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二中2019届高三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山东省邹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邹城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邹城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战国初期,传统社会组织解体。

魏国李悝(或李克)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A. 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B. 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时,成为盗贼C. 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D. 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生计无着之时,成为了盗贼,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时期国家权力是增强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盗贼问题确实存在,并未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是对题意的曲解,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 奖励军功B. 奖励耕织C. 焚烧诗书D.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奖励军功是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排除A;奖励耕织主要是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焚烧诗书是要钳制思想,排除C;“生分”指对亲人或刚认识的人不亲热,冷淡疏远。

结合所学,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容易造成人与人的关系紧张,相互提防,故选D。

3.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B. 秦国的滥用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C. 东方六国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 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秦国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保证了税收来源,故A正确。

2019届山东省邹城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段性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19届山东省邹城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段性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高三年级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5 CBBBA 6-10 DDCAB 11-15 BCAAA 16-20 CDBAB 21-25 BDACA 26-30 DCCDC 31((20分(1)特点:借助外来文化为武器(或向西方学习);充满了激烈争论;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6分)(2)示例1 论题: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2分)论述: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战国时期孟子在“仁”的基础上,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了“仁义”和“王道”,使儒家思想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2分)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肯定,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4分)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明理学,成为南宋以后的官方哲学;(4分)明清时期黄宗羲等人对儒学批判继承,儒家思想重新焕发了生机。

(2分)示例2论题: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2分)论述:康梁维新派吸收了西方的启蒙思想的理论,提倡君主立宪,开展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4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为指导,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则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4分)(注:学生若从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谈思想文化的继承,或从儒家思想对其他思想的吸收谈思想文化的交流,亦可。

)32.(20分)(1)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要求;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和法律精神的影响。

(6分)共同特点:主张人文主义。

(2分)(2)第一种观点: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把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思想,与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对封建神学的批判相似,所以与文艺复兴运动相似。

(6分)。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

在热河兴隆的古代冶铜遗址附近,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

这说明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________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始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________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2.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

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

材料中的“惠商”政策A. 维护了封建专制政权的经济基础________B. 使商品经济成为封建经济的支柱C. 是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________D. 使汉代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改变3.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________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________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4.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意在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________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________D. 社会教化的作用5. 下表是很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

该表反映了A. 中国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________B. 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________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6. 1923年,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理论形成,他将资产阶级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主张首先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无产阶级力里变得强大,再由无产阶级掀起一场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从而向社会主义转变。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段性检测试题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段性检测试题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段性检测试题一、单选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

”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贵贱无序,何以为国”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D.“我欲不欲,而民自朴”2.泱泱中华有种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忧患以生、自强不息的不懈精神。

这种精神由( )A.春秋巨匠率先推出B.战国巨人奠定根基C.西汉新儒学家提出D.宋明理学家所创立3.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刀的周公。

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意在(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解决现实问题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重回远古社会4.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孔子B.墨子C.孟子D.韩非子5.韩非,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主张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6.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

该“总设计师”首倡( )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B.用“仁义”“王道”施政C.法、术、势结合统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7.《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

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因果报应B.天人合一C.君权神授D.天人感应8.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48分)1.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

这反映出当时A.周王室的统治区域在不断地扩大B.宗法分封的秩序日益强化C.周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D.诸侯国间的冲突逐渐加剧2.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先秦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史实是A.春秋战国出现社会大变革的局面B.先秦时期国家对经济已有所干预C.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先秦国家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3.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孝廉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B.举荐权在地方士绅手中C.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D.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4.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韩愈在文化学术上的贡献在于A.致力于复兴儒学B.主张儒、佛、道并重C.创立了理学体系D.提出“致良知”学说5.中国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变革,下表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的梳理,表格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A.古代中国政治沿革多变无规律可循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D.秦朝到唐朝君主专制不断得到强化6.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可称为君主分封制。

据此可推知,周代A. 实行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B. 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D. 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故A错误;周代也没有实现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秦朝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国家,故C错误;材料“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反映了周代通过分封制协调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故D正确。

2019年2月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年2月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年2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可称为君主分封制。

据此可推知,周代A. 实行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B. 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D. 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故A错误;周代也没有实现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秦朝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国家,故C错误;材料“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反映了周代通过分封制协调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故D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特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2.下表为两汉时期传世文献中礼、法词频统计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百家争鸣局面依然存在B. 以法治国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C. 儒法思想对立逐步加剧D. 重法思想仍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两汉时期传世文献中礼、法词频相比较,“法”占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重法思想仍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故D正确;百家争鸣局面到秦朝已经结束,故A错误;仅凭材料数据无法说明以法治国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故B错误;两汉时期传世文献中礼、法词频数据相比较,这并不能体现儒法思想对立逐步加剧,故C错误。

3.浙东学派兴起于宋代,其代表陈亮“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斥责理学家空谈心性;主张富民,为富人说话”。

山东省邹城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邹城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山东省邹城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革税制,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C. 控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D. 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都在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D正确;西周以来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这一时期的改革破坏了分封制,故A错误;孟子仁政主张没有实行土地私有的内容,故B错误;土地私有是土地兼并的前提条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故C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的实质,学生只要熟练掌握了教材相关知识内容,即可得出土地私有的出现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
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
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
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
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 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 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2. 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司母戊鼎图二素纱单衣图三水排图四五铢钱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性
B.图二可作为汉代丝织业高超工艺的实物证据
C.图三反映了东汉政府对水利灌溉工具的重视
D.图四是西汉时期海昏侯刘贺曾发行的五铢钱
3. 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
会历史内容。

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
A. “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
B. “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
C.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
D.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
4. 1899年初,中国进口了几部马可尼无线电报机,安装在两广总督督署、威远等要塞以及
南洋舰队舰艇上,用于军事指挥。

要知道,在同一年,马可尼才刚刚说服英国邮政部建立了
一个无线电报站,英国无线电通讯业务方才起步。

这反映了
①中国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②中国仍处于学习器物阶段
③中国应用无线电报基本与西方同步④世界市场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5. 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
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
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 “中体西用”思想
B. 基督教平等思想
C. 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
D.《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
6.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
雄国言非夸。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B.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C. 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D.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7. 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8. 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
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

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

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
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
9.《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

”汉成帝此举意在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
10. 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
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
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
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 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
C. 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 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11. 下图为藏于山东曲阜孔府的《孔子讲学图》,是明前期作品。

图绘孔子端坐讲学,群弟
子或受教,或侍立,或沿山路前往,并绘山石树木等。

此画布局严谨,线条精细,人物众多,形神俱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作为直接证据此画可以用来研究
A.明代的绘画艺术
B.明代书院讲学之风
C.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D.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2.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