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建筑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图文】第6章透视图的基本画法(精)

6. 1心尢透视的分央第6章兔筑透视阖的基本画法□由于视点、画面与理筑物三看之间的相对tt jt不同,所产生的透视形象就会有所不同,主耍农现为理筑物的长、宽、离三组主向轮廓线在透视B3中 *没* 灭点。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三矣6. 1. 1 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当画面垂直于基面,视展1立于笳右, 延筑物有一个主立面,即*两组主向轮廓线平行于画面时,込阿组主向轮廓线在透书108中汶□ 待点:理筑物主立面不变茫,作阖相对简单,适用于农现只孚T 一个主立面的廉状校复杂白勺延筑物。
<b)举例丄曲峥「址£込,6・1・2两点遶视□ 当画面垂直于基眄视点位于克T方,理袋物两相邻主立面倾斜于画面,即理筑物 * 两组水平的主向轮应线与画面相交, 而第三组铅垂的主向轮加线平行于画面吋,在远视田的视平域上仅升长反和宽反方问上的阿介文点而离度右JS1上毅-—〜□待点:可以同时着贅农现理我物的两相邻主立眄农现效来校接近人眼的观察实际,但作BB相对麻烦些,常用来表现理筑物的外观逍宓或宝内一耳I的堆视。
口于农现离驾理茨物的外观,理筑群体鸟瞰或亦大的大堂宜內,JL苻合人©艮的观感实标,但作BB更复杂些。
tbi 衽(X6. 2 逡视参数的合理选择在动笔之对必须先根据理筑物适型特点和对透视形象O6. 2. 1人眼的视酹范□ 视点的位at选择,必须使观索对事Jt于正常6& 视好范09之1*1。
绘画透视B3时,视耳!的大小一般选择为:对室外透视以37-54度为宜;对室内透视,视片常用54-60度之间,或稍大。
图8 5现戳及WWff6・2・2视点的选择6. 2. 2. 1站点位JL 的选择6・2・2・2视离的选择□ 一般视平线□降低视平线□提高视平线(1) 视距的选择。
其原贝U 是保证水平视耳I 的大<1、适宜。
常令 视距为拟画透视EB 的大<1、即画牺宽度的函数,d=(l-l. 5)k o目* 6站点2 71的ii 拎nix 7 冲不kixirt 視晤线的谕仪wi6.2・3画面与理筑物相对1立Jt的选择□ 主耍视理筑物的外观册正和对画透视BB的耍求而轧匸「・点透视(b)45-透視(c)30・一《K透複图8 - 8 1«|血与建筑物之间相对位M的选择6. 3廷筑师法及共应用□ 直接依据透视投影尿理,利用延筑物主向轮廓线的灭点,和若干过jpt 物获面上的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根揭理筑平、立、剖面B0求做理筑透视禺的方法,这Jt画延筑透视禺最基本白勺方法。
第六章第四节平面投形法作透视图

7
平行投形法作透视图 解题步骤:
1. 找消失点V
2. 找量高线
量高
3. 定位
做量高面
小结
8
透视角度
C.V.
视角
画透视图时,人的视野可假设为以视点E为顶 点的圆锥体,它和画面垂直相交,其交线是以C.V. 为圆心的圆,圆锥顶角的水平,垂直角为60°,这 是正常视野作出的透视图,不会失真。有时若有特 殊要求,可加阔视野,即扩大视角,是画出的透视 图空间显得更宽阔、深远。
透视角度
建筑物、画面、视距不变,视点的高低变化使透视图形产生 仰视图、平视图和俯视图(鸟瞰)。 •视平线在地平线以下时。 •视平线在建筑物高度以下,地平线以上时。 •视平线在建筑物高度以上时。
视高
仰视图
G.L. H.L.
ES
平视图
H.L. G.L.
ES
H.L.
ES
俯视图
G.L.
透视角度
画面、视点的位置不 变,立方体绕着它和画面 相交的一垂边旋转,每转 22.5 °时所形成的透视图 形。
平行投形法作透视图
作图步骤: 作法举例
透视图中配景的画法
已知:如图,地面上任意位置A、B、 C三点,视高为1.2m,人高为1.7m 求作:透视图上A、B、C三处人的透 视原。理:凡和画面平行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 凡和画面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亦等长。 (参P75
图A、B)
1、任意位置做量高线。
E
gf
B ab
B’
b’
O1 O
4、找出屋脊量高线。 画出屋脊透视。
延伸屋脊到画面, 找出屋脊量高线。
Vx H.L.
5、找出其余轮廓透
F0
视。加深轮廓线。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

在建筑物的不同区域,使用色彩的渐 变与过渡,以增强透视图的层次感和 空间感。
色彩的饱和度与明度
通过调整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使画 面更加和谐统一。适当降低饱和度和 明度,可以使画面更加沉稳。
线条运用
线条的粗细与虚实
根据建筑物的远近关系和透视效 果,合理运用线条的粗细与虚实, 以增强透视图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02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的方法
确定视点位置
视点位置
选择一个合适的视点位置,通常在建筑物的正面或侧面,以便更好地展示建筑 物的外观和特点。
视点高度
确定视点的高度,通常以人眼的Leabharlann 度为参考,以便更好地模拟人的视角。
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视平线
选择一个合适的视平线,通常与建筑 物的高度相平行,以便更好地展示建 筑物的立体效果。
商业氛围浓厚,空间层次丰富
详细描述
该商业中心透视图通过建筑师法绘制,展现了商业中心的繁华氛围和丰富的空间层次。透视图中,商业街区的店 铺、广告牌和人流等细节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营造出热闹的商业气氛。同时,建筑立面的层次感和玻璃幕墙的反 光效果也得到了精细的刻画,增强了商业中心的空间层次感。
案例二:某住宅小区透视图
配景处理
合理添加配景,如植物、人物、 车辆等,以增强透视图的场景感 和生活气息。配景的添加要符合 透视规律和比例关系。
画面构图
注重画面的构图,合理安排建筑 物的位置、大小和角度,以突出 主题和视觉中心。同时,注意保 持画面的平衡感和稳定性。
05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实例分析
案例一:某商业中心透视图
总结词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还可以用于表现建筑物的外观效果图,为建筑师提供更直观、 形象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展示建筑设计的创意和特点。
透视图教程

透视图教程透视图是一种艺术绘画技巧,通过绘制物体的空间比例和透视关系,使其具有立体的效果。
透视图可用于绘制建筑、风景、人物等各种对象,并能够为画作带来更加逼真和生动的效果。
在本篇教程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如何绘制透视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第一步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视点。
透视图的效果取决于视点的位置和角度。
一般来说,视点越靠近被绘制物体,透视效果越明显。
此外,视点的高度和角度也会影响绘制的效果。
所以,在开始绘制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好视点的位置和角度。
第二步是绘制主线。
主线是连接视点与被绘制物体各个重要点的直线,它决定了整个透视图的框架和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绘制一条水平线,这条线将成为我们绘制的平面基准线。
然后,根据被绘制物体的形状和位置,我们可以通过绘制垂直线或斜线来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关系。
这些线条将构成透视图的主线。
第三步是绘制辅助线。
辅助线的作用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绘制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通过绘制水平线和垂直线,我们可以将被绘制物体的各个部分划分为不同的块状,从而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空间结构。
在绘制辅助线时,我们可以使用直尺或绘图板等工具来保持线条的准确性和笔直度。
第四步是绘制物体的轮廓和细节。
在绘制物体的轮廓时,我们需要根据主线和辅助线的引导,用自由的笔触画出物体的形状和边界。
当绘制物体时,我们需要注意细节部分的处理,如纹理、阴影和透明度等。
这些细节将为作品增添更丰富和真实的感觉。
第五步是渲染和着色。
渲染是指通过着色和阴影的处理,使绘制的物体具有更真实和立体的效果。
在透视图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色调和明暗度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光照效果。
通过合理运用颜色和阴影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绘制物体更加立体和有层次感。
最后一步是修饰和亮化。
在绘制完成后,我们可以对作品进行一些修饰和亮化的处理,以增加绘画的亮度和色彩的饱和度。
可以使用修正液、彩铅或水彩等工具进行修饰,使作品更加鲜艳和生动。
透视图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绘画方法,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建筑透视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与画法

就可在画面上画出平面图形各边线
的 全 透 视 , 进平而面求透得视作平图面动图画形 的 透
返回
第26页/共53页
例:已知某建筑物的平面图、立面图并给定基线和站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设视高为H,试画该平面图的透视图。
作图步骤2:画形体高度透视。 在平面透视图基础上,从各
角向上画出竖直方向角线的透视,
5)
(4)与画面平行的直线没有灭点,它的透视平行于直线本身;其 基透
视为平行于基线的水平直线。如下图示,Ao B o∥AB, ao bo ∥GL,AoBo
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反映直线AB与基面之间的倾角α。
(5)位于画面上的竖
直线的透视与其本身重
合,即反映直线本身的
实长,称为真高线(凡是
位于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都
第7页/共53页
返回
点的透视作图方法
求作点的透视投影可以用“视线迹点法”和“灭点视线 法”。 “灭点视线法”涉及灭点,因此在求作直线或平面、立 体时较常应用。求点的透视采用“视线迹点法”较为方便。
掌握点的透视作图,对于理解透视投影的规律,进而求作 直线、平面、立体的透视投影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同学们熟 练掌握用“视线迹点法”求作点的透视的原理、方法。
线。
(7)主点VC(又称“心点”):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影,即过视点作画面
垂线所得垂足。
(8)视距D: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9)视高H:视点到基面的距离.即人眼离地面的高度。
(10)视线:即投射线,过视点与形体上任何点的连线。 (11)点的透视:通过空间任一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12)透视图:形体在画面上的中心投影,即无数多点的透视的集合。
P A
视平面
A°
VC
第6章 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适用于表现高耸建筑物的外观,建筑群体鸟瞰或高大 的大堂室内,更符合人眼的观感实际,但作图更复杂
些。
6.2 透视参数的合理选择
为了获得表现效果满意的透视图,在动笔之 前必须先根据建筑物造型特点和对透视形象 的要求,选择好视点、画面与建筑物之间的 相对位置。
6.2.1 人眼的视野范围
视点的位置选择,必须 使观察对象置于正常的 视野范围之内。绘画透 视图时,视角的大小一 般选择为:对室外透视 以37-54度为宜;对室内 透视,视角常用54-60度 之间,或稍大。
特点:可以同时着重表现建筑物的两相邻主立面,表 现效果较接近人眼的观察实际,但作图相对麻烦些, 常用来表现建筑物的外观造型或室内一角的透视。
6.1.3 三点透视
当画面倾斜于基面,视点位于前方,建筑物的三个主 要面,即长宽高三组主向轮廓线都与画面倾斜时,由 于在所得的透视图中,其长宽高三组主向轮廓线都分 别有一个灭点。
作题步骤:
题目已知条件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步骤4
步骤5
步骤6
步骤7
步骤8
பைடு நூலகம்
步骤9
步骤10
步骤11
步骤12
步骤13
步骤14
步骤15
步骤16
ss
6.4 量点法及其运用
建筑师法与量点法的区别:
建筑师法:对于建筑物长度和宽度两个方向 上的度量问题,都是利用站点s向平面图做一 系列视线的投影与基线相交的方法解决的。 作图时离不开平面图。
6.2.2 视点的选择
6.2.2.1 站点位置的选择 (1)视距的选择。其原则是保证水平视角的大小适宜。常令
视距为拟画透视图的大小即画幅宽度的函数,d=(1-1.5)k。 (2)站位的选择。使站点的位置最好处于画面中部的正前方,
建筑师法绘制透视图

5
一点透视的画法
选择站点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视距为画面宽度的1.5~2.0倍
站点在物体的一侧。
选择画面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画面与物体最前主立面重合。
选择视高与物体的相对位置 ——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题选
择两上底面之间。
2015/12/18
s
6
作图步骤
一点透视的画法
GL
1、首先找出视心, 即主灭点VC 2、绘制平面透视。
平面图
画面线 PH
立面图
PH
视平线
h
h
37
基线 P
S
P
例11 作室内的一点透视图
视平线 基 线
例14 作室内的一点透视 图
h p 1-1剖面图
h p
画面线 PH
PH
1
1
1 1
平面图
38
S
站点
例11 作室内的一点透视图(续1) 灭点 h P
作室内的 一点透视 图(续1)
h P
引出透视 方向线
PH
PH
25
例1 求形体的透视图和其底面在降低基面后的透视图。
例 1
26
a(b)
真高线
画面线 PH 视平线 h
B
基线 P
s
基线1 P1
例2 作形体的透视图。
例 6 ( 两 点 透 视)
PH 画面线
vx
a
vY PH
s h P 视平线
VX
a A
VY h 基线 P
27
例3 求形体的两点透视
GL
a
f1
f2
HL
F1 s
F2
GL
2015/12/18
快速学会绘制透视图

快速学会绘制透视图绘制透视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无论是从事设计、建筑还是艺术领域,都会遇到需要展示三维空间的需求。
透视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态、结构以及空间关系,给人一种立体感。
下面,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快速学会绘制透视图的技巧。
在绘制透视图之前,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首先是透视原理,即远离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较小,接近观察者的物体看起来较大。
另外,需要了解的是水平线和消失点。
水平线是我们绘制透视图时的基准线,而消失点是指物体的直线边界在视野中相交的点。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绘制透视图了。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透视方向,也就是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位置。
透视图通常有正面、侧面和俯视视角,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透视方向。
一种比较常用的绘制透视图的方法是使用一个网格。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一系列水平线和垂直线,来构建一个透视网格。
水平线在透视图中起到了参照线的作用,而垂直线则用于构建物体的边界和细节。
当我们确定了透视方向和绘制网格后,就可以开始绘制物体了。
首先,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几何形状开始,比如立方体或长方体。
在绘制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透视原理,将物体远离观察者的部分绘制得较小,接近观察者的部分绘制得较大。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物体的对称性和比例关系,以确保透视图的准确度。
除了几何物体,我们还可以绘制一些常见的场景,比如街道、房屋或城市景观。
在绘制这些场景时,我们需要注意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远近的透视效果。
一个简单的技巧是在绘制过程中使用较淡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远处的物体,以增加透视效果和层次感。
绘制透视图还需要注意光影效果。
透视图中的物体会受到光线的照射而产生明暗变化。
因此,在绘制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阴影和高光的技巧来增加透视图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绘制透视图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时间,但随着不断的实践和积累,我们会渐渐掌握这项技能。
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透视作品,学习别人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同时也要保持创造力和独特性,展示自己的想象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