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案(1)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3.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案

生物成分:植物和动物
二各个成分的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三食物链
作业布置当堂作业同步探究相应练习选做
教学反思这节课引入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如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并且充分认识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把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的组成都能比较好地理解,可以借助于前面学到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在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理解较为简单明白,通过补充这些成分中的特例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食物链的知识点学生在小学时候就已经接触过,但是需要给他们另外补充追加一些知识结构,进一步充实完善。
本文使用Wro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使用方便。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设计引入性问题,如“为什么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地球生命如此重要?”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提供不同生态系统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生态系统案例分析中,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对生态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
-引导学生从生态系统多样性角度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以下特点与需求:首先,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理解尚停留在表面,对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有待提高。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生态学原理的应用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探究性学习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较为被动,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应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态现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生态素养。此外,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关爱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实践活动,深化理解:
-安排实地观察或虚拟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生态学原理,加深对生态系统的理解。
七年级生物上册2.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参考教案苏科版

作业反馈:
1. 对于学生的小论文,首先要肯定其优点,如论文字数达标、语言流畅等。然后针对内容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对于存在的问题,如概念理解不准确、类型描述不完整等,需要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知识。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相关生态系统视频资料、图片、教学课件、在线讨论区等。
4. 教学手段: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 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以及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知识。
③ 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
2. 关键词:
①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物环境、生态平衡
② 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
③ 生态系统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
3. 句子:
①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②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等。
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难点: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识别,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
解决办法:
1. 针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特点,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感受和理解生态系统的内涵。
2. 对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解,可以通过地球仪等教具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生物圈的范围和重要性。
(3) 生态文明建设: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包括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13年月日授课班级七(1-3)设计者刘姣执教者
课型
新授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
本课第_1_课时
总第_9_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以及各成分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2、学会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
3、领悟科学调查过程,确立生态系统的整体印象,知道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成分之间也是缺一不可。
学生阅读课本38-39页知识,小组内相互讨论,仔细探究,思考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补充和总结:生态系统是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的统一整体,各成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按照其在系统中的作用又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二>它们是生态系统吗?
教师展示大量关于生物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过的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进行判别,并说明理由,分析图中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它是或不是生态系统。
学生回顾环境的概述,小组之间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环境是由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组成,所以,一个简单的空间环境,其成分就可以分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区域——生态系统。
二、新课讲授
<一>观察池塘生态系统
教师:科学家告诉我们池塘就是个生态系统,那么,一条河流,一个饲养老虎的园子是不是生态系统呢?我们如何判断呢?观察教材37页图3-3,阅读课本相应知识,完成38页表格,思考38页讨论题1。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小组内讨论探究,结合理论,分析现象,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理论和实际永远是相连的,遵循概念进行判断,根据实际情形进行表述。
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苏科版)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生态系统的概念: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
2.生态系统的种类:介绍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阐述它们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以食物链为例,讲解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规律,以及物质循环的过程。
4.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特别是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生态系统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2)结合课堂所学,观察并描述身边的生态系统,如学校附近的公园、河流等,分析其特点、生物多样性以及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2.选做作业:
(1)小组合作,选取一个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调查,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生态系统的现状,并撰写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4.掌握调查和观察生态系统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2.以实例为载体,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学生参与实地调查、观察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观念,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案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概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过程与方法:1、尝试制作生态系统模式图,进一步体会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2、学习分析、整理资料获取关键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系统的情感。
二、学习者分析小学和初中学习环境和课程设置有着较大的差异,七年级学生都是刚刚从小学毕业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学习模式。
七年级学生才初步系统的接触生物学课程,也是初步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
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所以该阶段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为以后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及特点。
本节课紧紧围绕着生态系统展开的,对于生态系统的判断需要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解决措施:一,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的组成,来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二,通过小组制作生态系统模式图并展示介绍生态系统的特点,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四、教学设计1、课前准备提前录制讲解视频并准备课上需要的资料,并通过云校家的教学助手将视频及课堂准备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进行学习并准备课堂上需要的材料(卡纸、剪刀、胶棒、双面胶、动物照片)2、导入回顾:(1)具有生命的物体我们将其称为什么?(2)生物生存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我们称之为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生物”和“环境”两个词来填空。
()的生存需要()()影响()的生存()对()也有影响()能够适应()这也是上章所学知识,我们已经知道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和环境之间也可以相互影响。
由此提出问题:生物+环境=?3、生态系统概念为了检测同学们的课前学习情况,考考大家“一条河流和饲养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请同学们用平板选出答案并记住自己的选择。
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共4篇)

多种多样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七年级生物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1课时〕一、教学背景:自然界里的生态系统大小不一,多种多样,人类和各种生物都是生态系统的成员。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相关知识,认识生态系统中不同成员的作用。
考虑到目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生存问题,学习本章非常有必要,人类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不肯能脱离地球环境而生存,也无法建立适合人类生存的人造环境,因此,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保护环境,珍爱地球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二、思路分析:本节课主要从本课课题入手,学生通过看题目: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产生疑问:1.什么是生态系统?2.既然说它是多种多样的,那么生态系统到底有哪些类型呢?本节课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和校园生态系统两个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接下来通过观察池塘生态系统,认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且明确各成分的作用。
通过判断一条河流和一个饲养虎的园子是否是生态系统的小练习,稳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几组生态系统的比照学习,清楚生态系统之间的非生物成分组成是相同的,并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各个组分作用的学习。
本次教学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观看纪录片海洋生态系统,让学生不仅清楚了什么是生态系统,而且通过比照清楚了海洋生态系统和池塘生态系统之间的相同和差异。
最后两个纪录片的观看,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清楚生态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分解者的作用,另外一方面那么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得浓厚兴趣。
第二个问题那么主要是围绕:生态系统的类型这一问题展开的,通过观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生态系统,边看边讲解他们的特点,图文并茂式,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的。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案

8.哪种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和减少水土流失?
森林。
9.你知道还有哪些生态系统?
极地、太空舱、生态瓶、水族箱、生态厕所。
总结:生物的种类的不同和环境的差异,构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按照人类的影响分有自然的、人工的,按照环境分有陆地、水生(湿地、海洋)。
积极回答。
对照插图。
分组交流,补充。
回答。
讨论。
布置学生在校园里进行调查。
注意:生态系统不要选择太大;如实记录,活动安全,爱护小动物和树木花草,不破坏环境;观察仔细,不要忽略遗漏。
小结:在我们校园里,一定的区域里都有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组成。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分组讨论:本次调查的目的、对象,制定方案(成员分工、器材用具、时间、地点、方法、记录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我们学习了每个生物与生活环境的关系。通过学习,你认为生物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那么,生物与环境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被称为什么?(生态系统。)
积极思考、发言。
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探索新知
河流和饲养老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如何判断它们是不是生态系统呢?我们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看一下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组成?这些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回顾反思
每个生态系统有何特点?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
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回答。
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4.一只鸟
5.一片沙漠
6.草原上的牛羊
7.一片森林中的所有生物
8.美丽的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得出: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包含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其中,生物因素中的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讨论后说出:
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归纳和总结的池塘生态系统:
1.植 物有:莲,菖蒲,水草,浮游植物;
呈现图片资料和连线题,请讨论.
请你观看纪录片“海洋”,说一说它与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的异同.
( 三)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
观看录像,思考: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素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1)视频一 :沙漠生态系统
(2)视频二:热带雨林内的分解者
请你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并完成概念图.
讨论得出:
各生态系统 非生物成分组成相同,如都有阳光,空气,水分等.但水分与阳光多寡,往往是造成生态系统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讨论得出:
1.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他们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3.分解者:能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的共同点是:他们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组成.
不同点是各生物成分种类都不相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认识生态系统
我们可以看到身边有着各种各样的美景,草原,森林,湖泊,戈壁等等.你知道吗?这些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就构成了一个个生态系统.那么什么是生态系统呢?
请思考:
(1)一条河流和一个饲养虎的园子都是生态系统吗?
在生态系统概念中,生物成分和环境成分分别指什么呢?
(1)在沙漠生态系统 中,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对当地各种生物的影响极其巨大,比如太阳使这个环境温度很高,水分成了植 物能否生长的关键因素.有了水,就有了 仙人掌等生产者,羊驼,鸟类等消费者才能存活.
热带雨林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死后无法腐烂会堆积如山,而且植物得不到更多的养分.
同伴讨论归纳并交流.
2.动
4.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二、分析生态系统
(一)分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
请你观察图片和录像等资料,想一 想池塘,森林和湿地这三个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 分都相同吗?
(2)分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
不同生态系统中都有生物成分吗?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3.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校园环境和多种资料,了解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 2)观察池塘生态系统模式图,说出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并初步知道各生态成分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问题引领分析生态系统概念,初步形成运用概念辨析具体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观念.
授后小记:
授课日期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