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上册)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3章【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1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行为主义理论反对研究()。
A.学习B.反应C.意识D.技能【答案】C【解析】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2.俗话说:“饿时吃糠甜如蜜,饱时吃蜜蜜不甜。
”这说明心理对行为具有()作用。
A.决定B.依存C.能动D.调节【答案】C【解析】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其原因就在于人的主观性。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在一定的心理作用下,糠变得甜而蜜不甜说明了心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性。
3.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
A.情绪和情感B.兴趣C.意志D.需要【答案】D【解析】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4.当需要对人们的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一般采用()。
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答案】D【解析】在心理学研究中,为了研究那些不能从外部观察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特征,可以使用调查法。
调查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或群体的基本情况。
隐秘的行为很难进行测量、观察或者实验,但可以通过匿名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5.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而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位被誉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旗手”的是()。
A.马斯洛B.冯特C.弗洛伊德D.华生【答案】B【解析】马斯洛、弗洛伊德、华生分别是人本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6.心理学把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
A.个性心理B.心理过程C.心理动力D.心理特征【答案】B【解析】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心理动力和心理特征统称为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又统称为心理现象。
7.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着重研究()。
A.外显行为B.心理机制C.意识经验D.意志过程【答案】B【解析】认知主义以人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人是如何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过程,认为心理学要研究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尤其是心理活动机制。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能力)【圣才出品】

第17章能力一、名词解释1.能力答: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着。
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个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能力有两种涵义,包括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一个人的潜在能力。
2.智力答:通常将一般能力的综合体视为智力。
韦克斯勒认为智力是指使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
中国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是个体顺利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是进行学习、处理抽象概念、应对新情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才能答:才能是指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例如,教师要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流畅的语言表达力、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这些能力的结合就是教师的才能。
才能的高度发展就是天才,它是多种能力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的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4.一般能力答: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它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5.特殊能力答: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
一般认为: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特殊能力,但其中有一两种特殊能力占优势。
6.创造能力答:创造能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答: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对人格特质及智能进行大量因素分析研究而提出的一种智力结构理论。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3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反映答:反映是指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的过程,是一切物质形态所具有的共同特性。
反映特性受物质本身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因此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也不断变化。
随着物质运动形式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反映的形式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但是高级的反映形式是以低级的反映形式为基础,它含有低级的反映形式,又不等同于低级的反映形式,具有自己的反映特点。
2.意识答: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在劳动中,在用语言同他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在社会历史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
意识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环境的意识。
3.自我意识答:自我意识是指人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有意识的反映,包括自己的感知、思考和体验、愿望和动机以及客观事物与自身利害关系的反映,是借助于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4.意识的觉知性答:意识的觉知性是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状态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身存在,自己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和谐与否,以及自己对他人和客观事物所抱有的态度、从事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
5.意识的能动性答:意识的能动性功能是指人积极主动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意识的能动性功能表现在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三个方面。
二、问答题1.试述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答:(1)动物心理的发生在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动物心理发生的不同反映形式有:①无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无生命物质具有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只具有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反映形式。
②生物的反映形式感应性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有生命物质特有的,与无机物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生物反映形式。
感性性使生物体才能得以和周围环境保持平衡,维持其新陈代谢机能的正常进行,使个体得以生存和种系的发展。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3章~第15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3 章 技 能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 A.性格 B.气质 C.技能 D.能力 【答案】C 【解析】A 项,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 个性心理特征。B 项,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 稳定的心理特征。D 项,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0.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答案】C 【解析】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 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学生在观察、记忆和解决问题 时所采用的策略也是心智技能的不同形式。
二、多项选择题
8.借助内部言语在人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心智活动方式是( )。 A.动作技能 B.认知技能 C.社交技能 D.情绪智力 【答案】B 【解析】认知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 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但以抽象思维为其主要成分,所以 有时也叫思维技能。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 系统,如书写、打字、弹琴、体操、操纵机器等。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表象和想象)【圣才出品】

第8章表象和想象一、名词解释1.表象答: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2.遗觉象答:遗觉象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脑中继续保持的异常清晰、鲜明的表象。
遗觉象是记忆表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几乎与感知形象一样鲜明和生动,似乎是介于知觉和幻觉之间的状态。
通常,较为多见的遗觉象是视觉表象,但一些研究也发现了听觉遗觉象、嗅觉遗觉象和味觉遗觉象等。
3.想象答: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通过想象过程创造的新形象就是想象表象,想象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新颖性的特点。
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以直观形式呈现人们头脑中的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而不是言语符号。
4.创造想象答: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言语符号对已有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蓝图”的新形象。
创造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新颖性等特点。
5.灵感答:灵感是指创造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
灵感首先表现为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对象上。
灵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创造者长期形成的创造习惯有利于灵感的出现。
另外,灵感突然产生而又瞬间即逝,若不注意捕捉就会失之交臂。
6.理想答: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如想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作贡献,就是许多当代青年的理想。
树立崇高理想对于个性品德的培养、人生观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开展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是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
7.幻想答: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能够体现个人的愿望,是个人向往的形象;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性格)【圣才出品】

第16章性格一、简释下列名词1.性格答:性格是指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的许多性格特征所组成的统一体。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
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性格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性格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差异。
2.性格特征答:性格特征是指性格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态度特征答: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有,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5.性格的情绪特征答: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
6.性格的理智特征答: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人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称为能力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点与风格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有,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7.性格类型论答:性格的类型论是一种性格分类的理论,是指用人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的特质来说明人的性格,其实质是强调性格类型之间的质的差异。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气质)【圣才出品】

第15章气质一、单项选择题1.()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A.个性B.气质C.性格D.人格【答案】B【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无好坏之分。
2.气质类型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答案】D【解析】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认为,人体内部有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体液。
根据何者在人体体液的混合中更占优势,可以将人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
3.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的提出者是()。
A.冯特B.荣格C.巴甫洛夫D.希波克里特【答案】C【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多维特性的反映。
他提出大脑皮质神经过程即兴奋和抑制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这三个基本特性的不同组合,把神经系统分成四种基本类型:强而平衡、灵活型(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强而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相当于黏液质;强而不平衡型(不可遏止型),相当于胆汁质;弱型,相当于抑郁质。
4.()主要是先天的。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答案】A【解析】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5.孤僻、迟缓、体验深刻主要是()的特征。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D【解析】抑郁质性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像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6.活泼好动、热情、外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主要是()的特征。
A.多血质B.黏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答案】A【解析】多血质的人情感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章节题库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圣才出品】

第14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需要的论述错误的是()。
A.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需求B.需要不一定具有对象C.人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D.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答案】B【解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总是指向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客体或事件,即追求某种客体,并从客体中得到满足。
没有客体、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2.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还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这不是()。
A.自然需要B.社会需要C.获得性需要D.精神需要【答案】A【解析】按照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它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为生物学需要,是我们的生理和生存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要、求知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的作用。
社会需要,因为是在社会中学习培养起来的,一般也就是精神需要和获得性需要。
3.一些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为说明()。
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强大的力量C.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D.不同的人对低级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答案】C【解析】马斯洛认为在人类历史上,那些为实现理想和事业胜利而不惜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是不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即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4.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形曲线关系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答案】B【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