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赤壁赋练习及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归纳 练习 答案)一、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举酒属.客: 劝请,邀 1、 2、 3、 纵.一苇之所如.:任;到,往 4、 凌 万顷之茫然: 越过 5、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江面浮动的月光 6、 渺渺 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7、 倚.歌而和之: 循,依 8、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声音婉转悠扬;细丝 9、 舞幽.壑.之潜蛟: 深谷 10、 泣孤舟之嫠.妇.:寡妇 11、 苏子愀.然.:忧愁的样子 12、 正襟危.坐: 端正。

正一正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13、 山川相缪 : 缭、盘绕 14、 方 其破荆州: 当 15、 舳.舻.千里: 船尾和船头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

16、 酾.酒.临江: 斟酒 17、横槊 赋诗 : 兵器 长矛 18、 固 一世之雄也: 本来 19、 举匏.樽.以相.属.: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劝饮 20、 逝者如斯 : 这里指水 21、 盈.虚.者如彼.:满;缺;这里指月亮 22、 卒.莫消.长.也: 到底,最终;消减和增长 23、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竟,简直 24、 虽 一毫而莫取: 即使 25、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无尽藏海,”像海之能包罗万物 26、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这里有享有的意思27、洗盏更酌:更换酒杯(或再次饮酒)28、肴核既尽:菜肴和果品;已经29、杯盘狼籍:凌乱的样子。

也写作“狼藉”。

30、相与枕籍乎舟中:互相;枕着,垫着二、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一-凭2、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一一缭,缠绕三、指出下面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望美人兮天一方:这里指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凌万顷之茫然茫茫的样子。

(指江水)四、一词多义1之(1)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助词,的(2)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取独(3) 不知东方之既白助词,、. r (. 、亠.r(.(4) 扣舷而歌之助词,调节音节(5) 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6) 送孟浩然之广陵动词,往,到……去2、属(1) 举匏樽以相属劝请,邀(2) 亡国乱君相属连接(3) 屈平属草稿未定缀缉,撰著,写作(4)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请托,嘱咐(5)若属皆且为所虏类,等辈(6)属岁旱时副词,恰好,适值3、望(1)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望日,农历每月十五日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向远处看王知如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 德高望重名望,声望望风4、危(1)正襟危坐端正(2)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认为……危险 (意动用法)(3)周以缭垣,约以危栏五、指出下面句中活用的词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落泪1、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 进兵2、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 向东进发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捕鱼、砍柴4、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以……为伴、为友5、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发白,亮6、肴核既尽副词用作动词,用尽,吃完7、六、在横线上写出所给例句属于哪种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2)客有吹洞萧者2、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不绝如缕3、宾语前置句(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4、被动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5、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七、写出下面词语的含义少焉:一会儿。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引导语:苏轼《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创作时间相隔不过三个月,写作时的语气还连接着,但作者创造的境界却处于对照中,思想情感也处于两般境地或者不如说处于矛盾之中。

下文就是其中的习题训练与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苏轼《赤壁赋》习题训练以及答案篇1训练题1.选出加粗词注音、释义正确的一项。

A.歌窈窕(yao tiao)之章浩浩乎如冯(ping通“凭”,乘)虚御风击空明兮溯(su逆流而上)流光B.倚(yi依)歌而和(he唱和)之不绝如缕(lv细丝)C.余音袅袅(yi yi声音婉转悠长)苏子愀(qiao)然横槊(shuo长矛)赋诗D.羡(xian羡慕)长江之无穷洗盏更酌(zhuo商量)泣孤舟之嫠(l0)妇2.选出加粗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 ]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3.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 ]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4.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5.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6.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举匏樽以相属D.相与枕藉乎舟中7.选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 ]A.不知东方之既白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C.哀吾生之须臾D.羡长江之无穷8.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9.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 ]A.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惟兄嫂是依D.渺渺兮予怀10.选出下列作品中不同类的项[ ]A.《游褒禅山记》B.《石钟山记》C.《念奴娇。

《赤壁赋》课堂练习(附答案)

《赤壁赋》课堂练习(附答案)

《赤壁赋》课堂练习(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劲.敌/强劲.有力长.期/此消彼长.蹊.跷/独辟蹊.径B.横.财/飞来横.祸隐藏./无尽宝藏.着.迷/不着.边际C.扁.豆/一叶扁.舟投奔./东奔.西走黢.黑/怙恶不悛.D.家属./举酒属.客差.错/差.强人意咋.舌/朔风乍.起解析A项,分别读jìng,cháng/zhǎng,qī/xī;B项,分别读hèng,cáng/zàng,zháo/zhuó;C项,分别读biǎn/piān,bèn/bēn,qū/quān;D项,分别读shǔ/zhǔ,chā,zé/zhà。

答案C2.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赤壁赋.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岁赋.其二D.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赋”都是指一种文体。

A项,“赋”是动词,“吟咏”的意思。

C 项,“赋”是动词,“征收”的意思。

D项,“赋”是名词,“赋税”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则”都是副词,译为“那么”。

A项,两个“于”都是介词,但前一句中的“于”译为“在”;后一句中的“于”译为“从”。

B项,两个“其”都是代词,都指上文提及的事物,但前一句中的“其”译为“那”;后一句中的“其”译为“这”。

C项,前一句中的“乎”作助词,可不译;后一句中的“乎”是介词,同“于”,可译为“在”。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D.侣.鱼虾而友.麋鹿(使动用法)解析D项,侣、友:意动用法。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

苏轼赤壁赋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赤壁赋》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2. 《赤壁赋》中,苏轼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明朝答案:C3.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比喻人生短暂的句子是什么?A. 人生如梦B. 人生若只如初见C. 人生自古谁无死D. 人生得意须尽欢答案:A4. 《赤壁赋》中,苏轼描述了哪种自然景象?A. 雪景B. 月夜C. 雨景D. 山景答案:B5. 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答案:逝者如斯夫2. 在《赤壁赋》中,苏轼提到的“ ”是指赤壁之战的地点。

答案:赤壁3.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形容月亮的明亮。

答案:皎皎空中孤月轮4.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了“ ”,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

答案:周郎5. 《赤壁赋》中,苏轼用“ ”来比喻人生如梦。

答案:人生如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述。

答案: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展现了赤壁之战的壮烈场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感慨。

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的?答案: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述和对月亮的观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他用“逝者如斯夫”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及“人生如梦”来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考生仔细审题,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保持字迹清晰,避免涂改。

3.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4. 请按照题目要求,不要遗漏任何题目。

5.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赤壁赋练习--附答案

赤壁赋练习--附答案

赤壁赋练习姓名:班级:分数:一、选择题1.下列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ā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 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 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 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6.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7..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D.渺渺兮予怀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10.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⑥/②⑤/③/④/⑦ B.①/②③/⑤⑥/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⑤/③④/⑦二、默写1、纵一苇之所如,。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

赤壁赋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赤壁赋》的内容,苏轼在文中提到了哪位历史人物?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2. 下列哪一项不是《赤壁赋》中所描述的赤壁之战的背景?A. 曹操率领大军南下B. 刘备联合孙权抵抗C. 曹操在赤壁大败D. 曹操在赤壁大胜3. 在《赤壁赋》中,苏轼是如何表达对赤壁之战的感慨的?A. 以诗歌形式B. 以散文形式C. 以戏剧形式D. 以小说形式4. 文中提到的“对海而唱”是指什么?A. 面对大海唱歌B. 面对赤壁唱歌C. 面对长江唱歌D. 面对敌人唱歌5. 《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A. 喜悦B. 悲伤C. 愤怒D. 淡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7. 文中“________”一句,表达了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深刻感慨。

8.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________”,用以形容赤壁之战的激烈程度。

9. 文中“________”一句,反映了苏轼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10. 《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来比喻英雄人物的消逝。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简述《赤壁赋》中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和感慨。

12.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个人情感的?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3. 如果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么距今有多少年?14. 假设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的赤壁之战的规模是10万人,那么如果按照古代战争的伤亡比例,大约有多少人会伤亡?五、论述题(15分)15. 论述《赤壁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苏轼的文学成就。

六、翻译题(5分)16. 将《赤壁赋》中的一段经典文字翻译成英文,并简要说明其含义。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

《赤壁赋》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B.舳舻千里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2.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赤壁赋》练习题及解析

《赤壁赋》练习题及解析

赤壁赋1、下列加粗的字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觞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B.愀然(qiǎo)匏樽(páo)临文嗟悼(dào)孤舟嫠妇(lí)C.庐冢(cǒng)蜉蝣(fú)无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缪(liáo)D.酾酒(shī)横槊(shù)舳舻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扣舷而歌之侣鱼虾而友麋鹿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相与枕藉乎舟中D.渺沧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C.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D.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白露横江B.挟飞仙以遨游C.凌万顷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5、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甩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

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B.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

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C.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D.马克思说过:“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日益发达的互联网让这些声音时常响起,不绝如缕。

6、下列对有关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练习姓名:班级:分数:一、基础知识(74分)(一)注音(14分)窈窕..()冯.()虚桂棹.()酾.()酒属.()客嫠.()妇愀.()然横槊.( ) 江渚.()蜉蝣..()无尽藏.()枕藉.()壬.( )戌扁.()舟(二)解释加点字(18分)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山川相缪.乌雀南.飞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不绝如缕.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举酒属.客酾.酒临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哀吾生之.须臾固.一世之雄也相与枕藉..乎舟中知不可乎骤.得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横槊.赋诗(三)词类活用(11分)羽.化而登仙舞.幽壑之潜蛟歌.窈窕之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顺流而东.也下.江陵不知东方之既白.正.襟危坐歌.窈窕之章(四)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⑴.之(6分)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扣舷而歌之倚歌而和之哀吾生之须臾苟非吾之所有⑵.于(4分)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托遗响于悲风⑶.其(4分)而不知其所止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其破荆州⑷.而(4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糜鹿耳得之而为声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五)重要句式(13分)1.何为其然也2.而今安在哉3.客有吹洞箫者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渺渺兮予怀8、凌万顷之茫然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10.而又何羡乎11.固一世之雄也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二、选择题。

(40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A.壬(rén)戌窈窕(tiǎo)桂棹(zhào)冯(féng)虚御风B.嫠(lí)妇愀(qiǎo)然舳(yóu)舻山川相缪(liáo)C.酾(shī)酒横槊(shuò)江渚(zhǔ)正襟(jīn)危坐D.匏(páo)樽枕藉(jí)蜉(fú)蝣一叶扁(piān)舟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驾)B.渺渺..(身体斜着坐)..兮予怀(悠远的样子)正襟危坐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D.倚.歌而和之(循,依)而卒.莫消长也(到底)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七月既望西望夏口B.纵一苇之所如起如厕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①纵.一苇之所如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③而.又有何羡乎④虽.一毫而莫取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徘徊于斗牛..横江..之间 B.白露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C )(2分)A.苏子愀然.B.凌万顷之茫然.C.何为其然.也D.其声呜呜然.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D )A.白露横江B.水光接天C.旌旗蔽空D.冯虚御风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2分)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C )(2分)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2分)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D )(2分)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而又何羡乎D.渺渺兮予怀14.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C )(2分)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C )(2分)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④⑥/③②⑤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⑥/②④⑤16.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B )(2分)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A.苏轼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9.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BE )(2分)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CE )(2分)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35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槊:长矛。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下面。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藏: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通“缭”,缭绕。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C )(2分)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D.哀.吾生之须臾2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正襟危.坐(端正)B.下.江陵(向下游到)顺流而东.(向东进发)C.酾.酒临江(斟酒)渔樵于江渚.之上(江中小岛)D.驾一叶之扁.舟(小船)渺.沧海之一粟(眼泪)24.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驾一叶之扁舟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2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B.两个“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C.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26.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固一世之雄也②月出于东山之上③而今安在哉④客有吹洞箫者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①⑥/②⑤/③/④/⑦B.①/②③/⑤⑥/④⑦C.①⑥/②③/⑤/④⑦D.①⑥/②⑤/③④/⑦27.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客亦知夫水与月乎④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28.对加点的实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C )①凌.万顷之茫然②击空明兮溯.流光③倚.歌而和之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A.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靠着④细丝B.①越过②顺水而下③靠着④一条C.①越过②逆流而上③循④细丝D.①凌驾②逆流而上③循④一条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②始.适还家门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0.对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