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消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80 例

合集下载

100例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100例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100例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展开研究,以治疗方式为基础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及复发情况比较χ2=4.7143、6.1875,乳房肿块大小及疼痛评分比较t=13.4350、5.570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意义。

标签:乳腺增生;枸橼酸他莫昔芬片;中西医结合;疗效研究乳腺增生指的是乳腺上皮组织和纤维组织的增生,导管及乳小叶发生结构性的退行性改变和结缔组织发生进行性生长,其不属于肿瘤也不属于炎症反应的范畴,属于临床常见的内分泌障碍多发性疾病[1]。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100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22~56岁,平均(43.5±3.8)岁;病程在3个月~7年,平均(3.5±1.8)年;未婚15例,已婚85例;单侧乳房发病25例,双侧乳房发病75例。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①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胀痛或是刺痛、乳头溢液、情志改变等,乳房检查在单侧或双侧可触及单个或是多个大小不等肿块;经期后疼痛缓解或消失;②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或乳腺钼靶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③伴月经不调、腰背酸痛、痛经等症状;④排除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其他乳腺疾病患者[2]。

1.3方法1.3.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3~5d内服用由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的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国药准字(H32021472,2010-04-09)治疗,于饭后30min服用,10mg/次,qd,连续服用21d,经期停用。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

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

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1.消核汤【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

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3.乳癖内消丸【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24克。

【功效】疏肝散结。

【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对付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2020-05-02 仁者医心... 转自一元堂中医张私有修改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

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

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1.消核汤【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

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

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3.乳癖内消丸【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24克。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效果分析顾兵【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乳腺增生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4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9例仅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

每组患者行2~3个疗程治疗,根据临床和随访资料,比较治疗后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2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例数40例,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例数33例,总有效率为84.62%。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康复时间短,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大量推广。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8【总页数】2页(P160-161)【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作者】顾兵【作者单位】江苏 215500 江苏省常熟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乳腺增生症是一种常见的乳房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育龄期妇女,也包括许多长期精神压力过大、情志不畅、大龄未婚、已婚不育,未哺乳等人群[1]。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导管上皮组织、腺上皮和间质纤维组织的进行性增生,主要由于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致使体内女性激素含量失衡,乳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引起乳房肿胀、疼痛,出现结节。

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占到了所有乳腺疾病发病率的50%左右,有60%~70%的女性正承受着乳腺增生的病痛折磨[2]。

乳腺持续增生会使得乳腺导管细胞和小叶组织出现退行性病变,罹患乳腺增生的患者的乳腺癌的概率是健康妇女的2.3倍[3]。

以往,治疗乳腺增生的主要方法为口服西药调节内分泌和手术治疗。

虽然,此种治疗方法起效快,但西医的治疗措施往往仅能对乳腺增生控制一段时间,并且长期大量服用激素类药物,也会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使得乳腺增生病情不断反复加重,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4]。

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增生8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增生80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诊治乳腺增生80例临床分析目的:分析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接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方式上结合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76/80),而对照组则为83.50%(67/80),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与对照组(8.75%)相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乳腺增生中西医结合诊治临床分析乳腺增生属于女性常见疾病,指的是乳腺组织导管与乳腺小叶退行性病变和进行性结缔组织生长,通常为女性内分泌失调,而体内的雌激素与孕激素等失衡,造成雌激素水平相对增高,从而生成本病[1]。

为了进一步分析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的临床效果,我院展开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接诊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为已婚、已孕且非哺乳期的女性,经B超、MRI等检查确诊。

随机均分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8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51岁,均值36.1±5.4岁;病程0.4~7年,均值1.1±0.8年。

研究组:年龄25~53岁,均值36.5±5.5岁;病程0.5~6年,均值1.2±0.7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单用西药治疗,即三苯氧胺(山东健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25),每天两次,每次10mg,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980例临床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1980例临床报告

生 8 9例 占4 . 8 , 中外上象 限局限性增 生 7 6例 占局 限型 4 28% 其 8
增 生 9.8 , 有乳 头溢液 者 9 25% 伴 2例 , 4 6 % , 时 伴 有 乳 房 占 .4 吲 纤维腺瘤或者增生性肿块者 7 9例 , 39 % 。 本组 病 例 多 为 乳 占 .9 腺 小 叶增 生 。乳 痛症 及乳 腺囊 性 增 生 症 患 者 。 12 诊 断 标 准 . 参 考 20 0 2年 中华 中 医 外 科 学 会 乳 腺 专 业 委 员
I3 治疗方法 .
① 中药乳癖舒胶囊 5粒/ 口服 , 日3次。② 次 每
[] 2 wuJ—H,i C oL—H,ta A s d nbn ni ate LuY, a e 1 t yo ei n ni . u g f l
c n u so s a s cae l a to n e i s C i r ciP d ar o v lin so itd mi g sr e tr i. h n J P a t e it , d t
腺 腺 泡 、 管上 皮 细胞 及 纤 维 结缔 组 织增 生 为 基 本病 理 变化 的一 类 良性 疾 病 。 患 者 一 般 病 程 长 , 状 明 显 , 重 影 响 女 性 健 康 。 中 药 导 症 严
治 疗乳 腺 增 生病 具 有 效 果 明 显 、 疼 快 、 止 副作 用轻 微 、 程 不 易反 复 等优 势 , 病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效果 更 佳 。笔 者 自 20 0 4年 7月 一 0 9年 6 20 月采 用 中西 医 结合 方 法 治 疗 乳腺 增 生病 300余例 , 访 l 8 0 随 0例 , 治愈 率 迭 8 .9 , 9 总 9 1% 总显 效率 达 9 .0 , 有 效 率 达 9 . 9 , 5 1% 总 94 % 临

癖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评估

癖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评估

癖消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评估【摘要】目的:观察乳腺增生患者采用癖消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2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以癖消汤治疗,n=60)和对照组(予以乳核散结片治疗,n=60),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同时间血清性激素及疼痛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疗效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疗效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性激素及疼痛评分改善程度较比对照组明显更为理想,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癖消汤治疗乳腺增生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乳腺增生;癖消汤;疼痛乳腺增生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还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有报道指出[1],中医治疗对提高乳腺增生治疗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基于此,本文选择了乳腺增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选择最佳的乳腺增生治疗方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总计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患者。

患者的年龄区间在28岁至46岁,中位年龄为(37.42±4.26)岁。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本组12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构成经SPSS21.0计算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60例乳腺增生患者予以癖消汤治疗。

取王不留行25g,山慈菇、鹿角霜各20,柴胡、赤白芍、夏枯草、薄荷、枳壳各15g,甘草10g,水煎服分早晚二次服用。

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乳核散结片治疗乳腺增生。

乳核散结片Sig1.44g,p.d,t.i.d。

持续用药12w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用药后,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等疾病临床表现彻底消除,月经恢复正常;有效:用药后,乳房疼痛、肿块、乳头溢液等疾病临床表现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月经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2]。

乳腺增生症110例临床治疗分析

乳腺增生症110例临床治疗分析

乳腺增生症110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了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乳腺增生症患者110例,采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且比较治疗前后的病患者的身体指标,包括了血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水平。

结果:疗效:痊愈:50例,所占的比例为45%;显效:42例,所占的比例为38%;有效:15例,所占的比例为13%;无效:3,所占的比例为4%;总的有效率为96%。

结论:托瑞米芬小剂量对于乳腺增生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雌二醇、孕酮、黄体生成素水平发生显著的变化,治疗后的指标明显得到好转。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临床治疗方法;托瑞米芬【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84-01前言近些年来乳腺增生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在本文中主要探讨了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

正文一、一般资料与研究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了我院某年度收治的被确诊为患有乳腺增生症的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10例,平均年龄位于25-45岁之间,已婚的病例有105例,未婚的病例有5例,患病时间达到6个月-6年,轻度疼痛的病患者有46例,中度疼痛的病患者有45例,重度疼痛的病患者与19例。

所有病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1)诊断标准第一点:主要临床症状病患者感到乳房胀痛、刺痛或者隐痛,这种疼痛感会传递到腋下、肩背部等其他部位,疼痛时间持续不少于3个月,或者间断疼痛在3-6个月之间仍然没有好转,月经、情绪等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会对这种疼痛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单侧或者两侧的乳房有肿块出现,但是与周围的组织界限相比并不明显,与皮肤、深部组织没有粘连,某些病患者会出现乳头溢乳的现象;通过X线检查、B超检查等医学检查,可以排除乳房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

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

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
白秋萍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7(14)6
【摘要】2002--2006年,笔者采用自拟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65)
【作者】白秋萍
【作者单位】忻州市人民医院,山西,忻州,0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2
【相关文献】
1.开郁散结汤Ⅰ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2.温阳散结汤治疗阳虚痰湿型乳腺增生病的效果观察
3.温阳散结汤治疗阳虚痰湿型乳腺增生病的机制探讨
4.补肾疏肝活血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5.活血化痰散结汤联合冲和膏穴位贴敷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病48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71%。

典型病例 张某,男,48岁,干部,2001年1月18日就诊。

自述:患变应性鼻炎8年余,影响工作,到处求医疗效不佳,反复鼻塞,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遇寒加重,嗅觉减退,周身畏寒,四肢无力,常年大便不成形日2次,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查:鼻前庭无疖肿,鼻腔粘膜淡红,双中、下甲肿大,呈水肿紧贴鼻中隔,粘膜灰暗,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佳。

辨证属肺脾气虚型,治以自拟汤加鱼脑石30g,葛根、益智仁、丹参、桑白皮、建曲各15g,荜澄茄12g,桂枝10g, 7剂,1d1剂,早晚分服,共奏温肾升阳,健脾益气,补敛肺气,活血化瘀之功效。

7d后复诊自述鼻通气畅,清涕明显减少,周身畏寒改善,大便基本成形1d1次,查鼻腔粘膜色红,双中、下甲稍肿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遂予上方加三棱、莪术各6g,7剂,1d1剂,早晚分服,同时配合按摩迎香穴使局部发热为止,7d后再就诊述鼻通气畅,晨起偶尔有喷嚏,清涕止,无畏寒,四肢无力等不适,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遂以前方减三棱、莪术各6g,加山楂15g,再续7剂痊愈,随访半年再无复发。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祖国医学称之为“鼻鼽”,本病的发生,内因以禀赋不足,体质特异或因久病,饮食劳欲所伤,致肺脾肾虚损为主。

外因多为风寒之邪侵袭。

肺气虚弱,卫表不固,是发病的基本环节,脾虚肾虚多是通过影响肺气而发病的,但脾虚,肾虚也是具有自身的发病机制。

然而我们在临床中观察,不少患者因脾虚,水湿不运,停聚鼻窍;也有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化和固摄水液致寒水上泛鼻窍,清涕长流而不能自收;再如肺脾气虚,肺肾两虚均可引起本病,临床上多见肺气虚弱证转变,因肾为气之根,治疗时宜于补肺益气药中,适当加入补肾之品,肺脾气虚,以小儿多见,宜以补气健脾渗湿为主。

成人则宜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肺肾两虚,其标在肺,其本在肾,故以治肾为主,补肺次之。

所以临床用药中必须辨证施治,药到病所,在治疗本病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对外界环境,食物或其他物质的过敏,尽量避免与致敏原接触,不要陡然进出于温差悬殊的环境,经常做鼻部按摩,坚持冷水洗脸,戒除烟酒,减少不良刺激。

生活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衣着适宜,避免受冷。

据临床观察不少患者多为病程较长,症状反复发作,多与自身免疫有关,本方中黄芪、升麻、党参等均有不同程度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在益肺的同时,还要补肾,治疗效果更佳,本方用于本病的治疗,确为方投病机达到标本同治的作用。

(收稿2002206216;修回2002210224)
补消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80例
邢红梅 刘玉芝 河北省中医院(石家庄050011)
武梅芳 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050091)
摘 要 目的:观察补消结合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

方法:采用活血祛瘀益肾中药基本方(丹参、莪术、川牛膝、柴胡、三七、山甲、红花粉、鹿角霜等)治疗乳
腺增生病8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祛瘀散结,调节冲任的功效。

主题词 乳腺纤维囊肿病 中医药疗法 复方(中药)治疗应用 理气药[剂]治疗应用活血祛瘀药[剂] 治疗应用 医案
笔者采用补消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1998年3月~2001年3月门诊病人,共156例,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为80例,年龄19~53岁,平均36岁;病程3.5月~8年,平均3.5年;已婚49例;有乳房痛者71例;与月经有关者60例,伴月经失调者31例;双侧发病者57例。

对照组76例,年龄20~52岁,平均34岁;病程4月~7.5年,平均4年;已婚41例;有乳房疼痛者63例;与月经有关者45
例,伴月经失调者24例;双侧发病者33例。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1987年制订的标准,临床上有乳房肿块,且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症状,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检查可触及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且有触痛。

经近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并排除其他乳腺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组:药用丹参、莪术、川牛膝、柴胡各15g,三七粉3g冲服,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红花、川芎各10g,当归、赤芍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于月经周期第7天开始,服药3周。

3个月为1疗程。

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辽宁省桓仁药业有限公司,批号979018L),每次5~6片,每天3次。

连服3个月为1疗程。

两组均治疗1疗程后,判定疗效。

两组均停药后随访3个月。

疗效标准 按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外科学会1987年制订的标准。

临床治愈:肿块消失,疼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

显效:乳痛消失,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 2以上。

有效:乳痛减轻,肿块缩小不足1 2或肿块缩小1 2以上但乳痛不减轻者。

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或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49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2例。

治愈率61.25%,总有效率96.5%。

对照组临床治愈30例,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6例,治愈率39.47%,总有效率78.55%。

经统计学R idit分析,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典型病案 张某,女,35岁,工人。

1999年9月12日初诊,主诉:双乳房胀痛2年。

患者2年前开始双乳房发胀,逐渐出现经前胀痛感伴胸胁胀闷,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素性抑郁。

双乳房检查可触及多个小结节,边界不清质较韧,有触痛。

红外线乳腺检查:双乳腺增生。

曾间断服用乳癖消片无效。

辨证:瘀阻冲任。

治疗:活血化瘀,益肾散结。

处方:丹参、莪术、川牛膝、柴胡各15g,三七粉3g冲服,穿山甲、王不留行、鹿角霜、红花、川芎各10g,当归、赤芍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于月经周期第7d开始用药,3周后症状明显减轻。

继之,连服2个月经周期。

临床症状消失,乳房肿块消失,用药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讨 论 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常见病,属中医“乳癖”、“血瘀”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肾、冲任等经脉有密切关系,宋氏《圣济总录》:“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将理,冲任不和……,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有核。

”由于先天不足,或情志劳伤等因素使肝肾受损,冲任气血不调则可导致乳癖,因此,本病总的病机是肾虚、冲任失养是病本,气滞血瘀痰凝为病标。

活血化瘀作为中医临证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选择兼治病因的活血化瘀药物,祛除瘀血根源,防止瘀血再生。

在治疗上,以补消结合,攻补兼施为原则,寓补于消之中,寓消于补之上。

选用王不留行、穿山甲、丹参、三七、莪术以活血化瘀,散结消肿止痛,现代医学表明活血化瘀药物有扩血管,抗血凝,改善微循环以及抑制结缔组织生成的功能。

鹿角霜补肾益气,温脾阳以消痰核;川牛膝、当归、红花、赤芍活血和络止痛;川芎、柴胡疏肝理气而止痛。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肾散结之功,而使乳间肿块消散,临床效果满意,治愈率及有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

近20年来,活血化瘀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血瘀证,但有些应用缺乏整体性指导原则。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对于血瘀证应在治疗上贯穿活血化瘀这一基本原则,才能使瘀血逐渐化解而祛除,结合治疗病因,调补肝肾,调整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的生克制化,使冲任气血丽和,进一步可以防止疾病转变,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补消结合法是否可以抑制恶性肿瘤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峥聪.浅表肿物[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08
2 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3
(收稿2002211216;修回200320120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