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浅议

合集下载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创新成果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创新成果

了解水土保持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创新成果水土保持工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工程,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减少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土壤和水资源的不良影响,水土保持工程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创新成果。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重要的创新成果。

一、生物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1. 植物材料的应用为了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抵抗水力冲刷,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保水性能的植物材料。

例如,草坪草和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种植多年生木本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坡面的土壤侵蚀。

这些植物材料在水土保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在水土保持工程中的应用被广泛研究和探索。

一些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改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抗冲蚀能力。

此外,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可以生产黏合剂,将土壤粒子黏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土壤团聚体。

这些技术为水土保持提供了一种环保、经济的方法。

二、工程措施的创新应用1. 集水沟设计与改善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影响,工程师们采用了新型的集水沟设计和改善措施。

例如,将集水沟与绿化景观相结合,增加植被覆盖,减缓径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同时,通过修建渗水井和雨水花园,将雨水储存在地下,进一步减少了水土流失。

2. 农田水利工程创新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土保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农田的水土保持能力,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系列新技术。

例如,在农田水利系统中加设降水均匀器,改善降雨分布;利用改进的灌溉方式,减少径流和水分稀释。

这些创新措施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三、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1. 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土地利用、土壤质量和植被覆盖等方面的信息,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水土流失风险。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

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水土流失是指土地上的植被被破坏,地表土壤被侵蚀而流失的现象。

不仅仅是土地资源的浪费,它还会导致环境恶劣,影响生态平衡,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针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技术至关重要。

治理技术一:构建生态森林系统生态森林是一种平衡、多样、适应性强、成本低的生态系统,通过选用适应性强、多用途的生态树种以及采取优化的林业经营模式,逐渐实现生态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的三位一体可持续发展目标,为防止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构建生态森林系统,可以大大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治理技术二:控制土地利用控制土地利用是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

通过限制和规范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尤其是极端斜坡、脆弱地区的土地利用,可以避免对土地产生破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另外,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制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构建生态防护带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另一种方法。

它通过采用植物防护技术,在坡地、河岸等易发水土流失的地方,建立生态防护带,减缓水流速度,保护土壤表层,防止土壤流失,并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在生态防护带内,一般采用灌木、乔木和草本植物等防护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良好的根系结构、丰富的叶面积、较强的复合根质和强烈的防风防沙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吸收水分和营养,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

治理技术四:水土保持结构工程水土保持结构工程是利用材料和手段构建土地表面的障碍物,以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水质和土地利用效益。

它包括石块垫层、砌体墙、导水带、导流带等一系列工程措施。

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地貌、土壤类型和动力系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工程方案,综合考虑植被保护、生态防护带、绿化等因素,对土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治理。

治理技术五:推广综合治理模式水土流失治理涉及到多个因素,综合治理模式可以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同时,有效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达到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双重效果。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论文】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论文】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摘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已逐步成为各地项目管理的“活档案”, 开创了水土保持项目精细化管理新局面。

但因系统录入审核把关问题, 在系统应用中存在项目文件信息不全、省级分解计划与国家计划不符、批复文件与系统录入信息不符、上图图斑与设计图纸不符等情形, 故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

基于此, 我们从系统应用情况入手, 重点阐述了省级用户在项目前期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检查验收等环节的信息审核工作要点、注意事项和主要问题解决途径, 并从工作实际出发, 在项目整合填报、省级计划分解灵活性、县级审批权限设置、验收图斑信息一键移植导入等方面提出了系统优化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 重点工程; 信息系统; 应用实践; 系统优化;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水利部顺应时代要求, 主动适应水土保持管理新形势, 针对水土保持项目点多、面广的特点, 为创新管理模式而研发的集数据录入、存储、查询、统计、报表等功能于一体的决策管理工具, 是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

该系统自2013年投入试运行以来, 经不断完善和更新升级, 已形成包括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系统模块“老区项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系统模块“农发项目”)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系统模块“坡改梯专项”) 在内的, 涵盖各类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类别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包括部、流域、省、市、县五级用户, 各级用户通过系统平台, 实现了对中央投资建设的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检查验收等全过程信息的管理, 开创了水土保持项目精细化管理新局面, 但因系统录入审核把关问题, 在系统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基于此, 我们结合省级用户系统应用实践, 就系统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各环节的审核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和探讨, 以期为各级用户利用好该系统提供有益借鉴。

生物措施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生物措施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

生物措施对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摘要:在据2019年的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正在转好。

为了能够稳固发展势态,有关的从业者必须要做好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才能够保证粮食安全以及水土资源的稳定状态。

通过探究生物措施对于水土流失治理的影响,找到利用生物措施缓解水土流失的方法,提高治理工作的效果,也能够达到维持社会经济发展、保证水土资源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措施;水土流失治理;影响水土流失问题对于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土壤的水土流失容易导致表土冲刷、地表沟壑等现象的产生,也严重影响到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容易使得农作物无法健康生长,会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循环状态。

所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是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持续性增长的关键性操作,相关人员应当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利用生物防治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

通过深入探究治理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保证农业的持续性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健康结构。

一、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作用使用生物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指的是通过恢复植被来达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利用生物措施能够保证水土当中拥有充足的水源,也能够同时达到稳固土体的状态。

这种治理形式主要依靠生态环境,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恢复植被也能够使自然环境更加和谐,使生态环境得到维护,这是维持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必要形式,能够从自然环境当中获取所需的生存资源,也能够避免其他措施所带来的成本开销过大等问题。

通过恢复植被也能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在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水土流失区域内的气候特点和地理环境,做好综合分析与调研,选择合适的数种来栽植,从而达到相应的抚育目的,以保证生物措施的有效性。

这种方式能够真正的保持水土,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发展林业来增加相关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产业的持续性增长,达到多重目的,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1]。

二、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优势分析与其他的工程措施相比较,生物防治措施的优势非常鲜明。

详谈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治理

详谈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治理

详谈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治理一滇东高原水土流失情况滇东高原位于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地带,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彝族、苗族、回族、壮族、白族、布依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在内的914万人口,是云南省人口密度大、少数民族杂居多的区域,随着人口的增加,本来就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由于过渡开垦、粗放耕作、滥砍滥伐以及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滇东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滇东高原地处中国两大高原的交界地带,在地势上属于大致西高东低的走势,在暴雨季节或者强对流天气之下,整个地理走势的泥沙会携带大量的肥沃土壤倾斜而下,不仅是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而且对于整个滇东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随着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滇东高原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整合治理环境破坏,改善生态环境的状况,但是由于滇东地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滇东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还处于正在恢复改善的初级阶段。

在滇东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积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6%,重度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总面积的11%,轻度水土流失面积占到总面积的20%,水土流失的面积占到整个滇东高原总面积的34.72%,滇东高原的水土流失还是比较严重的。

总体上来说滇东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的关键制约性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对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仍然是严峻的挑战。

在整个滇东高原的水土流失中,水土流失的重要表现是水蚀和重力的侵蚀,造成整个土地的光裸和贫瘠,水蚀主要发生在雨季里,随着暴雨的不断冲蚀,整个坡面呈现“泥沙俱下”的现象,重力侵蚀主要是荒坡坡面的鳞片侵蚀和沟壑侵蚀。

本文主要对于生物措施在滇东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并且对于生物措施在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就能在具体的措施实施过程中,对于滇东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出有效地建议。

二生物措施在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生物措施在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过程中,主要的形式就是通过恢复原有土地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地和坡面保持水土的能力,这样逐步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实现生物措施的治理功效。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化研究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化研究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优化研究引言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均造成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

据《2023年中国水土保持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仍达到262.76万平方公里,这表明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优化现有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更有效地应对这一环境问题。

一、背景与意义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它导致了土地资源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本课题将深入分析全国水土流失的现状,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并提出创新性的整理措施,旨在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分析根据最新数据,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仍然庞大,其中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是主要原因。

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等因素加剧了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

这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还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全国水土流失的数据,我们发现水土流失总面积仍然庞大,且存在不同侵蚀强度的区域。

轻度侵蚀区域占比较大,但重度及以上侵蚀区域也不容忽视。

现有治理措施在不同侵蚀强度区域的效果存在差异,植物措施在轻度侵蚀区域效果较好,而工程措施在中度和重度侵蚀区域有一定效果,但成本高昂。

四、现有治理措施分析目前,针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保护天然植被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但仍存在诸多不足。

例如,植物措施的实施受到地域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工程措施虽然效果显著,但成本高昂且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农业措施和推广有机农业等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显现效果。

四、创新治理措施的提出与优化1.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利用遥感技术和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水土流失风险并为精准治理提供依据。

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系统思考

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系统思考

’ 资助项 目: 水利部“ 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 目” 子课题 : 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综合治理管理模式研究。
收稿 日期 :0 8— 2 0 7一l 8
作 者 简介 : 薛惠锋 (94一) 男 , 西省 万 荣县 人 , 授 , 究方 向 : 源环 境 系g x程 , 理 系统 工程 , 16 , 山 教 研 资 - 管 区域 经 济, 复杂 系统 。
1 1 水 土流 失分 布范 围广 、 积大 . 面
( ) 9万 k 中部 1 为 4 市 为 m, O省 9万 k 2 西部 1 m, 2省 ( 、 ) 17万 k 。 区 市 为 0 1 2 水 土流 失形式 多样 。 . 类型 复杂
水力侵蚀 、 风力侵蚀、 冻融侵蚀及滑坡、 泥石流等 重 力侵蚀 , 点各异 , 特 相互 交 错 。西北 黄 土高原 区 、 东 北 黑 土漫 岗区 、 南方 红壤 丘 陵 区、 北方 土 石 山区 、 方 南 石 质 山区 以水力 侵 蚀 为 主 , 随 有 大 量 的重 力 侵 蚀 ; 伴 青 藏 高原 以冻融 侵 蚀 为 主 ; 部 干 旱 地 区 、 西 风沙 区和 草原 区 , 风蚀 非 常严 重 ; 北 半 干 旱 农 牧 交错 带 则 是 西 风蚀 水蚀共 同作用 区。 1 3 土壤 流失严 重 . 据统计 , 中国多 年 平 均 土壤 侵 蚀 总量 达 5 0亿 t 。 长江流域侵蚀总量 2 4亿 t其 中上游地区过 1. , 56亿 t黄 河流域 黄 土高 原 区每年 进 入 黄 河 的 泥 沙 多达 l ; 6 亿t ¨。 2 水土流 失所产 生 的 问题 2 1 耕地 减少 。 . 土地 退化严 重 近5 O年 来 , 中国 因水 土 流失 毁 掉 的耕 地 达 26 .7 万 k 平 均每年 6 6. k m, 6 .7 m2以上 。 因水 土流 失造 成 6 退化、 沙化、 碱化草地约 10万 k 占全 国高原总面 0 m, 积的 5 %。进入 2 世纪 9 年代以来 , 0 0 O 沙化土地平均 每 年扩展 约 24 0万 k 6 m。 2 2 泥 沙淤 积 , . 加剧 洪涝 灾害 由于大量泥沙下泄 , 淤积江 、 湖、 , 河、 库 降低了水

浅谈生物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谈生物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浅谈生物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与应用摘要:生物措施是保持水土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措施,在防治侵蚀、涵养水源、生态修复等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它措施代替不了的,隆化县在水土流失区大力实施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等领域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生物措施;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Abstract: biological measures is the fundamental measures to maintain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and soil erosion, the erosion control,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role of other measures cannot replace, Longhua County in vigorously implement the biological measures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improvement of small watershed manage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and other fields, is the realiz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mportant approaches and 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biological measures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ecological environment隆化县是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也是冀北山地京津水源涵养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陕西林业科技
2 0 ,4 :O 2 0 6 ( ) 1 ~1
S a n i r s ce c n c n lg h a x e tS in e a d Te h oo y Fo
生物措 施治理水 土流失项 目管理信息 系统研发浅议
的任 务 、 术 思 路 、 行 环 境 及 系 统 的 主要 功 能 。 技 运
关键 词 : 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 管理信息系统 ; 研发 ; 功能
中田 分 类 号 : 7 4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2 1 ( 0 6 0— 020 10 — 17 2 0 )40 1 —3
Re e r h a v l p e to he M a a e e tI f r a i n s a c nd De e m n ft o n g m n n o m to S se n e n n h o g c lM e s r si o l y t m Co c r i g t e Bi l ia o a u e n S i a d W a e o i n Co r l n t r Er so nt o
d s r e h o l,tc nc l t o oo y a la h p r t n e vr n n n y tm u cin . ec i st eg as eh ia b meh d lg swel st eo eai n io me ta d s se fn t s o o
Ke r s i lg c lme s r s i o la d wa e r s n c n r l y wo d :B oo ia a u e n s i n t r e o i o t o ;m a a e e t i f r t n s s e }r — o n g m n n o ma i y tm o e s a c n e eo me t u c i n e r h a d d v lp n ;f n t s o
水 土 流失 治 理 通 常采 用 生 物措 施 、 工程 措施 和农 耕 措施 , 而生 物 措施 是 防止 水 土 流失 的根本
生 态效 果 。为 了进 一步 加强 生物措 施 治理水 土 流 失 项 目管 理 工 作 , 吸 取其 它 工 程 信 息 系统 经 验 在 的基 础上 , 发 生 物 措 施 治理 水 土 流 失 项 目管 理 研 信 息 系统 , 以利 用现代 技 术提 升项 目管理手 段 , 可
a e n ho g tin h d r eh o g n rmoig tepoeti l nain h a e g me t ru h ui i temo en t n l ya d po t h rj mpe tt .T ep p r t l g z c o n c me o
化 、 字化 、 数 网络 化 、 可视 化 。
为了进一步探索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技术 、
方 法 和模 式 。 国家林 业 局 、 政 部从 2 0 财 0 3年 开 始
在 江西信 丰 、 庆开 县 、 重 陕西 千 阳开展生 物 措施 治
理水 土流失 试 点工作 。以期通 过试 点对 生态 环境 建 设 中所 涉及 的产 权 制 度 、 策机 制 、 理手 段 、 政 管
A src: vlp n f n g me t nomai y tm i o otn et n a c gtepoet n btat Dee me t a e n fr t ns s fmp r c e h n i rj o o ma i o e s i a o n h c ma —
措施 。为 治理水 土 流失 , 恢复 和改 善生 态环 境 , 从
18 9 9年 以来 , 家 先 后 启 动 了 长 江 防 护 林 、 然 国 天
林 资源 保 护和 退 耕 还林 等生 态 建设 与 保 护工 程 。
提 高项 目管 理 水 平 , 现项 目管 理 规 范 化 、 准 实 标
淮宗安 , 惠萍 , 李 柳永 强
( 西 省 千 阳 县林 业 工 作 站 , 西 千 阳 7 1 0 ) 陵 陕 2 1 0 土流 失项 目管理信息 系统 , 以利 用现代技 术提升项 目管理工作 , 可 对
项 目建设和推广有着十分重要 的意义 。本 文介 绍了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项 目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 目
HUAIZo — l, ip n LI Yo g— in ng al LIHu — i g, U n qa g
( a y n r s y Bu e u,Qin a g, h a x 7 1 O ) Qin a g Foet ra r a y n S a n i 2 l O
1 系统 研 发 的 目的和 任 务
1 1 系统 目的 .
为 生 物 措 施 治 理 水 土 流失 项 目管 理 提 供 规
技 术 方 法 等难 点 问 题进 行 剖 析研 究 , 有 所 突破 并
和 示 范推广 。几年 来 , 过对 不 同地域 、 同立地 通 不
范 、 学 的 管 理模 式 和 思 路 , 高 项 目信 息 收集 、 科 提
处 理和 分析 的能 力 。对 治理 的现 状 、 动态 、 治理模 式 、 展趋 势及 其 生态效 益进 行 综合 分析 和评 价 , 发
条 件 下生 物 措 施 治 理 水 土流 失模 式 的探 索 , 形成
了一 些具 有 参 考 价值 的治 理 模 式 , 得 了 明显 的 取
实 现信 息 内容 、 信息 存储 和信 息传 递 的数 字化 、 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