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十篇】

【导语】中国诗起源于先秦,⿍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于宋代。

在中华⽂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诗词是阐述⼼灵的⽂学艺术,⽽且诗词在语⽂教材中也是很重要的⼀门课程。

下⾯®⽆忧考⽹就给⼤家分享下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欢迎阅读!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代:李⽩ 床前明⽉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低头思故乡。

诗词鉴赏: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刹那间所产⽣的错觉。

⼀个独处他乡的⼈,⽩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到夜深⼈静的时候,⼼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明之夜,更何况是⽉⾊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动地表达了诗⼈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光误作铺在地⾯的浓霜。

⽽“霜”字⽤得更妙,既形容了⽉光的皎洁,⼜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凝望着⽉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的照耀下。

于是⾃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动作描画出诗⼈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草⼀⽊,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不在思念之中。

⼀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华美的辞藻;它只是⽤叙述的语⽓,写远客思乡之情,然⽽它却意味深长,耐⼈寻味,千百年来,如此⼴泛地吸引着读者。

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钱塘湖春⾏》 《钱塘湖春⾏》 唐代:⽩居易 孤⼭寺北贾亭西,⽔⾯初平云脚低。

⼏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不⾜,绿杨阴⾥⽩沙堤。

诗词鉴赏: 这是⼀⾸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全)

古诗文诗词鉴赏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大胸怀。

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赏析:诗人即景抒情,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①“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能表达思乡之情。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将“生”和“入”拟人化,“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

蕴含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时光匆匆身在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是以小景来衬托大景的波平宽阔。

3《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0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春晚原文、翻译及赏析(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译文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

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

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注释清平乐(yuè):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

这里喻指落花。

“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

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

杨花:一作“梨花”。

赏析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的花的春的宵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宵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人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就。

全词宵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

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来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来。

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

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来。

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来觉到多宵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经典名句赏析诗词名句鉴赏古诗词名句经典加赏析01.励学篇宋·赵恒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经典评析〗字里行间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考取功名是当时人生的一条绝佳出路。

02.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经典评析〗有缘千里来相会是经典名句,形容两个有缘分的人,不管相隔多远,都会相遇的。

最早出自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14出:“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03.题桃花扇传奇清·陈于王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经典评析〗诗人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激愤难抑,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

04.杂感清·黄景仁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经典评析〗“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是该诗的名句,道出了古往今来读书人的辛酸,此句在自嘲的同时,亦寄寓了极大的悲愤力量。

现在多用来形容虽有满腹学问,可惜有志难伸的困境。

05.夜坐·其二清·龚自珍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经典评析〗所谓“美人如玉”,即用秦女弄玉吹箫引凤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艺术锲而不舍的审美追求;所谓“剑如虹”,即用荆轲入秦的典故,象征着诗人为祖国不惜献身的伟大襟怀。

[注]砉然【xrán】:砉然是属于象声词,多形容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

06.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

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10首】1.精选优秀经典古诗词鉴赏登高杜甫〔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而从整幅画的构造视角来说,这是一幅描画天地之一处的视野较窄的微观水墨画。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最后,颈联和尾联的视角回归微观,回到诗人个人身上。

颈联如是说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让人凄怆不已。

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

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导语:我国的古诗非常多,那你都知道哪些著名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著名的古诗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的古诗及赏析101、《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点评赏析】《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

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

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

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

《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02、《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赏析】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北宋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经典古诗词及赏析(10篇)古诗词信任大家读过不少,古诗词文字精致,朗朗上口,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很简单被吸引,古诗词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练习背诵的必备方法。

以下是我整理的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盼望可以供应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1)梅花王安石〔宋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暗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亦是以梅花的顽强和高洁品行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困难环境中依旧能坚持操守、主见正义的人。

全诗语言朴实,写得则特别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写墙角梅花不惧寒冷,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

“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

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照旧坚持自己的主见的态度。

“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势,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旧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

“独自”,语意刚毅,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照旧矗立不倒。

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

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擅长发觉。

“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雪白可见。

意谓远远望去非常纯洁雪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

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

暗香清幽的香气。

“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行名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偏僻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寒冷悄悄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经典古诗词及赏析(篇2)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好像没有什么浅显、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季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赏析一、《次北固山下》(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赏析:大景小景相互映衬,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的景象。

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放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阔”:一个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

“悬”:悬写出了海上行驶的形象,在广阔无限的海上,一笔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写出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赏析:1.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中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理解: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杨花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融情入景,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路途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赏析:这两句抒情,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愁心”是指:与王昌龄辞别时的离愁别绪。

(3)古诗内容: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4)情感基调:感伤悲苦,思念惆怅(5)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赏析: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绿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如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私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进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赏析:写早春之景远远胜于晚春景色,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切美好事物,最好的季节就是在它萌生阶段,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5)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四、《赤壁》(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1.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反映出作者怀才不遇的心境。

2.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赏析:这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由此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中的风云人物,借物起兴,抒发了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

画面:一把折断的战戟深埋于沙中,但并未被销蚀,我将它磨洗过后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3)东风指的是:火烧赤壁(4)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气。

五、《水调歌头》(1)“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而不是题目(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中的“恐”字“恐”字把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炼字:“转”和“低”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词人的忧伤。

(4)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句蕴含浓郁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5)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内容:唯愿兄弟彼此珍重,在离别的时光中共享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炼字:“婵娟”是美好的样子,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表达了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6)全诗思想感情本诗上阕写对月饮酒,下阕对月怀人。

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及无限热爱。

六、《使至塞上》(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作者出使的任务,“单”字是“少”的意思,透露出诗人出使边塞随从很少,路途艰苦,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无依之感。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征蓬”与“归雁”相对,“出汉塞”与“入胡天”相对。

既是实写塞上秋景,也是以“蓬”“雁”自比,慨叹身世浮沉,抒写思乡之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烽火台上燃起一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中冲天而起,蜿蜒的黄河映衬着夕阳西下。

2)炼字:“直”“圆”二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直”写出孤烟之高。

“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画面开阔,其实雄浑。

3)手法:对仗工整,描绘出塞外雄奇壮阔的独特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为千古名句。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语透雄豪,显示出一位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5)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伤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6)全诗情感变化:因被排挤出朝廷而孤独、悲伤,但看到大漠雄浑的景色后,产生了慷慨悲壮之情。

七、《观刈麦》(1)“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描绘了一幅什么场景。

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向上冲,弯下的赤裸的脊背被灼热的阳光烘烤得黝黑发亮。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赏析1)手法:不仅展示了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而且深入到他们的内心进行刻画,写事与写心理完美统一。

2)炼字:“惜”字用得好。

是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刻的感情态度,也表明了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3)“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态度?将农民的辛苦劳作与自己的安逸享乐对比,表现了作者自疚自愧,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社会的隐约批评,达到了讽喻的目的。

(4)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图景?描绘了一幅炎热夏日,忙于收割的场面。

(5)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及对官僚贵族社会的批判。

八、《破阵子》(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词人想领兵杀敌而不得,只能在醉梦里回忆当年杀敌快意的落寞。

(2)“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翻”是演奏的意思,写出了所奏音乐之雄壮,以及士气的高昂。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画面:将士们骑着像的卢一样飞奔的战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

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

(4)“沙场秋点兵”赏析1)内容:秋天在沙场上点兵,人山人海,沙场上响着震天动地的军号,军令声,气势磅礴。

2)炼字:“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二楼肃杀的气氛。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天下事”指什么指的是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天下大业。

2)这两句写出了战争胜利,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洋溢着词人忠君报效朝廷的理想,使诗的情感上升到了极点。

(6)“可怜白发生”赏析炼字:“可怜”写出了词人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空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

心生一种悲哀,一种无奈。

本句所起作用: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与前面雄壮的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作者痛苦无奈的感情。

(6)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强烈悲愤之情。

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风烟:显出杜少府所任之地卑湿荒远,上任路途艰险。

2.“辅”:形象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者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3.“望”:将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正面写离情,急转为劝勉。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赏析: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是永恒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心中有朋友,那么朋友就好像在身边。

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6.这首诗和其它送别诗的不同: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7.全诗表达: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十、《望岳》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赏析“小”字也是这个答案)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画面: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的画面,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恰当地描绘了泰山的高骏奇险。

钟:有汇聚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阳光好像被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高峻绵长,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一联虚实结合,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峰充满活力。

3.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赏析:极言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表达诗人心胸开阔的感受,突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会”和“望”可以看出作者未登顶。

5.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人生高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思想感情。

十一、《春望》1.国破:二字点名时间,次句点名季节。

2.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3.望:统领全文,是全文的线索。

4.草木深:表面上写山河依旧,草木茂盛的情景,实际上写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赏析: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

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落泪,鸟使我心惊。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赏析:这两句运用对偶、夸张的手法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连三月,见出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7.思想感情:整首诗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十二、《钱塘湖春行》1.“春”字是全文的线索。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象。

3.“没马蹄”三字,既写出了草浅,也体现了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春的风俗。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两句,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又交代了这次春游西湖的终点。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赏析:“几处,谁家”,说明初春时分,飞鸟不多,符合季节的特点。

“争暖树,啄春泥”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了无限活力。

这两句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渐欲”说明早春时节花渐开渐多;“没马蹄”表明草长得很浅。

这两句从植物变化写早春景象。

7.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析:直抒胸臆,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喜爱早春风光,闲适自得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