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合集下载

箍筋计算方法

箍筋计算方法

答:钢筋部位及其名称计算公式附图箍筋组合形式常见的箍筋组合型式有:非符合箍筋和符合箍筋03G101-1P46 图10 图113×3箍筋长度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内箍筋长度=H-2*保护层+2*Lw+2d(横向、纵向各设置一道)4×3箍筋长度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内矩形箍长度=((B-2*保护层-d)/3*1+d+(H-2*保护层) )*2+8d+2*Lw横向一字型箍筋长度:H-2*保护层+2d+2*Lw4×4箍筋长度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内箍筋长度=((B-2*保护层-d)/3*1+d+(H-2*保护层-d)/3*1+d))*2+8d+2*Lw(横向、纵向各一道)5×4箍筋长度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内横向箍筋长度=((B-2*保护层-d)/3*1+d+(H-2*保护层))*2+8d+2*Lw内纵向矩形箍筋长度=((B-2*保护层-d)/4*1+d+ (H-2*保护层))*2+8d+2*Lw内纵向一字型箍筋长度=H-2*保护层+2d+2*Lw5×5箍筋长度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内横向矩形箍筋长度:((B-2*保护层) + (H-2*保护层-d)/4*1+d))*2+8d+2*Lw内横向一字型箍筋长度:B-2*保护层+2d+2*Lw内纵向矩形箍筋长度:((B-2*保护层-d)/4*1+d+(H-2*bh))*2+8d+2*Lw内纵向一字型箍筋长度:H-2*保护层+2d+2*Lw6×6箍筋长度外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2+8d+2*Lw内横向箍筋长度:((B-2*保护层)+(H-2*保护层-d)/5*1+d))*2+8d+2*Lw(设置两道)内纵向箍筋长度:((B-2*保护层-d)/5*1+d+(H-2*保护层))*2+8d+2*Lw(设置两道)箍筋弯钩长度Lw 03G101-1P35,1.9d的来源GB50204-2002弯钩计算5.3.1、5.3.2条当箍筋、拉筋端部弯钩为135度时:抗震(I、II、III、IV级):Lw = max(11.9*d,75+1.9*d);普通箍筋:Lw = 6.9d;当箍筋、拉筋端部弯钩为180度时:抗震:Lw = 13.25d;普通箍筋:Lw = 8.25d;当箍筋、拉筋端部弯钩为90度时:抗震:Lw = 10.5d;普通箍筋:Lw = 5.5d。

框架柱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框架柱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框架柱箍筋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长度=[(构件的宽-2*保护层-D)/3+d+(构件高-2*保护层)]+8d+11.9d
(D为构件主筋直径,d为箍筋直径)
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箍筋数量计算:
1)基础部位:基础插筋得箍筋的作用仅起到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筑时收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计算。

2)中间层部位: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
a、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
b、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
c、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d、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
a、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
b、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c、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

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弯钩(45度、90度、135度、180度)本文主要说钢筋箍筋的长度计算。

在使用箍筋的时候遇到大箍筋套小箍筋就非常麻烦,专门有一篇文章是写,怎么看钢筋箍筋是几肢箍,箍筋套钢筋布置方法理论计算方法:L=2(b+h)-8bhc*1.9d+2max(10d,75)。

箍筋弯钩长度计算1、对转半圆弯钩180度,为6.25d2、对直弯钩为90度,3.5d3、对斜弯钩为45度,4.9d4、135度箍筋弯钩为11.9d,长度11.9d弯曲值的计算:计算时,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还有《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15)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取2.5d。

弯钩度数详详细解释1、18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 2、90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D段弧长+DE段长度=300-D/2-d+0.01745*(D/2+d/2)*135+10d=300+10d+1.9d,弯曲调整值=L1-L2=1.9d上面讲得太复杂,如果你是做预算的,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 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箍筋的计算方法

箍筋的计算方法

箍筋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4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中心线计算的.(圈梁保护层25mm)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8d此公式是按照箍筋内边线计算的.与L=2*(梁高-2*保护层+2D=梁宽-2*保护层+2D)+26.5D两种公式的区别是一个加4D,一个加8D。

加4D是按箍筋中心线计算,比较合理。

加8D是按箍筋外皮计算,过于迁就施工方利益,有点牵强。

实际下料长度是按里皮计算的,因为钢筋在弯曲时,只能延伸,不会收缩,所以加4D也要扣除。

故甲方坚持加4D是合理的,施工方要求加8D是额外要求。

要实事求是,不能以广联达软件为准。

深圳信息价有一个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非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7.8d抗震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7.8d此处的27.8D实际上相当于加4D。

此问题已讨论多次,大家可参阅以前的帖子。

我认为应当加4D,应按中心线计算。

参见: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我想以下资料对于楼主应该有帮助: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 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只要记住:钢筋的外皮长度+弯钩长度,即可。

外皮长度=矩形断面周长-8*砼保护层厚度+8*箍筋直径;弯钩长度:180度=6.25*箍筋直径; 90度=3.725*箍筋直径;45度=4.25*箍筋直径.于箍筋长度的计算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对于单根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是不同的,预算长度是按照钢筋的外皮计算,下料长度是按照钢筋的中轴线计算。

例如一根预算长度为1米长的钢筋,其下料长度不需要1米,是小于1米的,因为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会变长,如果按照1米下料,肯定会长出一些。

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的差值也就是钢筋的弯曲调整值,也称为量度差值。

它实际上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是由于量度的不同,例如下面这根钢筋,预算的长度是100+300=400mm,而实际上在下料时只需要截取100-d/2+300-d/2长的一段钢筋即可弯制成下面的形式。

二是由于钢筋在弯曲的过程中长度会变化:外皮伸长、内皮缩短、中轴线不变。

二、弯曲调整值的计算在这里用到一个弧度和角度的换算公式:1rad=3.14*r*2/360,即一度角对应的弧长是0.01745r。

另外《钢筋混凝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204-2002)规定180度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2.5d,在下面的推导中D 取2.5d。

1、18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AE水平段的长度+CD水平段长度=300+3d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水平长度=300-D/2-d+0.01745*(D/2+d/2)*180+3d=300+6.25d,弯曲调整值=L1-L2=3.25d2、90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按照外皮计算钢筋的长度:L1=300+100按照中轴线计算钢筋的长度:L2=AB水平段长度+BC段弧长+CD段竖直长度=300-D/2-d+0.01745*(D/2+d/2)*90+100-D/2-d=300+100-1.75d,弯曲调整值=L1-L2=1.75d3、135度弯钩的计算见下图,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

箍筋长度计算方法与公式及图解一般的算法是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2+1.9d*2+max(10d,75mm)*2如果按实计算及下料长度,那么算法是:90/9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5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弯钩处的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8.5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41.36;90/180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4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1个180°弯钩中心线长+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8.268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199.61;135/135的箍筋钢筋计算公式为:箍筋内皮周长-3个90°弯钩内皮差(0.288d)+2个135°弯钩中心线长(135°弯钩中心长度=3π/4*(R+d/2),R=2.5d)+2个弯钩平直段长度(10d >75mm时,平直长度为10d,10d<75mm时,平直长度为75mm)即在钢筋规格为10d>75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33.266d;钢筋规格为10d<75mm,即箍筋直径为6mm时,箍筋长度=构件周长-8保护层厚度+229.6;箍筋内皮周长长度=2*(H-2bhc)+2*(B-2bhc)=2(H+B)-8bhc(即构件周长-8个保护层)。

箍筋尺寸计算方法

箍筋尺寸计算方法

梁、板、墙等箍筋计算方法一、梁: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 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二、板:板筋主要有: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1.受力筋: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2)按轴线长度计算;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箍筋长度的计算
对于箍筋长度的计算,许多造价及施工人员都有自己的一套办法,现在流行的钢筋算量软件,计算方法也是五花八门,给工作、交流造成了很大不便。

本人也是一名造价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箍筋的计算进行了一些总结,现在对箍筋的计算方法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更希望大家对本文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共同提高。

一、规范规定,图集要求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5.3.1条、第5.3.2条分别规定:
第5.3.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第5.3.2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略》03G101-1规定
(1)对箍筋弯钩的要求(03G101-1第35页)(见图一):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有抗震要求的构件,如果箍筋直径d≤6.5时,10d≤65mm,箍筋135度弯钩的平直段要取75mm,这是推导公式中的一个特例.。

(2)混凝土保护层(03G101-1第33页)
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 ;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在以前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通常将钢筋的保护层设定为25mm ,由上表中可知,针对不同构件、不同部位,钢筋的保护层并不相同。

保护层设定为25mm 的推导结果肯定也是不准确的
二、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
(一)弯曲调整值的概念: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线长度不变。

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度外包尺寸(图二)。

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因此计算下料长度时,必须从外包尺寸中扣除度量差值,这一工作是对外包量度长度的调整。

轴线尺寸L 1-量度尺寸(外包尺寸)L 2=弯曲调整值δ
图一 图二
1、90度弯钩的计算(图三)
钢筋的直径为d,弯曲直径为D=2.5d。

轴线尺寸:L1=L AB+L CD+π×(D+d)×(90/360)=L AB+L CD+2.749d
量度尺寸:L2=(L AB+D/2+d)+(L CD+D/2+d)= L AB+L CD+4.5d
调整值为:δ90=L1-L2=2.749d-4.5d=-1.751d
图三图四
2、135度弯钩的计算(图四)
AB段为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一般抗震结构取值为10d,该部分暂不考虑,弯曲调整值只计算BCD段
轴线尺寸:L1=L CD+π×(D+d)×(135/360)=L CD+4.123d
量度尺寸:L2=L CD+D/2+d=L CD+2.25d
调整值为:δ135=L1-L2=4.123 d-2.25d=1.873 d≈1.9d
箍筋弯钩的平直段为10d,加调整值等于11.9d,这便是箍筋“135度弯钩增加值=11.9d”的来历。

(二)箍筋长度计算公式推导:
以矩形箍筋为例(有抗震要求),在计算过程中保留三位小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以保证计算的精确。

设定:构件截面宽:B 构件截面高:H
箍筋直径:d 主筋保护层厚;C
135度弯钩平直段按抗震取:10d
图五
按外包尺寸计算:
L=箍筋外包周长+3个90度弯曲调整值+2个135度弯曲调整值+2×10d
L=箍筋4边外包尺寸+3×δ90 + 2×δ135+2×10d
即L=2(B-2c+2d)+2(H-2c+2d)-1.751d×3+1.873d×2+2×10d
(1)当箍筋直径≤6.5时L=2(B+H)-8c+6.49d+2×75
=2(B+H)-8c+6.49d+150
(2)当箍筋直径≥8时L=2(B+H)-8c+26.49d
以上即是封闭矩形截面箍筋的通用计算公式,
需要说明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以实物量为准的,按照规范规定施工,用多少就计算多少,所以作为工程造价及施工人员,在计算钢筋用量时,都应该以钢筋的轴线长度作为计算标准。

当然,以上的计算是在纯理论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到实际工作上,肯定会有所差异。

所谓的钢筋弯钩增加值、弯曲调整值都是以量度尺寸(或外包尺寸)与中轴线长度的比较而得出的一个理论差值,原因是:
(1)首先由平面假设钢筋中轴线在钢筋弯曲后长度不变,实际上会有微小改变;
(2)影响弯钩增加值、弯曲调整值大小的钢筋弯曲半径取值取决于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图集、施工验收规范、加工工艺标准、构造要求、加工机械等多方面的因素。

(3)按照规范规定: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当遇到主筋直径为25,箍筋直径为8时,箍筋的弯曲半径就不是2.5d 了,
以上情况肯定会影响到计算的精度,但就总体而言,上述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微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