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历史基础随堂巩固: 第五单元 第2课《马丁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第2课《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知能综合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2014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某某改革》知能综合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知能综合提升](时间:20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右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
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某某改革运动的序幕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某某改革的根本原因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兜售赎罪券,引起了众多的反对,成为德国某某改革运动的导火线,马丁·路德公开抨击,揭开了某某改革的序幕。
答案:D2.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B.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经济发展C.天主教会在德意志大肆搜刮钱财D.马丁·路德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析: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直接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是马丁·路德在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愤怒的情况下发表的。
答案:A3.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天主教皇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
答案:C4.2012年是马丁·路德某某改革495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把人们从某某迷信中解放出来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解析:16世纪的某某改革家虽反对正统的基督教,但对神依然显出无比的尊敬,他们判定事物均以神为绝对权威。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五第二课应用创新演练基础随堂巩固

[基础随堂巩固]1.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世俗政权和世俗权力的地位,欧洲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天主教皇在欧洲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马丁·路德这样说是对教皇权威的最大挑战。
答案: D2.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
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取信息,把握从教皇与皇帝“太阳与月亮”的比喻到“谁的归谁”的变化,分析其中说明的问题,皇帝的权力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D3.卡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A.“因信称义”B.“因行称义”C.“先定论”D.“进化论”解析:卡尔文所宣传的“先定论”,要靠每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成败中去体会,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人的需要”。
答案:C4.欧洲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国,然后扩展到瑞士、英国、荷兰等国。
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在于()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②在欧洲,宗教的势力遭到严重削弱③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加强④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思想传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近代民族意识增强,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高二历史人教版课件第5单元 第2课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栏 目 链 接
3.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 义色彩 马丁· 路德强调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 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 己的虔诚和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 做中介。他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 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因而带 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栏 目 链 接
典型例题分析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 1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例1 (2015· 东莞模拟)1517年,德国威登堡大教堂门 口张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 这场辩论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天主教会的腐败问题 B.灵魂救赎的途径问题 C.世俗君主的地位问题 D.人的自由和解放问题
解析:路德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不能 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故选B项。 答案:B
栏 目 链 接
考察角度2
例2
欧洲宗教改革的பைடு நூலகம்质
马丁· 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 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 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 料反映了马丁· 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堂导学
栏 目 链 接
1.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出现的原因 (1)中世纪的德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只对宗教虔诚,缺乏 民族意识。皇帝要对付抗命不从的诸侯,不得不与教廷结 盟,利用教权的协助来迫使诸侯就范。割据一方的诸侯为 维护自身利益则需要借教皇支持以对抗皇帝,或者拥戴皇 帝来对付教皇。这种政治上的割据局面便于罗马教廷的控 制和搜刮,因此德国有了“教皇的奶牛”之称。16世纪初, 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王权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开始 形成,极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控制和掠夺。于是,教皇便把 经济损失转嫁到德国,进行变本加厉的掠夺和敲诈。 罗马教廷还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局面, 教廷通过控制德意志教会掌握了德意志的政治和经济。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掌握宗教改革对天主教教会的影响,如宗教战争、教派分裂等。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
-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欧洲社会矛盾。
(二)过程与方法
3.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历史意义等,提出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崇尚信仰自由,尊重不同宗教信仰。
-使学生认识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信仰自由。
-培养学生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尊重,树立平等、包容的价值观。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马丁·路德的生平事迹,特别强调他在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学生在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导入新课之后,我将系统地讲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内容。首先,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包括当时欧洲的社会环境、天主教教会的统治等。其次,详细讲解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如“信仰称义”、“圣经至上”等,并分析这些观点对宗教改革的影响。
-每组准备一份讨论提纲,明确观点和论据。
-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选取一个与宗教改革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
-课题可以涉及宗教改革的人物、事件、影响等方面。
-报告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
5.案例分析:选取一个宗教改革时期的案例,分析其背景、过程和影响,并撰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
2013-2014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5.2 马丁

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教会应当是教徒的结
社,教士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 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 教廷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Hale Waihona Puke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与思考:请你阅读上述材料,联系相关历史事实,分 析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实质。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图文材料的内容,并依据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德
国社会各阶层与罗马天主教廷之间的矛盾尖锐,也反映了 路德的宗教改革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依据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第(2)问的关键是理解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现 象,图一“肥胖的僧侣”说明了天主教会的腐朽;图二说明
德国产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图三则是天主教会针对宗教改
革采取的应对措施。明确图片内涵后,依据所学知识容易 推断出其内在的因果关系。对图三的看法须依据所学知
识,形成个人正确独到的见解。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答案
(1)问题:①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廷的矛盾十分
尖锐;②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得 到各阶层的支持。
宗教改革 的拓展,也促进 (2)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_________ 民族语言 的发展。 了德意志_________ 教随国定 的原则,_______ 路德派 (3)1555年,各诸侯国确立“_________” 取得合法地位。 2.对欧洲 宗教改革 开辟了道路。 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
原因:①根本原因:罗马天主教廷阻挠德国实现统一,严
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重要原因:罗马教廷对 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③直接原因:1517年,教
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请回答: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 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得到各阶层的支持。
中西药品 /zxyp/ 中西药品
qtz97pts
八月十五节,郭氏娘儿俩中午在耿憨家吃了现成的水饺和丰盛的各色凉拌热炒自不必细述。月上时分,郭氏照例带着已经十岁的耿兰 来到耿憨家的小院儿里来。很快,董家成全家人也过来了。按理说,在这样繁忙的秋日里,大家伙儿忙里偷闲地一起坐一坐,唠唠嗑, 也是一件很让人身心放松的好事情,只是这杳无音信的耿家父子四人,给大家平添了无尽的挂念和不安。在秋高气爽的北方农村,大 多是晴朗的夜空。因此,月儿爷爷几乎每年都可以享用到淳朴乡民们虔诚献上的各色供品。这不,今儿个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八月十 五夜,大家伙儿团团围坐在摆放在当院儿的大桌子边上,在十分惬意的习习微风中闲聊着,一起观看朗朗夜空中那一轮万年不老,充 满传奇色彩的圆月缓缓地升起来,慢慢地向当空移动着。这是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了。由于近五年过去了,再 没有他们的任何音讯,所以每个大人的心里都很不安,但都尽量地隐忍着不流露出来。当然,自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每一次的“供 月”仪式上都是没有梨的。尽管那些酥脆香甜的梨子本身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水果,但在亲人们淳朴的心灵内,由于“梨”与“离”谐 音,因此在这个月圆之夜人不圆的时刻,谁也不想去品尝梨。至于郭氏自己,自从丈夫和三个孩子离家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吃过梨! 尽管梨子曾经是她最爱吃的家乡水果,但她现在特别害怕吃这个„„大家伙儿分吃的那个“团月”大月饼,从耿家父子们南下后的第 二个八月十五夜在耿憨家一起“拜月”开始,大家伙儿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否有人提醒,郭氏都会自觉地把耿老爹的和耿直的 收起来带走。耿英的那一块儿,大壮第一次是当着大家伙儿的面就高高兴兴地吃掉的。但后来,他也和秀儿一样,不再当着大家的面 吃了,而只是默默地收起来带走。至于他们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时候和怎么去吃那块儿月饼的,没有人知道„„还有就是,从 耿家父子四人离家后的第三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开始,大壮再也没有参加过大男娃儿们特别热衷的摇火团儿活动,而只是在“拜月”结 束后,自个儿慢慢地去了小河边„„而可怜的秀儿就更难挨了。由于一个人不敢去那棵与耿正话别的大槐树下重温旧梦,她只能把自 己关在房间里偷偷地淌眼泪„„这第六个八月十五圆月夜,大人们实在是在不安和忐忑中度过的。当然,除了大壮和秀儿之外,其他 几个娃儿们还是像往常年一样,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热热闹闹的摇火团儿。尤其是已经长成了半大小伙子的青山和青海这对孪生兄弟, 还高高兴兴地从二狗子和大头手里接过来点着了的火团儿学着摇了几把呢!二壮虽然比青山和青海大一岁,但他生性胆儿小,没有敢 尝试着摇那玩意儿。八月十五节过完了,日子还在不紧不慢地一天天过
第5单元 第2课 马丁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2.对欧洲
(1) 解 放 了 人 们 的 思 想 , 出 现 了 新 的 基 督 教 派 , 称 为
新教 。 ______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欧洲 宗教改革 开辟了道路。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__________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2)德意志是天主教世界受罗马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
(3)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马丁·路德的推动。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知识点二
1.教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因信称义 ”。 (1)理论基础:“__________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人人在上帝 平等的 。 与《圣经》面前都是________ 2.宗教仪式 宗教仪式 。 (1)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__________ 神职人员 也可以结婚生子。 (2)__________ 3.世俗权力 国家权力 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 (1)__________ 教权 并支配教权。 高于______
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 改革主张。 2.理解欧洲宗教改革 的实质。 重点难点 的背景和实质。 2.难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的内容和实质。
1.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 1.重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课前自主导学
课堂互动探究
教材问题解答
知识点一 “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社会经济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 __________ 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①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________ 封建主 。
高二历史教案: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

第五单元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本课引言是由一段文字构成的,讲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16世纪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政治分裂,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与经济豪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
二是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
德意志成为宗教改革的策源地。
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斗争矛头指向什么?为什么?问题二、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如何?谁首先举起了宗教改革的大旗?通过提问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初步了解。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九十五条论纲”教材系统讲述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原因,说明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宗教改革之所以爆发于德国,是由于德国存在特殊的经济政治情况。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随堂巩固]
1.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
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
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劫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
答案:D
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A.上帝B.《圣经》
C.教会D.教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故选B。
答案:B
3.下列有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不正确的是()
A.“因信称义”
B.神职人员可以娶妻生子
C.教士应是教徒选出的公仆
D.国家权力并非神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A、B、C三项都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D项不对,因为马丁·路德主张国家权力为神授,因此选D。
答案:D
4.“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主张是()
A.国家权力为神所授B.教权高于王权
C.教士是教徒选出的公仆D.王权应当高于教权
解析:材料信息“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说明马丁·路德的主张是王权应当高于教权。
答案:D
5.下列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B.有力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文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马丁·路德顺应各阶层的要求发起了宗教改革,将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并最终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建立了适应德意志发展的路德新教。
在改革过程中,马丁·路德将《圣经》译成德文,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但改革并没有摧毁德意志的封建势力。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