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知识点速记宝典: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工业时期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和创新,如蒸汽机、纺织机、铁路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工业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成果。
此外,教材还涉及到工业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历史意义和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工业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听说过一些基本的概念和事实。
然而,他们对工业的深入了解可能还不够,对于工业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还不够系统。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的技术发明和工业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发明和创新,并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培养对科技发展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主要发明和创新,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工业背后的原因,以及它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后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工业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工业的过程和成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时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工业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轻
交通运输业(轮船、火车)
动力的进程
人力、畜力
水力
机器
重
主要成就
年代 1765
1785
内容
“珍妮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车(火车)
国别
英国
英国 英国
发明人
哈格里夫斯 瓦特
斯蒂芬森
1814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
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一)工业革命的原因
1.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2.直接原因:落后的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市场的需 求。 雄厚的资本 殖民掠夺
3.必要条件:
充足的劳动力 丰富的原料 广阔的市场
圈地运动 本国+殖民地 海外殖民地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2)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国际市场广阔
棉纺织业的两个环节
①纺纱
纱锭
②织布
欧洲的旧式纺车
欧洲的旧式织布机
飞梭(1733年)
发明者: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织布工哈格里夫斯,于18世纪60年代发明了称为 “珍妮机”的手摇纺织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 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 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 器。珍妮机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给人们带来 了深重的灾难,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4、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初三历史部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2022年学习资料

新课导入》-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 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飞梭”-珍妮纺纱机-1765-人力-想一想当时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假如珍妮机-被发明在当时的中国,情况会 样?为什么?
答案提示:如果当时珍妮机出现在中-国有两种可能即:-一可能是县花一现-二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利 用。-反正绝对不会像当时英国一样引起工业革-命。原因是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不能为 事物提供适-宜的条件。
四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背景:瓦特蒸汽机为人类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动力-时间:进入19世纪30年代,传统的手 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场”与“工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工场”是指资本主义萌误区警示-芽阶段的大型手工作坊,“工厂”是指机器化生产的现代生产方式。-而工业革命正是以“工厂”取代“工场 ,以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回大工厂由几平
蒸汽机的影聊-蒸汽时代-良-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动力-农业-工业-文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开始
动脑筋?-■-据说,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受到启发,激起了他的探求欲望-,最终促 他的伟大发明。你对这一说法怎么看?
畅丘欲言-伟大的发明来源于亲身实践,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 于思考,勇于创-新,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精神。-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好习惯,好人生。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一次工业》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工业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
第一次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现代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的形成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第一次工业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具体发明,对于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第一次工业,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全面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认识它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社会形成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科技的力量,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敬畏之心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一次工业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
2.难点:第一次工业背后的原因和它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社会形成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工业的发展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前的农业社会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工业。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的时间、标志、主要发明和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背后的原因和它对资本主义发展和现代社会形成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5.史料分析:展示相关史料,让学生分析史料中的信息,加深对工业的理解。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O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O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中心,工业生产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的历史时期。
它被认为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和特点。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
在经济方面,农业生产的改革和农村人口的增长导致了劳动力的过剩状况,农民纷纷迁往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政治上,英国的国内稳定和殖民地扩张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社会上,启蒙运动的兴起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革使人们开始反思传统观念,追求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二、工业革命的影响1. 经济影响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变。
新兴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了商品生产的规模扩大和市场的扩展。
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加大和工人阶级的形成。
2. 社会影响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工人阶级的兴起引发了社会阶级的激烈矛盾,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逐渐加剧。
工厂制度的出现使工人被迫从事单一的劳动,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剥夺了工人的人身自由和尊严。
3. 技术影响工业革命推动了许多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蒸汽机、纺织机械和铁路交通等发明和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为后续的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三、工业革命的特点1. 科技革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革新。
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新都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如蒸汽机、内燃机、纺织机械等,这些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工业的快速发展。
2. 工业化生产工业革命标志着从手工业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转变。
工厂制度的出现使得生产逐渐规模化,劳动分工更加细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3. 市场经济工业革命扩大了市场范围,促进了商品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 一
纺织技术的 革新
飞
水力
梭
织布机
(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供不应求)(提高织布效率40倍)
工业革命开 始的标志
珍妮纺纱机 (提高纺纱速度,
(提高纺纱速度,但粗而结实) (提高纺纱速度,
但细而易断)
且细而结实)
1.蒸汽机的发明
1712年,铁匠纽可门制造了 第一台成功运作的蒸汽机。
主要能源: 煤炭
早期的蒸 汽 机
早期发明的蒸汽机用于抽干矿井中的积水,很不完 善(燃料消耗量大,效率低)。
影响:
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 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 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阅读材料,归纳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
产力还要多……”
25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水平,人类迈入“蒸
1.7万吨
万 吨
汽时代”。19世纪中期,1740年 1800年
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
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
1.火车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铁路”来运输货 物。那时的路轨是木制的,车厢是由马匹拉动的。
时 间:1825年 发明者:斯蒂芬森 意 义: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了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 1851年时,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 18世纪中期,将蒸汽机变为主要动力的发明家 是 瓦特 。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
2.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 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 纺纱厂 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第20课_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知识框架】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梳理】1.纺织技术的革新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工业革命(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2)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2.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瓦特改进蒸汽机(1)概况: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
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瓦特改进蒸汽(2)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机工厂制度的确立(1)背景: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
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2)确立: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3.【知识延伸】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欧美同时期发生的政治革命相呼应,一起推动着欧美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第一次工业革命一、工业革命的定义与背景1. 工业革命: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以英国为中心,机器代替手工,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一次技术革命和社会变革。
2. 背景:新航路的开拓带来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奴隶。
殖民地的繁荣带动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推动了手工业工厂化的发展,相互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使得机器工业的出现成为可能。
二、机器工业的发展1. 机器工业的背景:(1) 工业化的需要:手工制造容易出现买方市场,机器使生产更为规模化、标准化,无论是产品质量、交货期、成本都更为稳定和可控。
(2) 能源的改变:以往工业大部分依赖于水力和风力等自然能源,蒸汽机的发明意味着煤炭等燃料被大规模使用。
2. 飞速的发展:(1) 纺织业的革命:凭借卡特赫尔创造的力织机和华特发明的转子式纺纱机,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面料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生产往往是速度和质量兼顾的。
(2) 铁路网络的建立:铁路的兴建使得物资可以更快捷地运输,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并且铁路网络也带动了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发展。
三、较明显的社会变革1. 工人阶级的兴起:工业化使得大量人口外流到城市集中进行工作,从而使得工人阶级得以形成,成为占据社会化生产一定比例,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群。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加速发展:工业革命使得资本的积累成为了现实,资本将家庭工场合并为开设工厂,资本投资市场、贸易市场的活跃都表明了工业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启示1. 发展是生产力第一驱动力:工业革命的再生,揭示出了发展需要大力投资和努力创新。
2. 未来要掌握制高点:工业革命的发展成就是掌握了时代的先机,未来创新仍然是制胜关键。
3. 注重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工业革命使得社会变革迅速,但在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心灵文化问题等,因此全面平衡发展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首要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知识框架】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重点梳理】
1.纺织技术的革新
背景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工业革命(1)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2)影响: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们把生产领域的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3.火车与铁路
【知识延伸】
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欧美同时期发生的政治革命相呼应,一起推动着欧美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