知觉分类阶段。(3-4岁)依据颜色、形状、 大小或其他特点进行分类。
• 4.依据功能或主题分类阶段。(4-6岁)也就是 根据他们的用途分类。如纸、笔是“写字用的”; 碗、筷是“吃饭用的”;
• 5.基于概念的分类阶段。(6-9岁)此时分类接 近成人水平,较为科学,有逻辑。如按照“玩具”、 “交通工具”、“学习用具”等分类,并能给这些概 念下定义,说明分类原因。
• 特点: • 第一、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 第二、概括的特征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
18
• (2)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 1 概念的定义 • 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
征的反应。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 例如:水果是指多汁且大多数有甜味可
直接生吃的植物果实。
.
19
• 2 掌握概念的特点: • 第一,幼儿掌握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
• 2.第二阶段:动作概括阶段。儿童学会了用 物体进行各种动作,逐渐掌握各种物体的用 途。
• 3.第三阶段:语词的概括。2岁左右出现了语
词的概括。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
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
的次要特征。
.
11
•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 直观行动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
25
• 3、幼儿判断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 (1)定义:
• 判断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事物 之间或事物与他们的特征之间的联系的 反映。
• 推理是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是由一 个判断或多个判断推出另一新的判断的 思维过程。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 理和类比推理。
.
26
• (2)发展的主要表现
• 第一,从依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到依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判 断和推理。
• 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 (1)在直接感知中产生的,依赖直观的 事物和情景
• (2)在实际行动中产生的,离不开儿童 自己的动作
.
14
• 2、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1)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 ①具体性:是指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 • ②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
形象来思维。
.
15
• 抽象逻辑思维
.
12
• 直观行动思维
• 定义:指利用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解决问题 的思维
• 具体形象思维
• 定义:指凭借事物的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的 思维
• 抽象逻辑思维
• 定义: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 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
.
13
• (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 1、婴儿期和幼儿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 直观行动性。
第五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发展
.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 一、思维的概述
• 二、婴儿思维的发生
• 三、幼儿思维的发展
• 四、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与活动的组织
• 五、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
2
一、思维的概述
脑筋急转弯
• 为什么小王写了一个字,人人都说 他写了错字?
.
3
• (一)思维的概念
.
16
•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在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 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
17
• (三)幼儿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 1、幼儿对概念的初步掌握 • (1)幼儿概括的发展 • 幼儿的概括水平是处于从表面的、具体
的感知和经验的概括,到开始进行某些 内部的、靠近本质概括的发展阶段。
是不准确的,只反映事物外部的表面特 征,而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 • 第二,幼儿所掌握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 能具体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概念,而不易 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性质概念、关系概 念、道德概念。
.
20
3 最初对实物概念的掌握
小班
• 什么是马? 中班
大班
.
21
•4 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初步掌握
• 标志: • 以事物的数量关系能从各种对象中抽出,
(2)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的派生特点: • ①自我中心化——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
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 • ②泛灵性——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色彩。 • ③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思维经
验来进行的。 • ④表面性——指幼儿的思维只根据具体接触到
的表面现象来进行。
常规 思维
有人说:切 成块
有人说:做 一个大秤
创造性 思维
.
曹冲说:
9
• 二、婴儿思维的发生 • (一)婴儿思维发生的时间 • 两周岁左右 • (二)婴儿思维发生的标志 • 出现最初的语词概括
.
10
• (三)婴儿的概括发生发展的三个阶 段
• 1.第一阶段:直观的概括。儿童最初对物体 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主要是颜色) 进行概括。
• 第二,从按自身的生活经验到按事物的客 观逻辑进行判断推理
• 第三,常常使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
27
• 4、幼儿理解的发展
• (1)定义
• 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事物的 联系、关系乃至其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活 动。
.
28
• (2)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呈现以下发展趋 势:
• 1.从理解个别的、孤立的事物发展到对 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理解。
• 概括性------
.
6
(三)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不同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搭积木
图画的 过程
为什么 天会亮?
.
7
•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
X+Y=11 X*Y=30 求:X=?Y=?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 姑娘……


.


8
•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