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古诗词赏析题(中考专用)

合集下载

(中考专用)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中考专用)课内古诗词赏析题

课内古诗词赏析题(中考专用)观沧海〖曹操(东汉未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请你说说作者在诗中主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诗人以丰富而奇怪的想象,创造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样一个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反映自己博大的襟怀,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2.诗中哪些诗句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朝)〗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文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1.诗中被誉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诗句。

这诗句含有哲理性。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分类必刷十 课内古诗词赏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必刷

分类必刷十 课内古诗词赏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必刷

分类必刷十课内古诗词赏析-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必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 下面诗句与“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A.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C.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诗人的假设,这样假设有何用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 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

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4.《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

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

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5. 默写古诗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借景抒情,写出诗人前往楚地途中的所见所感。

B.首联写诗人乘舟到“荆门外”,交代了诗人的行踪。

C.颔联描写长江两岸特有的景色,体现山水的静态美。

D.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这两幅美丽的画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K12教育文档)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K12教育文档)

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中考必备(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9首古诗词赏析练习(含答案)(一)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1.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景物。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3.《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北宋(朝代)的范仲淹(人名),其中“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4.本词上阕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

全词写景和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5.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7.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三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基础知识1. 诗歌的分类:按内容可分为咏史抒怀、山水田园、边塞戍楼、咏物言志等。

2. 诗歌的形式: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二、诗歌鉴赏方法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用词、句式、韵律等。

3.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三、试题示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请简述这首诗的主题。

(3)这首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哪位著名诗人?(2)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这首诗的韵律特点是什么?四、答案示例1. 《静夜思》(1)李白。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3)诗中使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疑是地上霜”将月光比作地上的霜,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2. 《望岳》(1)杜甫。

(2)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俯瞰群山的豪迈情怀。

(3)这首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五言律诗形式,韵律和谐,节奏鲜明。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试题及答案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古诗词鉴赏不仅需要对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对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的细致分析。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考真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中考真题)

野望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照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 (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清楚的样子〞〕乡关:故土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根底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江南〖温庭筠(唐朝)〗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评析: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意中人的情景。

以"望"字贯串全文,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惆的情怀。


1、赏析文中“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句。

①看到很多船只经过却没有自己的心上人,用船只之多反
衬了女子失望之深。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斜晖和江水赋予了人的情态,烘
托了女子怅然失望之情。

表面上是在写水_,实际上也是暗喻望穿秋水的眼神。

2、文中“肠断白蘋洲”句,直接抒发痛苦与失望之情。

3、说说“斜晖脉脉水悠悠”叠词的好处。

既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又贴切的传达出女子盼夫不归的失望和怅惘之情,加深了词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朝)〗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题:写身为太守的苏轼率队出猎,施逞勇武,表达了他希望守边卫国的愿望。

特点:粗犷、豪放。


1、苏轼《江城子》中“亲射虎,看孙郎”“射天狼”两个
典故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①作者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有雄才大略。

②用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作者要竭尽全力抵御入侵者、为国立功的决心。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出城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3、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

其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4.“老夫聊发少年狂”,一个“狂”字可以看出词作者什么样的个性特征?直率、风趣。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
8.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朝)〗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