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共12首】

部编版八年级下全册古诗词赏析【共12首】

部编版八下全册古诗词备课习题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古诗词目录:12.《诗经》两首一、关雎二、蒹葭课外古诗词诵读——三、式微/《诗经》四、子衿/《诗经》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24.唐诗二首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卖炭翁/白居易课外古诗词诵读九、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十、送友人/李白十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十二、卜算子•咏梅/陆游一、★《关雎》【原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忽左忽右把它摘取。

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绵绵不断的思念,叫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贤良美好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诗词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重点诗词赏析答: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无奈。

诗人静坐湖畔,看到有人在垂钓,他羡慕鱼儿自由自在,却无法与之同游,感叹人生有时受到种种限制,有时只能在心灵上与自然相通。

这句话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4.本诗的意境和主题是什么?答:本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湖水的气势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生种种限制的感慨和无奈,主题是“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给人以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一首送别诗,通过描写送别环境,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片首两句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等意象,营造出XXX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XXX的出场作铺垫。

下片通过描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是一篇象征手法运用得当的佳作。

1.《蒹葭》的主题是什么?答:《蒹葭》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不顾艰险,一心追随的决心和执着。

2.诗中的“蒹葭”和“白露”有何象征意义?答:蒹葭和白露都是秋季的自然景象,蒹葭象征着男子的坚韧和执着,白露象征着女子的清冷和高洁。

3.诗中的“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有何寓意?答:这两句话表达了男子追求女子的坚定和不懈,不畏艰险,即使道路漫长,也要一路追随;同时也表现了女子的高贵和矜持,宛如水中央,不轻易接近。

4.诗中的“湄”和“坻”有何区别?答:湄指的是河流的源头,坻指的是河中的小岛,两者代表着男子追求女子的不同阶段,从最初的远远望见到最后的亲近相伴。

5.这首诗中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答:这首诗中最感人的地方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情和执着,即使追寻的道路遥远,也要一直追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

人教部编教材八下诗词赏析1、《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雎鸠鸟在河心小洲上关关和鸣。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是小伙心中好的配偶。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日日夜夜想着追求她。

追求却无法得到,小伙日日夜夜思念她。

那绵绵不尽的思念啊,叫他翻来覆去睡不着。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弹琴鼓瑟亲近她。

河中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那文静美好的姑娘,小伙梦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2、《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生长茂盛,清晨的露水尚未晒干。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高峻。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那沙洲中间。

河畔的芦苇更为繁茂鲜明,清晨的白露依然逗留。

那日夜思念的心上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沙洲上。

赏析:1、关于《诗经》:①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一、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解析与赏析。

1. 整体感知。

- 这诗啊,就是诗人刘桢写给他堂弟的。

你看啊,他写的是山上的松树。

开头就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这词儿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给写出来了,像个小帅哥似的站在山上。

“瑟瑟”呢,是风声,谷中的风呼呼地吹着,这就像给松树设置了一个挺艰难的环境。

2. 诗句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里用了个“一何”,就是特别强调的意思。

风的声音是多么大呀,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一样。

可是松树的枝条呢,是多么刚劲有力啊,它可不会被这大风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就像一个硬汉,不管别人怎么吓唬他,他都站得直直的。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冷酷无情啊,到处都是白茫茫、冷飕飕的。

可是松树呢,一年到头都是那么端正,就像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松树啊,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一点都不害怕。

-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两句就更厉害了。

“罹”就是遭受的意思,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会啦。

但是松柏它有自己的本性啊,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坚强一样。

这诗人其实就是在借松树来告诉他堂弟,做人呢,就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本性,不能轻易就被打倒了。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解析与赏析。

1. 首联解读。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开头啊,写的是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城阙”就是长安城,周围有三秦大地拱卫着,看起来很雄伟。

“风烟望五津”呢,诗人在这儿遥望杜少府要去的蜀地的五个渡口,那地方烟雾缭绕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去远方,看着他要去的方向,心里有点惆怅呢。

2. 颔联分析。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全面版

一、阅读《诗经· 蒹葭》,达成( 1)—( 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旺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有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绘暮秋的风景,衬着凄清的氛围,为主人公想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答:①他不管霜露浓厚,路程险阻、漫长而波折,逆流而上,去找寻意中人。

②不怕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影飘忽不定,你由此感觉到诗歌创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剖析。

答:创造了飘渺模糊的境界,这类境界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惑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动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经过描绘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乞降神往。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想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梦寐以求的难过和求而得之的欢乐之情。

2、《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频频朗诵,并领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 ( 叠字 ) 形容鸟喊声,窈窕 ( 叠韵 ) 表现淑女向漂亮,参差 ( 双声 ) 描述水草的状态,展转 ( 叠韵 ) 刻画出因相思而不强人眠的情状。

作用:能够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1 分);(2)增添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1 分)。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解析与赏析:- 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桃花源。

那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就是老人小孩都过得很快乐。

这在当时那个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时代,简直就是理想国。

- 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开始,就像带着读者开启了一场神秘的冒险之旅。

渔人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个隐藏在世间的仙境。

而这个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自给自足。

- 但是呢,当渔人离开后再去寻找,却“不复得路”。

这就很奇妙了,给这个地方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理想世界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难以真正触及的无奈。

解析与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了这篇游记。

文章一开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就像一个探险者,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心里可高兴了。

- 当看到小石潭的时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把小石潭底部的石头形状描写得特别细致。

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这鱼就像在空中游一样,可见潭水是多么清澈透明啊。

- 可是呢,这篇文章整体的氛围是有点忧伤的。

柳宗元写着写着就“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啥呢?因为他自己被贬官了,心情本来就不好,这小石潭虽然美,但是那种寂静幽深的感觉,就像他自己孤独的心境,周围环境越美,他可能就越觉得自己的遭遇凄凉。

解析与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讲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那雕刻技术简直绝了。

你看那船上的人物,“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把苏轼、佛印和黄庭坚三个人的神态、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 苏轼和黄鲁直“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就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们眼前讨论书卷上的内容呢。

而佛印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形象特别有趣。

- 这个小小的核舟,却能容纳这么多精细的雕刻内容,从人物到窗户、对联,都清清楚楚,这就显示出古代艺人技艺的高超,也让我们惊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神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
此文主要是对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中所涉及到的古诗词进行评析。

在评析中,我们不仅会探究每首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还会扩展到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中,我们将重点分析以下几首古诗词:
1.《绝句》- 杜甫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直抒胸臆,表露了他对人民苦难和社会不公现象的关注与反对之情。

而他的《绝句》也不例外,这首诗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战乱时期生活的痛苦和无奈,是一首颇具代表性的杜诗。

2.《登高》- 杜甫
这是杜甫的另一首著名诗作,其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不仅展现了山水景色的壮美,更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自然相得益彰的美好向往。

3.《静夜思》- 李白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尤其以其豪放的诗风,被后
人誉为“诗仙”。

《静夜思》是他创作的一首名篇,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写出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给人以愉
悦和暇思。

4.《悯农》- 李绅
李绅是唐代唯一一位科举出身的大诗人,他的诗歌多以民间农
事为主题,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感慨和同情。

《悯农》就是他的一首
代表作,其中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既描绘
了水乡的美景,也写出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关怀和同情。

古诗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其所
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艺术成就,更描绘出了一个更为绚烂多彩的中国文化图景。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实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实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古诗词鉴赏《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阅读鉴赏】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描写写主人公对淑女疯狂地相思与追求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

作用: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1分);(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1分)。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1分)。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答出比兴兴寄重章叠句并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亦可)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1分)。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1分);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1分)。

三、式微式微式微①,式微!胡不归微君②之故,胡为乎中露③!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④,胡为乎泥中![1]本诗描写家人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诗抓住天色将晚这一瞬间的感触,一连串的疑问、质问,表达了对亲人泥水霜露中的关切,和对“君”的行为的怨怒四、《子衿》子衿(郑风)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⑵。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⑶青青子佩⑷,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⑸,在城阙兮⑹。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一个辅字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答:(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抒发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中显出诗人阔达的胸襟。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答: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④别具一格: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答:“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流露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5.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六、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3分)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

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七、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理解选择:1. 下列是对本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思想情怀。

B.这是一首叙事、写景、抒怀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清幽胜境的心情。

C.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D.这是一首叙事与写景相结合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感悟。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

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

“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

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

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3.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4.对“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点评不当的一项是:( D )A.这两句是本诗最大的亮点,是全诗的最高境界,有此两句境界全出。

B.山光水色,曲径花木使鸟儿怡然自得,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灵魂得到净化与升华。

C.互文互义、相得益彰。

D.“悦鸟性”与“空人心”形成对比,鸟性之悦为人心之空作了铺垫。

5.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A )(2分)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清寂的景色。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6.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传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8.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主旨)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八、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