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的关系式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
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 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 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
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 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 Y= AF(L,K)。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该模型显示总需求决定经济运行规模的原理和条件。
2、边际消费倾向(MPC):表示一单位收入变动带来的消费变动量。
3、总供求模型:描述宏观经济中的短期波动问题,表述一般物价水平与总供求数量(消费:总支出;供给:总收入/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最新)1、[单选题]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的概念是()。
A.边际物质产品(MPP)B.边际收益产品(MRP)C.边际产品价值(VMP)D.边际要素成本(MFC)【答案】C【解析】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即边际物质产品乘以产品价格。
2、[单选题]企业为了筹措短期资金,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在将来一定时期内偿付本息的凭证,这种凭证称为( )。
A.商业票据B.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银行承兑汇票D.期权【答案】A【解析】商业票据是一种短期无担保证券,是由发行人为了筹措短期资金或弥补短期资金缺口,在货币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并承诺在将来一定时期偿付票据本息的凭证。
3、[单选题]下列经济政策中,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A.税收政策B.国债政策C.利率政策D.预算政策【答案】C【解析】例题变形题4、[单选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
A.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B.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帕累托改进C.财政收入持续增长D.区域间经济协调增长【答案】A【解析】“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在2014年单选也考过单选。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5、[单选题]就失业类型而言,因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而引起的失业属于()。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需求不足型失业D.非自愿失业【答案】B【解析】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
6、[单选题]在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中,属于M1的是()A.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B.个人存款C.单位定期存款D.单位活期存款【答案】D【解析】狭义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货币+单位活期存款7、[单选题]在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生产者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平均要素成本和要素供给曲线的关系是()。
中级经济基础第9章作业题

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用于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
A.企业间交易价格指数B.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C.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如果以π代表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率,m代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率,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率,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率,那么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是()。
A.π=m+v-yB.π=m+vC.π=m-yD.π=v-y3.关于价格总水平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长期来看,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呈同方向变动B.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呈反方向变动C.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D.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4.在价格总水平上涨过程中,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低于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
A.下降B.不变C.增加D.有时增加有时减少5.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实际上是由( )决定的。
A.铸币平价B.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C.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D.黄金输送点6.以下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B.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C.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D.我国统计部门计算和公布的反映失业水平方面的指标是城镇实际失业率7.摩擦性失业是指由于()引起的失业。
A.工作变换B.经济衰退和萧条导致需求不足C.产业结构变动D.季节变化8.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
A.需求不足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隐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9.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 )。
A.季节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10.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 )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A.稳定物价B.促进经济增长C.国际收支平衡D.经济秩序稳定11.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工资增长与失业水平之间存在着( )。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经济基础(17)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经济增长含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所实现的经济总量注意:(1)计算GDP时可以用现价计算,也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2)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但GDP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应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经济发展的含义: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例题1--07年单选】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A.不变价格B.现行价格C.平均价格D.预期价格[答案]B【例题2--06年多选】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D.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答案:BDE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A错误,E正确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正确GDP不包含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C错误绿色GDP是第五章教材40页的内容,绿色GDP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2024年中级经济基础 第九章 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重点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一、知识点:价格总水平1、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状态平均。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价总水平。
2、衡量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3、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4、费雪方程式:MV=PT(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总水平,T为商品的交易数量)MV上升,P上升;总产出上升,P下降(生产的多,产品过剩,价格自然下降)P上升,总需求下降;P下降,总需求上升(价格上升买的就少,价格下降买的就多)长期看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无关,无论P如何变,总产出不变。
短期看P上升,总供给上升;P下降,总供给下降(价格上升,生产开足马力,价格下降,生产利润低就少生产)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增长时,价格有可能上升(求大于供,自然抬价格)总结:MVP、短期总供给同向变化,其他反向变化。
5、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经济效应(1)对工资的影响名义工资(可以理解为:账面工资)实际工资(可以理解为:实际购买力工资)结论:价格总水平上涨,如果名义工资不提高或提高幅度效益价格上升幅度,实际工资就会下降。
(通俗说:物价上涨,账面工资不变,实际购买的东西减少)一般来讲: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有利于企业和政府,而通货紧缩有利于劳动者和居民。
(教材原文原话)(2)对利率的影响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明白公式既能明白三者的关系,不用死记)(3)对汇率的影响两国汇率=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购买力是价格总水平的倒数)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水平上涨率一本国货币贬值一以本币表示的汇率(1美元=7元人民币)本国的汇率上升(1美元可以换的人民币更多,美元可以买的东西更多)以本币表示的本国汇率上升,本国货币贬值。
直接标价法--以本币表示的汇率--1美元=7元人民币间接标价法--以外币表示的汇率人民币=1〃美元(4)价格总水平的间接效应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利于经济增长,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这种作用只是暂时的不可能是长期的。
中级经济师基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目前是采用()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A。
消费者价格指数B。
批发价格指数C。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D.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答案]:A[解析]:我国目前是采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2。
多国家或地区用来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B。
批发价格指数C。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D。
消费者价格指数2。
[答案]:D[解析]: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3.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与价格总水平变动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B。
价格总水平变动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C。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D.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答案]:C[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4。
当名义利率高于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时,或当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
A.相对数B。
零C。
负D.正4.[答案]:D[解析]: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
名义利率不变,而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利率为正。
5。
以下对我国就业与失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国只计算城镇地区的失业率B.在计算城镇失业率时,主要以是否具有城镇户口为标准C.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在16周岁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D。
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 5.[答案]:D[解析]: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100%,这是发达国家就业率的公式。
6.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即()。
A。
没有工作B.目前打算工作C.当前可以工作D。
正在寻找工作6。
[答案]:A[解析]:在调查期间内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的称为没有工作。
7.我国的就业人口是指年龄在()以上,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9章单选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九章课后练习【单选题】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成反比。
A. 货币供给量B. 货币流通速度C. 总产出D. 总供给【答案】C【解析】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成反方向变化,和总供给成同方向变化。
【单选题】我国目前用于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是()。
A.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C.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D. 企业间交易价格指数【答案】A【解析】考核价格总水平价格总水平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世界各国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我国目前是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衡量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基本指标。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A. 货币供给量、总产出B. 货币流通速度C. 总需求和总供给D. 产业结构【答案】D【解析】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包括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
另外需要掌握各因素是如何影响的。
【单选题】下列失业类型中,属于自愿失业的是()。
A. 需求不足性失业B. 摩擦性失业C. 隐形失业D. 周期性失业【答案】B【解析】自愿失业即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宁愿不工作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者自愿退出劳动力队伍的情况。
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形式。
摩擦性失业是因为劳动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也就是劳动者从一个工作转换到另一个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则是指由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
【单选题】因为劳动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偏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类型称为()。
A. 需求不足性失业B. 摩擦性失业C. 结构性失业D. 周期性失业【答案】B【解析】通过本题掌握失业的有关类型及各自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