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

合集下载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记叙文写作是一种常见的文体,常用于叙述事实、经历或故事,讲述一个事件或场景的发生过程。

对于记叙文写作来说,有一些常见的误区容易令文章平淡无味或没有吸引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叙文写作误区以及规避策略。

一、缺乏生动的细节有些作者在写记叙文时,只是简单地叙述事件的经过,没有提供足够的细节给读者。

缺乏生动的细节会使得文章显得平淡无味,读者很难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

规避策略: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细节,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场景的气氛和细节,以及其他感官的描述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二、过多叙事导致长篇大论一些作者在写记叙文时,喜欢过多地叙述事件的经过,导致文章冗长而无聊。

这种长篇大论的叙述方式容易使读者失去兴趣,难以持续关注。

规避策略: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控制篇幅,避免过多的废话和冗长的叙述。

可以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紧凑的结构来呈现故事,保持读者的关注。

三、缺乏情感表达有些作者在写记叙文时,只注重叙述事件的经过,而忽略了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叙述方式容易使文章显得索然无味,读者无法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规避策略:在写记叙文时,要注意把握好情感表达的节奏和力度。

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事件的态度表达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过分夸张和虚构内容有些作者在写记叙文时,追求新奇和刺激,过分夸张或虚构内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这样的写作方式容易让读者产生疑虑和厌恶,降低文章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规避策略:在写记叙文时,要坚持真实和客观的原则。

可以通过精心选择细节和叙述方式来提高故事的吸引力,而不是通过夸张和虚构来吸引读者。

五、缺乏引人入胜的开头和结尾一篇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非常重要,它们是吸引读者的关键。

一些作者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开头平平淡淡,结尾匆忙结束,使整篇文章缺乏冲击力和吸引力。

规避策略:在写记叙文时,要注重开头和结尾的设计。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考场上,不少考生都选择写记叙文,但绝大多数记叙文成绩平平,甚至低于一般水平的议论文。

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这些写记叙文的考生还未能从写记叙文的一些误区中挣脱出来。

记叙文的误区有哪些?规避策略是什么?这是所有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不得不正视、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笔者对此作了一些探讨,但愿能对莘莘学子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误区一:将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内容这些人物的优秀事迹有的在有关书籍上记载过,有的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宣传过,如果考生再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构思文章的基础,显然是无法获得理想的分数的。

原因有三方面:其一,这些材料已缺乏新鲜感,难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其二,与那些专职文人写过的同类文章相比较高低立判;其三,此类文章属于复述故事类文体,它与自主构思写出来的文章既不是同一回事,也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规避策略:1.尽可能不选这些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作为写作素材。

2.如果非写不可,可选其不为人知的一个典型侧面来写。

3.可把新闻稿中报道过的先进人物的基本素材作为框架来构思,因为新闻稿中报道的仅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它没有动人的情节及感人的细节描写,考生可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构思再创作。

如果从这些方面入手,既保证了材料的典型性,又保证了材料的新鲜度。

误区二:将超越自己生活阅历和认知能力的事作为写作素材这些事考生既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不曾有过详细的了解,仅靠道听途说得来的模糊印象而构思作成的文章,肯定缺乏一定的深度和真实感,不免会给人虚假做作之感。

而这无疑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

试想一下,一个没有任何军营生活体验的人,他怎么可能写出那种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呢?一个连大锹都没有摸过、笆斗都没有搬过、扁担都不知怎样放在肩上的人,怎么可能深刻理解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呢?规避策略:1.凡没有切身感受、也从未因其感动过的事坚决不写。

2.可把校园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趣事、左邻右舍间的矛盾、亲戚朋友的悲欢离合、公共场所的趣闻逸事等作为写作素材。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在写记叙文时,很容易犯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往往会导致文章质量下降,影响文章的阅读效果。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记叙文写作误区及规避策略。

误区一:过于翔实的描写在记叙文中,描写情景和环境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描写过于翔实而降低了文章的节奏和紧凑度,那么就会让读者感到乏味。

此时,我们需要在描写时考虑到细节的必要性,剔除那些无关紧要的描述。

规避策略:在写作时要尽量避免过多的描写,突出重点,突出影响。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语言的顺序,不要使文章在细节上过于繁琐。

误区二:情节过度复杂有些人在写记叙文时,会使用大量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层层嵌套,却没有一个真正意义的关联。

这让读者非常困惑,难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降低了文章的可读性。

规避策略:写作时要注意逻辑清晰,情节紧凑,一个人物和情节只针对一个主题,不要把太多东西混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晦涩难懂。

误区三:过度夸张许多记叙文写作者试图通过夸张来激发读者情感,但容易使文章流于表面和降低真实感,让读者感到虚无缥缈。

规避策略:在描写情感时要真实,充分表达人物情感,不夸张也不简化情感的表达。

同时要注重细节的真实,将事情描述得更加真实。

误区四:语言过于生硬记叙文需要具备让人产生视觉、听觉、味觉等多方面感官刺激的能力,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如果用语过于生硬和简单,就会令读者失去感官体验。

规避策略:在写作时要注意用词得当,将语言具体、形象化,无论是描写环境、人物形象的描述,还是情感表达,都要注重其感性、形象化,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总之,记叙文写作需要注意重点突出、情节紧凑、真实感、生动形象的表达,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干净利落的记叙文不但让读者愉悦地欣赏,而且让他们对主题和故事产生深刻的印象和领悟。

初中写作误区总结

初中写作误区总结

初中写作误区总结写作是一项需要培养和提高的基础技能,而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和学习写作。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指导,初中生常常会陷入一些常见的写作误区中。

本文将总结一些初中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中学生们在写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表达能力。

第一个误区是缺乏明确的主题和观点。

有时,初中生在写作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目的,导致作文内容模糊不清,缺乏重点。

为了避免这个误区,学生们应在写作之前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和观点。

主题是作文的中心思想,观点是对于这个主题所持的立场或意见。

确定好主题和观点后,可以根据它们来筛选并整理材料,使作文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第二个误区是过于简单和表面的叙述。

有些初中生在写作时只停留在事实的陈述和表面的描述,缺乏深度和个人观点。

要克服这个误区,学生们应该尝试给作文增加一些个人思考和观察。

他们可以通过提出自己的问题、分析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对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归纳总结等方式来增加作文的深度和个性化。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有价值,读者也更容易接受和记住其中的内容。

第三个误区是语言表达不准确或不恰当。

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因此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非常重要。

有时,初中生可能会用错误的词语、措辞不当或语法错误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作文内容混乱或不流畅。

为了避免这个误区,学生们应该在写作之前多做阅读和积累词汇。

通过大量的阅读,他们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表达方式、丰富的词汇和各种句式。

此外,需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的正确运用,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

第四个误区是缺乏逻辑性和连贯性。

有些初中生在写作时,往往没有清晰的结构和过渡,导致作文内容断断续续,难以理解。

为了改善这个误区,学生们可以在写作之前先制定一个清晰的结构框架,并在文章中使用过渡词和短语来连接段落和句子。

使用适当的过渡词和短语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并且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五个误区是缺乏个性和创新。

有时,初中生会过于注重格式和模板,不敢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

初中作文写作中忌犯的几个错误

初中作文写作中忌犯的几个错误

初中作文中忌犯的几个错误错误一、审题不抓关键词在近几年的中考评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抓关键词,这样在写作时就很难抓住重点,容易跑题。

如“动力来自……”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来自”,考生只有将“来自”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

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

有的考生考前背过一些范文,一到考场就往里套。

不仔细审题,这样最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初三学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对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看,明白题目的要求后再下笔。

审题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和字数要求,看看题目要求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字数不要超出或少于要求字数太多。

错误二、语言贫乏缺少文采有的初三学生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言,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

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语言素材的积累。

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师的文章,看看别人的遣词造句,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初三学生还可多关注同龄人的优秀文章,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学习。

平时,考生可抽出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每期都有不少亲情、励志方面的文章,对作文素材积累很有帮助。

此外,初三生还要注意古诗词的积累,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也是让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错误三、文章较“平”缺少细节一些考生写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重点,记“流水账”一样洋洋洒洒一大篇。

初三学生在写作时要有两把剪刀,一把剪出自己最擅长的一件事,另一把在这件事中剪出要重点描写的部分。

如在写跑步时,早上怎么集合、怎么准备,都可以略写甚至不写,但发令枪响时自己如何紧张,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详细描写。

有细节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

一般来讲,一篇文章中抓住两个精彩的细节就够了,这需要考生平时苦练。

语文作文分数提高,是需要平时多写作,长期积累的,在语文复习阶段,要尽量避免犯以上三种错。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doc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doc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误区指津]翻阅同学们的作文,常常是:文章语言没有阳光,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文章语言缺少味道,不能芬芳读者心灵。

我们的作文语言到底缺失了什么?文采。

何谓文采?有人认为,文采指的是词句典雅,行文华丽,但这只是文采的一种。

清新淡雅,返朴归真亦是文采。

我们的语言缺失文采具体表现在:语言表达不丰富,缺少了灵动。

词语贫乏,句式呆板,修辞单一。

文章显得呆板,缺少活力。

不妨学学“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吧。

让丰富的词语装点语言;让整散结合、长短交错的句式变化语言;让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用美化语言;让歌词、名言的引用厚实语言。

语言表达少意境,缺少了韵味。

文章需要意境。

构成意境,既需生活的画面,还需作者的情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微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一首诗歌都在营造着人生的画面,这幅画面来源于最本真的生活,但又无不打上作家情感的烙印,或伤感,或淡然,或奔放,或大气。

而我们的作品太缺少出自我心的生活画面了,因而文章读来味同嚼蜡。

语言表达没个性,缺少了生命。

无论是清新婉约,还是豪放粗犷,无论是质朴自然,还是幽默诙谐。

写作要力求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朱自清的文章于真实中流淌深情,余秋雨的文章于厚重中彰显人生。

只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没有个性,也就最易流于平庸。

[美文引路]丁香结宗璞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2018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

2018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

2018 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语言要有文采
(1)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2018 中考记叙文写作误区专项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仅供参考!
[误区指津]
翻阅同学们的作文,常常是:文章语言没有阳光,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文章语言缺少味道,不能芬芳读者心灵。

我们的作文语言到底缺失了什幺?文采。

何谓文采?有人认为,文采指的是词句典雅,行文华丽,但这只是文采的一种。

清新淡雅,返朴归真亦是文采。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_记叙文写作指导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_记叙文写作指导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_记叙文写作指导
1、忌不注意题目的人称
如《童年趣事》《我的同桌》等题,都是要用**人称写作的文体;《他是好样的》《他变了》则要用第三人称写作;《你很重要》《同学,不该这样》两题,须用第二人称写作。

还有如《我们这个班》之类的题目,人称代词后加上了“们”字,指的是一个整体。

人称的不同决定着作文内容的不同。

2、忌不注意题目的时间
有些题目时间概念很强,如《春晨》《放学后》《一次秋游》等,若不弄清它们所指的具体时间,再围绕这一特定时间段来作文,就会导致时间表述上的含混不清,影响文章的表达。

3、忌不注意题目的地点
《美丽的校园》《沸腾的操场》《路遇》《焕然一新的街道》等,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景色。

写这类作文若不抓住地点这一环,就难以表现出此地或彼地所应有的个性、特色。

地点如果转换了,就要有所交代。

4、忌不注意题目的范围
如《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你就不能写两件事;写《××二三事》,你就不能只写一件事;写《校运会见闻》,你就不能写校运会之外的人和事。

不然,写多了画蛇添足,写少了不合题意。

经过这样一番审题工作,题意清晰了,题旨抓准了,侧重点明确了,作文就会避免“离题万里”的谬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记叙文写作误区指导:语言要有文采(1)
[误区指津]
翻阅同学们的作文,常常是:文章语言没有阳光,不能让人眼前一亮;文章语言缺少味道,不能芬芳读者心灵。

我们的作文语言到底缺失了什么?文采。

何谓文采?有人认为,文采指的是词句典雅,行文华丽,但这只是文采的一种。

清新淡雅,返朴归真亦是文采。

我们的语言缺失文采具体表现在:
语言表达不丰富,缺少了灵动。

词语贫乏,句式呆板,修辞单一。

文章显得呆板,缺少活力。

不妨学学“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吧。

让丰富的词语装点语言;让整散结合、长短交错的句式变化语言;让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妙用美化语言;让歌词、名言的引用厚实语言。

语言表达少意境,缺少了韵味。

文章需要意境。

构成意境,既需生活的画面,还需作者的情思。

“杨柳岸,晓风残月[微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每一首诗歌都在营造着人生的画面,这幅画面来源于最本真的生活,但又无不打上作家情感的烙印,或伤感,或淡然,或奔放,或大气。

而我们的作品太缺少出自我心的生活画面了,因而文章读来味同嚼蜡。

语言表达没个性,缺少了生命。

无论是清新婉约,还是豪放粗犷,无论是质朴自然,还是幽默诙谐。

写作要力求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

朱自清的文章于真实中流淌深情,余秋雨的文章于厚重中彰显人生。

只有个性,才有生命力;没有个性,也就最易流于平庸。

[美文引路]
丁香结(节选)
宗璞
今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

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

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

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

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阅读手记】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人生的哲理尽在这一反问句中了。

这种达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仿佛一抹阳光照亮了读者心灵深处的阴霾。

作者将感悟寄托在对丁香花的描写上。

文中对丁香的描写使得画面色彩鲜明,字里行间随意点缀几句古诗,几处联想,文章的意韵就显现出来了。

[精彩例文]
梦里花落知多少
最后一次看到同学们在教室里打打闹闹。

也许年少时未曾失落,直到班长拿着口琴吹起《同桌的你》,淡淡的琴声盖过了撕心裂肺的不舍,忧伤如漫天风雪弥漫了整个春意融融的窗子。

刚入学,我们还是一些傻事做绝的孩子,为了去网吧从铁栏上翻下摔破了膝盖;为了见到心仪的男生在烈日下假装锻炼;为了告别父母无休止的唠叨,可以一个人跑到上海,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又跑回来。

三年中,似乎没有什么欣喜若狂或痛彻心扉,却都是淡淡的丁香,开满了我途经的雨巷。

窗外依旧杨柳依依,但我再踏出这教室的门槛,却是正式地与三年初中生活做了诀别。

此情不及东墙柳,春色年年依旧。

那些流淌着的记忆,正如梦中炽烈开放着的樱花,繁盛却不真实。

我依然记得,脆弱的叶子在朋友的簇拥中独自提着疼痛的心情笑得春心荡漾;依然记得呆笨的黑马在运动会上获奖时那光鲜的样子;依然记得旋天道士在遥远的地方偷看叶子哭泣;依然记得柳絮神色不安地胳肢我说:“你都活着了,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但是一晃这些都从眼前流走,我不能像握住一片五瓣的丁香一样留住他们的欢笑,如果那些花儿在梦里早早凋谢,那么我宁愿长醉不愿醒,接着等待,下一次的花开。

我信念坚定地等待,希望再次见面时,叶子不再提着疼痛的心情傻笑,黑马不再为了一个解不开的题用脑袋敲墙,旋天道士不再唯唯诺诺地不敢表白。

希望如火一样点亮我们所泅渡的大海,手里的幸福便不会再像梦中的樱花一般早早零落。

【阅读手记】
这篇文章深情地追忆了三年初中生活的点滴片段,流露出作者对三年生活即将消逝的不舍与留恋。

选材真实,情感细腻。

但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文章的语言。

文章起笔用淡淡的口琴声营造出诗意而伤感的画面。

接着用排比句的形式把一幅幅多彩的画面端现在读者面前。

文章多处巧妙的化用诗词,弥漫着文化的气息。

[病文分析]
倾心一爱
渐渐地,渐渐地,我的视线变模糊了。

汽车的呜呜声,把我最美好的童年越抛越远,往事再次重上心头,(“再次”和“重”重复。

改为“浮上心头”)泪水又浸湿了我的脸颊。

搬到老屋那一年,我刚刚年满六岁。

每天下学后,我会飞快地跑回老屋中玩。

一开始,和四周的邻居还很陌生,(显得啰嗦)没过几天,我便和对门的姐姐熟识了。

我们每天手牵手地跳皮筋,捉蚂蚁。

(改为短句:跳皮筋,捉蚂蚁……日子就在我们的笑声里飞逝。

)有一天,姐姐送了我一只玻璃瓶,瓶子里有一只乌黑发亮的大虫子。

(描写缺少情趣,改为:透明的玻璃杯里,一只乌黑发亮的虫子眼神呆滞,一动不动,像极了战败的士兵。

)姐姐从瓶子里拿出虫子,吓得我哇哇大叫。

然后姐姐拿出一根细绳系在虫子的脖子上,(将“然后”改为“只见”)放在手心里轻轻地摸着,那小虫便嗡嗡地飞了起来。

从此以后,这只小虫便成了我的小伙伴。

每次我做功课时,会把它放在桌上,让它爬来爬去,有时它还会盯住我的本子一动不动,仿佛在欣赏我的文章哩。

(小虫可爱的情态,以及“我”与小虫和谐相处的画面展现不充分。

可改为:它时而跃上我的肩头,时而爬上我的书本,时而轻触我的笔尖,时而在我的作业本上来回穿梭,仿佛在欣赏我的文章哩。

可爱的小虫,成为我童年的玩伴,不知
道我也能否与它一般,走入彼此的世界?)
然而老屋给我带来的乐趣,(这里不需要转折,删去“然而”)可远远不止这些啊。

记得有一次,妈妈要我帮她洗绿豆,我的小手在里面使劲地搅着,最终将豆撒了一地。

我草草地捡起几颗冲了冲就跑了。

可是过了几天,我突然发现地下有几抹新绿,蹲下身子一看,是几株很细的小苗子。

(加一“竟”字,改为“竟是”,体现出小苗带给我的惊喜)我惊喜地叫爸爸来看,爸爸告诉我,这是绿豆苗。

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那天没有捡起的绿豆吗?它们因为也爱这老屋,才会在这扎根吧。

我在老屋中生活了整整六年,老屋给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童年。

而我,似乎也爱上了这与我相伴六年的老屋,我对它的一砖一瓦都是那么熟悉。

(缺少情意,改为:一砖一瓦、一叶一花,都永远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而如今,叫我离开这伴我走过童年的老屋,让我于心何忍啊。

倾心一爱,我的老屋。

【阅读手记】
文章散发着淳朴,读来倍感亲切。

作者深情追忆了自己与老屋相处的日子。

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总是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但是,文章的语言还需要推敲:词语运用不当,个别句子表达不准;文章的语言还需要润色:或长句变短句,或散句变整句,文章的语言就有动感了;文章还需增强画面感:例如“我”与虫子和谐相处的生活场景需要细笔勾勒。

写文章如同绘画,有时该点染,有时该泼墨,有时需工笔细描,有时需意境烘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