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C卷)-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C卷 人教新课标版

[考试复习题库精编合集]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C卷 人教新课标版
答案:C;
4、【单选题】
题目《春天,你听我说朋友
C、读者
D、孩子
答案:D;
5、【单选题】
全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组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11213/141516171819
第①自然段中,作者是从______、______和神韵三个方面来描写春天的桐叶的。[每空1分]
答案:["色彩(颜色)","姿态"]
11、【简答题】
①《春》中描写花味甜的句子是。②一年的打算要在春天考虑好,这个意思用一句成语来表达是。③轻柔温暖的春风吹在脸上,一点儿也不觉得寒冷,用南宋志南和尚《绝句》中的诗句来描绘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钱塘湖春行》中写鸟的两句诗是,。[4分]
答案:["B","C","A","C","B"]
8、【填空题】
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春天。[每空1分]
答案:["颜色","声音","模样"]
9、【填空题】
全文的含义是______。[每空3分]
答案:["歌颂春天的勃勃生机,倾吐真挚的母爱,赞美纯洁的新一代"]
10、【填空题】
解析:
①花里带着甜味儿②一年之际在于春③吹面不寒杨柳风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2、【简答题】
“赶趟儿”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通用版解析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通用版解析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1(满分100分)一、基础与运用(本题包括1-9题,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确凿.(záo)秕.谷(bǐ) 攒.成(cuán) 博学笃.志(dǔ)B.啄.食(zhuó) 盔.甲(kuī)蝉蜕.(duì) 风流倜傥.(tǎng)C.搓.捻(cuō) 惭.愧(cán) 绅.士(shēn) 混.为一谈(hǔn)D.宿儒.(rǔ) 书塾.(shú) 怪哉.(zāi)花团锦簇.(c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选项全部正确;B选项“蜕”应读duì;C选项“混”应读hùn;D选项“儒”应读rú。

故选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轻捷臃肿绽开戎尺B.质朴徜若鉴赏和蔼C.感概企盼云宵淋漓D.恭敬消释渊博绣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选项“戎尺”应写作“戒尺”;B选项“徜若”应写作“倘若”;C选项“感概”应写作“感慨”,“云宵”应写作“云霄”;D选项全部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B.一场大雪过后,平日热闹闹的大街,也成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C.建筑工地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好一派热闹的场面。

D.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眼前这个青花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真是美不胜收....。

【答案】C【解析】考查词义的理解。

A.使用错误,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B.使用错误,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C.使用正确,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D.使用错误,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题库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题库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精准教学★★★★★题库第一部分积累与应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qí,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jié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请写出下列汉字或拼音。

菜qí 轻jié 窜攒2.如果你是鲁迅童年的伙伴,看到他因为拔何首乌根弄坏泥墙而被父亲训斥,你想要帮他开脱,你会对他的父亲说些什么?(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3.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人们的各种礼仪,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1è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yù的。

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闺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抵yù 帖子竹竿(2)下列词语的词性与文中“看书”不相同的一项是()A.礼仪B.朗诵C.睡觉D.作揖(3)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哪些是谦辞或敬辞。

奉陪舍妹小儿光临敬辞:谦辞:(4)语段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áng。

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

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巫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

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________”,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轩áng()啮()破(2)上文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4)以上文段节选自撰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小亮收集了下面四部作品,其中不属于鲁迅作品的一部是()A.《樱花赞》B.《呐喊》C.《彷徨》D.《朝花夕拾》3.书局一楼的“朝花夕拾园艺空间”拟布置一些插花,并在插花标牌上写上《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题目。

下列选项中,选自《朝花夕拾》的两项是()A.《孔乙己》B.《父亲的病》C.《社戏》D.《故乡》E.《范爱农》F.《风筝》4.《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体散文集,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2)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6.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和;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和;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和。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题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A.盔.甲(kuī) 确凿.(zuó) 人迹罕.至(hǎn)B.感慨.(kǎi) 褪.色(tuì) 混.为一谈(hǔn)C.搓捻.(rěn)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ɡ)D.菜畦.(qí) 绽.开(zhàn) 小心翼.翼(yì)【解析】A.zuó—záo;B.hǔn—hùn;C.rěn—niǎ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3分)A.倜党..:洒脱;不拘束。

恍然大悟.:醒悟。

美不胜.收:多。

B.觅.食:吃。

悔恨莫.及:不。

花团绵簇.:丛集、聚集。

C.收敛.:收拢。

人声鼎沸.:水开。

不求甚解.:理解。

D.宿儒: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

人迹.罕至:事迹。

浑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解析】A.党—傥,胜:完、尽;B.觅:寻找,绵—锦;D.迹:足迹,脚印,浑—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3分)A.随着天气变暖,空气湿度增大,各种病菌也油然而生....。

B.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他每天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

D.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本人愿意洗耳恭...听.。

【解析】A项中“油然而生”是形容一种情绪在心里出现,不能与“病菌”搭配。

4.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担心”“可以”“里头”“上来”(分析:这几个词语依次是动词、动词、名词、动词) B.我国人工栽培牡丹的历史大约有三百年左右。

(删去“大约”或者“左右”)C.在那壮美的青藏高原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删去“在”和“上”)D.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三单元(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三单元(有答案)

七年级语文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第三单元一、单选题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感慨(gài)嫉妒(jí)怦怦直跳(pēng)B.抚弄(fǔ)模仿(mó)档案(dàng)混为一谈(hún)C.惭愧(kuì)搓捻(cuō)坎坷(kě)头昏脑涨(zhǎng)D.执拗(niù)企盼(qǐ)脂肪(zhī)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恭敬渊博渡假村自暴自弃B.斑鳌急燥覆盆子蜚声文坛C.寒暄脊梁荆川纸当仁不让D.绣像绅士荡寇志甘败下风3.关于这部散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分别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②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着,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

③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

④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

⑤大家一齐兴奋地扎进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肉厚、个儿大、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

A.③①⑤④②B.③⑤①④②C.④①③②⑤D.⑤③②①④二、材料题5.阅读下面《朝花夕拾》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2024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确凿.(záo)涟漪.(yī)搓.捻(cuō)花团锦簇.(cù)B桑葚.(shèn)浩淼.(miǎo)企.盼(qǐ)人迹罕.至(hān)C秕.谷(bī)徜.徉(cháng)绽.开(zhàn)人声鼎沸.(fú)D蝉蜕.(tuì)镌.刻(juān)绚.丽(xùn)谆.谆教导(zhūn)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浑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密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C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蹿向云宵里去了。

D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元宵节到了,东山公园里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B她非常喜欢读书,对于自己喜欢的语段,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诵读。

C观看了普通劳动者不辞辛苦、默默奉献的事迹,孩子们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D那辆失事车子冲上人行道,站在香烟摊前的男子便首当其冲....,被压在了轮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汇总统计、调查登记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

B.无论什么职业,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有追求、有闯劲、敢奋斗,任何人都可以在梦想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黄晕()嘹亮()澄清()山l?() qi?ng隆()2.将下列对应项连线。

《春》屠格涅夫《老舍文集》《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现代文丛》《竹林深处人家》老舍《猎人笔记》《树林和草原》黄蒙田《朱自清全集》3.朱自清字(佩弦),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4.释词:⑴高兴起来了,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卖弄:⑵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响亮:⑶在那些黑黝黝的丛上方,天边显出朦胧的亮色这是怎么回事?黑黝黝:⑷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5.品味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⑴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⑵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

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①简直就是羊蹄②仿佛羊蹄一般③凹进去的是末端④末端凹了进去⑤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⑥又像两个好朋友形影不离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7.请在下面一段话的省略号处再续写两个句子。

例句: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问候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像一粒粒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平朴中愈发熠熠夺目。

仿句:第二部分:(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C
卷)
内容预览:
2018初一期末总复习--第三单元C卷
一、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应和()屏风()贮藏()穹隆()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ùn niàng()kān hù()wǎn zhuǎn()
zhú ruò ()màn cǎo()shuǐ zǎo()
3.词句积累
⑴ 朋伴婀多姿名其实手无策
⑵ 一年之计在于春,。

⑶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⑷ ,吹面不寒杨柳风。

4. 课文内容填空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

作者细致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先总写“一切”,再分写、、,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然后用细致的笔触,描绘了、、、、和五幅图画。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躺儿。

()
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⑷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6.根据回答中所提示的重音所在,设想所提的问题。

⑴ 问:答:这支笔是我的。

⑵ 问:答:这支笔是我的。

⑶ 问:答:这支笔是我的。

⑷ 问:答:这支笔是我的。

7、你能在下面句后括号内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此种类型的人吗?
例如: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⑴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⑵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⑶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⑷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⑸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⑹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⑺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⑻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8.把下面这段话里的句子重新排列,使之成为一段意思连贯、句序合理的短文:
⑴绿是生命的颜色。

⑵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⑶你看那
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⑷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⑸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

⑹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9.选出填入括号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句子()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是自然之美;忧国忧民,兴利除弊,是社会之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艺术之美。

但是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③①
10.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特色,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请用概括性的语言写出你爱四季的原因。

我爱春天的,爱夏天的,
爱秋天的,爱冬天的。

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些甜
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1.上段文字选自《春》,作者,现代著名的、。

1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13.从文中找出与画横线的话语相照应的词语。

14.用“‖”将上文分成四层,并各用四个字概括各层大意。

15.上段写花的文字中表明描写顺序的词是:
16.文章写蜜蜂、蝴蝶的作用是什么?一个“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二)
梨花开了,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思念。

梨园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在故乡滹沱河边的梨园里度过了纯真的童年。

记得,故乡的滹沱河在春天里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它似一条绿色的飘带束在梨园的腰际。

水是透明的,映着蓝天;花是洁白的,散发着清香。

春到梨园,花绽枝头,是故乡最美丽最动人的季节,也是我童年的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日子。

一夜春风花千树。

梨花繁花似雪,滹沱河的清流中也浮动着白色的花瓣,碧水香溪载着梨园的天使向远方流去,也流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心里!
梨花最洁白,最纯真,她从不用娇艳的色彩修饰自己。

她蔑视一切虚伪和矫揉造作的货色。

也许正因为梨花洁白无暇,才孕育了一颗芳心,才能结出最甜最美的果子吧!
17.这篇文章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
18.文中划线的一句话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19.作者在描绘梨花时,抓住了梨花的什么特征?
20.作者在文中不仅赞美了梨花,还赋予了梨花一定的象征意义。

在文中,你觉得梨花象征什么?
21.中国古诗文中,含有“梨花”的名句不少。

请将你所知道的写几句在下面。

(三)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

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雪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全都由他精心指挥。

他慷慨公正。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你一分半秒。

你珍惜他,他就在你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22. 文中的他指的是,全文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23. 摘出表示下列内容的相关语句:
A他“神奇”:
B他“无情”:
C他“慷慨”:
D他“公正”:
24. 自己概括全文的中心意思,不超过25个字。

25. 根据你的积累,写出有关文中“他”的名言或警句。

三、写作
雨是一个容易产生浪漫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细腻的春雨、淋漓的夏雨、缠绵的秋雨,还是冰冷的冬雨,雨的背后总有一些动人的故事。

她在巴山夜雨里唱过,在江南丝雨里哀过,在春夜喜雨中弹过,也在秋日绵雨里奏过。

她更在多愁善感的才子佳人的窗前低吟,在报国无望的仁人志士的诗中哭泣,在喜逢甘霖的人们的心头高歌。

试以“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1.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2.如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20行。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
1.yìng hè píng fēng zhù cáng qióng lóng
2.酝酿看护宛转竹箬蔓草水藻
3.⑴呼引娜副束⑵一日之计在于晨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沾衣欲湿杏花雨
4. ①写景抒情描写、抒情山、水、太阳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5.⑴反复、拟人⑵拟人、排比⑶比喻、排比⑷比喻、拟人
6.⑴这支笔是谁的?⑵这支笔是你的吗?⑶什么东西是你的?⑷哪支笔是你的?
7.依次是:笑面虎、铁公鸡、井底蛙、丧家犬、地头蛇、替罪羊、老黄牛、千里马
8.⑴⑶⑵⑸⑷⑹
9.B 10.风和日丽繁盛热烈天高气爽洁净沉净
二、文段阅读训练
11.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12.春花图
13.①桃树、杏树、梨树②桃儿、杏儿、梨儿
14.①春花争艳②由花想果③蜂飞蝶舞④野花遍地15.树上花下遍地
16.从侧面写出了花色艳丽,花味香甜。

“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

17.第一句。

18.比喻和拟人。

生动地写出了小河环绕梨园的样子。

19.洁白、清香、纯真。

20.象征着孩子们纯真无暇的心灵。

21.(略)
22. 时间比喻、拟人
23. A、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

B、他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雪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C、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D、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24. 全文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表明了时间的神奇、无情,慷慨、公正。

25.(略)
三、写作(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