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本的意象空间和生命世界-兼论李煜的词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

李煜诗词的意象与情感的研究摘要: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不通政治但却有非凡的艺术才华,尤以词成就最高,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历代读者对李煜词情有独钟。
他善于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鲜明的意象,挥洒一腔真情,正是一种真实而深重的忧愁让煜词在李煜黑暗的人生经历中成为永恒的灿烂。
关键字:李煜意象情感愁情引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人间词话》)历史如滚滚长河奔涌而过,不知有多少历代君王湮灭于历史之中,什么荣华富贵,丰功伟略往往留不下一丝痕迹。
或许,对历史来说,少一两位平庸的君王不会影响多大,但对人类的文明来说,少了南唐后主这一平庸甚至政治低能的皇帝却是莫大的损失。
李煜以帝王的身份留名史册,却以那几首短短的诗词而名垂千古,这或许是历史对李煜开的玩笑,生在帝王之家,却身处黑暗的社会,从小为了生存,也顺应了兴趣励志做个隐士,但最终还是不能如他所愿,贪图诗词歌舞享乐,登上了岌岌可危的地王宝座,但除了用词记叙心中的刺痛,便只能眼睁睁的见证国破家亡。
于是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词中, 并使内在的真情实感与外界实物实景具体地完美融合, 创作出了鲜明的形象和美好的意象, 从而使其词拥有了长传不衰的艺术魅力。
帕尔莫认为“意象是人们的心理表征, 源自人们运用外部感觉器官对类似物的知觉体验; 而语言则是以意象为把玩的有声符号, 意象是我们的心灵之眼所看到的东西, 是基于多种感觉器官的经验集合。
人们可以将语言和意象相结合, 以增进社会文化的适应性, 加大文化的社会容量。
意象是抽象的, 部分的, 变化不定的, 我们主要通过心理意象进行相互交流。
由于不同的人对同样一件事物的体验不同, 对这同一件事物的认知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人们在这基础上的意象也不尽相同。
”李煜词的意象丰富而鲜明,然而再普通的事物在词中都会或引发,或承载一段作者特有的思想情感。
浅析李煜词与其命运的关系.论文docx

浅析李煜词与其命运的关系摘要: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
翻阅李煜的族谱,一览帝王家的气度,我们会惊叹南唐是五代十国中独具风华的国度。
李煜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华丽而又陈旧的时代,是一个笙歌与戎马交错的年岁,是一个剑影刀光与美人清影交叠的岁月。
前期生在宫廷,并没有普通百姓柴米油盐之忧,但他却有不同一般人的快乐与惆怅。
作为一个亡国之君,空有一颗向往自由之心,却总也逃不出宫闱这道屏障,从年少不能真正懂得痛苦困境之意,到亡国之大悲。
探寻这样一位君王的兴衰成败,不仅为了见证他的风华和气韵,更是为了研读其内心的厚重和一个时代的沧桑。
关键词:亡国之君代表词作命运经历词帝序言“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是李煜的真实写照。
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善词,通晓音律,尤以词的成就最大。
据徐铉记载,李煜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十卷。
《宋史.艺文志》亦载《南唐后主集》十卷。
陈振孙《直摘书录解题》有《南唐二主词》一卷,录李煜词三十四首,存世有明万历四十八年墨华斋本。
清代邵长光又录得一首,近代王国维增加九首。
李煜词集注本有清人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詹安泰《李璟李煜词》等。
历史上文人墨客对李煜评价甚多。
欧阳修“煜性骄奢,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郭麟“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
王国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本文将从李煜生平,代表词作以及前后期词作特点,探寻李煜词及其命运的关系,进一步走进千古词帝充满悖论色彩的传奇人生。
李煜的生平概况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李煜词审美探微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词审美探微前言自古很多词人,如滔滔江水,曾经来势凶猛,显赫一时,但最终却消失在历史的那头。
李煜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在中国古代文坛中熠熠闪光,生命虽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然而,他的词却如日月经天,万古千年显示着不灭的光辉。
李煜词的美是古今公认的,早期和晚期词的内容风格迥异,为世人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貌。
本文从意境美、情感美、语言美这三个角度来论述李煜词的审美特征。
一、意境美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客观与主观相熔的产物,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理论中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
它的形成既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经验的概括,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
【1】清王国维主张“词以境界为上”。
他认为“境界”应包括情感与景物两方面,“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情感者,谓之有境界。
”【2】王国维这里面所说的[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页。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境界”相当于意境。
李词多写境,由境而生情。
他对所取素材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提炼和集中,在对自己具体生活的抒写里,包含了人们处于类似环境时通常会兴发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共性特征,达到情景交融。
李词由于生活的剧变,所展示给世人的意境风貌也有所不同。
(一)移情入景,景浓情淡。
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他词作的前期。
李煜二十五岁嗣位时,南唐已经丧失大半江山。
他没有心思收拾江南的烂摊子,却幻想苟安免祸。
他一直逃避事实,在豪华的宫中享受富贵,以声色自娱,乐以忘忧。
因此,在李煜的意境里,经常会出现众人所向往的帝王气派与富贵气象。
李煜用敏感细微的笔触,将读者携手引进他的生活,感受一代帝王的奢华与浪漫。
如《玉楼春》描写的场面: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摘要李煜从南唐后主到阶下囚的坎坷命运变化中,诗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表现在其诗词意象的选择之上。
不同时期的意象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李煜的生平经历同时也反应了该时期词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词中意象的选择逐渐变得开阔明朗,词人的内心也从安奢到徘徊,最后转为对故国的怀念和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情感变化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
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
词人“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1],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文艺之中。
李煜诗词的格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差别中又存在统一。
不同时期意象的选择不同。
他的诗词的意象的选择前期较为局限,所选取的意象常常是生活所见之景,多描写宫廷生活,词作中多有描写人物形象,宫殿建筑,服饰乐器等意象。
离恨情仇等意象大部分出现在词人创作的后期。
自然意象以及“梦”意象在词人的词作中都有出现,到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加之词人心态的变化,在意境的选择上变得开阔,更加关注人生,包含了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同时,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透露出词人不同的情感。
这与词人生活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可以从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的选择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一、前期意象李煜词前期的意象比较局限,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类的意象,男女情爱的梦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出词人奢华的生活状态和安于这种生活的心态。
游国恩曾说:“他(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
李煜词赏析论文

李煜词概观(XXXXXXXXXXXXXXX)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
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
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李煜词思想内容简论

李煜词思想内容简论李煜(937—978)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在中国词史上,李煜是一位具有特殊身份和经历并取得杰出成就的词人。
他是一国之主,却是一位失败的君主。
亡国后的李煜虽然由九五之尊沦为阶下囚,但他此时的词却取得了巨大成功。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①李煜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异乎寻常的经历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李煜短暂的一生留存词作约三十多首,大体以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其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宫廷享乐、离愁别恨和囚徒生活。
一、反映宫廷的享乐生活李煜自幼便生活在良好的文学环境里。
父亲李璟好读书、多才艺,有多篇词作传世。
李煜十八岁与大司徒周宗之女娥皇结婚。
娥皇不仅貌美,而且通书史、善音律、能为词,这对李煜的生活影响很大。
李煜是一个才子皇帝、风流皇帝,不是励精图治之主,更无拯危治乱之才,但他天资聪慧,又因出生在一个富有文学气息的环境中,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工书画、解音律、精鉴赏、好藏书、善诗文,尤擅长词。
亡国之前,他虽深知南唐已处于北方宋朝的压力之下,朝中内乱不断,但由于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词人所长处”。
②他天性懦弱,遂将内忧外患抛却脑后。
一方面向北宋纳贡以保其全,另一方面整日与妃嫔宫娥、朝中大臣游玩宴乐、参禅拜佛、苟且偷安、尽享风流皇帝的快乐,他对王宫中沉溺声色的豪奢生活深有体验。
今存四首表现这一题材的词,分别涉及听歌、观舞、赏乐、赋诗等不同方面,篇篇不离香醪美女,毫不掩饰地展现了封建帝王之家、皇宫内廷生活的情景,如《一斛珠》(晚妆初过),专咏美人口,遂成佳作。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在《词品》看来,应归于后主少年时作,后主以帝王至尊,私生活糜烂之极,和小周后的幽期密约人尽皆知。
所以这首词是后主糜烂生活的自我暴露之作。
试从《人间词话》探讨李煜词之文学史意义

试从《人间词话》探讨李煜词之文学史意义南唐政权风雨飘渺,李煜作为君主性格细腻、多感,只求醉心艺术世界,其虽是个善良、纯情之人,但却不是一个为国为民的好君主。
而亡国后他沦为阶下囚,满腹屈辱无处发泄,只能将对过往的无限怀念化为文字,所以李煜之词给人一种饱经沧桑之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大赞李煜之词之至真,这其中的血泪是只有经历过大变才有的,李煜之词不加多余的修饰,与其“真”的性格有关,并以平铺直叙的手法叙述真情,更有一番震憾人心的力量。
一、《人间词话》论李煜词之特色与价值(一)身世背景与人生阅历之造就李煜,初名为从嘉,作为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李煜生来就有“骈齿重瞳”这种罕见的贵人相,故又字重光。
他自幼喜爱读书,拥有较高的艺术素养,沉浸于诗词歌赋中的他向来不喜宫廷的明争暗斗,而更向往宁静安稳的生活。
尊贵安逸的帝王生活带给李煜对艺术高品质的享受,所作《木兰花》一词,完美展现了一副宫廷夜宴图,席间歌舞升平,推杯换盏,“吹断”二字赋予曲声舞蹈以感情色彩,突出了一种力度,体现了其当时心情的愉悦,这种富贵奢华,使其醉心于此,寄情其中;同样在《菩萨蛮》一词中,李煜寥寥几笔就描绘了宫中帝王的靡丽生活,不乏欢乐宴饮与风流韵事,而其词也沾染了浓烈的脂粉之气;但在其前期词《渔父》两首中,语调闲适,本意是想要躲避谋害,表示自己无心政权,隐含了一种欲隐与无奈的心态,并以打渔人潇洒的姿态表达了其对自由的渴望,希望也能如渔夫一样与世无争,恬淡快活。
无奈命运无常的反转,南唐政权岌岌可危,很快就被宋军攻陷,李煜天生敏感多情,虽生在帝王家,却无法统一疆土,因而李煜的结局是悲剧的,南唐的结局也是悲剧的,在经历国破家亡之后,李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只能将可观可感用文字来诉说,因而李煜后期词作将其艺术天赋发挥到了极致,《虞美人》一词正是此时期的代表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一句中展现多种意象,春秋之季更迭,花开又落,月圆又缺,随着自然永恒又循环,与个人生命比对起来,人生无常之悲便溢于纸上;后对故国的回忆,加上自己囚于异国他乡,今昔往昔转瞬即逝,万物却一如既往,这是自然的永恒,春风吹拂,明月洒满大地,思绪却飞回过去,怀念以往种种,不堪回首,心酸满怀;想到宫中的雕杆、围栏、玉石应该和以前一样,以往住在宫廷的人和现在容颜改变的人,早已物是人非,突出无言地惆怅、无限地沉重。
从意象图式视角赏析李煜词两首

2011年第8期(总第92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8.2011General.No.92BIAN JIANG JING JI YU WEN HUA69【名著赏析】从意象图式视角赏析李煜词两首高翔宇(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25)摘要: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的是思考时用我们的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点与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
用意象图式解读李煜的两首分别写于南唐盛世和国破降宋之后的词作,揭示这些词中所蕴含的意象,从而证明意象图式对古诗词语篇分析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关键词:意象;意象图示;认知语言学;李煜词;赏析中图分类号:I 22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1)08-0069-02收稿日期:2011-04-25作者简介:高翔宇(1986),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心理语言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意象图式理论强调的是思考时用我们的身体体验形成的形象生动的内心图像,这点与古诗词所蕴含的丰富意象有着紧密的联系。
笔者以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作为例,尝试揭示这些词中所蕴含的意象图式,从而从意象图式的新视角赏析宋词并验证意象图式对古诗词语篇分析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一、意象、意象图式意象多用于心理学,指一种心理表征。
其实指的是凭想象得到的某个物体的形象。
当代认知语言学接受并发展了图式理论,康德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a bridge between percepts and concepts ),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是建立意象、创造意义的必要程序,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
简言之,图式就是指的是我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可以较长存在于记忆中的认知结构。
二、意象图式的分类和特点一般认为,意象图式的概念最初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中被提出来的,Johnson 列出了CONTAINER ,NEAR -FAR ,PATH 等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27个意象图式:Lakoff 把意象图式分为以下六种:(1)容器图式(CONTAINER SCHEMA ),这种图式的身体体验是我们经历了很多把身体作为容器和容器里东西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9卷 第 1 期
试 论 文 本 的 意 象 空 间和 生命 世 界
— —
兼论 李 煜 的词
盛 兴 军
( 海 大 学 田书 馆 , 海 2 0 3 上 上 0 4 6)
摘
要 : 学 语 言 凭 借 意 象 建椅 意义 世 界 。 意 象是 艺术 创 造 主 体 生命 意识 与 客 体 融 合 同 构 的 结 晶 , 文 是
以及 宗教 的仪式 之 中。艺术 符号是连 接 主体 与客体 、 和世 界 的 中介 , 术作 为 符 号形 式 、 含着 人 人 艺 包
的情感 和见解 , 包含着对 客体 世界 的认识 。它既显 现 内部生 活 、 内在 生命 形式 , 又显 示外部事 物 、 在 外 世界 的形式 。艺术创作 主体通 过艺 术作 品既构造 自身 内在生命形 式 的意 义又构 造一 个外部世 界 。 语 言有 日常 交际语 言 和艺术语 言的 区别 =前者 对 每个社 会 成 员都 有 一种 约 束 力 , 们 用 它交 流 人 和沟通 。文学语 言是对 日常语 言进行 “ 曲” “ 扭 、 变形 ” 施 加暴力 ” 反 常化 ” 言 。它超 脱 了现 实 “ 的“ 语 语言 囿于利 害关 系 、 思想 交流 的狭小空 间 , 具有 特定 的“ 语境 ” 诗 歌 的 目的就 是 要颠倒 习惯 化的过 。“
维普资讯
国艺 术特 别强调意 与象 的浑然 整合 的特性 。意 象 切合 中 国艺 术 的体 悟 方式 : “ 既 以心 为主 又 “ 物 从 出发 ” “ , 以心 为主 . 不主张直接 表 现 , 于显露 , 并 过 而是 极 尽含 蓄 蕴藉 , 求 静穆 观 照 ; 从 物 出发 . 讲 “ 但 又不 直 陈物象 , 山范水 , 模 而是 以情 感去熔 铸 , 以心 灵去 统辖 , 观物 体物 以达 情 . 内在情 感 导 向 借 把 现实世 界。这种 双 向运 动使 意象处 于“ 心物 之际 ” 徘徊 于有无 之 间 , 宕于 无 人有 心之 境 , 心亦 物 , 跌 亦
想, 具有 活力 : 语 词是 意象存 在的物 质外壳 。艺 术主体 对语 词 的选 择是 积极 的作 了心 灵揉 合 和再 创 ” 造 。伊奥 乃斯柯说 过 : 诗人 当然不 能发明新 字 眼… 一 他们可 以在对 语 言的使 用中 获得新 生。 “ 但 ” 艺术 创作所 建构 的意象 系统 , 既是传 递情感 的手段 , 又是 目的。 意象本 身就 是 目的 . 一 种美 的 是 形 式 . 有审美 意义 。它符 合“ 具 情感 逻辑” 想象力 的逻辑 ” 与“ 。艺术创 作主体 在 由一个 意象 向另一 意 象 跳跃 的时候 , 一般也 由潜 意识驱使 着进行 . 包含 有主 体 内在 的心 理 变化 , 情 感也 是 无法 以语 言 言 其 明的 。意 象是一 个独立 自足的符 号系统 , 意象成分 与 非意 象成 分 构成 了 文学 文本 。作 品 中的 非意 象
一
、
文 本 语 言 、 象 与 生 命 意
从 符 号 学 到 法 国 结 构 主 望诗 学 , 现 象 学 到 解 释 学 , 于语 言 , 们 有 一 个 共 识 : 学 语 言 是 富 于 从 对 他 文
生命情 感 意义 的意象世 界 。卡西尔 在《 符号形 式 的哲学 》 书 中说 , 言符 号使 人 不再 能 直接 地 面对 一 语 实在 和直 观实在 。 主体 自身( 因为语 言 符 号 ) 自己 被包 围在 语 言 的形 式 、 使 艺术 的想 象 、 神话 的符 号
艺禾 形 象 诞 生 的 前提 李 j词 中的 意 象蕴 涵 看 生命 意味 , 通过 文 皋 的 意 象采 展 现 艺术 创 作 过 程 中 王 体 显 它
与 客 体 的 关 系。
关键词 : 文本 语 言 ; 文奉 意 象 ; 生命 意味 中图分类号: 3 H】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65 2 2 0 } l 080 1 7 2 【0 2 0 一 3 -6 0 0
象 。在 艺 术 创 造 中 , 象 包 括 自然 之 象 , 审 美 主 体 观 照 之 客 体 , 是 意 象 构 成 之 起 点 ; 中 之 象 , 意 即 它 意 是
审美 主体 在外 在观 照和 内在缘 虑中产 生的意 象 = 自然之 象能 促使 艺术创 作 主 体情 感 升华 , 艺术构 是 思之逻辑起 点 。意象 是艺 术创造 主体 生命意识 与客体 融合 同构 的结 晶 ,是 艺术形 象诞 生的前 提 一中
程 , 我们 如此熟 悉 的东西 ‘ 生化 ’ ‘ 造性地损坏 ’ 为常 的 、 准的东 西 , 使 陌 ,创 习 标 以便 把 ~ 种 新 的 , 童
稚的, 生气 盎然 的前 景 灌输 给我们 。因此 , 诗人意在 瓦解 ‘ 常备 的反映 ’ 创 造一种 升华 了 的意识 ” 霍 , ( 克斯 语 ) 。所 文学语言 的实 质是 艺 术 创 作 主体 诗 意 的态 度来 创 造 一 个 打 破 感 觉 习惯 的语 言 规 则 , 语 言闪耀 出诗 的光 辉 和生意盎 然的意 义世界 。 使 文学语言 凭借 意象 建构 意义世界 。意象 , 即主体 之 意 和客体 之 象 。意 , 主 体感 知 的心 理 状态 是 它是 主体 知( 观念 ) 情 ( 、 生命感觉 ) 意 ( 、 生命 意 义 ) 者台 一 的生 命 意 识 系统 . 是审 美 主 体面 对 审 三 它 美客体 而产 生 的一种情感 体 验 与生 命 反应 。象 . 即客 观 物象 。 既指 整 个 客体 世 界 , 又具体 到某 个物
叉非 心 非 物 , 物 互 观 共 照 . 象 浑 圆 玲 珑 : 心 意
意象 不同于 一般意 义上 的语词或 词组 :意象 是主客 体 结合 的 产物 , 所指 称 的是 物的 观 念而 非 它
物 的 本 身 , 较 强 的 主 观 性 。 具 有 丰 富 性 与 多 义 性 , 象 是 由词 、 组 或 词 组 群 构 成 , 意 象 是 超 语 义 有 意 词 但 的 , 可 解 释 穷 尽 的 。 鹿 德 说 : 意 象 在 任 何 情 形 下 都 不 只 是 一 个 思 想 。 它 是 一 团 或 一堆 相 交 融 的 思 不 “ 一版) 社
Ju nlo h n h iUnv ̄i oi S in e o ra f a g a S e t f c ̄ ce c ) J y S
J n .0 2 a 20
Vo 9 l f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