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开学第一课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9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9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9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经纬度的划分等基本地理知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入门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及其作用。

2.掌握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

2.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应用。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以便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准备经纬度划分的示意图,方便学生理解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3.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球仪模型,向学生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地球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经纬度划分的示意图,向学生讲解经纬度的划分方法和表示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经纬度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点,用经纬度表示出来。

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和记忆。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地球形状、地球仪和经纬度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球仪在地理研究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形状、地球仪和经纬度的重要性。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二节 地图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节 地形图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节 多民族的国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品 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精 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69页 0140页 0195页 0252页 0309页 0311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三章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但总体上对地理学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大小、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地理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大小、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地球仪制作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制作成果。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10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10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学段接触地理学科的第一课,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仪和经纬网,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于地球和地球仪的认识几乎为零,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和地球仪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的形状,掌握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认识经纬网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作用。

2.难点:地球仪的制作原理,经纬网的构成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网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奥秘。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经纬网模型、PPT、黑板、粉笔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等知识点,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奥秘。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地球仪和经纬网模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认识经纬网的构成及作用。

1.1 中图版七年级上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1 中图版七年级上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4、 麦哲伦 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用事实证 明了地球是 球形 的。
选择
1、下列关于地轴的说法中叙述正确的(D)
A.地轴是真实存在的

B.南端始终指着北极星
C.地轴没有穿过地心
D.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下列数值表示地球赤道周长的是( B )
A. 6371千米
B. 约4万千米
C. 5.1亿平方千米 D. 63971千米
地球仪
地轴
北极点
赤道 南极点
简化的地球仪
新课学习
观察地球仪 陆地 海洋
当堂检测
填空:
1、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 、 赤道略鼓 的不规则 球体。
2、 地球仪 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按一定比例 缩小 的地球模型。
3、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 颜色 、 符号 和 文字来 表示陆地、海洋、山脉等地理事物的分布。
探索活动
认真阅读P4探索消失的图片内容
两名同学在桌子旁站立,其中一名同学原地蹲下, 负责观察,眼睛保持与桌面同高,另一名同学将图 片立在桌面上缓慢后移。
将图缓慢 后移
现象
始终能看到图片
蹲下
探索活动
用张开的雨伞代替桌子再做一次上述实验。
现象
先看到图片全部,接着只看 到图片中上部,再看到图片 上部,最后图片消失了。
你能用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读图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新课学习
读图
你能用文字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新课学习
地球仪
定义
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 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 缩小的地球模型---地 球仪。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领 土 的 四 至 点
南端:南 沙群岛的 曾母暗沙
学习目标1: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吉尔吉 斯斯坦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蒙古

阿富汗 巴基斯坦
朝鲜 四 个 陆
尼泊尔


朝俄蒙古哈吉塔 印度 不丹 缅甸

阿巴印度尼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
学习目标1:我国的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韩国


日本

哈尔滨 海南省
学习目标2:我国领土面积和范围
思考:左图是同为 冬季的哈尔滨和海 南省,为何会出现
这种现象?
我国南北纬度相 差约50度。
冬季当北方万里 雪飘时,南方依
然绿意盎然。
学习目标2:我国领土面积和范围
同为20:11的北京和新疆为何出现这种现象?
东西经度相差约62度,最西和最东相差4个 小时以上。
优越性:
主体位于温带,气候 南北差异较大,为我国发 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 利条件。
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读图思考
就海陆 位置而言, 中国与英国、 蒙古有何不 同,有什么 优越性?
我国是 一个海 陆兼备 的国家
东部地区:濒临太平洋,多岛屿和港湾,便于发展海 洋事业,同海外交流。
面积最大的省 新疆 面积最小的省区 区
人口最多的省 河南省 人口最少的省区
少数民族最多 的省区
邻国最多的省 区
岛屿最多的省 区
人口密度最大 的省区
云南省 华侨省最多的省
新疆 邻省最多的省
浙江 江苏
大陆海岸线最长的省 区
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精品教案 (4)

最新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1节 地球和地球仪》精品教案 (4)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经线,认识赤道、本初子午线。

②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③运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

2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②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地球仪。

①通过比较,理解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知识,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

②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③能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2、难点①纬度与经度的划分和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

③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思考 ①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组成的。

②地球仪绕什么运动,引出地轴和两极的概念。

③有符号、文字和颜色。

表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

活动二:带着问题看视频,初步了解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经纬度 的划分规律,完成大冲关活动三:(幻灯片6东西半球的划分) 思考:东西半球以哪为界? 学生回答: 20 ° W 和 160 ° E教师解释为什么以 20 ° W 和 160 ° E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经线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向 度数范围 度数变化 相同度数的区分半球的划分180°动手画一画:东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图活动四:带着问题看视频,完成今天的大冲刺第二关1,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

同赤道平行的线叫 。

2,纬线有 条,长度 , 最长,越靠近两极纬线圈越 ,到极点,纬线的长度为 。

纬线指示方向。

3,纬度的变化是从 开始向两极各划分了 。

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中图版2024)

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中图版2024)

本学期将学习哪些内容
地理现在是许多地区的中考科目,从现在起就要开始打好基础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地理不仅能使人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了解一些经济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可以 教会人们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 一些事情,更科学地选择、安排 和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①衣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②食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怎么学好地理?
学习地理的方法? 课堂笔记如何做?
记录关键词
记录图表
记录疑问
学习地理的方法? 课堂笔记如何做?
重点与补充
标记薄弱疑点
学习地理的方法?
课前
上地理课的基本要求
课堂
学习地理的方法? 关于中考
① ②
本课完结,下课
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
新课标·新教材
②食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③住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③住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④ 行 学好地理,再也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④ 行 地理信息技术持续为您导航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④ 行 便利的交通为我们保驾护航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⑤游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⑤游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⑤游
学习地理有什么用?
③ 地球的表层:自然环境 ④河流和湖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地理包括哪些内容?
③ 地球的表层:自然环境 ⑤植被和土壤
地理包括哪些内容?
③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①人口和民族
地理包括哪些内容?
③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②语言和宗教
地理包括哪些内容?
③ 地球的表层:人文环境 ③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 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5个 特点: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 实践性。
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兼文兼理” “基础性”——必修
四、身边处处有地理
(一)影视作品与地理 《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独生 子女的婆婆妈妈》、《二胎》、电影《2012》等 CCTV9纪录片频道/《舌尖 上的中国》、《人文地理》、《寰宇视野》-《野 性的终结》等 CCTV10科教频道/《地理 中国》、《自然传奇》等
让我们从这里走进地理(Geography)
地球面貌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1、地球和地图 2、海陆分布 3、世界地形 4、海陆变迁
1、世界的人口 2、世界的气候 3、认识大洲 4、了解地区
1、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2、中国的自然环境 3、中国的自然资源 4、中国的主要产业 5、中国各个区域情况
三、地理学科的特点:
拥有一双地理的眼睛; 拥有一个地理的头脑:
学好地理,你的生活将更加精彩,加油!为什么城市比郊区温度高?
A B 郊区 郊区
市区
城市
A 郊区
郊区
B
气候变暖会导致地球的末日吗?
为什么中国人讲究看风水?
明十三陵的风水形势
中日钓鱼岛之争,谁对谁错?
如何正确避震?
物体越结实 形成三角形
空间就越大
活命三角区
大床 桌子 沙发 汽车
活命三角区
初中地理究竟学习什么内容呢?
一起做“地球天使”
欢迎大家来到地理课堂
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
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王充(东汉思想家)
“地理”你想到了什么?
什么是地理呢?地理在哪里?
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 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茫茫宇宙,有适合人类移居的星球吗?
地 球 上 为 什 么 有 四 季 变 化?
说一说
六、学习要求
1. 课前做好预习,上课带齐课本、地图册。 2. 课堂先举手,再发言。不随便说话,认 真听讲,不做与本课无关的活动。 3. 要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实践创新。 4. 记好课堂笔记, 认真完成作业。 5. 家中张贴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经常听 新闻联播,关心国内、国际大事,找出新闻 中出现的地点,分析这些大事和地理之间的 关系。
(二)联系生活
注重实践
五、重视地图-读图、画图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 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 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 学科特点的能力。
各种地形 多样的资源
想一想
大洲和大洋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