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审计大学实践课程校内外在线教学平台
PU平台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r——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PU平台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r——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孙舟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7(000)034
【摘要】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除了按照学生所选专业设计的相关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外,还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培养.PU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了一个面向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的第二课堂体系平台,能够实现第二课堂成绩单导出的功能,便于高校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的建设工作.文章在介绍PU平台架构和功能特点的基础上,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详细论述了PU平台在该校第二课堂建设工作中的应用.【总页数】4页(P66-68,80)
【作者】孙舟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 21181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校第二课堂平台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的实证分析 [J], 曹新雨;黄睿;吴彦桥;韩啸;;;;
2.基于PU平台的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实践\r——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 [J], 李孔文
3.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学生MOOC平台使用效果分析——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J], 韩敏华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大学生MOOC平台使用效果分析--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 韩敏华
5.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第二课堂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 [J], 陈妮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ZXTD实验实践教学用户案例(2019)

重庆工商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强智教务管理系统
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浙江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浙江树人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云南开放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践实习管理系统
青果教务管理系统
广东省
暨南大学
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
教务静态数据接口
青海省
青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实习实训综合服务平台
金智教务系统
宁夏
宁夏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室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
无为教务管理系统
宁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创新创业综合教育平台
无为教务管理系统
江西
南昌师范学院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
清元优软教务系统
金智教务管理系统
中国民航大学资产处
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山东省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智能化实验室管理系统
清元优软教务系统
山东交通学院教务处
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平台
强智教务系统
临沂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强智教务系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智能化实训室与实践教学综合平台
强智教务系统
烟台大学教务处
清元优软教务系统
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
高校实验实践教学创新管理平台
正方教务管理系统
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
审计模拟实训

《审计模拟实训》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515T0026 课程类型:集中实践课课程名称:审计模拟实训英文名称:Auditing Practice学分:2 适用专业:会计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审计模拟实训》是一门会计学专业集中实践课,是一个具有认识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实训,加强感性认识,了解审计的发展历史,熟悉审计的流程,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学生通过实训对审计实训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本课程采用参观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审计模拟实训,锻炼学生的动手脑能力,以达到能够掌握审计学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审计技能;使学生了解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开展审计工作,在特定场合审查什么、如何进行审查;了解现代审计程序和方法的具体应用情况;把握审计与会计以及其他专业经济监督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包括实践技能、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三方面:1.实践技能目标1.1 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参观学习,了解审计的基本操作流程和审计的基本内容,同时了解开展审计工作的准备事项;1.2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审计报告的编制报出;1.3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发现问题,尽可能为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1.4 实训过程中,学生应根据每天的实训情况记录并整理实训日记、记录当天学到的实训知识,主要问题和体会。
教师可以通过日记检查学生实训情况,及时发现并予以正确引导;1.5 掌握审计报告的类别和出示类型。
2.素质教育目标2.1 巩固和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训练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2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操作企业内部控制知识;2.3 出示审计报告;3.创新能力培养目标3.1熟悉并掌握解决企业实际日常业务的能力;3.2 能熟练运用审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参与审计工作;3.3能为被审计单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3.4能胜任委托人的委托任务,获取相关信息需求者的信任。
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

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2016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适应学校改革步伐,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项目”)实施质量,规范大创项目管理工作流程与职责,保障大创项目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目的是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以问题发现为牵引、寓教于研的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第三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任务是提升在校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育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研发和开设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和拓展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构建“兴趣驱动,重在过程”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
第二章项目类型第四条大创项目类型分为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和校企合作基金项目、创新创业招标项目等:1.创新训练计划。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计划。
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为两类: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划分团队成员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PU平台在第二课堂中的应用——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

高校承担着 为国家 、 礼 会培 养高层 次人 才 的任 务 , 高层 次人 才既 要有扎 实 的理 论毖 础 , 也耍 有 强大 的 实 践能力 , 凶此作 为传 授理 沦 础 的第 一 课堂 和培 养 实 践 能 力 的第 二 课堂 在 高 校 的人 才培 养 中起 着 同样 的 承要 作川 。随 着就业 压 力 和人 才竞 争 的愈加 激烈 , 为 r 将 学 牛 培养 成全 面的具 备独 立 实 践能 力 和创 新 能 力的高素 质人 才 , 高校愈 来愈 重视第 二 课堂 的建设 _ 1 作. . P u平 台作 为借 助信 息技 术构 建的全 、 科 学 的 第二 课堂 体 系 台 , 在培 养学 , 职、 I 素 养和 创新 能 力 I 起 到 了举 足轻重 的作 刖 。
2 . 2 部 落板 块
部落 板块 是针 对 小 同社 团和组织 的管理 板 块 , 部
P u平 台 的全 称是 P o c k e t U I l i V e l ・ s i l y , 即 口袋 大 学, 顾 名思 义 , 就是学生_ 『 I 『 以随 时 随 地地 参 与 和 大学 课 常相关 的学 习 和实践 活 动 。P U r台是 一 个 而 向大 学 生 成 长的服 务体 系平 台 , 该 台 借助 网络 将高 校 牛 活 中除课 堂 以外 的所有 内 容鄙 现 在 台上 , 学 生 町 以通 过 丁机客 户端 参与 平 台 I 第 二 课堂 的所 有 活 动 , 、 卜台会 记录学 生参 加第 二 课逝 的 分 ; 甲 台还展 现 所 有学 校 的各类 学生 社 团组织 , 学, } ! 可 以在平 台上 建 立 社闭 、 自… t 地选 择 加入组 织 参 活 动 . 、 2 P U平 台体 系架构 P u 台 的体 系架构 受 ¨ 1 所 爪 ,第 二 课 堂和部 落是 P u 体 系的 基础 功 能 板块 , 申 请实践 学 分 为 辅 助 板块 , 加上 实 习 、 就 业 和创 业板块 , 并配 以通 知公 告、 积 分 商城 、 蒯查 问卷 等补 充功 能板 块 , 就 构成 _ r功 能完 善 的第 二 课堂 项 日体 系 。
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在线南京审计教务在线登录

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在线南京审计教务在线登录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在线:黄坤锦教授简介- 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委员会讲座主题:大學全人教育:中西文化之視野讲座时间:4月9日(周二)15:00-17:00讲座地点:学术报告厅黄坤锦教授台湾中原大学人文与教育学院院长、台湾师资培育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台湾师资培育机构评鉴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理事、《通识教育学刊》总编辑。
美国“富布莱特2003~2004年资深学者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通识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师教育等。
主要著作有《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美国心灵的攀登》、《教师在职进修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哲学》、《哈佛校长之领导:全球化与卓越化》等。
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在线: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教务计算机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教务办(通知)编号:2012—148(教务组)关于2013年春季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报名的通知各班级:按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的通知,2013年春季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将于2013年3月进行,为做好本次报考工作,现将我院学生参加考试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报名的组织与领导我校全日制本科生的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在江苏省考试院和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教务处考务科依照规范负责组织与实施,金审学院学生由金审教务办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负责落实。
二、考试级别及语种_南京审计学院教务在线。
二级:Visual FoxPro(代号:52)、C语言(代号:24);三级:三级偏硬(代号:38)、三级偏软(代号:39)。
学生可自选级别报名,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的要求,学校报名人数每个语种不得少于5人。
如考试语种报名人数少于5人,届时将不予报考。
三、考试时间笔试时间: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上午9:00举行。
二级考120分钟,三级考150分钟。
上机时间:2013年3月16日(星期六)下午、3月17日(星期日)、3月23日(星期六)、3月24日(星期日)。
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第7期2024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7April,2024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数据资产的审计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749㊂作者简介:马圆明(1990 ),女,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理论与实务㊂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马圆明,毛诺莹(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江苏南京210033)摘要:新文科背景下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是推动高等教育由外延拓展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㊂新时代精神㊁审计工作新使命及科技创新对培养复合创新型审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㊂但目前审计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创新意识不强㊁学科融合困难㊁缺乏完善的教育实践机制等问题㊂因此,文章提出创新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通过重塑审计教育目标㊁着力完善课程体系㊁优化教学模式和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措施,多层面探索新文科视域下的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以期为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提供参考㊂关键词:新文科;审计;人才培养;创新中图分类号:F239;G642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组织形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㊂面对愈加复杂㊁系统与综合的审计业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都面临极大的考验㊂此外,新的经济形势与时代精神对审计人才的创新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㊂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审计学专业必须着眼未来,推进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㊂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其跨界融合的思路可以弥补目前审计人才培养与实际审计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高度契合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的理念[1]㊂本文结合新经济形势㊁新技术发展对审计人才的需求,在新文科建设的引领下,重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创新培养路径,探索培养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㊁新业态的创新型审计学专业人才㊂1㊀新时期我国审计人才培养面临新要求1.1㊀审计职能的转变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㊀㊀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审计单一的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㊂2022年正式实施的‘审计法“修正条款中显著拓宽了审计范围和业务类型,同时强调审计关口前移,国家审计的风险防范功能凸显㊂2021年中注协发布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21 2025年)“中亦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审计服务需从鉴证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㊂审计职能的不断拓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审计职业的发展方向,亦对高校审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㊂审计学专业亟须探索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打造嵌入新文科精神的审计人才培养模式㊂1.2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㊀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企业业务流程㊁内部控制及财务报表的编制规则㊂面对审计对象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审计行业亦在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推动审计行业转型是大势所趋[2]㊂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必须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找到审计基础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点,加强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着力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超强适应能力的信息化审计人才㊂1.3㊀ 万众创新 的时代精神对审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㊀㊀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 双创 升级版的意见“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㊂‘ 十四五 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亦指出审计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审计理念㊁审计手段和审计管理㊂高校作为审计人才培养的摇篮,亦应牢牢把握 创新 这一时代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推动审计与其他学科在更高层次实现交叉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端审计人才㊂2㊀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创新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2.1㊀创新意识不强㊀㊀在高等教育中,创新并非一个新鲜的名词㊂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直是国家与社会关心的焦点㊂ 挑战杯 等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㊂但目前大部分学生㊁教师和高校依旧存在创新意识薄弱的情形,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3点㊂首先是学生缺乏创新基础㊂有的学生空有创新的抱负,但始终无法寻求到创新的落脚点,这实际是因为没有扎实的创新基础㊂创新深植于知识,基础知识不牢,就无法将自己所学综合㊁灵活地运用,更遑论打破常规㊂长此以往,学生积极创新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㊂其次是现行的教育模式没有关注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㊂我国传统的 灌输式 教育模式固化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已经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㊂遇到问题,潜意识里趋向于等老师给出答案而非主动寻求解决途径㊂最后是高校给予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太少㊂实践出真知,但现行的高校教育留给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很少,学生往往亦缺乏自己主动实践的勇气㊂尝试与试错这一过程的空缺,导致学生所思所想均是空中楼阁,创新就难以实现㊂2.2㊀学科融合存在难度㊀㊀新文科建设倡导跨界融合教育理念,实质是打破 文㊁理㊁工㊁农 之间的专业壁垒,实现学科之间知识㊁能力㊁技术的深度融合㊂目前,大多数商科高校都在开展新文科建设,探索商科与其他学科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㊂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学科间始终存在较大的专业壁垒,交叉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㊂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高考文理分科制度,导致学生被打上了明显的文理科思维烙印㊂审计学专业通常是文理兼收,但面对新增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文理科不同起点的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存在明显的差异㊂文科思维较强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存在畏难情绪,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又会觉得课程太简单,没有挑战性㊂由于新文科建设还在逐步推进当中,审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还不成熟,现开设的计算机辅助审计㊁信息技术审计等课程大多融合较为生硬,没有真正实现培养学生信息化思维的初衷㊂2.3㊀缺乏完善的教育实践机制㊀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构建合理的教育实践机制,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探索新知识㊂审计学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讲解根本无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审计工作究竟在实践中是如何开展的㊂目前,大多数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院校在教育实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㊂一种情形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如开设了政府审计课程,但困于政府审计的特殊性,很难开展大规模的政府审计实践实习㊂又或者存在时间上的错位,如在第五学期开设注册会计师审计课程,而对应的实训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这导致学生曾经在理论学习上理解不透彻的问题没有能够马上得到解决,等到能够实践实习时,又已经对具体知识点记忆模糊㊂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单纯的理论灌输,就丧失了主动探究的热情㊂还有一种情形是学校与教师干预过多,实践教育失真㊂学校搭建教育实践平台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机会和空间㊂既然是实践,那就应该尽量真实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应当由学生自主考虑如何去解决㊂这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㊁抗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帮助,而这些均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未来审计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养㊂但在实际的实训实习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干预较多,导致学生始终对教师有极强的依赖性,丧失探索与创新的勇气㊂3㊀新文科视域下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策略3.1㊀重塑审计人才培养目标㊀㊀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首先应当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设定应当基于新文科建设要求,参考审计行业发展实情,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各地区㊁各高校的实际状况㊂总体来讲,可以把握 德㊁识㊁技 3个要点㊂第一,强调审计职业道德㊂审计署提出 依法㊁求实㊁严格㊁奋进㊁奉献 的审计精神,为审计事业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前进方向㊂高校应当将审计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坚守底线,奋发图强㊂第二,强调审计基本素养㊂身处知识经济时代,审计人员的基本素养并不再常规地局限于掌握财会㊁经济㊁管理的知识即可㊂新文科建设的理念亦是打破专业壁垒,促成各学科知识的柔性汇聚[3]㊂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应当积极拓展审计基本素养的边界,向跨领域㊁多学科的 复合型 转变㊂第三,强调审计创新之能㊂面对瞬息万变的审计需求㊁快速迭代的信息技术,审计人员必须能够快速适应审计环境变化,采取有利的审计应对策略㊂高校审计人才培养,应当引领学生逐步将 不变 的知识转化为 应万变 的能力再到 主动求变 创新力,为社会提供能够 驭变 的审计人才㊂3.2㊀重构课程体系㊀㊀学科间的跨界融合既是新文科建设的主要形态,也是审计学专业创新发展的主要趋势㊂为进一步凸显审计学专业独立交叉学科特点,实现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必须重新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打造通专结合的跨界课程体系㊂通识教育环节,一方面应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人格㊂另一方面应当扩大通识教育课程的范围,提升通识教育课程选择的灵活度㊂借鉴国外高校的完全学分制,减少通识教育必修环节的学分,增大选修环节的学分㊂在通识教育选修环节纳入法学㊁工程㊁信息技术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供不同基础㊁不同爱好的学生选择与尝试㊂为弥补一部分商科院校师资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高校间学分互认的方式,既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能推动审计学向更具开放性的审计大学科群方向发展㊂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之上,继续打造审计专业课程建设,探索多学科柔性汇聚的新课程体系㊂与通识教育环节的革新思路一样,扩大审计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将学习的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学生㊂由于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前期的教育基础不同,对不同课程的敏感性存在差异㊂如果一味强制要求学生统一学习某一专业课,对于不擅长该领域的学生来讲,会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㊂如一些审计信息化的课程,有的学生接受确实存在难度,未来可能不会从事该领域的工作,假如一味强制学生学习,反而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㊂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应增加选择的灵活度㊂高校学生应当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基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课方向㊂审计学专业课方向的设置上,除了传统的政府审计㊁注会审计㊁内部审计的分类形式,也可以按照财务审计㊁信息技术审计㊁工程审计㊁环境审计等的方式划分专业课方向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㊁特长优势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㊂志同道合的学生共同学习一系列的课程,也更能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一定的创造性成果㊂3.3㊀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教学模式㊀㊀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离不开教学模式的创新㊂审计工作的实践性极强,应当采用理实并重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㊂(1)应当根据课程特点及审计行业发展形势,结合新文科建设的主旨思想,适时优化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㊂(2)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尤其是理论教学环节,倡导启发式㊁参与式教学,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主动性㊂高校的课堂应当更加自由,更具探索性㊂可以增设情景式教学活动,选择审计工作流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分角色㊁按团队来体验㊂通过实景交互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审计工作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性㊂亦可以在课堂上融入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切身体会信息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审计信息化㊂(3)着力构建产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㊂加强与政府审计机关㊁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的沟通合作㊂聘请校外合作单位的专业人士定期进校与师生进行实务交流,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明确审计岗位需求㊂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将实训课真实地开到事务所㊁开到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㊁更真实的实践实操体验㊂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产学协同平台,自主开展创新创业,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实践实习,锻炼学生创新创业实战能力,探索校内外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4]㊂(4)结合国家深化研究型审计的理念,着力打造 课研融合 课赛融合 的教学新模式[5]㊂通过学术研究㊁专业竞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兴趣,主动将所学转变为所思,所思转变为所用㊂同时对于教师来讲,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亦能更加明晰学生所需所想,重新反思自身教学存在的缺陷并及时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反哺教学㊂3.4㊀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㊀㊀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目标㊁教学内容㊁教学形式上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与之匹配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也应当进行动态调整㊂首先,质量评价体系主体应当更加多元化,学生㊁教师㊁高校㊁专家㊁社会㊁政府均可以作为质量评价的主体,尤其是教师在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不容忽略㊂目前,仍处在新文科建设的初期,培养体系仍在构建㊁调整当中㊂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参与者,假如仅仅被认定为被评价方,并不利于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转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㊂因此,应当更加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以及教师对人才培养建设的评价㊂一方面,能够最大程度驱动教师的内驱力,改进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能促进评价结果更加客观㊁真实㊂其次,质量评价维度应当多元化㊂创新型审计人才培养秉承 理实结合 的培养思路,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维度也应综合考虑理论基础㊁实践能力㊁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基于不同权重进行评判㊂最后,质量评价衡量标准应当更加多元化㊂当前,大多数质量评价结果均为量化的等级或分数,缺乏详尽的质性评价,这样并不利于及时发觉审计人才培养中的漏洞㊂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审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应当重塑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融入更多的质性评价环节,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与科学性㊂通过推动教学质量评价向3个多元化方向的发展,最终形成契合新文科建设精神的审计学专业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㊂4 结语㊀㊀新文科建设为哲学社会科学同新技术革命形成交叉融合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契机[6],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㊂目前,国内各大院校纷纷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文科教育创新㊂审计学专业原本就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信息化浪潮的冲击下,审计学专业应当抓住新文科建设的契机,明确数字化转型对审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继续朝着交叉学科的方向发展㊂同时,鉴于审计职业的特殊性,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关注审计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㊂高校需持续关注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跨学科审计人才的培养路径,更新培养目标,从课程体系㊁教学模式㊁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寻实现审计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持续为社会输送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审计人才㊂参考文献[1]丛秋实,黄作明,柳巧玲.审计学专业学科交叉研究:基于新文科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1):96-98.[2]郭红建,梅轶群. 四新 建设背景下大数据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3(15): 111-113.[3]南永清,陈希晖,童瑞连.新文科背景下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教学研究,2022(6): 59-65.[4]叶小小.产教融合视角下高校审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3(12):50-53. [5]陈卓,陈兮尧,旷子璇.新经济背景下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广东经济,2023(3):70-75. [6]李程宇,朱聪慧,李蕊蕊.基于新文科跨界融合教育的卓越审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17):172-174.(编辑㊀姚㊀鑫)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auditing major under the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Ma Yuanming Mao NuoyingJinshen College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210033 China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uditing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new liberal art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extension to connotation.The spirit of the new era the new mission of auditing work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ultivating composite and innovative auditing talents.However the current training of audit talents still faces problems such as weak innovation awareness difficulties in integrating disciplines and a lack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al practice mechanisms. Therefore the article propose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reshaping audit education goals focusing on improving curriculum systems optimizing teaching models and improv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s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udit talents in the new humanities perspectiv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audit tal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humanities.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auditing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

清华教育在线THEOL系列教学软件北京清元优软科技有限公司2009-7目录一、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概述 (2)二、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建设方案 (6)三、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系统与资源描述 (9)第一部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 (9)第二部分精品课程申报、建设与评审平台 (14)第三部分专业与课程建设平台 (19)第四部分研究型网络教学平台 (21)第五部分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 (22)第六部分国内外开放课程资源 (26)第七部分数据共享方案 (30)四、技术路线、硬软件环境要求 (31)一、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概述高校用户一览表网络教学平台已经在国内170余所知名院校中得到成功应用,其中包括985工程院校15所,211工程院校60余所,原国防科工委院校10余所以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0多所,部分如下: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大学、福州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泰山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大学、青海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外交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石河子大学、大连铁道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西北第二民族学院、青岛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等。
二、URP高校网络教学系统V1.0建设方案“质量工程”在特色专业点建设、精品课程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多种模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信息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