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易净水网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置方案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置方案背景今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城市垃圾量的增长不断创造了新的环保难题。
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是其中一个难题。
由于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若不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案,将会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渗滤液的特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含有大量水分和有机质,其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矿物和盐类是次要组分。
一般而言,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是可生物降解性的,但当含水量较高时,降解速度会减缓。
常用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下面将分别介绍常用的渗滤液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有:1.蒸发浓缩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渗滤液蒸发浓缩,使其体积减小,浓缩后的残渣物质可进行焚烧处理或填埋处理。
2.静态沉淀法:运用重力作用,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该方法在常温下可以分离掉其中的一部分有机质,但是作用时间过长,效率较低。
3.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吸附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功能,可以通过将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流过活性炭吸附床的方式,获得净化的效果。
化学处理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有:1.氧化还原法:这种方法通过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改变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间的化学键,使其产生易于分离和降解的产物。
2.稳定化处理:运用强碱或强酸溶解渗滤液中的有机物,然后与一定量的硫酸钙或硫酸铝进行反应,将有机物稳定化为无机盐类,达到降解或隔离的效果。
3.高氧化法:通过加入高能氧化剂,提高渗滤液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程度,强行将不易降解的有机物降解为易于降解的物质。
生物处理常用的生物处理方法有:1.好氧处理:将渗滤液流进生物反应器中,利用某些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将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2.厌氧处理:在无氧环境下,利用产甲烷菌和酸化菌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降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结论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问题,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
但不同的处理方法适用范围不同,因此需要对渗滤液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选择,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由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水分与溶解物质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污水。
渗滤液的处理是垃圾填埋场管理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保护地下水资源。
本文将介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物理过程对渗滤液进行分离和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过滤、沉淀、浮选、蒸发和蒸馏。
1. 过滤:通过过滤器将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常用的过滤器有滤纸、滤网、滤布等。
过滤后的渗滤液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2. 沉淀:利用重力作用使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分离。
常用的沉淀设备有沉淀池和沉淀槽。
沉淀后的渗滤液可以经过进一步处理或者排放。
3. 浮选:通过浮选装置将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浮选可以通过气泡、机械浮选和离心浮选等方式进行。
浮选后的悬浮物可以回收利用或者进行处理。
4. 蒸发:通过加热将渗滤液中的水分蒸发出来,从而实现水分的分离和去除。
蒸发可以通过蒸发器、蒸发池和蒸发塔等设备进行。
蒸发后的渗滤液中的溶解物质仍然存在,需要进行其他的处理方法。
5. 蒸馏:通过加热渗滤液使其蒸发成蒸汽,然后冷凝成液体,从而实现水分和溶解物质的分离。
蒸馏器是常用的蒸馏设备。
蒸馏后的渗滤液中的溶解物质可以进一步处理或者排放。
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对渗滤液中的污染物进行转化或者降解。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和沉淀。
1. 中和:通过加入酸、碱等物质,使渗滤液中的酸碱度达到中性,从而实现污染物的中和作用。
中和后的渗滤液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2. 氧化:通过加入氧化剂,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或者低毒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臭氧和氯化物等。
氧化后的渗滤液可以通过其他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处理。
3. 还原:通过加入还原剂,使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还原成无毒或者低毒物质。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1)

渗滤液的收集在垃圾坝内侧设置两条H×W=2000×1000mm 渗滤液收集沟,总长220 米,收集沟为粘土盲沟,内填厚100cm 的卵石,卵石粒径8cm~12cm。
沟上为厚50cm 的卵石导流层,卵石粒径4cm~6cm。
收集沟底部为厚10 cm 的砾石, 砾石粒径4cm~6cm;沟内铺设两条平行的DN300 穿孔HDPE 收集管,穿孔管孔径15mm 孔距15cm。
两条粘土沟将渗滤液收集沟与垃圾坝内预留的排水管道相连。
穿过坝体的5 根DN300HDPE 管将坝内收集到的渗滤液输送至设置在坝外的两座转换井内。
其中一个转换井作为渗滤液提升泵房将渗滤液通过一根DN300 的HDPE 管提升进入调节池。
HDPE 管上设有闸阀一个,以调节排出的渗滤液量。
渗滤液收集沟下部基础采用大面积开挖施工,回填优质粘土并压实,使之形成不透水层基础面,基面垂直于坝体方向并向坝外形成2%的坡度。
有关内容详见“渗滤液收集系统平面布置图”。
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渗滤液量的确定渗滤液的产量主要决定于降雨量、蒸发量、地下水浸入以及垃圾压实后产生的水分。
渗滤液处理运行费用较高,确定适宜的处理规模,十分重要。
在本工程设计中,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并参考重庆市及附近地区已有垃圾填埋场的实际运行经验对祺龙村垃圾处理场渗滤液产量进行预测。
经验公式法是根据多年的气象观测结果,以年平均降雨量为基础,来预测渗滤液产生量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Q=1000-1×C×I×A式中: Q:渗滤液平均日产量,m3/d;C:渗透系数,一般在~之间;I:年平均日降雨量,mm;A:垃圾场面积,m2;在本设计中,垃圾场面积A考虑场区截洪沟以内面积,约50000m2。
本设计以两种降雨资料为基础,并考虑部分垃圾分解产生的渗滤液量,估算祺龙村垃圾场的渗滤液产量。
1、由降雨引起的渗滤液(1)以重庆市年平均降雨量为基础,则I 为;相应渗滤液产量为:Q=1000 -1×(~)××50000=30~120m3/d(2)考虑到重庆市的降雨不均匀性,在5~8 月的(123 天)汛期中,其平均降雨量为,则I 为,渗滤液产量为:Q=1000 -1×(~)××50000=~246m3/d2、垃圾分解产生的渗滤液垃圾分解产生渗滤液水是一个较为复杂而缓慢的过程,其分解速率与垃圾含水率、垃圾成分及温度、温度等气候条件有关,分解水量较为难以确定。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垃圾中的水分与氧气反应产生的液体。
这种液体含有大量的溶解有机物、悬浮颗粒物、微生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有效地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之一。
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用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生物处理技术,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进行生物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从而减少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含量,并降低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
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降解、厌氧降解和生物滤池等。
2. 利用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混凝沉淀、吸附和氧化还原等方法。
通过添加适量的混凝剂,将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沉淀和分离。
同时,可以通过吸附剂吸附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实现渗滤液的净化。
此外,还可以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进一步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程度。
3. 利用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运用特殊膜的物理分离方法,通过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实现对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分离和浓缩。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
通过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渗滤液的目的。
4. 利用纳米材料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可以通过吸附、催化和脱色等作用去除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
常用的纳米材料技术包括纳米过滤、纳米吸附和纳米催化等方法。
通过纳米材料技术,可以实现对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高效去除和转化,从而净化渗滤液。
总之,2024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和纳米材料技术等多种方法,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渗滤液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垃圾填埋场是一种将垃圾通过压缩和覆盖等方式,把垃圾埋在地下形成的垃圾处理方式。
在垃圾填埋的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废水称为垃圾填埋渗滤液,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极大。
为了削减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尽量避开污染地下水,需要对垃圾填埋渗滤液进行处理。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传统物理化学方法相结合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希望能为环境污染掌控供给肯定的技术支持。
一、垃圾填埋渗滤液的污染特性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污染成分的构成通常是不稳定的。
重要成分包括有机物、碳水化合物、氮、磷、钾、钡、铁、铜、锰、铝、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氯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卤代烃类、苯、酚等,具有酸性、高浓度和难以降解等特点。
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设计为了解决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并结合符合国家标准和环保要求,具有实际可行性和经济性的技术方法,订立合理的处理方案。
1.采纳一般活性炭处理采纳一般活性炭作为吸附剂来处理垃圾填埋渗滤液,将渗滤液通过滤网进入直接投加活性炭吸附池内,经过静躺时间后,将被吸附的污染物取出,再进行后续处理。
一般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径小、性能稳定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吸附污染物,但无法降解有机物质和硫酸盐等其他污染物。
2.采纳生物反应器处理选择具有良好生物响应特性的细菌为媒介,将污水转化成无公害的物质。
将垃圾填埋渗滤液引入生物反应器内,通过搅拌和通氧等方式,让细菌在渗滤液中快速成长和繁殖,可以有效地将大部分污染物降解,并转化为氮气、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
但这种方法处理时间较长,需要相对较高的设备和维护成本,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3.化学沉淀处理化学沉淀是一种通常采纳多种化学药剂加入渗滤液中,使污染物发生沉淀、沉降的废水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垃圾填埋渗滤液中存在大量铁、铜、铬等重金属和难以分解的离子化合物。
通过pH值和加药量的微调调整,将污染物快速沉淀和分别,去除悬浮物和污染物,使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得到有效去除。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简述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法简述摘要: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水质、水量分析,采用uasb—综合物化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出水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
关键词:垃圾填埋;渗滤液;uasb;综合物化法1概述对于实行填埋、焚烧和回收同步运行综合处理处置策略的城市而言,其垃圾填埋场的处置对象一般仅限于生活垃圾,不包括工业垃圾、医疗垃圾和其它有毒、有害废弃物。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废水污染源。
渗滤液含污染物浓度高,以有机污染物为主,若不进行治理将会造成水域的污染影响。
渗滤液的收集系统是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之一,收集系统采取底层纵横网盲沟导流和垂直立管的组合收集,能够达到有效收集渗滤液的目的。
收集后的渗滤液采用uasb—综合物化法联合处理,经处理后的渗滤液重金属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2008)表2中浓度限值,其它污染物指标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可排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
2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选择2.1垃圾渗滤液水质渗滤液与城市生活污水相类似,但污染物浓度远比一般城市生活污水要高得多。
另外渗滤液的污染物含量也随填埋场运行状况而存在较大差异。
渗滤液的污染物来源,主要是由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将原垃圾中分子量大、结构较复杂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降解为分子量较低、结构较简单的易溶于水的有机成份而产生的。
垃圾渗滤液具有水质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且不呈周期性,cod、bod5、nh3-n、重金属浓度高及微生物营养元素比例失调等特点。
其各种成份变化主要取决于填埋场的年龄、深度、微生物环境以及所填埋的垃圾的组成等,其中填埋场的场龄是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最重要因素。
垃圾渗滤液水质指标详见表1。
表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浓度项目名称 cod(mg/l) bod5(mg/l)ss(mg/l)nh3-h (mg/l) ph浓度值10000-20000 6000-12000 300-500 500-2000 6-92.2垃圾渗滤液产生量计算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受垃圾本身含水量、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填埋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其产生量呈明显的无周期性,渗滤液产量可以下式估算:q=(w2—w2—w3—w4—w5)×a式中:q—渗滤液水量 a—填埋场汇水面积 w1—降雨量w2—单位面积地下水渗入量 w3—单位面积垃圾及覆土的含水量w4—单位面积地表径流量w5—单位面积自然蒸发量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同时参考德国对多个垃圾填埋场的统计(渗滤液量为降水量的25%—58%),综合以上两种估算方法确定垃圾填埋场建成运行垃圾渗滤液产生量。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是指在垃圾填埋过程中,随着降雨或其他渗透水进入填埋场,与垃圾接触后产生的液体废物。
这些渗滤液含有大量有机物质和潜在的有害化学物质,如果不经过适当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至关重要。
目前,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方式对渗滤液进行分离、去除固体颗粒和悬浮物等。
首先是通过固液分离设备,如滤网、离心机等,将渗滤液中的固态物质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沉淀、沉淀池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去除有机物质和难降解的化学物质。
化学处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渗滤液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难溶于水的沉淀物。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沉淀等。
中和法是指通过添加碱性物质或酸性物质来调节渗滤液的pH 值,从而使有害物质中和沉淀下来。
氧化法则是用氧化剂加速渗滤液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例如使用高锰酸钾等氧化剂。
还原法是指通过加入还原剂使有害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沉淀法则是通过添加化学沉淀剂,使有害物质与沉淀剂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池等设备将沉淀物与渗滤液分离。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渗滤液中的有机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指将渗滤液送入好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氧化的过程。
通过良好的通气和搅拌条件,使微生物能够充分降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厌氧处理则是将渗滤液送入厌氧生物反应器,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厌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降解为甲烷、二氧化碳等产物。
综上所述,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通过分离、沉淀和吸附等方式去除固体颗粒、悬浮物和有机物质。
化学处理主要通过中和、氧化、还原和沉淀等方式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沉淀物。
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及其分析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方案及其分析 提要: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场内、场外处理技术方案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场内物化预处理方案,场外与城市污水合并处理的经济合理的渗滤液处理方案。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 处理方案0 前言随着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不断应用,对其二次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
作为防止该技术应用过程中二次污染问题内容之一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也日益得到重视。
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性,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大多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它经济技术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和工艺。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技术既有与常规废水处理技术的共性,也有其极为显著的特殊性。
渗滤液的处理有场内和场外两大类处理方案。
具体方案有以下几种:(1)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合并处理;(2)渗滤液向填埋场的循环喷洒处理;(3)经必要的预处理后汇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4)在填埋场建设污水处理站(厂)进行独立处理。
这些处理方案须在充分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处理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而慎重地选用。
通常有两方面的问题必须首先加以研究。
首先是采用何种处理方案,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处理工艺方法。
本文就前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1 与城市污水厂的合并处理(场外处理)渗滤液与规模适当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合并处理是最为简单的处理方案,它不仅可以节省单独建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大额费用,还可以降低处理成本,利用污水处理厂对渗滤液的缓冲、稀释作用和城市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实现渗滤液和城市污水的同时处理。
但这并非是普遍适用的方法。
一方面,由于垃圾填埋场往往远离城市污水处理厂,渗滤液的输送将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渗滤液所特有的水质及其变化特点,在采用此种方案时,如不加控制,则易造成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冲击负荷,影响甚至破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
一、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产量分析
2005年
全国661座设市城市,年清运生活垃圾量达1.55亿吨,共有各类生活垃圾处理厂(场)479座,日处理能力25.7万吨(年处理能力为8108万吨)处理率为52.5%,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365座,年处理能力6672万吨(占82.4%)。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66座,年处理能力1046万吨(占13.0%),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46个,年处理能力397万吨(占4.6%)。
2010年
我国城市人口将增至4.5亿人,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将达1.8亿吨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一直落后于生活垃圾的增长量,长期处于旧帐未还新帐又来的局面国家有关部门一直未调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所产生的包括渗滤液在内的二次污染状况,更没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日处理量为基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产量为日填埋量的30%焚烧场渗滤液产量为日焚烧量的20%堆肥厂渗滤液产量为日堆肥量10%200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产生渗滤液填埋6.4万吨/日焚烧0.66万吨/日堆肥0.11万吨/日总计日产7.17万吨,年产2617万吨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只有52.5%的处理率另外的47.5%的生活垃圾处于任意堆放的状态生活垃圾堆放场的渗滤液产量肯定高于卫生填埋场在所有的生活垃圾堆放场中,日产渗滤液至少为6万吨(年产
2209万吨)
中转站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40万吨占垃圾压缩量的5% —— 2万吨渗滤液/天—— 730万吨渗滤液/年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总量2617+2209+730 =5556万吨/年一吨渗滤液所含污染物相当于100吨城市污水的浓度,毒性比常规的城市污水大得多
二、渗滤液国家排放标准
渗滤液国家排放标准(GB 16889-2008)
一级排放标准:
(COD 60 mg/L, BOD 20 mg/L, NH3-N 8 mg/L, TN 20 mg/L)
二级排放标准:
(COD 100 mg/L, BOD 30 mg/L, NH3-N 25 mg/L, TN 40 mg/L)
三、渗滤液处理现状
不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渗滤液处理情况差异较大堆肥厂:渗滤液处理的问题不大,大多可通过好氧堆肥过程中的蒸发、生物吸收等消纳掉焚烧厂渗滤液却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焚烧厂渗滤液浓度极高,且呈酸性,要达到原三级渗滤液排放标准或下水道标准,难度很大
目前在66座焚烧厂中,能够达到下水道标准的只是极少数(<20%)某些焚烧厂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渗滤液,虽然出水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但出水率仅为70-80%,所形成的浓缩液更难处理问题最大的
仍然是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在365座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所产生的6.4万吨/日中,能够
达到一级排放标准的仅占5-10%左右由于地方环保局要求出水达到一级排放标准,一些填埋场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渗滤液,但存在着投资极大、运行费用极高、出水率较低(70%)、浓缩液无法有效处理等严重问题
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中至少有2000万吨/年渗滤液未得到有效处理,加上堆场所产生的2209万吨/年渗滤液,目前在我国至少有4200万吨/年渗滤液直接进入周边环境,这相当于22亿吨城市污水的污染物总量渗滤液的任意排放及迁移转化过程,严重影响了周围生态环境及地下水的安全,已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成为公共卫生突发群体事件和蔓延的重要源头和渠道之一。
四、常见处理方式分析
(1)卫生填埋
渗滤液:100-2500吨渗滤液/天(COD 20000 mg/L, BOD 6000 mg/L, NH3-N 2000 mg/L)
卫生填埋场数量增长
渗滤液产量增长
(2)焚烧
16座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厂
生活垃圾焚烧量:13000吨/天
渗滤液:15-25%生活垃圾焚烧量——2000-3200吨/天
(COD 60000 mg/L, BOD 30000 mg/L, NH3-N 4000 mg/L) ——24-36万吨生活污水/天
生活垃圾焚烧量继续快速增长
渗滤液产量也快速增长
(3)渗滤液处理设施投资
常规生物处理方法:UASB-SBR-PSBR-MSBR-MBR-氨-氮吹脱
——3万元/吨渗滤液/天
500-8000万元/座填埋场或焚烧厂
目前渗滤液投资:大约36亿元
发挥作用的设施:10%
1.投资效率极低,浪费十分严重
2.大量渗滤液直排水体
3.引起许多官司和法律纠纷
4.槽罐车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成本高,原设施浪费)
5.COD、BOD、NH3-N、悬浮物含量高
6.成份复杂,可生化性差
7.水质和水量波动性大
8.沿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效果差,运行困难,处理成本偏高
9.生物处理(无法达到一级标准COD 100 mg/L, NH3-N 15 mg/L)
投资:3万元/吨渗滤液/天
运行费:15元/吨——900-1200万元/天
五、渗滤液毒性和处理方法
毒性:
幼鼠:COD 5 mg/L慢性毒害作用,10-20 mg/L急性毒害作用
大麦:COD 80 mg/L,生长被明显抑制
鲫鱼:COD 40 mg/L,肝脏明显变异
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
物化法(混凝沉淀法、NH3-N吹脱、膜处理)
生化法(UASB、SBR等)
组合工艺
几种处理单元评述
加盖调节池
停留时间90天
必须加HDPE (2 mm)膜的盖子
进出口设置——渗滤液行走时间最长
COD 20000-30000 —— 1800-4700 mg/L
厌氧池
作用类似加盖调节池
可与调节池合并,不必单设
可用常规处理方法强化,如加悬浮填料,但效果不明显
曝气池(糖)
SBR——长时间曝气——污泥浓度极低——不断添加污泥+曝气:有一
定效果
悬浮填料作用很小
MBR
适合深度处理,但必须是在良好的前处理条件下
生物处理后再膜过滤
反渗透
类似与MBR
COD < 1000 mg/L时使用
化学处理
水泥、氧化剂
水泥、氧化剂树脂吸附回收腐殖质等
物理吸附
树脂吸附回收腐殖质等
NH3-N
吹脱不是好方法
生物滤池可高效硝化
采用水泥、氧化剂等水化或氧化
六、渗滤液处理原理与技术研究建议
虽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就陆续开始了垃圾渗滤液的相关研究,但进展较为缓慢。
一方面是政策上缺乏有效引导,另一方面是技术上缺少系统研究垃圾处理技术研究多
而未充分认识渗滤液是贯穿整个垃圾处理流程、存在于各种垃圾处理
设施中的一个必然产物,渗滤液问题成为垃圾处理技术攻关过程的遗留难题渗滤液性质的影响因素较多,使得其技术适用性较差,难以直接从一地照搬到另外一地。
1.渗滤液新技术:
实验室——中试装置——现场示范
目前大量填埋场和焚烧厂渗滤液:
独立论证、独立运行——与“三同时”不符合
2.设计院
加大流程,把所有工艺叠加
3.渗滤液处理工程
调试过程中即不能达到设计要求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没有考虑到渗滤液本身的多变性,经常处于停顿的状态
合同运行1年,1年后就无法允许
常规的渗滤液处理工艺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五点:
①抗冲击负荷能力差。
生物法处理污水一般要求相对稳定的污水水量及水质,而在垃圾处理设施中,渗滤液的产生主要集中在雨季,调节池的容量相对不足,势必造成对生物处理系统负荷的冲击,影响处理效果;而在枯水期,渗滤液量极少,氨氮等污染物浓度高,抑制了微生物生长
②处理工艺重启较为困难。
由于冬季渗滤液量很少,冬春季后单元反应器再启动相对困难
③工艺适应性差。
随填埋时间的延长,营养元素严重失调,渗滤液碳
氮比下降,可生化性降低,现有工艺的适应性较差
④脱盐率偏低。
我国垃圾中由于含有大量餐厨垃圾,使得渗滤液中含盐量偏大,但生物法脱盐相当困难
⑤生物法脱色相当困难。
渗滤液中含有大量难降解发色物质,生物法对于后期尾水的脱色效果基本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