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1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课件

积极作用: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 的眼界;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经 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客观上促 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消极作用: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 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
砥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
中国”?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 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了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反 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民 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第一,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 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
第二,从可能性来看,一个国家如果没 有外力的推动,是否会永远处于落后的状 态?
第三,从内因与外因的作用来看,外因 只是必要的条件,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
简答题: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
新面貌 3、简述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论述题
1、鸦片战争以后的数十年,西方列强强迫 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 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面 对危局,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的出 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请结合史实进行论 述。
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消极作用: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独立, 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统治,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
砥柱?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
中国”?中 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新中国的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 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 历史的新纪元?
(2)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极大地振奋了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反 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的民 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消极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第一,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 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
第二,从可能性来看,一个国家如果没 有外力的推动,是否会永远处于落后的状 态?
第三,从内因与外因的作用来看,外因 只是必要的条件,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
简答题: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的
新面貌 3、简述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论述题
1、鸦片战争以后的数十年,西方列强强迫 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 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面 对危局,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的出 路进行了怎样的探索?请结合史实进行论 述。
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全版演示课件.ppt

二是苏联成为了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社 会主义冲破一国范围在多国赢得胜利。
三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 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又一个重大变化,即国际格局的变 化。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 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 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的对峙。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
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 洲的战争策源地。如1931年九一八事 变(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1935 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阿比西尼亚 (埃塞俄比亚);1937年7月,日本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军入 侵波兰等。
精选课件
反法西斯的斗争和胜利
苏联红军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进行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 役,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 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同时,盟军还在太 平洋战场上对日军全面展开攻势作战。
有法西斯战争就有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就是首 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 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同样,对于法西斯国家的野蛮侵略,世界人民 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斗争。并且联合起来结 成反法西斯联盟。如1942年元旦,由美、英、 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 宣言》。
精选课件
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力量,竭力向全 世界扩张。想控制中国,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的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 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 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条件。
三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 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
战后世界政治形势的又一个重大变化,即国际格局的变 化。近300年来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 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此基础上,逐步 形成分别以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的对峙。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
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 洲的战争策源地。如1931年九一八事 变(日本武装侵占中国东北);1935 年10月,意大利军队入侵阿比西尼亚 (埃塞俄比亚);1937年7月,日本发 动全面侵华战争;1939年9月,德军入 侵波兰等。
精选课件
反法西斯的斗争和胜利
苏联红军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进行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发生根本性的转折。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发动诺曼底战 役,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德国法西斯 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同时,盟军还在太 平洋战场上对日军全面展开攻势作战。
有法西斯战争就有反法西斯战争,中国就是首 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人民在东方 开辟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
同样,对于法西斯国家的野蛮侵略,世界人民 都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斗争。并且联合起来结 成反法西斯联盟。如1942年元旦,由美、英、 苏、中四国领衔,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 宣言》。
精选课件
战后,美国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力量,竭力向全 世界扩张。想控制中国,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的扶蒋反共的政策。这对于中国革命的发 展,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正确制定应对美国的政 策和策略,成为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一个极为重 要的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精选)共153页PPT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精选)•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 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但清政府的战和不定及对义 和团的出卖,最终天津、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与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 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 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把守,中国人 则不准居住;
• 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台一律拆除;准许和团运动中和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 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任何反帝组织,违者处死;
• 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以办理今 后的对外事宜。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社会》 中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 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 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 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们 的肉体。”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洋枪 队”——华尔
• 1870年天津教案中,帝国主义进行军 事恫吓
• 镇压义和团运动
• 强迫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参加和成立反对 帝国主义的组织。
扶植、收买代理人
(1)奕訢 、文祥 (2)曾国藩 (3)李鸿章 (4)袁世凯 (5)北洋军阀各派系
俄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日本 英美法俄日德意奥 英国
侵占伊犁 侵犯台湾南部 中法战争 第一次侵藏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第二次侵藏战争
1904-1905 1914 1931开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件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 勤记、勤听、勤看、勤问、勤讲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个不同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论 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 课,而非历史学科的专业课。学习中国近现代 史纲要, 史纲要,必须牢牢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根本 方法。 方法。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1、中华民族历来有重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举例:印度传统与中国传统之比较。
身为中华儿女, 身为中华儿女,应不应继承中华民族重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视历史的优良传统?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2、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中国共产党也十分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 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 。
毛泽东:“读历史是智慧的事”。他指出,“ 毛泽东: 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他指出,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 邓小平认为,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把握正确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 的前进方向。 “青年人不了解历史,我们要用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W1H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二、 学习哪些基本内容? 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三、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绪论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一、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慈禧
清廷上谕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点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 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 衡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基本特点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 世界所少见的
江淮一带饥饿的农民
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 逃难的灾民
——毛泽东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
矛盾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基础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清贵族夫人与外国驻华公使夫人合影
台湾省已归日本, 颐和园又搭天棚。
颐和园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
袁世凯与列强公使的合影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批准的 “二十一条”文书
“二十一条”签约现场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蒋介石
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
3、近代中国社会的矛盾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937年12月,日本东 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 军“片桐部队”的两名军 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 杀人比赛的消息
《辛丑条约》对英、法、德11国赔款 45000万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 本息合计98200万两)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 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
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修铁路
1904年德国人修建的天津火车站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沦为
2021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课件(一)

-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 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 2021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课件
-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 理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
- 分析这些变革和发展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设计说明
本课件旨在通过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同时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的介绍,分析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事件介绍:结合课件内容,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包括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事件。
3. 变革分析: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学生参与: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记忆。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学生是否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是否满足了教学目标?是否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通过对课后效果的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全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1.袁世凯 3.段祺瑞 5.吴佩孚 2.冯国璋 4.张作霖 6.孙传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袁世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直 系 军 阀 冯 国 璋
皖系军阀段祺瑞
奉系军阀张作霖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 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 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 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
十月革命所开始的,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 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 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 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 仿佛在沉沉的深夜中地一小 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第四章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二)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1.袁世凯 3.段祺瑞 5.吴佩孚 2.冯国璋 4.张作霖 6.孙传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袁世凯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直 系 军 阀 冯 国 璋
皖系军阀段祺瑞
奉系军阀张作霖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及其历史简介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三)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 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 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 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二)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李大钊
十月革命所开始的, “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 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 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 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 仿佛在沉沉的深夜中地一小 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路。 ——李大钊
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通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与世界 的比较,分析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为什么要不断对中国进行侵略。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入思 超考 的: 原中 因国 是出 什超 么英 ?国
教学重点: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要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矛盾和主要任务,以及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主要内容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 文化专制,控制思想 国防废驰,军队腐朽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政治 经济 外交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 义工商业发达
殖民扩张
文化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 古代文明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 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 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 前提的最强大的杠 杆。” ——马克思
可若流 以犹毒 御敌 泄 于
之兵岂泄 视 苟天 下 ,因之 利, 且无可祸福, 则 数 国家则 为 害 以充饷避趋十 年 之 生死甚 巨 , 之银之后 中 以法 当
。 原从 几严 无,
林则徐
上篇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鸦片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上篇 综述
视频:鸦片战争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完全的封建社会
半封建社会
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生产关系和自 殖民经济、民族资本主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义经济、封建经济并存
资本主义经济是 社会经济的主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思考
如何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这一概念?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上篇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中国自然经济的 基础虽然遭到破坏, 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 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 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 地区内保持着,成为 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 主化的严重障碍。
上篇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来自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 综述
英国向中国输入 鸦片数量激增表
40200箱 35445箱
20331箱 12576箱 7889箱 4000多箱
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 一一
七
八 八 八 八八 八八 八八
九
二 二 二 二三 三三 三三
九
○ 四 五 九○ 四五 八九
年
年 年 年 年年 年年 年年
1、英国对华贸易逆差与鸦片走私 来 思
茶丝 药
打考 开: 中英
中
英 国国 市为
出入超 呢绒 鸦片 棉布
场何
入出超
?选 鸦
片
英国用鸦片贸易抵偿正常贸易逆差(单位:两)
年代
1780—1784
正常贸易逆差
781415
鸦片贸易额
145443
差额
- 635972
1830—1834
2615263
4165274
+1550011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往往是超过同 时代的欧洲,特别是15世纪以前更是如 此,这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明,”“在 3—13世纪,中国保持一个让西方人望尘 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
视频:中华文明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中国封建社会 的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结构的基 本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思考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起点?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完全独立的国家
半殖民地
拥有完全的主权 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保 和民族的政府 留了形式上的王朝政府
完全的殖民地
没有主权也没有 自己民族的政府
(1)资本-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不但逐 步操纵了中国的财 政和经济命脉,而 且逐步控制了中国 的政治,日益成为 支配中国的决定性 力量。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2)中国的封建 势力日益衰败并同 外国侵略势力相勾 结,成为资本 - 帝 国主义压迫、奴役 中国人民的社会基 础和统治支柱。
古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完整(领 土完整)、独立(主权独立)、 纯粹(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的封建社会。它有如下特征:
(1)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以儒学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与文化专制主义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流鸦 大片 约战 三争 四前 亿 40 银年 元: 以中 上国
白 银 外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鸦片危害与清政府禁烟
白银外流
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减少了政府财政收入
加剧了清政府的吏治腐败
削弱军队战斗力
银荒
严重危害 清朝统治
兵弱
摧残了中国人的肉体和灵魂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人:李寿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要求与重点
教学要求:了解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了 解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和自豪感;弄清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目的及中国怎 样一步步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认识近代中国 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理解近代中 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评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 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缓, 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 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 危机。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上篇 综述
2、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政治
君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经济 外交 文化 国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