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复合箍(4肢箍)箍筋长度计算

1例:b=350h=650直径=8D弯弧直径=4单位:毫米2.11按1式计算2 1.9104按2式计算注:3 1.9744按3式计算注:1.有一公式2.另一公式适用于11G101(主筋根数4)注:注:[(砼构件宽-2*bhc-2*角筋半径-2*外lw:指弯钩值,按03G101规范标准为11.9倍d.11.9倍d=取lw:指弯钩值,按11G101规范标准也为11.9倍d.11.9倍d=适用于03G101(主筋根数4) 2*(砼构件宽-2*bhc-角筋直径)/等分4肢箍中(内小箍)箍筋长度计算(max(10d,75)选大值)--此值不得小于75mm;max-最大值的min-最小值的英语缩写2式箍筋长度是算到箍筋内皮比3式箍筋长度是算到箍筋外4肢箍中(外大箍)箍筋长度计算L箍筋下料长度=2(b+h)-8bhc+2*1.9d+2(max(10d,75)选大值)+8d.03GL箍筋下料长度=2b+2h-8bhc-4(D+2)d+(D+1)d*3.14*(3*90+2+125)/360+L箍筋下料长度=2(b+h)-8bhc+2*1.9d+2(max(10d,75)选大值).11G101式中:b-梁、柱宽;h-梁、柱高;bhc-保护层厚度:03G101中规定保护层8d;d-钢筋直径;式中:b-梁、柱宽;h-梁、柱高;bhc-保护层厚度:11G101中规定保护层min-最小值的英语缩写(max(10d,75)选大值)--此值不得小于75mm;max-最大值的11G101中规定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外皮到最外保护层35mm-2*外大箍箍筋直径)/3+2*内小箍所包钢筋半径-2*内小箍箍筋直径]+(砼构件高-2*bhc)*2+2*1.9d+2*[倍d=取大值(10d;75mm)+1.9d(弯钩弯曲处调整值)。
9倍d=取大值(10d;75mm)+1.9d(弯钩弯曲处调整值)。
)/等分系数3*内小箍占宽等份1+所箍钢筋直径+砼构件高-2*bhc+2*LW+8*d值的英语缩写箍筋长度是算到箍筋内皮箍筋长度是算到箍筋外皮箍筋外皮少了0.064,正好是8个钢筋直径,8*8/1000=0.064d.03G101规定/360+20d1G101规定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外皮到受力钢筋的距离(也就是到主筋外皮的距离,)8d-若要算到箍筋外皮保护层是指混凝土构件外皮到最外层钢筋的距离(也就是到箍筋外皮的距离);d-钢筋直径;值的英语缩写到最外层钢筋的距离(也就是到箍筋外皮的距离)筋外皮故此要加d+2*[10d;75.取大值]。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三、弯钩长度的计算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
箍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Careful Way Yiding 52‟s Build Sense 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几何形状和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等条件进行计算。
1、提到钢筋下料计算,一般都会涉及“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这两个概念。
一般特殊角度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或教科书上都有,但是非特殊角度,譬如70°、80°的“量度差值”或“弯曲调整值”在现成的文献内查不到。
2、各相关文献上的“弯曲调整值”或“量度差值”取弯曲直径=2.5d 演绎得到的。
现如今的纵向钢筋弯曲成型的弯曲直径也不仅仅限于2.5d ,已经有12d ,16d 等各种不同弯曲直径的要求,现有文献上很少考虑这种变化了的要求。
3、钢筋在弯曲成型时,外侧表面纤维受拉伸长,内侧表面纤维受压缩短,钢筋中心线的长度保持不变。
4、电脑的应用和AutoCAD 业已在业界普及,专业计算器的编程计算功能也日益强大。
鉴于上述几点因素,鉴于上述几点因素,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我们认为依据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用用AutoCAD 或徒手绘制一些简单的计算辅助图形,直接进行基于中心线长度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可以有效指导钢筋下料。
181800°弯钩增加 6.25d 的推导现行规范规定,Ⅰ级钢的弯心直径是2.5d 钢筋中心线半圆的半径就是2.5d/2+d/2=1.75d 半圆周长为1.75dπ=5.498d 取5.5d 平直段为3d 所以180度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为8.5d -2,25d =6.25d 图1 180°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图2 135°弯钩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直弯钩增加11.21d的推导(d≤25mm,弯心曲直径≥12d)现行规范规定,抗震框架纵向钢筋锚固需要≥0.4l+15d,同时规定,当纵aE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半经≥6d;当纵向钢筋直径>25mm时,弯心内图3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90°直弯钩增加10.35d的推导(d>25mm,弯曲直径≥16d) 弯曲半径8d,弯曲直径是16d,钢筋中心线1/4圆的直径是17d =图4 90°弯直钩(d≥25mm)增加的展开长度推导用图我们指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是上世纪60年代的学者为“做学问”而人为制造出来的不能自圆其说的“数据”‟,而且大多数编著者都将其未作解析就“笑纳”到自己的书稿之中,所以, 许多在施工一线的朋友觉得“不好用”,后面的表格就是依据某经典教科书给出的数据编制而成的,对于箍筋还是可用的,对于纵向钢筋就不合适,筋就不合适,且对于非且对于非“特殊”角度,也未给出“…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的数据,现现在建筑师万花齐放,角度是按照地形需要结合建筑美学确定,往往不是“特殊”角度,也就查不到某个具体“非特殊”角度的“…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的数据,所以已经是摒弃“…度量差值”或“延伸长度”这些“人造”概念的时候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对中心线长度进行几何计算,是钢筋下料计算的正确途径。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 x h=构件横截面宽x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 ――箍筋直径。
2 •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x h=250mm x 500mm,梁内配筋箍筋$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b-2c+2d=250-2 x 25+2 x 6=212 ( mm)外包长度=h-2c+2d=500-22 x 25+2 x 6=462 ( 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 (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 (调整值)=2* (212+462) +110=1458 (mm)~ 1460 ( mm)(抗震箍)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不直段长度Lp箍筋直径HPB235 级HRB335 级CRB550级6 8 10 12 8 10 12 5 67 890° /90 ° 一般结构Lp> 5d 5d 6d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135 ° /135 ° 抗震结构Lp> 10 18d 20d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d=18552)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箍筋的下料公式,及箍筋的制作过程(内附相片)讲解

在实际弯箍筋时应定钉或划印控制箍筋的大小,而我在拍这些相片时,之所以没定钉或划印而是用尺来每一步、每一程序的量,是为了让读者知道弯成后箍筋的里皮和外皮是都符合规定的。
是为了更好的说明实际工作中以里皮算公式:“{(梁宽-保护层*2)+(梁高-保护层*2)}*2+11.9*箍筋直径*2 =箍筋下料长度。
”就已足够做成料了。
箍筋的下料公式多,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我认为,不管你采用哪种公式、只要能按图集和规范的要求做上成料,就是可取的。
下面我谈一下我对公式的理解。
茅洪斌的《钢筋翻样的方法与实例》p57页“箍筋135度弯钩下料长度的11.9d是按钢筋中心线推导,已考虑了钢筋弯曲伸延率,所以在计算箍筋下料长度时只需扣出其他三个直角的弯曲调整值即可。
”在p246页24号筋第一跨外箍的下料长度:箍筋周长+2*箍筋弯钩长度-3*弯曲调整值=(320+620)*2+2*11.9*10-3*2*10=2058mm【其中320和620是(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
11.9是箍筋135度弯钩下料长度,3*2*10箍筋下料长度时只需扣出其他三个直角的弯曲调整值】。
以外皮算1(梁宽-保护层*2+箍筋直径*2)+(梁高-保护层*2+箍筋直径*2)+2*11.9(2个弯钩下料长度)*2*箍筋直径-2*3*箍筋直径(弯曲调整值)。
举例说明:KL1 250*350 A10 100/200 保护层25 ,250-25*2=200,200+10*=220 。
350-25*2=300。
300+10*2=320 公式如下(220+320)*2+10*11.9*2-3*10*2=1258 详解{(净宽200+20两个箍筋直径)+(净高300+20两个箍筋直径)}*2(2个面)+(直径10)*(钩长11.9)*2(2个钩)-3(3个直角)*两面箍筋直径=1258(下料长度)。
实际工作中可以、以里皮为准的算法,这样方便初学者理解。
虽然比理论长度少了点,但是工作用完全可以了,也可以再短1厘米,箍筋钩小点就会便于施工,对构件的正常使用也没太大的影响,监理一般也不会在这方面太较真。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即可。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 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箍筋下料长度计算之欧阳治创编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 3.5d 45度弯勾= 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 \90度2d\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 >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一,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
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
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
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
=300+3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
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
*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
3、135度弯钩的计算
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
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
三、弯钩长度的计算
1、计算弯钩时的原则是无论下料长度还是预算长度都按照中轴线计算。
可以想一下,我们做预算时直钢筋180度弯钩时取的长度是6.25d,历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没有人问为什么,而实际上6.25d取的钢筋的中轴线长度。
其实箍筋、拉筋末端135弯钩的长度计算也是一个道理,规范规定的长度是10d,而我们计算时取11.9d,同样也是遵循上面的原则。
2、需要指出的是,无论箍筋弯钩还是拉筋弯钩,弯折角度都是135
度,这在03G101-1第35页有明确的说明。
因此如果在计算拉筋弯钩长度时取12.5d是错误的。
四、弯曲调整值的应用
1、尽管我们对这个名词可能不了解,但实际上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应用它。
例如上面所说的180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本来是3d,而计算时取6.25d;135度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而计算时取11.9d。
2、当我们知道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以后就可以根据预算长度计算下料长度了:
如下图:梁截面尺寸a=300、b=500
计算箍筋的预算长度(按外皮计算):
L1=(a-25*2+b-25*2)*2+(2*11.9+8)d
这里对于8d是否有疑问,实际上这涉及到保护层的概念。
钢筋的保护层指的是主筋外皮到构件外边缘的尺寸,而我们要计算箍筋的外皮长度,因此,上式中每“-25”就多减了一个箍筋的直径,因此在后面要加上8d。
计算箍筋的下料长度(按中轴线计算):
L2=(a-25*2+b-25*2)*2+(2*11.9+8)d-3*1.75d
这里就利用了90度弯钩的弯曲调整值,箍筋有三个90度弯钩,应该减去“3*1.75d”。
在施工中有个计算箍筋长度的公式是“2A+2B+26.5d”就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当然,这里A、B都是指箍筋的内皮长度。
二,箍筋单根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及过程详解?- 百度知道 > 理工学
科 > 工程技术科学
解决时间:2006-9-12 11:27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箍筋形式使用结构箍筋弯钩
不直段长
度Lp 箍筋直径
HPB235级 HRB335级 CRB550级
6 8 10 12 8 10 12 5 6
7 8
90°/90°一般结构 Lp≥5d 5d 6d 5.28d
30 40 50 60 50 60 70 30 30 40 40
135°/135°抗震结构 Lp≥10 18d 20d 18.4d
110 140 180 220 160 200 240 90 110 130 15
L=2(a+b-2c)+2d 式中:
L-箍筋展开长度;a、b-梁、柱的截面尺寸;c-保护层厚度;d-两端弯勾长度。
单位均为cm。
只凭记忆,式中代号与规范中的代号不一样。
螺旋箍筋下料长度
螺旋线的长度可以用直角三角形求解:
(1)底边=圆形的周长×箍筋圈数
(2)另一个直角边=箍筋分布总高
(3)箍筋下料总长就是斜边长,这就是勾股弦问题了。
下料总长={(1)平方+(2)平方} 再开平方
钢筋箍筋长度的计算
抗震 L=(a-2c+2d)*2+(b-2c+2d)*2+24d
非抗震 L= (a-2c+2d)*2+(b-2c+2d)*2+14d
a构件长 b构件宽 c保护层 d钢筋直径....应该+25d和15d差不多(这个无法算准的)预算不考虑延伸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