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当前通货膨胀

-0.1176
2001 年第三季度
0.0235
0.0181
0.0054
2001 年第四季度
0.0780
0.0510
0.0270
2002 年第一季度
0.0246
-0.0548
0.0794
2002 年第二季度
-0.0490
0.0445
-0.0934
2002 年第三季度
0.0495
0.0381
0.0114
因此,研究通货膨胀时有必要考虑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此外,货币流通速度具有顺经济周期的特点,即
在经济上升阶段增速上升;在经济下降阶段增速放缓。
而货币政策却具有逆经济周期的特点,即经济过热时,
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货币
政策。“因而,货币流通速度的顺周期性是对货币政
策的逆周期性的一种抵消” (翁舟杰,2005)。[6]近年
来,我国处于上升的经济周期,货币流通速度不断加
快,致使货币流通量加速扩张,削弱了央行紧缩货币
的效用,造成国内货币供给非紧却松,从而导致货币
供给与物价水平的相关性大大降低。
30
通货流通速度
25
狭义货币流通速度
20
广义货币流通速度
15
CPI%
10
5
0
-5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零假设 货币供给不是外汇储备的格兰杰原因
滞后期 3
F 统计量 2.24631
概率 0.12757
以往大多数学者均从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国内货币 供给增加,进而引发国内通货膨胀这一思路来分析我 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如刘荣茂、黎开颜 (2005);周 浩、朱启贵 (2006);方先明、裴平、张谊浩 (2006); 陈国辉、段鹏 (2007);赵英军、陈丽芳 (2007)等。[1-5]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一
、
引 言
提 取 了货 币 流 通 速 度 对历 史 趋 势 的偏 离 并 通 过 实 证 分 析
货 币 主 义 者认 为货 币供 给 是 影 响经 济 波 动 的主 要 因 素 ,并 主 张通 过 稳 定 货 币供 给 来 稳 定 实 际 总 产 出 。更 进
一
发 现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每低 于历 史 趋 势 0 l . ,则 经 济 增 长 随 0 后提 高 0 . 06 百 分 点 ;宋 兆 晗 (0 4 也 采 用 同 样 3到 .个 [ 20 ) 的方 法 研 究 了 我 国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与 经 济 波 动 之 间 的 关 系 . 发 现 我 国货 币 流通 速 度 每 高 于 历 史 趋 势 0 1则 经 他 . . 0
的意 义。
关键 词 : 币流 通 速 度 ; 关 性 分 析 ; 冲 响 应 ; 差 分 解 ; 货 相 脉 方 实证 分析
中 图分 类 号 : 8 04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3 9 3 (0 9 0 — 0 3 0 10 — 0 12 0 )1 0 1— 4
( ) 据选 取 与 变量 平 稳 性 检 验 一 数
的 研 究 也 比较 少 , 要 有 夏斌 、 善 文 和 陈道 富 (0 3 , 主 高 20 ) 他 们 在 估算 我 国 白 18 9 5年 以来 货 币 流通 速度 的 基 础 上 ,
收 稿 日期 : 0 8 1 1 2 0 —1 — O
步 看 ,货 币 主义 者 认 为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是 由制 度 性 因素
决 定 的 , 而独 立 于货 币供 给 和 短 期 的经 济 波 动 , 就 是 从 也
说 货 币 流 通速 度 在 理 论 上 应 该 是 稳 定 的 。 而 自 2 然 0世 纪 8 0年 代 以 来 , 于 金 融 制 度 、 融 产 品 的 创 新 等 多 方 面 由 金 的 因 素 , 币流 通 速 度 变 的 非 常 不稳 定 . 且 变 化 的 方 向 货 而 也 难 以预 测 ,因 此研 究 货 币 流通 速 度 与经 济 波 动 之 间 的 关 系也 就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与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与通货膨胀实证分析自从费雪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PY=MV”以来,似乎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就变为对四个变量的研究,即一般物价水平、国民收入、流通中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
迄今,经济学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前三个变量,并且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
然而,关于货币流通速度问题,经济学家并未作系统的、有创见的研究,这恐怕就是宏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几个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原因。
货币数量的某种变化,在流通速度变化的基础上,对于价格与收入水平会产生各种影响。
不仅如此,在理论上,它是货币理论、特别是货币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货币制度研究的基础。
讨论货币流通速度问题,对于重新认识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对于突破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停滞状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趋势在经典货币数量模型中,货币数量可以描述为:MV=PY (1)它将名义收入水平PY(即GDP)、货币存量(M)以及货币流通速度(V)联系在一起。
我们也可以把式(1)两边取对数后求导可得:dP/P+dY/Y=dV/V+dM/M(2)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变化率,上式可写为m+v=π+y (3)其中m是货币增长率,v是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π是通货膨胀率,y是产出增长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在通货膨胀率、国民生产总量变化率和货币供给变化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四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由式(1)我们可以算出各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根据1991~2005年货币统计口径计算PY/M1、PY/M2得到货币流通速度V1、V2。
(表1)见附图,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具有以下特点:(1)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
1991~2005年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从1.16下降到0.61,下降了47%;V1从2.41下降到1.70,下降了29.5%,V2的下降幅度要远大于V1。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V1的波动幅度要大于V2。
(2)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呈现明显的顺周期性。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

货币流通速度分析货币流通速度是衡量一国货币流通状况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使用效率和交易活跃程度。
本文将对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货币流通速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货币在经济中的交易频率,通常用GDP与货币供应量的比值来表示。
简单来说,货币流通速度反映了单位货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次数。
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普及提高了货币交易的便捷性和速度,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
2.经济结构:不同行业的交易活跃度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4.人们的支付习惯:支付习惯的改变,例如更多的人选择线上支付而非现金支付,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5.经济信心:经济信心的提高会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从而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方法1.货币流通速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比较货币流通速度与GDP增速的趋势,可以分析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及效率。
2.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胀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与物价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通过比较货币流通速度与通胀率的变化,可以研究通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从而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
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对货币流通速度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流通速度是反映货币在经济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指标,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了解和分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对于掌握经济运行态势、制定货币政策以及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地把握货币流通速度的动态变化,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动与通货膨胀实证分析

消费欲望高涨 , 币 用。从现金余额数 量论出发, 结论可以表 货 上述 新认识弗里德曼货 币需求理论 , 对于突破宏观 加且通货膨胀 预期加大, 述为 ( 只考虑波动分量) 随着 货币总量增长 率 : 经济学发展的停滞状态 , 疑具有重要意义。 无 国货币流通速度 变化趋势
变化率 , n是通货膨胀 率, 是产出增长率。 Y 从 公式可 以看出, 在通 货膨胀率 、 国民生产总 量 变化 率和货 币供给变化率、 币流通速度变化 货
率四者 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由式 ( 我们可以算 出各年的货 币流通 速 1 )
GP D 增长速度
72 .
84 .
7O .
尤 变动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的关系 , 其是通 货 经济学家 的研 究主要集 中于前三个变量, 并且 增长高涨时期,货 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放慢 ; 经济增长处于低潮 时期 , 币流通速度下 降加 膨胀率和 M 的流通 速度 之间的同 向关系更 为 货 取得了引人瞩 目的成 果。然而, 关于货币流通 v的年度变化率。 19 年以来有两次为 明显 。从 图中可 以看 出, 币流通速度与通货 自 91 货 速度 问题 。 经济学 家并未作系 统的、 有创 见的 速 。 非负(94 20 年)分别对应着两次经济 膨胀率之 间的 同比关系, 19 年、04 , 即随着通货膨胀率上 研究。 这恐怕就是宏观经济学对宏观经济运行 高涨期;。 V也显示了同样的波动特征 ,反应程 升, 币流通速度 的变化也 在增加 ; 货 随着 通货 中存在的几个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原因。 货 币数量的某种变化 , 在流通速度变化的基础 度比 v强烈; 并且, 前两次 V滞后 GP 长率 膨胀率 的降低 , 币流通速度 的变化也在随着 - D增 货 而且广义货 币M 的流通速度的波动相对 两年后达到波峰值 , V滞后一年 . 下降: 货币 上, 对于价格与收 入水平会产生各种影响.不 的波峰 , 流通速度和经 济增 长周期的这种密切相 关性 于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和 的波 动都较小 。在 仅如此 , 在理论上 , 它是货 币理论 、 特别是货 币 97 动力学理论研究 的基本 问题之一 , 是货 币制度 产生于经济增 长周期带来的物流加 快和 货 币 1 9 年 以来的通货紧缩过程 中货 币流通速 度 需求的变动 , 当经济增长旺盛 时, 民收入增 的下 降对真 实经 济 的衰退起 到雪上加 霜 的作 居 研究的基础 。讨论货 币流通速度 问题 , 对于重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趋势下表为我国从1993年—2012年的GDP、M2和由这二者计算出的货币流通速度V的数据及V的变化趋势图。
从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MPY V 即可知道,货币流通速度与产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量有关。
在这里,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GDP 来代表PY ,用M2即广义货币供给来计量货币供给量,计算出1993-2012年的货币流通速度。
从数据中容易看出,我国近20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从整体来看呈下降趋势。
1993到2003年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速度较快,但从2003年其下降幅度变缓,呈小幅下降趋势。
货币流通速度持续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货币存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速度。
因此,要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关键在于解释货币增长速度为什么会持续地快于名义GDP 的增长速度。
我国近二十年来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储蓄存款持续高增长且沉淀在银行体系内我国是世界上的高储蓄率国家。
中国居民的储蓄倾向较高,也呈上升趋势。
而广义货币供给量中包括了居民储蓄存款。
但这部分储蓄存款并未完全贷放出去进入实际生产流通,又计入了货币供给中,导致计算公式中的分母增长速度超过了分子的增长速度,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二、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从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来看,基础货币构成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国内信贷(包括对政府债权)和外汇储备构成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
由复式记账原理可知,资产=负债,所以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的变化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变化。
实践中,中央银行主要依靠国内信贷和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的变化达到基础货币供给的调控目标。
在现代货币理论中,货币供给方程为:Ms=m ×B,其中m 为货币乘数, B 为基础货币。
这样的话,外汇储备就会经由外汇占款(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基础货币,并通过货币乘数的多倍扩张效应最终作用于货币供给,从而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下的每一项都可以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

2012年第4期下旬刊(总第478期)时 代 金 融Times FinanceNO.4,2012(CumulativetyNO.478)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分析凌 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7)【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流通速度与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年-2010年共33个年度数据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金融发展不平衡、通货膨胀率对货币流通速度有负向作用。
要解决货币流通速度逐渐变慢这一问题,在“十二五”期间,应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国内消费。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 消费需求 实证分析一、问题的提出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
麦金农(McKinnon,1973)提出以M2/GDP作为衡量金融水平的重要指标。
货币供给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发展,过度的货币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的恶化,使一国经济内外失衡,货币供给不足会压抑经济的健康增长。
在过去30多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和物价的增长速度之和,使得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越来越慢。
二、文献综述国际上对货币的流通速度已早有研究。
Goldsimth(1969) 认为一国的货币流通速度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会呈现“U”型变化。
凯恩斯(1999)认为货币的流动速度与利率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呈现出正相关变化。
戈德史密斯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与金融发展程度有关,金融越发达,货币的流通速度也越快。
实际上,国外理论界有关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至今尚无一个公认性结论。
国内学者对此也有研究。
易纲(1996)认为,“从1978年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率经常大于物价上涨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和,而货币流通速度逐年减慢,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原因是货币化过程。
”刘明志(2001) 研究了1980~2000 年间中国M2/ GDP 的趋势、水平和影响因素,认为M2/ GDP 水平及变动由货币需求决定。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与实际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作者:程双双高心蕊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08年第06期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它是反映一国货币流通快慢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通的次数来衡量,即一定时期(一般用一年表示)内通过货币媒介的交易量同货币量之比,即V=PT/M。
一般参与交易的货币量用货币供应量MS表示,由于货币供应量有不同的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交易量同样也包括不同的范围,不同层次的货供应量对应不同范围的交易。
因此,货币流通速度具有不同的层次V0、V1、V2。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的计量连接了实体经济的产出和金融经济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是与经济金融发展、转型统一于一体的。
因此,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是对经济转型、经济发展进行系统分析,其实质是从一个角度展示整个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演进的复杂过程。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Humphrey,1993):自配第开始,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就已经纳入经济学家的视野。
理论的发展大致形成三种观点:古典学派理论提出货币流通速度是不变的常量。
认为在短期内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制度方面的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市场上的货币量;凯恩斯认为货币流通速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同样,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现代货币主义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可预测的。
弗里德曼(2001)的交易方程式为:MV=PY,V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他将货币流通速度表达为持久收入、非人力财富与人力财富的比率、人们的偏好、利率、预期价格上涨率等多个变量的稳定函数。
前三个变量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后两个变量主要对其短期波动产生影响,但主要的是由持久收入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实证分析】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内容摘要:货币流通速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
费雪方程式,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流量,从而决定收入;本文利用1978-xx年的年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货币流通速度发展趋势在长期上呈“U”型状态,而且货币
流通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下降后会逐步回升的结论。
同时对我国狭义、广义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波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
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一个关键概念,货币流通速度本
身的变化,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变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金融中的诸多问题。
就我国而言,改革开放以前的货币流通速度是相当稳定的,中
国人民银行也曾总结出1:8的货币投放比率。
而货币流通速度的持续下降,成为转型期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因此,深入探讨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
货币流通速度的概念和内涵
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定义,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和收入流通速度应用最为广泛。
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费雪交易方程式:MV=PY (其中,Y代表总产出或者说总收入,其它字母同前)。
从该方程可以得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V=PY/M。
中央银行为了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对货币划分层次。
其粗略的分类为: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因此,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现金M0的收入流通速度、狭义货币M1的收入流通速度和广义货币M2的收入流通速度。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
实践中,计算货币流通速度一般根据货币数量论,笔者重点运用的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利用费雪方程式:MV=PY 进行测算,即V=PY/M。
其中,PY为名义国民收入,可用名义GDP来表示;M为货币供应量,在我国,货币主要分为M0、M1、M2三个层次进行统计。
笔者选择狭义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和广义货币的收入流
通速度为具体的研究对象。
因此,本文采用Vi=GDP/Mi,其中,i=1,2,计算出M1、M2两个层次货币的流通速度V1、V2。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状况
(一)货币流通速度的总体趋势
根据计算得出的流通速度“V1、V2”,可得出一组“1978-xx
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状况”的数据,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GDP、狭义货币供应量和广义货币供应量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其中,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上升到xx年的471564亿元,增幅约为149.1倍,平均同比名义增长24%;M1从1978年的859.5亿元增长到xx年的268654.4亿元,增幅约为310.2倍,平均同比增长率为20%;M2从1978年的1187.4亿元增长到xx年的756544.2亿元,增幅约为611.3倍,平均同比增长率为22%。
从绝对增幅来看,我国GDP、M1、M2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GDP的增长幅度开始明显大于M1的增幅,从1995
年开始,M2的增长幅度开始明显大于GDP的增长幅度。
但从增长率来看,GDP的同比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明显
低于货币流通速度的同比增长率,而从整体上来看,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要低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且其波动幅度要更大一些。
但在近几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又有了明显的波动。
从货币流通速度来看,除少数年份上升以外,我国货币流通速
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在这两个层次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当中,广义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规律较为明显,因而可预测性也比较强,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的升降则比较容易反复,其可预测性稍差一些。
在计算期的这32年中,我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经历了四次较大幅度的下降:1986年货币流通速度比1985年降低了11.6%,1991年货币流通速度比1990年降低了14.8%,1996年货币流通速度降幅为10.5%,xx年货币流通速度降幅也达到了17.9%。
这四次货币流通速
度大幅下降正好是1980年以来四次经济周期的低谷。
通过检验狭义货币流通速度V1、广义货币流通速度V2和时间T 的关系,可以更准确地看出货币流通速度在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本文将1978年记作T=1。
首先,对狭义、广义货币流通速度与时间序列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用回归方程分别求得“1978-xx年狭义货币流通速度与时间序列T的关系”,以及“1978-xx年广义货币
流通速度与时间序列T的关系”,从求解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T系数都为负数,说明货币流通速度随时间而下降。
同时,货币流通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一个二次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流通速度将会先下降而后上升,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不会一直下降,当达到此抛物线最低点之后,货币流通速度将会逐年增加。
(二)货币流通速度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整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有的年份高,有的年份低,短期波动不确定性较强。
用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来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的短期波动,衡量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大小和方向,用RVi来表示。
定义其计算公式为:
RVi=(Vit-Vit-1)/Vit-1,i=1,2
其中,Vit表示t期的货币流通速度,Vit-1表示t-1期的货币流通速度。
依据“1978-xx年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状况”的相关数据,可计算和绘制出我国狭义货币流通速度和广义货币流通速度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便于观察分析,依据计算出的本组数据,绘制出其增长率时间序列图,如图1所示。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