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养生
顺时养生(三)

顺时养生(三)夏夏季是一年中高温高湿的季节,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侵扰人的机体。
按照传统医学“天人合一”的观点,夏季养生保健的重点应着眼于避暑、防湿。
总体来说是要循守补益气阴,健脾除温,清热消暑,补养肺肾等。
夏季候象复季气候的总体特征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阳气最旺、阴气最弱的时候,阳长阴消达到顶点。
这个季节里日照时间长且强度大,昼长夜短,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季节。
与春天一样,古人将整个夏天也分为三个阶段:盂夏、仲夏和季夏。
农历四月,阳历五月是孟夏,此时春天刚过,阳气越来越旺,植物生长比春天更旺盛。
农历五月,阳历六月称为仲夏,又称毒月。
仲夏包含夏至节气,夏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与冬至一样是自然界阴阳转折时期。
我国古人认为,夏至这天的阳气达到一年中的顶点,阳极而阴生,从这天以后阴气渐升,阳气渐降。
所以民间又有“夏至-阴生”的说法。
从现代天文学角度看,夏至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从夏至这一天以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两者是相符的。
季夏是夏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六月,阳历七月,此时阴气渐长,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趋势逐渐向内凝集,植物开始结果。
季夏之时,阳气仍较盛,加上湿气盛,湿热交蒸,所以季夏是一年中最闷热的时期。
从“生、长、化、收、藏’’的角度来看,夏天主“长”,长夏主“化”。
“长”和¨化”是长养、变化的意思,夏天自然界万物生长达到顶峰.并开始结果,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最高峰。
夏季的气候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就是热和湿两个字。
所谓热,就是指气温高,人们常说“夏日炎炎”。
夏季的气候除了炎热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
所谓湿,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
由于我国夏天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因而携带大量水汽由海洋进入陆地,故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天降雨量最多,环境的湿度也较大。
夏季还有些特殊的气候现象,如梅雨。
一般在每年6月上中旬到7月上中旬,我国江淮流域以南(简称江南地区),由于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受其影响,会出现一段阴沉多雨的时期。
(医学课件)中医顺时养生与食物调理

• 历史著作有:
史前时期,“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有对食物的记载, 西周时期(前11世纪--前771年)宫廷里就有了“食医”的 官职人员,专做帝王的饮食工作。战国时期(前2世纪)我 国第一部医理论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对食物的记载,如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无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东汉的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百草经》也 收录了很多的能 补益强身、防老抗衰的食物,如:枸杞、大枣、莲子、葡萄、 莲藕等。
3
二、什么是顺时养生
• 顺时养生就是按照一年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调节身体各部分的机能,以适应气候变化,使身体 保持健康、长寿的状态。
• 顺时养生包括四季养生、24节气养生、五运六气养 生。
4
三、健康的概念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 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 心理和社会适应性3个方面,其中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 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 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 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 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 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 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荷兰豆、海蜇、扁豆等
惊蛰:蛰是藏得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 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油菜、香菇、鸭血、芹菜、芋头 等
《黄帝内经六气顺时养生法》笔记

《黄帝内经六气顺时养生法》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 (3)1.2 六气顺时养生的重要性 (4)二、基本理论 (5)2.1 六气的概念及分类 (7)2.2 六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8)2.3 六气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9)三、春季养生 (11)3.1 春季六气的特点及影响 (12)3.2 春季养生要点 (13)3.3 春季养生的食物选择 (14)四、夏季养生 (15)4.1 夏季六气的特点及影响 (16)4.2 夏季养生要点 (18)4.3 夏季养生的食物选择 (18)五、秋季养生 (20)5.1 秋季六气的特点及影响 (21)5.2 秋季养生要点 (22)5.3 秋季养生的食物选择 (23)六、冬季养生 (24)6.1 冬季六气的特点及影响 (25)6.2 冬季养生要点 (27)6.3 冬季养生的食物选择 (28)七、常见问题解答 (29)7.1 《黄帝内经》中关于六气顺时养生的疑问 (30)7.2 如何根据个人体质进行六气顺时养生 (31)八、结语 (33)8.1 养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4)8.2 跟随《黄帝内经》的指引,做好六气顺时养生 (35)一、内容概览《黄帝内经六气顺时养生法》是一本深邃的中医经典,它将古老的黄帝内经智慧与现代养生理念相结合,为我们提供了顺应自然节奏、调养身心的养生之道。
本书开篇即对六气——风、暑、火、湿、燥、寒进行了详尽的解释,揭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运行规律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全书以春夏秋冬四季为线索,结合五行生克、脏腑经络等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六气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的作用。
书中还强调了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养生方法,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身心状态,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在内容布局上,本书采用了既全面又深入的方式。
每一节气都设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阐述,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该季节的养生重点;同时,又将各个季节的联系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养生体系。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口诀养生六字诀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
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4.“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5.“补”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养生第一步,顺时而生(吃得好,活得好)

养生第一步,顺时而生(吃得好,活得好)中医营养学认为:在饮食上,我们要应四季,应该跟着四季的变化走!养生应该以人为本,每一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进行最好最适合的保养,这才是养生的真正含义!每一个人的个人体质有差异,中医养生应该具有普遍性,更多的应该尊重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做到最好的食补,是最好的保养!饮食的真谛——以人为本应季应地而食食饮有节:我们吃的、喝的这些食物要讲究出产的时间、食用的时间和食用的量,吃东西一定要顺应天时,也就是要吃当季食品,这样就能应天地而生,应天地而食!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饮食吃当季食物,春季适合吃绿色蔬菜,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万物生长的时候,新的嫩芽刚刚出生,多吃绿叶蔬菜,少吃肉,少吃酸!炎热的夏季。
人体容易出汗,这就会导致盐分的流失,夏季不仅应该保持盐分的足够摄入,更加要注意补充一些血肉有情之品,人在夏天的时候胃肠容易着凉,所以吃一点温性的食物,同时还切忌大量冰镇的东西。
秋天到了,人们的身子容易燥热,这时候,果实也成熟了,我们就要吃点水果,例如梨、苹果、,当然也可以喝点果汁,这样就可以滋阴、润燥!那么冬天应该吃点什么呢?都说秋季吃果,冬天吃实,最好是吃一些带须的东西,比如说土里长的:土豆、红薯、萝卜等。
冬天应该闭藏,吃一些让身体适应冬天的食物是好的!按照季节的规律去饮食,包含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顺时而食,我们吃的不仅是物质,还有能量,那种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息。
饮食应季的目的在于:第一,也是最基本的,要充饥,吃得饱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人一定要满足原始的欲望,身上欲望就是第一!第二,要解馋,愿望满足之后,人肯定要有所追求,满足色香味俱全那才是人的精神享受,从身体到精神!第三,要过瘾,过瘾就是调神、通神!将精神满足那就是最高的境界,这是一般食物很难到达的高度!饮食就是要遵循本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更长寿,更健康!。
四时养生

四时养生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 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 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 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 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 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 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 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因此,顺时养生,不仅仅是一种养生的方法,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人生的哲学。只有当我 们真正理解并实践它,才能在这个繁忙的世界中找到那份宁静与和谐,才能在生命的舞台上,跳 出最动人的舞步。
01 养生原则
03 夏季养生法 05 冬季养生法
目录
02 春季养生法 04 秋季养生法 06 理论与原则
养生原则
现代医学亦很重视气流(即风)与健康的关系,因为气流的变化可影响人的呼吸、能量消耗、新 陈代谢和精神状态。适度气流使空气清洁、新鲜、对健康有益,而反常的气流则有害于人体健康。 中国的大风虽然多发于春天,但秋冬季节亦不少,特别是华北地区这时风多且大,天气较冷。由 于大风的作用,加剧了空气与皮肤的热量交换,使体内的热量过多散失,造成人的抗病能力下降。 而过度寒冷可使体表皮肤血管收缩,可直接诱发某些风湿性疾病的发作,如雷诺氏病、硬皮病等。 在户外工作和活动时,若受强冷的大风吹袭时间过长,容易引起“歪咀疯”(面神经麻痹病)的 发生。
养生有时中国古代顺时养生保健12策图

中国古代顺时养生保健12策图古人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1、顺时养生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即从保健的角度说,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
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
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2、修身养生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
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
”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
”“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
”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
不管做什么事,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别人有困难,要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
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3、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中医养生先“顺四时”

中医养生先“顺四时”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养生比治病更重要,了解中医养生当从“顺四时”起,即按照四季气候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顺势而为。
“顺时”其实不深奥一说起中医养生理论,人们往往觉得深奥难懂,中医养生其实很“亲民”,“对于家中、办公室的温度,就应该按照顺四时理论而为之”。
民间有句俗话:“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迟早要坐病。
”这本来是指某些气候异常的年份患病的人会增多,但这句话中所说的情况现在已成为常态。
夏天的时候将空调开足马力,室内寒气彻骨,穿套装还略感寒凉,这种情况是很容易患感冒、关节痛的。
那么冬天将暖气烧得“热火朝天”,室内温度高得穿短裤背心,这样“温暖”的环境总不会生病了吧?也不然。
这不但浪费能源,而且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危害并不比冷气小。
《黄帝内经》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一说,严寒的冬季,人体精气本应处于闭藏状态,如果外部温度太高,人体腠理反常张开,气血自然随之耗散。
虽然此时看起来仍是“健康”的,但人体早已形成“表虚”之态,若是遇到稍低的温度环境,焉有不感冒之理?专家建议,冬天的室温不要过高,最高控制在20℃左右即可。
同理,夏天最好备把扇子,自己动手享受自然风。
人的生命不能违背天地自然运行的基本规律。
冬天当冷,夏天当热,这就是最基本的“顺时”养生之理。
依此规律养生,可减少疾病的发生。
饮食起居无不“顺”人可比喻成一棵落叶树。
冬天树叶落光,原来分散于枝叶上的营养开始收向根部,枝叶营养相对不足;春天,营养又要走向树叶;到了夏天,枝繁叶茂,而根部的营养相对冬季有所不足。
人也是一样,春天气血由内向外走;夏天气血充盈,表面相对空虚。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夏天为何多患胃肠道疾病而秋冬易感冒的原因,除了细菌滋生以外,夏天人体内部气血相对空虚,故易扰内;而秋冬体表之气不足固卫,所以容易感冒。
由于人体具有这种“顺时”的特性,我们的生活起居都应顺应这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调养进补。
春季以养肝为主,无论男女均可吃点儿乌鸡白凤丸,可有效避免“春困”;夏天宜补心,中老年人可适当服用生脉饮,其中的麦冬、五味子等药既可补气,又可清肺热,有助于滋养心气,防止胸闷、气短、汗多等夏天的“应季病”:大自然在秋天赐予我们丰富的水果,梨即是其中一宝,秋梨膏是秋季进补佳品,有润肺止咳、收敛气血的作用;数九是补养的最佳时节,女性重在补阴血,更年期前女性在数九时宜吃阿胶膏,已过更年期的女性可吃六味地黄丸,男性则可以服用金匮肾气丸补肾阳,以六味地黄丸补肾阴,但发热感冒时应暂停滋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一些水果四季都能见到,人们也热衷于在这些反季节的水果,然而很多反季节水果是用一些化学物质催熟、保鲜的,不但营养价值不高,还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顺时养生:拒绝反季节水果
中医讲究顺时养生,在适当的季节做适当的事,吃适当的食物,专家提示,远离反季节水果很简单,就是吃应季的。
当季的水果,不仅新鲜,营养也更加丰富。
一月:猕猴桃
猕猴桃素有“果中之王”的美誉,是老年人、儿童、体弱多病者的滋补果品。
猕猴桃不要与牛奶同食。
另外,猕猴桃性寒,不宜多食,脾胃虚寒者应慎食,腹泻者不宜食用,先兆性流产、月经过多和尿频者忌食。
二月:甘蔗
甘蔗的营养价值很高,含糖量最为丰富,铁的含量也特别多,居水果之首,故甘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吃到瓤红色的甘蔗,会中毒。
脾胃虚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
三月:菠萝
菠萝含有一种叫菠萝朊酶的物质,能分解蛋白质,溶解阻塞于组织中的纤维蛋白和血凝块,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菠萝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补脾止泻、清胃解渴等功用。
顺时养生:拒绝反季节水果
四月:山竹
山竹含有一种特殊物质,具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对机体有很好的补养作用,对体弱、营养不良、病后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五月:草莓
草莓所含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作用。
草莓还含有果胶和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消化、通畅大便。
六月:樱桃
樱桃中含铁量多达59毫克,居于水果首位;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苹果、橘子多4~5倍。
此外,樱桃中还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磷等矿物元素。
七月:桃子
桃子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大病之后,气血亏虚,面黄肌瘦,心悸气短者。
桃的含铁量较高,是缺铁性贫血病人的理想辅助食物。
顺时养生:拒绝反季节水果
八月:西瓜
西瓜可清热解暑,除烦止渴。
西瓜所含的糖和盐能利尿并消除肾脏炎症,蛋白酶能把不溶性蛋白质转化为可溶的蛋白质,增加肾炎病人的营养;新鲜的西瓜汁和鲜嫩的瓜皮增加皮肤弹性,使人变得更年轻,减少皱纹,增添光泽。
九月:葡萄
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若及时喝点葡萄汁,可很快使症状缓解;葡萄中含的类黄酮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抗衰老,并可清除体内自由基;葡萄中含有一种抗癌微量元素,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阻止癌细胞扩散。
十月:梨
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能保护心脏,减轻疲劳,增强心肌活力,降低血压;梨所含的配糖体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对咽喉有养护作用;梨中的果胶含量很高,有助于消化、通利大便。
十一月:苹果
苹果中的胶质和微量元素铬能保持血糖的稳定,还能有效地降低胆固醇;苹果中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肺癌的危险,预防铅中毒;苹果特有的香味可以缓解压力过大造成的不良情绪,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苹果中富含粗纤维,可促进肠胃蠕动,协助人体顺利排出废物。
十二月:橘子
橘子中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含量仅次于杏,比其他水果都高。
柑橘还含多种维生素,此外,还含镁、硫、钠、氯和硅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