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注: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外表大都有一层鞘,组成 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 神经。
(2)神经元的 功能:接受刺激 产生兴奋,并 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 调控效应。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反射的概念: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低等动物 偉履虫,变描虫八 植呦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寻⑻輒爬行动物)及人J 非条件反射*先夭的,俺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膝跳反射,编手反射,排尿反肘) i 祭件反弗 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觥〔望梅止渴,惊弓之鸟,淡虎芭变)(2)反射的种类(3)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反射弧(1)反射弧组成:①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②传入神经;③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④ 传出神经;⑤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1)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轴究}神经纤维早中绘未梢WE -3啓中蟆应激性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2)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 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 答反应。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一个神经元)(1) 传导方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神经冲动。
(2) 传导过程:声息状赣未受刺澈町 丁兴奋狀恋〔受至恻激后) 丁静息狀态:外正內贡K 外渝 U 1外頁內正1V 内療 U 1外正內貞Nf 外涼 管息电傥 謝作电住 欝息电傥 ■腿外|未先苗部位=> 兴奋部住局小电流[膜內:买奋部位 0 未兴奋咅附〔与传导方向相同)向不定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 1、传递方式: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 突触实现的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到达突触间隙,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上的特异性受体结 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第二章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什么联系?
1. 各级中枢的生理功能 2. 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 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 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 人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 2. 学习和记忆
观察图2-6 推测:如果 某人听不懂 别人的讲话, 但却可以讲 话,可能是 哪个区出现 问题?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刺激 兴奋
① 产生兴奋; ②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是一种 电现象。
静 息 状 态
结论: 兴奋是以电信号 的形式沿神经纤 维传导的。 这种电信号也 叫做神经冲动。
(3) 传递方式: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
资料1:尿在肾脏不断生成,
经输尿管流人膀胱暂时贮存。当膀
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
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在脊髓。
资料2: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
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在适
宜的环境下才排尿;但婴儿经常尿床。 资料3:有些人由于外伤等使意
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 传递过程:
A神经元 轴突兴奋
突触小 体(突触 小泡)
突触前膜
神经 递质 突 触
突触间隙
B神经元 兴奋或抑制 突触后膜
(2) 传递特点: 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 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原因—— 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共52张PPT)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递 信号形式 传导速度 传导方向
实质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细胞-化 学 信 号-电信 号
传导速度 快
慢
传导方向 双向
单向
实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 突触小泡释放递
电流
质
五、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1、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图: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突触传导特点
①单向传递: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③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因此 某些药物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的传递过程, 阻断 或加强突触的传递。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5.在反射弧中,电刺激传入神经末梢,兴奋能传
到效应器,而刺激传出神经末梢,兴奋却不能
传到感受器,原因是兴奋在下图所示结构上的
传导(或传递)方向不能由
( )B
A.①→② C.②→①
B.③→④ D.④→③
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 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 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 兴奋 解析 此题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B项 应是恢复为静息状态的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C项应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项应 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A项的局部电流在神 经纤维内的流动方向是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的。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2单元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生命活动调节的第一节,因此在教材中占据了承上启下的重要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不直观,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要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观看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到,及突触间的传递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2.能力目标:能设计关于神经传导方向的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用过神经的调节,来体会生命活动调节的准确性,及复杂性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差距,且本节课内容抽象,特别是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很难理解,最好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兴奋产生、传导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动画展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把握神经调节的方式,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构成、突触、突触小体等基本概念;初步理解兴奋的产生、传导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多媒体教师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利用教材P16[问题探讨]导入新课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问题,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教师设置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⑴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⑵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⑶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⑷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由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⑸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⑹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⑺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教师归纳和总结之。
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电流方向—— 形成局部电流 膜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 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 膜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刺激部位 兴奋因此向前传导 膜电位变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
随堂练习:
1、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
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
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C)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2.下图是在蛙的坐骨神经上放置的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 电表上,测定的神经表面电位变化示意图。下面哪一选项 是不正确的( B )
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 (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 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 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感受器
那么,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 的?又是如何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呢?
探究活动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 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
+ a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8内容并思考:
• 1、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 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电位差 的变化。在静息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 怎样的? • 2、神经纤维接受到刺激时会引起什么变化? • 3、神经纤维上的受刺激部位在兴奋后又有 什么变化?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1)静息电位:膜内负电、膜外正电
内负 外正
①静息时: 膜的通透性对K+大,对Na+小,出去的K+多 于进来的Na+,所以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二必修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一个神经元与其他相邻的多个神经元相连,所以可能有多个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识别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并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并未透过突触后膜。
2.神经冲动在体内的传导途径是( C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解析]神经冲动传导的一般途径是:神经元的树突接受或产生兴奋,然后经细胞体、轴突和轴突末端的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3.某人大脑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
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 C )A.S区B.W区C.V区D.H区[解析]该病人能说话、能听懂别人的谈话,说明S区(运动语言区)、H区(听觉语言区)均正常。
但看不懂文字,说明受损部位是V区(视觉语言区)。
故选C。
4.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发生电位变化并形成局部电流,该电流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其中膜内局部电流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电势(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外负内正),当兴奋向前传导后,原兴奋部位又恢复到原先的电位(外正内负),而不是零电位,即静息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件 (共72张PPT)

膜外正电荷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刺激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动作电位:受刺激时(兴奋状态) 外负内正(Na+内流,协助扩散)
刺激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 刺激
电流方向 膜外:未__兴_奋__区__域__流_向__兴__奋__区_域_______ 膜内:兴__奋__区__域_流__向__未__兴_奋__区__域______
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P22 基础题 1学案自主探究问题2 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
B 损,那么左腿会:( )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 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 觉
学案自主探究问题2 反射和反射弧当堂练一练
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
2、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反__射_弧_ 。
反射的过程:感受器―→①传__入__神__经___―→②_神__经__中__枢__ ―→传出神经―→③_效__应__器__
。
反射发生的条件:①完整的反射弧。②有效的外界刺激。
例:写出 a b c e f 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a 效应器 b 传出神经 c 神经中枢 e 传入神经 f 感受器
刺激后,由
状态变为
状态的过程。
3.反射弧包括
、、
、
、
五部分。
? 感受器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怎样传导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
二、兴奋的传导
1.兴奋的概念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 界刺激后由_相__对__静__止__状态变为_显__著__活__跃__状态的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件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1 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自主学习的作用。 2.了解神经冲动产生的机理。 3.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 间的传递特点。 4.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 能。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反射 (2)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弧 结 构
结构组成
功能 感受内、外界 刺激,产生 兴奋 将兴奋由感受 器传入神经 中枢
结构被破 坏对功 能的影 响
感受 器 A 传入 神 经 B
感觉神经末梢
既无感觉 也无效 应 既无感觉 也无效 应
传入神经元
(1)反射活动的进行除需要有完 整的反射弧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刺激。 (2)感受器通常是感觉神经末梢,而效应器是 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组成。
兴奋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神经冲动:神经系统受刺激时,产生兴奋, 电信号 然后以_________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也叫神经冲动。
(2)传导机理: + 内负外正 静息状态时:K _____ 外流,膜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_。
Na+
受到刺激时:神经细胞兴奋,造成_______内 局部电流 流,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 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由于电位差的存在,
(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_____________。 突触前膜 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突 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 单方向的。
[思考探讨] 3.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各是指 的什么膜? 4.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 向怎样? 5.如下图所示,ab=cd,分别刺激b、c点, 电流表指针各偏转几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分解,这种药物
的即时效应是( B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a.b两处,则 电流计指针发生的偏转情况如何?
思考:下图表示人体内反射弧的模式图
刺激
(1)在人体内,该反射弧神经传导的方向是_____. A、由左向右 B、由右向左 判断的理由是 . (2)在a部位,神经传导是____向的,原因是______。 ( 3 )用强刺激施加该反射弧后,在①~⑤可以测出电 位变化的部位是___,在b部位的电荷分布情况是____。
交感神经)
这些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 调节的吗?
讨论:1、成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 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 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1、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 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脑的发育 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 排尿次数多而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调节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 大脑皮层(见下图)
大脑
小脑 延髓
神经系统的组成
大脑
最高中枢
神 经 系 统
小脑 脑 间脑(下丘脑) 中枢神 中脑 脑干 经系统 脑桥 低 级 延髓
脊髓 周围神 经系统 脊神经
脑神经
中 枢 传入神经(感觉) 传出神经(运动)
躯体神经
传入神经(感觉) 内脏神经 传出神经(运动) 植物性神经(交感和副
C.⑤①②③④
D.⑤②④③①
2 兴奋在突触中传导媒介是( D ) A 酶 B 激素 C 带电的离子 D 神经递质 3、止痛药物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 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 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在( A.细胞体 C.突触间隙 B.轴突 D.树突
C)
4、下图为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
什么是记忆?
1、某人能读书看报,也可以写字,但就
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这表明他的大脑受
到损伤.受损伤的区域是(
A.大脑皮层运动区
D )
B.大脑皮层S区
C.大脑皮层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
D.大脑皮层H区
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
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
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
二、重点和难点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人和高等动物神经调节
动物和人体都是开放的系统,要维持 内环境的稳态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都 离不开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在其 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思考与讨论P17 1、概括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 由几部分组成的? 2、一个神经元包括哪些部分?神经元、 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3、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 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
C
6、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时 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 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A
知识回顾: 1、突触小体的结构? 2、 突触小体位于轴突上,还是树突上? 3、 信息是怎样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到后 一个神经元的呢? 4、 突触传递的特点怎样? 5、 兴奋为何不能从树突传到轴突?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是以电信号来传 递吗?若不是,靠什么传递?
构分别为(
D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D )
A.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的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
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
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
3、在1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 其兴奋。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 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 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C )
四、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 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 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1996上海高考)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 学的手被蜜蜂蜇了一下 后,手不由自主地立即缩 回.过了一会儿,听同学 (1) 喊:”这里也有一只蜜蜂.” 该同学马上把手插到衣 袋中,并躲到一边.请分 析回答: (1)手指被蜇后立即缩回 (2) 手属于 反 射. (2)听到”这里也有一只 蜜蜂”的喊声,把手插到 衣袋中,并躲到一边,属 于 反射,该反射 (3) 由大脑皮层的 功能区参与完成. (3)手指被蜜蜂蜇后立即 缩回,然后产生了痛觉, 这二个过程传导的时间, 后者比前者长.为什么?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兴奋的传递方向
神经元内: 树突→细胞体→轴突 神经元间: 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个神经元 的细胞体或树突。 传递特点: 单向性 传递方式:
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练习
1、神经冲动在细胞间的传递途径是;(
①突触小体 ②递质 ③突触间隙
C)
④突触后膜⑤轴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知识回顾: 1、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由那几个方面体现的?
2、什么是溶液渗透压,它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人的血浆渗透压是多大? 3、人体血浆的PH值是多少,为什么?
4、什么叫稳态,它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一、学习目标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 传递。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分析:
不由自主 地缩回
听到 喊声 手指被 蜜蜂蜇
反射中枢 在脊髓
对语言 文字的 反应 皮肤痛觉 感受器产 生兴奋
非条件 反射 条 件 听性语 反 言中枢 射
2、是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出 现了问题 3、这些例子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 枢的调节。
由此可以看出,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 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 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中最高 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是机体 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 面的高级功能。
第一信号系统: 动物对具体信号刺激形成的 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共有。 条件反射: 望梅止渴 第二信号系统: 人体对抽象的语言符号的 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人 类特有。谈梅止渴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 胞 体 树 突 突 起
含有细胞核
呈树枝状分布 (多条) 神 经 纤 维
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
D)
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收缩 D.用手触动含羞草的叶片,叶片立即收缩而下垂
2、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
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B )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神 经 元
轴 突
一条,长而少分枝
树 突 细胞体
细胞核
轴 突 髓 鞘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轴 突 末 梢
二、兴奋的传导
(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双向) (二)两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单向)
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
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 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在一次野外活动中,某同学的手被蜜蜂蜇了一下后, 手不由自主地立即缩回.过了一会儿,听同学喊:”这 里也有一只蜜蜂.”该同学马上把手插到衣袋中,并 躲到一边.请分析回答: (1)手指被蜇后立即缩回属于 反射.
(2)听到”这里也有一只蜜蜂”的喊声,把手插到衣 袋中,并躲到一边,属于 反射. (3)手指被蜜蜂蜇后立即缩回,然后产生了痛觉,这二 个过程传导的时间,后者比前者长.为什么?
兴 奋 的 产 生 和 传 导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①静息时:膜的通透性对钾离子大,对钠 离子小,出去的钾离子多于进来的钠离子, 所以膜电位是内负外正。 ②兴奋时:膜的通透性改变,进来的钠离 子多于出去的钾离子,即兴奋部位膜电位 是内正外负。 ③兴奋传导:兴奋位
膜内 膜外
静息位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特征
①生理上的完整性:被切断或机械压力、冷 冻、电流、化学药品等因素,都会中断冲动 的传导。 ②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内有许多条神经纤维, 但是它们各自传导本身的冲动,而不波及邻 近的神经纤维。 ③双向传导性: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 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④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能够不断的接受 刺激和传导冲动的能力,对于适应外界环境 的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言 语 区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Hear) (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 W区:书写语言中枢 (Write)(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View)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
思考与讨论:
推测: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哪个区出现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