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
古诗文鉴赏

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 1书湖阴先生壁宋代: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片被水保护的田野将围绕着绿色,两座小山将带来绿色。
译文把长长的茅草屋檐扫干净,没有新鲜的苔藓。
你一排排地种植花草树木。
一条流水护着田将丛绿缠绕如带,两山排列矗立把碧清的翠色送来。
赏析这首诗刻在胡寅先生家的墙上。
诗的前两句描写他家的环境,干净安静,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最后两句到了院外,写的是山水对胡寅先生的深情,暗里用典,把山水变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形象。
山水主动与人相亲,彰显人的高贵。
全诗既歌颂了主人的淳朴和勤奋,又表达了诗人隐退闲居时的宁静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庶民的互动中享受无穷乐趣。
前两句是庭院之景,干净无苔是由于主人的“长扫”,“花木成畦”是由于主人的“自栽”,写景又写人。
后两句写自然环境之美,水“将绿绕”,山“送青来”,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了主人爱好山水的情趣。
描写景物亦以表现人,写景见人,人于景中,表现了客观景物的美,又写出了人的美,颇有一箭双雕的感觉。
其次,运用对比和拟人的方法。
如果说庭院的美是人为创造的,那么环境的美就是自然创造的。
两者相映成趣,形成了内外结合、人造与自然美的完美境界。
尤其是后一副对联,把山水和青山给主人带来的美景拟人化,实际上是突破了门道,把主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主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融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对美的兴趣,从而成为一句名言。
古诗文鉴赏 2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幽篁:深密的竹林。
篁:竹林。
2.长啸:挤嘴尖叫。
啸声清晰而舒适,故称长啸。
古诗赏析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微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古诗文赏析

古诗文赏析引言古诗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美丽的意境。
通过赏析古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思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启示。
本文将以几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为例,进行赏析,并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被誉为登高望远之作。
通过描绘河山壮丽景色,表达了登上鹳雀楼的豪情壮志。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寓意着人生中的壮丽与辽阔。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卓越的渴望,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约而深刻的文字描绘了夜晚静谧的景象和作者思乡之情。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和“疑是地上霜”将读者带入了一幅静夜的画面,给人以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凭借简单凝练的表达,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寂静的夜晚,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三、《送灵潜学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零泪空相续,回车泣不行。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牧送别好友灵潜的作品,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深深的思念。
诗中的“挥手自兹去”描述了送别的场景,而“萧萧班马鸣”则表达了离别的悲伤。
第三、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敏感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凄美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悲伤和思念之情。
四、《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作品,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和春天的气息。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清晨,而“处处闻啼鸟”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而最后两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暗示了人们要珍惜时间和生命的深刻哲理。
结语古诗文以简练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诗文诗词鉴赏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课外古诗文名句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文注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李清照《渔家傲》)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论语》)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一个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可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望月怀人之情,敦挚悠永,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思念之情,不绝如缕。
诗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周公吐哺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好的人才。
(曹操《短歌行》)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诗句含义: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而殷勤的情意。
诗句注释:“缘”,因为。
“蓬门”,茅屋的门。
即是说,杜甫此时居成都草堂。
客人来了,主人很高兴。
从“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看,已有很久没有客人来了。
语文古诗文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旅途。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顺风。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残夜:夜将尽之时。
江春:江南的春天。
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指北固山。
乡书:家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但还不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
取象宏大。
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中评这两句诗说:“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
”张说怎么对人说,可惜殷没有交待,但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他将这两句诗“手题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
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课外古诗文名句注释赏析

课外古诗文注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译: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李清照《渔家傲》)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
(《论语》)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一个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可能强迫改变的。
(《论语》)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不知有几家的人儿趁着月光回来,落月的余辉,将激荡的情思洒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望月怀人之情,敦挚悠永,情景交融,意境深邃。
思念之情,不绝如缕。
诗句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一起,洒落在江树之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悠长,令人心醉神迷。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
周公吐哺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说的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好的人才。
(曹操《短歌行》)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译:诗句含义: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而殷勤的情意。
诗句注释:“缘”,因为。
“蓬门”,茅屋的门。
即是说,杜甫此时居成都草堂。
客人来了,主人很高兴。
从“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看,已有很久没有客人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望王绩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第一句写傍晚在东皋伫望,第二句写望后产生的寂寞惘然心情。
三四句写晚景,用“树树”、“山山”、“皆”、“唯”极写“秋色”、“落晖”的浓重。
五六句通过人事活动,进一步写晚景。
最后两句说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
自己甘愿过“采薇而食”的隐居生活。
这首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首联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尾联写诗人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好似一副山野秋景图。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赏析:每一棵树都染上了秋天的色彩,灭一座山都涂上了落日的余晖,牧人驱散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黄鹤楼崔颢尾联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⒈李白如何称颂崔颢的《黄鹤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⒉感慨古人不可见,世事茫茫难预料,具有伤感惆怅之情的句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⒊诗人从怀古的,带有惆怅的情感回到现实中来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吊古思乡情怀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悉。
5、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6、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使至塞上王维⒈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⒉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⒊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字写出沙漠的浩瀚荒凉,“直”字写出了烟的劲拔和坚硬有雄浑壮魄之感。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借代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忧伤伤感和怨分。
“圆”字写出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
渡荆门送别李白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与依恋之情。
1、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颔联)这两句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
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赏析)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
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王夫之《唐诗评选》说“结二句得象外于环中,飘然思不穷,唯此当之。
”5、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
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山6、“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的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夜间,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黄昏,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
8、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这首诗歌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1.诗中有一个词语直抒作者胸臆,请你指出来并说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爱(最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___2.“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请你从具有表现力的用词上加以品析。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只要能分析出其中一点即可)3.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 请作具体分析。
答:这两句诗写早莺和新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等词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这首诗在用词造句上很讲究。
“馨香盈怀袖”这是最值得赞赏的佳句。
一是指此时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全然交融了,是她内情的外在表现;二是炼句的成果,令人耳目一新。
请鉴赏“盈”字的表达效果如何?最后两句,蕴涵深曲。
你怎样理解?请你简要赏析。
方的心上人,不过假若他果真得到了一束”“馨香盈怀袖”的花,不知该生出多少感慨:当年的情谊,别后的思念……假如这花送到他手里,它不正代替了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吗?所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曹操[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
该诗亦如此。
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
“洪波涌起”力,这句诗句有着明显的旬征意义。
这两句,体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赠从弟刘祯作品在写法上有两点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前四句集中笔墨写松树的外在形象,后四句则重笔描写松树的内在品格,由表及里地塑造了松树的整体形象。
二是全篇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高贵气节。
主题思想: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托物言志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梁甫行曹植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
他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嗦嗦摇荡,狐狸兔子好象从天上飞来一样从屋檐下飞来窜去。
这里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
饮酒陶渊明“飞鸟相与还”结合诗句展现的画面品析其妙处。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悠然:说明诗人的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找而是不期而遇表现诗人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这两句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悠然自得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达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心和自然亲近。
春望杜甫国破下缀以山河在城春下缀一草木深表现是人对国都沦陷的无限悲伤两者色调相反相互对比形成强烈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忧国伤势的感情加深。
最后两句写出使人苍老迅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感情之深。
雁门太守行李贺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活用战国时期燕赵王置千金与黄金台上以招揽贤士表现将士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时值深秋万树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响起战斗从白天到晚上,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赤壁杜牧托物咏史点名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从以小见大的角度赏析诗歌。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渔家傲李清照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
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
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浣溪沙晏殊1.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面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2.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酒的现境,词人在面对现境,此时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
后句暗含着物是人非,潇洒安闲的悲叹。
3. “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采桑子欧阳修春水碧绿流转绵延长堤芳草,笙歌隐现,水面无风,光滑如镜,船动不觉沙鸟惊飞。
相见欢周敦儒写夕阳大地等景物视野宽广,气魄宏大1,苍凉沉郁。
如梦令李清照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
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
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
用白描的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
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