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技术的进展37页PPT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PPT课件

缺点
1. 处理不当易产生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感染。 2. 持续性的过量输注,易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电
解质失衡。 3. 医源性疾病的增多。
静脉输液护理新进展
1. 静脉输液穿刺工具的变化
✓ 以前,用注射器针头输液 ✓ 1957年发明并使用头皮针,在针头固定,方便
病人中有积极作用 ✓ 用锁骨下静脉插管中心静脉输液10年的经验
纵向按压 。 与传统的拔针法相比 , 患者痛感反应明显降低 。
6. 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改进
改进的排气法 ① 排气前将输液导管与头皮针连接处旋紧 , 不用关紧调节器 , 直
接应用无菌技术将输液器插入液体瓶内 , ② 一手挂上输液架上的同时 , 另一只手将莫菲氏滴管倒置 , ③ 待液面自然达到至 1/ 2~ 2/ 3 时(不挤压莫菲氏滴管), 将莫菲
中指 、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 ③ 顺着血管纵轴平行方向缓慢向外拔针 , 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
壁时 , 则快速拔出体外立即反折针头软管 ④ 当针头退出表皮的同时 , 嘱患者将置于皮肤针眼处上方的食
指 、中指 、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 , ⑤ 按压时间 ≥5 min, 在按压同时输液侧上肢举高 。
11. 静脉外渗的防治研究
✓ 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 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 对于易发生坏死的高危药物,选择弹性好、管径大、血 流好的血管,并适当稀释药物
• 氢化可的松冷盐水用于化疗药物渗漏 • 硫酸镁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
12. 静脉炎的预防措施
✓ 输液静脉和针头的选择 ✓ 外周静脉套管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头皮针 ✓ 应用小针头 ✓ 静脉用药预防 ✓ 预防输液污染、掌握输液浓度及速度
静脉输液ppt课件PPT课件

(四)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 目的: • 1. 用于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 2. 周围循环衰竭,需监测中心静脉压的危重病人。 • 3. 长期静脉内输注高浓度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需静脉内高营养治疗的病人。
第42页/共73页
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优点: 缺点:
行径表浅,暴露充分 位置较恒定,易于穿刺 并发症出现少
*充分稀释对血管有刺激的药
物
第58页/共73页
原因
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 2、导管连接不紧,有裂隙 3、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在 旁看守
第59页/共73页
临床表现
1、乏力、眩晕、濒死感,胸部 感觉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即 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 2、心前区“水泡音”,心电图 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
儿童——20~40滴/分
病情 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者—宜慢 休克、脱水、脑水肿者——快速
高渗药、钾盐、升压药、降压药—慢滴
药物
利尿剂、脱水剂——快滴
第47页/共73页
补钾原则
•不宜过浓
不超过0.3%
•不宜过多
•不宜过快
30-40滴/分
•不宜过早
成人:<5g/日 小儿:0.1-0.3g/kg体重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二)头皮静脉输液法
第24页/共73页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1、密闭式输液法
2、 静脉留置输液法
第25页/共73页
1、密闭式输液法
用物 注射盘 输液器 静脉穿刺针(6~8号) 加药用注射器 按医嘱准备输液溶液和药物 输液架和篮或网套 弯盘 胶布或敷贴、止血带、巡视卡卡 治疗单
第35页/共73页
静脉留置针组成
针头部
静脉输液的发展史PPT课件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CVC
适用范围: 外周置管困难 输入大剂量或高浓度血管活性药物 输注刺激性、腐蚀性或高渗药物 血流动力学监测 快速扩容
股静脉穿刺:双侧颈部手术、上躯干受 伤、上腔静脉综合症
禁忌范围: 穿刺静脉局部感染 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低下 免疫力低下 严重心肺疾病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什么是输液港?
输液港是一种可以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 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静脉导管 系统组成。
用配套的一次性无损伤针穿刺注射座来建立 输液通道。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输液港
适用范围: 需长期或重复输注药物 需长期间歇性输注化疗药物
TPN 输血、采集血标本
禁忌范围: 1 任何确诊或疑似感染、菌血症或败血 症的患者 2 患者体质、体型不适宜植入式输液港 3 确定或怀疑对输液港的材料有过敏的 患者 4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5 严重的肺阻塞性疾病 6 预穿刺部位放射治疗史 7 预插管部位有血栓形成迹象或经受过 血管外科手术
静脉推注或滴注刺激性药物。 静脉推注发疱性药物。 静脉推注ph<5或ph>9的药液。 肠外营养液(TPN)
渗透压>600mOsm/L的液体。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外周输液工具---留置针
INS标准推荐:留置时间为72-96小时。
在紧急情况下放置的血管通路应在48h内尽快替换。 儿童留置针可以留置到治疗结束,除非有静脉炎、 外渗等并发症出现。
静脉输液通路分布(2011国内 194家医院)
10.80%
7.20% 1.80%
g
35.90%
44.30%
头皮钢针 留置针 安全留置针 PICC CVC
静脉输液技术及进展

19
➢ 1998年1月,上海市护理学会成立护理继续 教育基地
➢ 1999年中华护理学会成立静脉输液专业委员 会
➢ 2002年,北京、上海市护理学会成立INS
➢ 2003年,西安、沈阳、武汉等城市护理学会 成立INS
精选PPT
20
I.N.S资格证书
B. 资 格 证书 的 目 的
1) 患者的保护:保证公共福利事业。 2) 汇集先进的技术知识。 3) 演示优秀的技术操作。 4) 完善特殊技术操作标准。 5) 推动专业知识和技术标准的发展。 6〕 通过提供控制操作的特殊范畴减少这些操作的不合 理因素,以保护临床护理人员。 7) 通过影响有关专业机构,给护理人员的临床操作 确立明确的范围、定义,制定完成这些工作的标准。
课程范围:INS提出静脉输液护理应在以下九个方面设立专 业理论课程。
1)水电平衡:
2)控制感染:
3) 肿瘤学:
4)儿科学:
5)药理学:
6)质量评估/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法律特征、分析
理想结果、操作标准。
7)技术与临床应用:
8)胃肠道外营养:
9)输注血浆制品治疗:精选PPT
24
IV Team:静脉输液治疗专业护理队伍
精选PPT
14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
•制定标准 •加强教学 •促进科研 •监控质量
精选PPT
15
I.N.S.历史
创建者:1972年12月,由两名静脉输液护士倡 议成立美国静脉输液护理护士协会(AAIVN)
1973年1月25日,将“护士”两个字从组织的名 称内删去。 从此诞生全国静脉输液治疗学会 (NITA)
精选PPT
7
静脉输液装置和器具的进展
静脉输液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 全开放式输液系统→半开放式输液系统 →全封闭式输液系统 静脉输液容器的历史演变 玻璃瓶→塑料瓶→非PVC软袋
静脉治疗新进展演示文稿.ppt

C-Clear
•冲管
L-Lock
•封管
封管方法-正压封管
方法一
(普通肝素帽)
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 边推注药边退针的方法拔出注射器的针头
(无针接头)
方法二
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
夹输液夹:一手持小夹子,一手快速将延长管
(拿捏输液接头一端)推至输液夹底部
夹闭导管
1
患者安全问题-预防气体栓塞
2 维持导管腔内的正压效果,预防
血液回流至官腔
3 断开或者置换输液器、延长管、 附加装置、无针接头
导管冲封管
标准和指南 ➢INS标准第56条 ❖ 冲洗液的最少量应为导管和附加装置 容量的2倍 ❖ 护士应具备有关药物和/或液体不相 容性的知识
导管冲封管
标准和指南 CDC 强烈鼓励使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 2021版肿瘤门诊患者静脉治疗指南,要求使用
炎,渗出/组织坏 死,堵管〕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 相关因素: ✓ PH值 ✓ 渗透压 ✓ 血液稀释不充足
1.与输液速度有关 2.小静脉,粗导管 ✓ 留置时间过长 ✓ 消毒剂未干 ✓ 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化学性静脉炎
• 处理: • 喜辽妥,硫酸镁,六和丹 • 外周浅静脉留置针部位一旦出现静脉
快速输入液量操作
• BOLUS手动控制
• 同时按住F键和1键即可运行BOLUS手 动控制,屏幕同时显示BOL输入量,松 开双手BOLUS停止,自动切换回原输液 速度运行。
报警识别与反响
• 报警提示:如针筒放置不正确; • 预先报警:在注射结束前3分钟; • 预先报警:电量用尽前30分钟; • 压力报警:由于赌塞、输注阻力
冲封管实践标准
静脉输液治疗发展 PPT课件

空气栓塞
• 原因 :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
漏缝;进入静脉的空气,首先被带到右心房,再 进入右心室。空气在右心室内将阻塞动脉入口,
发热反应
防治方法 :
• 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 重者立即停止输液;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
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心力衰竭、肺水肿
• 原因: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循环
血容量急剧增加 • 症状: 突然胸闷、气短、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 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 快
氨基酸
五、输液反应及防治
常见输液反应
发热反应 心力衰竭、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发热反应
• 发热是常见的输液反应
• 原因:输入致热物质、输液瓶;输入液体;输液管 • 症状:要表现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 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 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
• 避免下肢血管穿刺
• 刺激性药物,发疱剂药物 ,肠外营养,高渗液避免 使用头皮钢针
选择部位
手背静脉
周围静脉
头皮静脉
下肢静脉
外周静脉导管(留置针)
优越性
• • • • • 减轻痛苦 保护血管 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护理质量 合理用药
防针刺伤型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操作方法 :
• 取出静脉留置针,检查静脉导管和针头各部位 →
• 1662年 德国
John Baptiste 首次将药物注 入人体,但因感染,病人死 亡
发展史
• 1831年 • 50年代 苏格兰医生Thomas将煮沸的盐水成功 静脉输液进入中国
输入人体,静脉治疗的奠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