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研究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分析摘要: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不同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
从整体上看,所有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都受到经济增长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并且是正相关的。
并且对与各个货币层次的流通速度相关度最高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金融发展速度、市场化速度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的下降造成的。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 下降的原因; 计量分析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我国货币理论界比较热的话题,这一方面由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有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关系到货币理论本身,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不仅有利于我国政策参考和决策,而且对于丰富货币理论在我国的应用也是很重要的。
1 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影响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借鉴我国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确定,对各个因素的解释则要通过实证检验后再进行分析。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经济增长率、经济货币化程度、金融发达程度、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利率及其变动、居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率、资本市场价格波动(主要是指的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
本文认为经济货币化程度不能用于说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因为一般测度经济货币化程度都是用广义货币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这正好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因此将可能形成循环论证,所以将此变量剔除。
剩下的变量按照经济意义划分为宏观变量和微观变量,其中宏观变量主要反映经济中的宏观变化,主要是经济增长率、金融发达程度、市场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微观变量反映了经济中的微观变量的变化,主要有利率及其变动、居民储蓄率、通货膨胀率、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
2 计量分析参照其他研究者对各个影响因素的变量设定,本文的将主要变量设定如下表所示。
本文中的的所有数据都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5》,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和wind数据库,其他数据都根据原始数据计算得到。
2.1回归分析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的结果。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研究

【 键 词 】货 币政 策 ;货 币政 策调控 ;货 币流通速度 ;政策建议 关
【 作者简介 】 国乐 ,云 南大 学经 济学院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国际金 融 ;高建秀 ,中国科 学院硕 士研 究 楚
生 ,研 究 方 向 : 图 书馆 学。
自17年 以来 ,我 国的货 币流通 速度 就处 于 不 98 断变化 中 ,而货 币 流通速 度 的变 化有 可能 会直 接促 进或抵 消货 币供 给量 的变动 效果 ,影 响货 币政 策 的 有效性 。特 别是 在 经济转 轨 时期货 币 流通 速度 变化 较 大 的情 况 下 ,更 应 重视 货 币流通 速度 的影 响 。 因 此 ,加 强对 货 币流通 速度 变化 的研 究 、深 入探 讨我
为计 量标 准 的 问题 。
现在 研 究 一 般 以流 通 中 的现金 ( ) 义 货 M 、狭 币 ( M )或 广 义 货 币 ( )作 为 货 币供 应 量 的 度 M 量指 标 。但 从 实 际 效 果 看 ,M 覆 盖 的范 围过 于 狭 0 窄 ,只能 反 映市场 交易 部分 的货 币需 求 ,而 中 国在
存在极 大 困难 , 目前研 究一 般用 一定 时期 内一定单 位 货 币 量 的平 均 流 通 次 数 表示 ,即 一定 时期 f 般 一
企业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M指标 同样无法真实反 l
映 我 国的货 币需 求 ( 留彦 ,2 0) 当然 ,M 和 M 赵 0 5。 。 . 本 身 过 强 的 内生 性 特 征 也 同样 限 制 了其 现 实适 用 性 。考 虑 到 M具 有 的更 强 的外 生 性 特 征 ,一 般 认 :
相 当长 的时 间 内市 场经 济并 不发 达 ,很 大 比例 的产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国民收入关系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8 0 3 文 献标识 码 : 文 章编 号 :0 90 5 ( 0 2 0 —0 31 F 2. A 10 -1 0 2 0 ) 50 0 —0
我 国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变 化 与 国 民 收 入 关 系 研 究
徐 天 添
( 东发 展 银行 , 东 广州 5 0 8 ) 广 广 1 0 0
数 据 来 源 :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0 1 《 20 。
由上表我们做 出各层次货币流通速度 的曲线 图, 以便 清楚地 看 出货 币流通速 度 的变化 趋
势 , 图 1 见 。
我 们 可 以总 结 出近 2 O多 年 的货 币 流 通 速 度变 化 的 大 概 情 况 :
1 横 向 比较各层次货 币流通速度 由现金货 币到广义货 币逐 渐变小 。v0V 、 的平均值 . 、 Vz 分别是 8 7 、. 8 14 , 中现金货 币 Mo . 8 2 3 、. 8 其 的流通 速度 明显 高 于另外两 个层 次 的货 币 流通 速
供 给 量 , 并 未 起 到 预 期 的 效 果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的 降 低 使 货 币 当局 对 货 币 需 求 的 估 计 出 现 了 但 较 大 的偏 差 , 能 达 到货 币市 场 的均 衡 状 态 , 就 减 弱 了货 币 政 策 的效 果 , 至 造 成 负 面 效 果 。 不 也 甚 本 文 试 图 通 过 对 货 币 流通 变 化 原 因 的 分 析 来 找 到 有 效 的 宏 观 经 济 控 制 手 段 。
数 的变化 , 以固定 的 比率供应货币 。改革开 放后 , 随着 经济发 生 的 巨大 变化 , 币流通 速度 也 货 不再是稳 定不变 的。近 2 多年来 , 国三个层次 的货 币流通 速度 不断 下降 , O 我 央行 对 于货 币的 供给模式 却基本上仍保 持 以前的方 法 , 少有 考虑 货 币流 通速 度 变化对 货 币供 给结 果 的影 响。 所 以 近 些 年 来 , 启 动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 , 币 当 局 一 直 采 取 的是 扩 张 性 的货 币 政 策 , 加 货 币 为 货 增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分析[摘要]本文运用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利用费雪方程式进行计算,根据结果检验古典货币数量论的相关结论,分析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求;费雪方程1 引言中国一直致力于防止货币本身成为经济失调的主要原因,即以货币量为中间目标,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如果由于货币供给量超过总产出,使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会产生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如果货币供给量超出产出,是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上升的趋势,会造成通货紧缩,这两种结果都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在中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经济运行日益货币化,货币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本文通过对1990—2010年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回归分析,将对上述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关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孙健,辛然(2002)运用中国1980—2000年的数据,以GDP/M2为指标揭示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这一现象,并指出经济的货币化、中央银行货币过量的发行、银行的不良债权、制度性紧缩是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主要原因。
李春红,袁卫(2002)分析了1980—2000年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波动趋势,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长期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在短期又随经济周期而波动的特点。
刘士宁,徐长生(2003)运用1978—2000年的数据,根据费雪方程计算出1878年到2000年V0、V1、V2均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V2的下降趋势相对突出。
同时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得出结论,即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同时金融发达程度的提高会加速货币流速。
汪军红,李治国(200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变动才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刘刚、尹涛(2011)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流动性与中国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一)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Circulation)首先,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
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
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
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花生,乙用这10元向丙买布,丙又用它向丁买衣服,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二)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况: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通常有两种:交易型货币流通速度和收人型货币流通速度。
本文采用常用的收入型货币流通速度计算。
根据MV=PY,V=PY/M=GDP/M,GDP为名义GDP,由1998年第l季度至2007年第1季度的数据,得到货币的流通速度V0、V1和V2,计算公式分别为V0=GDP/M0,V1=GDP/M1,V2=GDP/M2,其中GDP为根据季度GDP数据调整而得到的估算年度数据,M0、M1、M2皆为季度的货币供应量,只是范围不一样,M0为流通中的现金,M1是M0加上商业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M2是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三)从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
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
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
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
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研究引言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货币在经济体内的流动次数,而货币供应量则是指经济体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探讨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并从实际经济中提取案例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理论分析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根据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流通速度(V)与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经典方程MV=PY来表达,其中P是物价水平,Y是产出。
这一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等于物价水平和产出的乘积。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要么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要么物价水平和产出增加,或者两者兼具。
通货膨胀理论也支持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相关性。
根据著名的量价理论,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快于经济实际需要的增长,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因此,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发生重大变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
实证研究分析除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一项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估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它们会相互调整以维持稳定。
这意味着,当货币供应过多或不足时,货币流通速度会相应调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另一项实证研究使用了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来研究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在长期趋势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也就是说,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往往下降,反之亦然。
这说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可能会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
案例研究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实际经济中提取了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在某国家,政府决定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
针对国内货币流通速度因素的分析

《针对国内货币流通速度因素的分析》摘要: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到关于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若干因素变量:货币化指数,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城镇居民工资指数,居民消费指数,通过成分得分矩阵,我们可以看出,对主成分F1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有: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居民消费指数,对主成分F2额最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货币化指数、人民币汇率和城镇居民指数,与经济货币化指数成反比例,货币化程度越来越高,将会导致投入流通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市场流通中实际需求量,从而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左江涛摘要:本文正是建立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关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1995-2013年间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应量M2,货币化指数F,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城镇居民工资指数和居民消费指数等财务数据进行spss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6个因素共同影响着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其中最主要因素是货币化和金融化。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广义货币供给量;经济货币化一、文献综述(一)国内外货币流通速度研究综述。
费雪、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思想,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心理、习惯、信用发达程度、人口密度等其他因素。
国内学者对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为了论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流通速度显露出下滑的态势,孙健、辛然(2002)采用1980-2000年的数值,通过计算GDP/M2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来揭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趋势,并发现这一趋势主要是由制度性紧缩和银行的不良债权所引起的。
二、模型、参数和数据选择(一)模型的选择。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量有直接的关系。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常被用于计算的公式为V=GDP/Mi。
本文采用以下经济模型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特征进行分析:V=GDP/M2 和F=M2/GDP。
V——货币流通速度;F——货币化指数,与一国的经济水平呈正相关。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

1984以来中国的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统计规律研究一、简介二、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三、货币流通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四、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五、未来展望标题一:货币乘数是什么自1984年起,中国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投入经济中所带动的金融机构贷款和存款的增长。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货币乘数以及它的影响因素。
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金率标题二: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乘数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给、储蓄率、金融基础设施等。
其中,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乘数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带动银行放贷,同时也增加了货币乘数。
储蓄率是影响货币乘数的第二个因素。
当储蓄率越高时,银行的存款利率就越高,使得银行吸收更多的存款。
因此,储蓄率越高,银行的储蓄越多,货币乘数也越大。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金融基础设施等,也会影响货币乘数大小。
标题三:货币流通速度是什么货币流通速度指在一定时间内,货币的交易频度和交易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的快慢与消费者支付方式、经济社会活动的繁茂程度等有关。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货币流通速度=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标题四: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小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货币供应、经济体制、生产和消费行为等因素。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
当经济活动强劲时,货币需求相对增长,而货币供应减少,货币流通速度会加快。
反之亦然。
经济体制是另一个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市场化经济体制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比。
生产和消费行为也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消费者支付方式、税收和其余政策也会影响货币的流通速度。
标题五:中国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统计规律及分析自1984年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不断扩大,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也有所增加。
但是,在货币乘数和流通速度的增加之后,中国还面临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6]于宾.我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研究
陶江.南开大学,2013.
摘要: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一起决定了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从而决定了名义产出的水平。
在既定的名义收入增长的政策目标下,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期变化决定了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是由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决定的,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趋势和水平也反映出经济金融系统的运行状况。
长期以来,货币流通速度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需求与流通速度函数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可以被较好地预测到,也能够为货币政策提供有用的指导。
但20世纪80年代------------------------------------------------------------
告诉你仅花7天时间搞定专业论文的绝招
1 写论文一定找一个清静的地方闭关。
因为是论文是一个完整、逻辑连贯的体系,如果干扰太多,写起来就会很慢,而且心也会很烦。
如果在实验室或办公室,杂事太多,估计就是给两个月都写不完。
2 写论文之前最好先做一个报告,阐述一下做论文的思路,因为你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你所作的东西用最简要的话说出来,就说明你的思路是清晰的。
如果写论文没有清晰的思路,最好先不要写,否则是浪费时间。
3 这一步是最关键的。
抓大放小,逐层细化。
开始的时候,我论文写得很细,每一个论点的证明都要做到尽善尽美,但后来发现不行,一是写起来太慢,二是越写越发现自己沉陷于一个泥潭之中,根本写不下去了。
所以我决定放弃,先是简要写出主要需说明内容,很快就能把论文的主体结构完成。
感觉很有成就感,于是再把一些需要补充说明的东西逐步逐步加进去,使其丰满。
这样,每细化一次,就把论文从头到尾过一遍,有整体感,逐步写下来,论文就写得非常快。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醒一下,至关重要的是按照第3点完成主体内容,我有一点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您可以淘宝或百度上搜索一家叫“馨雅文献”的店家,他们家最贴心的业务是这样的:只要给出所写论文的题目和关键词,花费100
左右吧,你就可以从他们家得到一份有200-500篇非常专业,且最贴近你所写论文主题的重点大学硕博士论文目录,基本能涵盖所有和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会让你从目录中再挑选出其中30篇左右最贴近主题的硕博士论文全文给你,全文文字都可以复制黏贴的哦,就是这些精选后的论文内容构成了我这篇论文的基本框架和血肉。
就这样子,本来拖延了进度的我,仅仅花了7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论文,成为一篇立意新颖,博采众长的优秀论文,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
------------------------------------------------------------
以后,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使得西方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不再稳定,其变化也难以预测。
西方国家的货币当局调整政策思路,或者采取更广义的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或者采用利率作为政策中介目标。
但对于那些依然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国家来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于货币当局货量调控的效果依然有重要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4年起宣布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996年开始实行公开市场操作,1998年起取消贷对款规模的限制。
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从以信贷规模控制为主的直接调控变为以货币总量调节为主的间接调控,因而货币流通速度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研究中无法回避的课题。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按照1:8的经验公式进行货币投放,即现金流通量与社会零售商品总额之比为1: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处于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改革推动的货币化进程造成的。
目前我国采用广义货币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我国的M2/GDP 比率已经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其它转轨国家的水平。
我国高比率的M2/GDP问题是与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我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时,效果往往不理想;另一方面,货币供给的高增长并未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
分析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变化特征,及其反映出来的经济与金融领域的问题,进而为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启示,是我们研究的问题和希望达成的目标。
事实上,笼统地讲货币供给量与名义收入间的关系是粗略的,货币流通速度问题实际上反映了货币数量政策的传导效率问题。
所以,我们还要分析中国货币
流通速度背后反映的货币传递机制问题,特别是其资产市场渠道。
本文第2章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模型,并结合有关预期的不同假设,来说明货币供给和名义产出之间的关联,以及货币流通速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在古典模型中,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供给都只是影响价格水平,而不能影响实际产出。
在价格刚性的凯恩斯模型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只影响实际产出而不影响价格水平,因为价格是刚性的。
在一般模型下,货币流通速度与与货币供给一样,既影响价格水平,也影响实际产出。
第3章回顾和梳理国际上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发达国家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趋势与短期波动特征、影响因素、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等。
因为各国已经或即将经历相似的金融制度变迁,发达国家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历程,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和政策实践有启示意义。
在货币流通速度的长期趋势方面,发达国家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呈现U型特征。
制度主义假说是对这种特征的解释,即U型模式是货币化进程和金融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化进程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发展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上升。
在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和短期波动方面,1982年美国M1的“速度之谜”引起了大量争论,从那时起美国放弃M1作为政策中介目标。
随着M2的流通速度在上世纪90年代不稳定,美国又放弃了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这再次证明了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重要性。
第4章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及其效果,测算并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长期变化和短期波动特征,并揭示其反映出来的经济与金融体统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个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VO体现出一定的U 型特征。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主要是由经济的货币化进程推动的。
90年代以后VO出现了一定的上升,这是由金融发展引起MO的替代品增加引起的。
从短期波动来看,V1和V2都体现出顺周期波动的特点。
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变化是对逆风调节的货币政策效果的抵消。
目前,我国以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是我国M2的流通速度水平过低,说明我国经济中存在超额货币问题。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效果一直不佳。
第5章对我国三个层次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的方法是协整回归,并详细考察其中货币化进程与金融发展这两个主要的制度方面。
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化进程和金融现代化程度在回归结果中的表现符合制度主义假说的判断。
我国的货币化进程不仅涵盖了产品市场,还涵盖了资产市场和各种生产要素领域的货币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但其水平依然较低且存在着结构失衡问题。
金融发展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除了制度因素外,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还有利率、储蓄率、通胀率等。
因为货币流通速度问题实际上反映了货币向支付手段转化的效率,也反映了货币数量变化的影响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效率。
第6章考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传导效率问题,特别是货币政策通过资产市场的传导效率问题。
本章分析货币数量变化通过影响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变化,来影响消费和投资的机制。
从货币数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看,我国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通畅的,但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出现了阻塞,原因是我国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割裂;从资产价格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来看,房地产价格的上升能够起到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作用;但股票价格的上升无法起到促进消费和扩大投资的作用。
总体来看,货币政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在股票市场这个板块上出现了问题,股票市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失效,而房地产市场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流通速度是由各种经济力量共同影响和决定的。
中央银行不能直接精确地调节和控制货币流通速度,但可以采取措施间接引导其向合意的方向变化。
我们应当在保持货币供给量合理、适度、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改变当前货币流通速度过低的局面,改善货币数量调控的政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