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5周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设计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说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2)说出理学和心学的内涵。

2.能力目标:(1)通过宋明理学学习,学会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对前两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已有了深入的学习,基本掌握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但是本课思辨性较强,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讲述理学和心学的内涵,应让学生看出对前代儒家思想的的继承和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1.学习准备:预习宋明理学,初步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全班分十组。

课前分工,包括组长1人资料员3人记录员1人、发言人1人。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课下预习情况,了解了学生对教材内容存在的问题,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理学与心学的异同点有哪些?1.相同点(1)在思想范围上,都属于儒学范畴(2)在思想主张上,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同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宋明理学主要观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2.教学难点: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宋明理学的知识?请大家分享一下。

”1.2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

2.讲解宋明理学的起源2.1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2讲解宋明理学的创立者周敦颐及其主要成就。

3.讲解宋明理学的发展3.1介绍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如北宋五子、南宋朱熹等代表人物。

3.2分析宋明理学的发展特点,如重视心性、强调道德、关注社会现实等。

4.讲解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4.1天理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人们应当遵循天理来生活。

4.2人性观:人性本善,但受到物欲的诱惑,需要通过修身来克服。

4.3修养观:主张通过读书、静坐、格物等途径来修身养性。

5.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1政治方面:影响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

5.2文化方面:影响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5.3教育方面:影响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

6.讲解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6.1宋明理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6.2宋明理学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

7.课堂小结7.2强调宋明理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8.课后作业8.2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如:学生是否掌握了宋明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主要观点。

2.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

3.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5周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上学期第5周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2.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第一段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等,归纳原因。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
1、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2、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后一子目要求学生掌握:
1.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用自己的体验对此予以论证。他的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
新课导入: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讲授新课: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

三宋明理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了解宋明理学的基本主张和人生观点。

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理解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以增强学生对古人道德情操的感性认识。

通过设置情景,小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宋明理学及其代表人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感受先代哲人睿智的哲理思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感受理学家们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难点: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主要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结合教师讲述法,师生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师提供相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宋明时期理学的主要观点和人生主张。

教师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理学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成语故事“程门立雪”来导入。

教师多媒体展示《江南春绝句》和泰山红门宫图片。

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设问:这种情景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概括: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教、儒家学说互相吸收、融合,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得儒学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佛教、道教的教义和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之间的冲突促使一些儒家学者提出结束三教并行,重新确立儒家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的要求。

可以简单地说,理学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先秦儒学的回复与创新。

所以理学又被成为新儒学。

一、寻孔颜乐处:理学的发端教师简单介绍周敦颐的生平及教导“二程”时强调追寻“孔颜之乐”的历史典故。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掌握宋明理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及其历史地位;(3)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2)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2)宋明理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 教学难点:(1)宋明理学的内涵及其与之前理学的区别;(2)宋明理学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2)提问:为什么说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宋明理学的历史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如“天理”、“格物致知”、“诚信”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宋明理学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伦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课堂讲解:(1)讲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如朱熹、王阳明等;(2)分析宋明理学的思想特点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与宋明理学相关的问题;(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宋明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宋明理学教案范文

宋明理学教案范文

宋明理学教案范文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发展阶段,从宋代开始,明代形成并成为主流思想。

在宋明理学中,主要包括了理学的核心思想以及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相关内容。

下面就以宋明理学为主题,设计一份教案,让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掌握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3.理解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儒家学派的基本内容,为后续学习宋明理学做铺垫。

2.导入之后,教师简要介绍宋明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

-宋明理学的起源: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朱熹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吸收道家、佛家等其他思想,并提出“心学”的观点,形成了宋代理学。

-明代理学的发展:朱熹在宋代的理学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并为后世的明代理学奠定了基础。

3.介绍宋明理学的核心思想(20分钟):(1)心学:强调心性的根本重要性,认为修身治国齐家的根本在于修养自己的心性。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和观察事物,对世界现象进行认识和理解。

(3)知行合一: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在于将理论付诸实践,通过实践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4.介绍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15分钟):(1)陆九渊: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他加入了一些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并提出了“心学”。

(2)朱熹:是明代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进一步发展了宋代理学,并创立了朱子理学,对后世影响巨大。

(3)王阳明:是明末清初的理学家,他加强了人性的要义,阐述了人心的本质,他主张“知行合一”。

5.了解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影响(15分钟):(1)对思想史的影响: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来的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对教育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3)对文化的影响:宋明理学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列举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2.了解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的理学观点。

3.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

4.认识理学修养论中的积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提高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认识理学对人生修养的积极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阅读,搜集相关资料,逐步掌握提取、分析、概括有效信息的基本方法;通过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二程、朱熹、王阳明的思想观点难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的影响四、设计思路:本课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将“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主要流派及代表、主要思想、影响,按“理”由、“理”解和说“理”串连起来。

采用问题导思的教学模式,重点突破“程朱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关系”、“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异同”、“理学的影响”,对于思想家的主张则通过讲故事做到通俗易懂。

课堂立意重在认识“思想的时代性特征”,让学生树立善于接纳新事物、学习新思想的与时俱进的价值观。

五、活动设计六、教后反思上完这节课感觉自己主宰了课堂,总体上讲得太多,学生活动较少,师生互动不够充分。

这与宋明理学内容艰深和本人课堂驾驭能力不足有密切关系。

这节课个人觉得满意的是通过问题引领,层层突破,让学生理解了宋明时期儒学是如何发展的,并通过一些成语、故事、图片、历史想象与推理等将艰涩难懂的思想主张讲得通俗易懂。

另外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也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宋明理学教案2. 学科领域:历史3. 教学年级:高中4.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2)使学生掌握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2)运用比较法,分析宋明理学与之前儒家学说的异同;(3)运用案例分析法,解读宋明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2)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和代表人物;(3)宋明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宋明理学深奥的理论体系;(2)宋明理学与之前儒家学说的区别;(3)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宋明理学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参与度;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宋明理学的内涵;3. 比较法:分析宋明理学与之前儒家学说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4.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宋明理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1)介绍宋明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讲述宋明理学的发展历程;(3)分析宋明理学产生的原因。

2. 第二课时: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1)讲解“理”的概念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2)阐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等核心观念;(3)介绍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识。

3. 第三课时: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1)介绍朱熹、王阳明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2)分析这些代表人物的学术成就和影响;(3)评价这些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
宋明理学
课题
宋明理学
课时
1.5课时
考点、知识点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邵雍
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张载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
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
(1)先声——韩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比较多,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头绪多而乱,容易混淆,建议用列表的形式加以区分。
“北宋五子”
主要成就
地位及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
第一,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第二,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
第三,肯定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精细和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
在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本体论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
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四、宋明理学的评价
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目前课本具体评价不多,只对几位著名理学家作客观叙述介绍,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理学的论评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一些学者们,对二程、朱熹、王阳明作为几位大儒,则从以下几点肯定他们的学术贡献:
学习环节和内容
学生活动
建议
教师活动建议
调整记录
新课导入: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讲授新课:
3.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
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后一子目要求学生掌握:
1.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用自己的体验对此予以论证。他的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
重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难点: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回顾宋明以前的儒学发展演变的脉络:
春秋——兴起;战国——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击;西汉初——复苏;汉武帝——正统。
2.分析魏晋以来,儒学发展面临困境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2第一段及“学习思考”与“资料卡片”等,归纳原因。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不必多讲,但要交代两点:
2.还可以利用课本“资料卡片”,对五子中的一两思想家(如张栽、程颐)的观点进行介绍,重点突出。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和“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一)前一子目要向学生讲明三点:
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
2.朱熹的理学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论、修养论、社会政治理论。
1、学生加强课前预习
2、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