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分组实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一、实验主题:探究植物的生长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实验材料:(1)每组一盆植物。
(2)尺子、笔记本来记录数据。
3. 实验步骤:(1)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笔记本上。
(2)定期(如每周一次)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测量植物的高度,记录在笔记本上。
(3)分析植物生长的规律,讨论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
我们学会了合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二、实验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实验材料:(1)每组一个小鼓、一些小石子。
(2)尺子来测量距离。
3. 实验步骤:(1)将小石子放在小鼓上,用尺子敲击小鼓,观察小石子的跳动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
(2)改变敲击小鼓的力度,观察小石子的跳动幅度,记录在笔记本上。
(3)让学生站在不同距离处,听敲击小鼓的声音,记录听到的声音强度,讨论声音传播的原理。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我们还学会了合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三、实验主题:溶解现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实验材料:(1)每组一杯水和一些糖。
(2)笔记本来记录数据。
3. 实验步骤:(1)将糖放入水中,观察糖的溶解过程,记录在笔记本上。
(2)定期(如每隔五分钟)观察糖的溶解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
(3)讨论溶解的特点,分析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4.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具有自发性和均一性。
三学年科学下分组实验备课教案

小结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Leabharlann 7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 年 月 日
课题
磁铁有磁性
内容与过程
目的
研究磁铁的性质:能吸铁及隔着物体吸铁
1、问题导入:
2、磁铁能吸引的物体
磁铁都能吸引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我们可以把磁铁的这种性质叫作磁铁的磁性。
3、隔物吸铁:
年 月 日
课题
冰融化了
内容与过程
目的
探究冰在什么温度下会融化,怎样加快冰的融化。
一、观察冰的融化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二、加快冰的融化
1.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二、测量水的温度
(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2)——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重点
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难点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
(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重点
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难点
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授课方式
分组实验
授课时间
课时
1
实验器材
保温杯1只、冰块1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三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第一章:认识物质1.1 物质的概念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概念,认识到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分类,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
1.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硬度、溶解性等。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化学变化。
第二章:力的作用2.1 力的概念与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到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让学生学习力的作用,包括推动、拉扯、挤压等。
2.2 力的测量与单位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测量力的大小。
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例如牛顿(N)。
第三章:简单机械3.1 杠杆的原理与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杠杆的原理,认识到杠杆是通过力的作用实现物体的移动。
让学生学习杠杆的分类,包括一、二、三类杠杆。
3.2 滑轮与轮轴引导学生了解滑轮和轮轴的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学习滑轮和轮轴的应用,例如提升重物。
第四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1 声音的产生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让学生学习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声音。
4.2 声音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让学生学习声音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声音传播的因素。
第五章:光的传播与反射5.1 光的传播引导学生了解光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认识到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
让学生学习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的折射现象。
5.2 光的反射引导学生了解光在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
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平面镜进行反射实验,并观察反射光的方向。
第六章:温度与热量6.1 温度的概念与测量引导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认识到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让学生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了解摄氏度(°C)作为温度单位。
6.2 热量与热传递引导学生了解热量的概念,认识到热量是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的热能传递。
让学生学习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小学科学三年级分组试验记录下学期

下学期小学三年级科学分组试验记录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浮力和沉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1.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橡皮球、水杯、玩具汽车等;2.水桶或水槽;3.计量容器。
三、实验步骤:1.将水桶或水槽装满水,使其能够完全浸入小物体。
2.选择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
3.将每个物体逐个地从水面上放入水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表现。
4.记录每个物体在水中的情况,包括浮力和沉力。
四、实验记录:实验记录1:物体:橡皮球形状:圆形浮力:橡皮球浮在水面上,表面有一部分暴露在水上。
沉力:橡皮球在水中有部分沉入水中。
实验记录2:物体:水杯形状:圆柱形浮力:水杯的底部与水面接触,但水杯仍然浮在水上。
沉力:水杯在水中的大部分是浮在水面上。
实验记录3:物体:玩具汽车形状:长方形浮力:玩具汽车一部分浮在水上,一部分沉入水中。
沉力:玩具汽车在水中的一部分沉入水中,但仍然有部分浮在水面上。
实验记录4:物体:小球形状:球形浮力:小球全部浮在水面上。
沉力:小球没有沉入水中,完全浮在水面上。
实验记录5:物体:塑料盒子形状:长方形浮力:塑料盒子的大部分浮在水面上。
沉力:塑料盒子在水中的一小部分沉入水中。
实验记录6:物体:漂木形状:不规则形状浮力:漂木的大部分浮在水面上。
沉力:漂木在水中有一小部分沉入水中。
实验记录7:物体:铅块形状:长方形浮力:铅块在水中沉到了底部。
沉力:铅块没有浮在水面上,完全沉入水中。
实验记录8:物体:小石块形状:不规则形状浮力:小石块在水中完全沉入水中。
沉力:小石块没有浮在水面上,全部沉入水中。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影响浮力和沉力。
形状规则的物体如球形和圆柱形更容易浮在水面上,而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则更容易沉入水中。
2.物体的密度也会影响浮力和沉力。
密度较小的物体浮力较大,密度较大的物体则容易沉入水中。
3.浮力和沉力是相对的,一个物体在水中可能有部分浮起,部分沉入水中。
三年级科学下分组实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分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分组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2)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3)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科学的欲望。
(2)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1)学习使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器官。
(2)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3)培养学生爱护植物、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 实验二:研究磁铁的性质(1)认识磁铁及其基本性质。
(2)学会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3)引导学生发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三:探索声音的产生(1)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学会用实验器材进行声音实验。
(3)培养学生对音乐、声音的兴趣。
4. 实验四:水的性质探究(1)认识水的性质,了解水的用途。
(2)学习使用实验仪器测量水的性质。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5. 实验五:空气的成分分析(1)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成分分析。
(3)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放大镜、磁铁、声音实验器材、测量仪器、空气成分分析仪器等。
2. 实验材料:植物、水、空气等。
3. 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原理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思维力、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安全教育,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活动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活动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活动二:力的转换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转换。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转换现象,引起学生对力转换的兴趣。
(建议下载)三年级科学下分组实验教案

中小学分组实验教案三年级下册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课题研究根的作用内容与过程目的观察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一、观察植物根的生长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二、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1.选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3.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授课方式分组探究授课教师刘金银课时 1实验器材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说明小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课题测量水的温度内容与过程目的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授课方式分组探究授课教师刘金银课时 1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说明小结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新教科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原创、全册)

新教科版(2020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原创、全册)观察到的现象: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结论: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可以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来描述。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学校时间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器材:斜面、小球、卡尺、秒表我的猜想: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会受到斜面角度的影响。
实验步骤:1)将斜面倾斜到不同角度,用卡尺测量斜面高度和长度。
2)放置小球在斜面上,计时小球从斜面上滚落的时间。
3)记录不同角度下小球滚落的时间和滚落距离。
观察到的现象: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小球滚落的速度越来越快,滚落距离也越来越远。
结论: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速度受到斜面角度的影响,角度越大速度越快,滚落距离也越远。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单学校时间年(班)级实验名称年级班实验者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实验器材:计时器、跑步机我的猜想:在相同的距离或时间内,不同的运动方式速度可能会有差别。
实验步骤:1)设置相同距离或时间,让同学们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如跑步、走路、骑车等。
2)用计时器计时,记录每个同学完成距离或时间的用时。
3)比较不同运动方式的速度差异。
观察到的现象:不同运动方式的速度确实有差异,跑步速度最快,走路速度最慢。
结论:在相同的距离或时间内,不同的运动方式速度确实会有差别。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年(班)级观察中,我们围绕研究单展开观察,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我们观察到指尖陀螺会上下振动,悠悠球会转动和上下运动,木马玩具会前后摇摆,汽车玩具会前后运动和转动。
结论是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在另一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蓝色球和红色球,一条带槽的直线轨道和一条带槽的曲线轨道,猜想是根据轨道形状的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2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3
年月日
4
年月日
5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6
年月日
7
年月日
8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9
分组探究实验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年月日
10
《有趣的半圆形》教学设计
一、讲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你们都玩过积木吗?小明家的积木们昨晚为了一件事争论了一宿。
教师:想知道吗?各种形状的积木们都说人们生活中最离不开自己。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说自己能变出很多东西,它们都取笑半圆形,说它什么也变不出来,你们想不想帮帮半圆形呀?(课件展示)半圆形,是圆形的一半,将圆形平均分成两半,就得到了半圆形。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帮助半圆形变一变,看它都能变成什么?(板书:半圆形)
二、发展阶段
(1)、在生活中找半圆形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到半圆形你能想到什么有趣的东西?说出来并告诉大家它的哪个部分是半圆形的。
生:西瓜(切掉一半的西瓜从侧面看是个半圆形)、
月亮(天上的月亮有时候会变成半圆形的,你观察的真仔细)
小汽车的流畅的曲线也像是半圆形的,
11
乌龟的壳从侧面看是半圆形的,碗(你很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飞碟(老师很喜欢你的这个答案,想象力真丰富)、城堡的屋顶
拱桥、伞、蘑菇、被小朋友咬掉一半的饼干。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联想到了这么多有趣的事物,有动物、水果、建筑等。
同学们说的真好,想知道我都找到了呢些吗?(出示图片)
(2)、捉迷藏,找朋友
教师:我们这位新朋友很调皮,它和同学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看哪位小朋友能快速把它找出来。
(出示课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