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 陶先生提出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 “ 须教” 。为 了此 目的 , 教师在习题教学 中,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解 学 生 易 接 受 、 识 连 贯 性 强 的 内 题 , 知 更重要 的是使学生学会分析 、 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来说 , 容, 要设 计有利于提 高学 生思维 要指导他们掌握过好三关 的方法: 审题关 、 解题关 、 小结关。
学 0第 羁鲎年9 2壅 窒 0 塑期 1
物 理 习 题 课 是 中 学 物 理 教 学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于 学 生 牢 同 掌 握 好 物 理 基 对 础 知 识 ,提 高 物 理 基 本 技 能 , 提
二 利 用 多种 形 式教 学
教 学动 态
抓住本质的方法 。即抓住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 ,将复杂问题分 解成若干简单 问题 , 并抓住这几个简单 问题之间的联 系 , 找出其 中的 规 律性 , 一 个 基 本 的 物 理思 想 方 法 。所 以 , 题教 学要 这是 习 利用一法多解 的形式 , 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 使学生感悟如何处 理问题和解决问题 , 确定解 题思路 , 然后考虑运用相应 的物理 规律。 这将 使学 生的知识 和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 可提高习 题 教 学 的效 率 。
.
起着重要 的作用。传统的物理 习 题 课 教 学 主要 采 用 题 海 战 术 , 这 严重 制 约着学 生各 方 面潜 质 的 发展 , 也不符合 当今课 改和高考 的 要 求 。 如 何 真 正 摆 脱 题 海 战
术 , 分 增 强 物 理 习题 课 的 有 效 充 性, 开拓思 维 , 培养能力 , 这是一 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下面谈 谈 我 对提 高 习题课 教学 的有 效
有效物理教学策略——谈物理习题的有效性

也要有一点综合性 , 综合既可能是知识 的综合 、
3精选近 3 5年来涉及到本节课的 内容 的 技能的综合、 . — 知识与技 能的综合 , 也可能是学科
・ 中考 习题 ,有梯度的安排一些习题作为课堂练 间的综合。 在新课程的背景 下 , 学生要克服思维
2预习习题要针对新课程 的要求设计一些 : ,既能测试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程度又能使学 定势干扰 , . 习 从新的角度 、 灵活地用新方法解决跟’ 有梯度的基础 习题 , 由浅入深 , 让学生有兴趣去 : 生知道知识的运 用 ,适应 了中考又掌握 了知识 平时训练模式 不同的问题 , 就达到 了“ 也 创新”
生对物理 知识 的理解和对 : 科技成果等。 因此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 : 培 不是为做题而做题。 物理的学 习兴趣联系 。物 : 养学生学以致用 的应用能力是实用 的。 理习题的有效性体现在 以 :
下几个方 面:
一
:
2 . 拓展性 的习题能发展思维 。做 习题 的过
步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巩固联 系。因此要把预 习 ・ 学生有能力去完成的试题 、例题来进行 当堂测 反三。这样可调动学生的思维 , 激发其兴趣。
作为作业的一个重点布置 给学生。
: 试。练习时间上的安排 以十五分钟左右 的练 习
。
最后 , 还要注意在测试 的时候 , 所选的习题
1 . 预习习题要针对本节课 的内容提 出的问 r 时间最佳 。 题, 把要掌握的内容以问题 的形式提 出来 , 引导 : 学生思考 、 引导学生去看教材
似乎与物理脱节 了 , 实施 : 提高学习兴趣 , 在动手的基础上 , 学生可能动脑 - 理解和把握 , 有助于学生养成 良好的思维习惯 。 新课程过程中 ,不 但要对 : 形成有个性 的答案或有独到的见解 。学生就能 : 因此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 , 要有拓展和延伸 , 具 物理课 堂教学进 行探 索 ,: 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就可 以 : 体表现在 :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并评价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通过对现有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并提出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研究发现,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但是也存在着实验条件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建议学校和教师加强实验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注重教师培训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提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
未来,应重视实验教学的个性化和拓展性,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实验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评价、提升策略、影响因素、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际情况却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如实验设备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不够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高新技术被引入到物理实验教学中,为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不仅可以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还可以为未来的实验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的这一部分就是要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后续内容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1.2 研究意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测量数据,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原理和规律。
研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习题教学有效性

学 为 乐 学 , 问 题 得 以轻 松 解决 , 此 过 程 使 在 中 还 可 让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 为 许 多认 识 是 因 片面 的 、 误 的 , 错 在头 脑 中却 又 是 根 深 蒂 固 的 , 彻 底 纠 正 经 常 会 的错 误 。 等 这 些 都 要 等 需 要 老 师 深 入 地 了解 学生 , 断 反 思 , 累 不 积 丰 富 的 教 学 经 验 , 而 使 物 理 课 堂 例 题 能 从 针 对 性 强 、 中 要 害 、 的 放 矢 地 解 决 问 切 有 题 , 达 到 强化 学 生 正 确 地 应 用 物 理知 识 。 以
摘 要: 习题 的教 学 , 是让 学生掌握 物理知识 认知 物理规律 、 获得 物理思维 的一种必 不可缺 的途 径 笔者就结合 多年来 的教 学情况 , 就 教 学过 程 中从 例 题 精 析 , 习题 精 煽 、 馈巩 固 等方 面 进 行 习题 教 学有 效 性 的 研 究 。 反 关键 词: 物理 习题 有 效 性 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0 G4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7 —0 x( o ) ( ) 1 —0 1 4 9 2 1 1 b 一0 5 1 6 8 o 0 5
2精编 课后习题
物 理老 师都 有这 种 感 觉 : 有 任何 一 本 没 教辅 完 全适 合 你 的学 生 , 至你 去 年 编写 的 甚 习题 , 今年 教 同 样 一 个 年级 , 觉 不 完 全适 仍 合。 问题 在 于 , 然知 识 依 I 是去 年 的知 识 , 虽 E l 但学 生生 已不是 原 来 的学 生 , 一 届的 学生 每 都有 他 们 自 己的 基 础 状 况 、 习能 力 等 , 学 这 些都 不 尽 相 同 , 导致 出现 习题 选 择 的 差 异 。 因此 在物 理 习题 编 写 方面 , 适合 的 才是 最好 的 。 么 要 想学 生 更 好 地 学 习高 中物 理 , 那 精 编 课 后 习题 是 一个 非 常 有 效 的 途 径 。 在 编 写练 习过 程 中 要 注 意 所 编 写 的 练 习要 有 助 于 学 生 掌 握 相 关 的知 识 技 能 , 能 培 养 学生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展 、 拓 创新 学 生 的 思 维 , 学 生 形 成 良好 的 情 感 、 度 和 习 使 态 惯 的 物 理 习题 , 样 能 进 一 步 增 强 学 生 的 这 兴趣 和 信 心 , 升 自主 学 习 能 力 。 提 同 时 就 习 题 的 难 易 搭 配 而 言 , 有 基 要 础性 、 考 空 间 、 维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 思 思 解题 思 路 的 自 由度 , 且 要 尽 可 能 兼 顾 全 体 学 并 生 , 就要求习题材具 有基础性 、 点性 、 那 重 梯 度 性 、 放性 及新 颖 性 、 理 性 等 。 开 心 基 础性 指 习 题 要 注 重 学 生 对 本 节 基 础 概念的理解, 基本 方法 的 应 用 , 本规 律 的 基 掌握 , 些需 要 一定 的 基 础题 进行 加 深和 巩 这 固 , 学 生 能通 过 习题 掌 握 物 理 基 本 知识 。 使 重 点性 指 每 节 都有 其 思 想和 灵魂 , 写 编 物 理 课 后 习题 时 要 兼顾 重 点 , 围绕 重 点 知 识 发 掘 和 延 伸 。 的 物 理 习 题 能 让 学生 把 好 个个知识 点通过解题 串起来 , 以达 到 能 有效 地 培 养学 生 的 基 本思 维 和物 理素 养 。 梯度性 指一份 练 习如同一份 试卷 , 既 要 考 虑 基 础 薄 弱 的 学 生 , 要 兼 顾 成 绩 优 又 秀 的 学 生 , 要 让 好 生 吃 得 饱 , 让 差 生 吃 即 又 得了, 样就需要出题有梯度。 这 也能 更 大 程 度地提高学 生的积极性 。 心 理 性 , 是 笔 者 在 平 时 教 学 中 总 结 这 出 来 的 。 在 的学 生 , 别 是 高 中 生 , 目 现 特 科 相 对 较 多 , 果 每 天 布 置 许 多 的 作 业 , 学 如 让 生 喘不 过 气 来 , 样 学 习更 没 有 效 率 了 , 这 如 何 能 让 学 生 更 容 易 接 受 老 师 布 置 的 作 业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物理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
传统的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新课标下进行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探讨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重要性和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提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和互动性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通过研究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2. 正文2.1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重要性新课标下高中物理习题课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通过做题的方式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习题课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信心。
习题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通过解题过程中的探究和分析,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
对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

对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点思考【摘要】习题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衡量物理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然而,由于教师缺乏目标意识,在现阶段习题教学中出现的无序、混乱状态,严重影响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总目标的分析与各个阶段教学目的的论述,意在阐述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搞“一步到位”。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目标1. 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与分析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组织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题教学效果的优劣,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然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1教师层面。
⑴总觉得学生很笨,讲解过多次的习题仍然不会做。
⑵发现学生较多的错误→花更多的时间评析→让学生做更多的习题→发现更多的错误→……然后加班加点,身心疲惫。
特别是高考前的复习,习题教学中的出现的这种恶性循环尤其普遍。
⑶觉得高考前最后一个月做的是无用功:“会”的学生已经“会”了,“不会”的仍然“不会”,或提高得不多。
1.2学生层面。
⑴做得多,忘得快。
⑵碰到习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一做就错。
⑶面带微笑地走出试场,垂头丧气地对面成绩。
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仿佛物理习题本身就是“邪恶”与“魔难”的代名词。
1.3原因分析。
⑴客观因素:物理习题本身就比较难,不同学生能力发展有差别。
⑵主观因素:除了教师忽视习题讲解中的过程展示与方法指导外,其中最重要的是不明确习题教学的目标,不明确习题教学各个阶段的目的,导致习题教学陷入针对性的、无目的性的混乱、无序状态。
所谓“方向比努力重要”,要摆脱这种无序、混乱的习题教学现状,教师必须明确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以及不同教学阶段习题教学的目的,在每一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展开,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2.1习题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我们知道,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找到认识世界的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探究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教 师 在 物 理 教 学 中 还 是 需 要 继 续 不 断 地 努 力 。 除 了 在 课
堂 上 要 学 习 新 知 识 ,在 成 果 , 于 是 习 题 教 学 就 成 了 许 多 物 理 教 师 的 选 择 。 近
了 检 查 教 学 质 量 ,发 现 教 学 短 板 ,改 善 教 学 方 法 。 但 因 为 学 生 数 量 多 、 习 题 量 大 等 原 因 ,教 师 在 批 改 作 业 的 时 候 很 难 面 面 俱 到 ,对 学 生 的批 改 评 语 也 很 难 都 做 到 中肯 、 适 合 。学 生 的 时 间 用 在 了 做 习 题 上 。 教 师 的 时 间 用 在 了 批 改 作 业 上 , 于 是 师 生 问 的 沟 通 就 少 了 。虽 然 作 业 也 反 映 了 教 学 质 量 ,但 是 师 生 直 接 的 沟 通 更 能 直 接 突 出 教 学
在 编 制 习 题 时 ,教 师 应 该 根 据 当 堂 所 讲 的 知 识 。选 择 重 要 的 知 识 点 编 制 特 定 的 习 题 ,突 出 重 点 、难 点 ,具 有 针 对 性 。高 中物 理 习 题 中 要 重 点 加 强 能 量 守 恒 定 律 、 牛 顿 第 二 、第 三 定 律 、电 子 在 磁 场 中 的 运 动 等 知 识 。这 样 才 能 让 学 生 了 解 学 习 重 点 ,从 而 提 高 学 习 效 率 。 2 . 循 序 渐 进 ,注 重 反 馈 。针 对 习 题 教 学 中 .难 度 较 大 的 题 目出 现 在 初 学 课 程 中 的 问 题 , 教 师 应 该 循 序 渐 进 。 随 着 学 习 时 间 的 增 多 逐 渐 加 大 习 题 难 度 。例 如 ,在 能 量
其 次 ,在 布 置 的 习 题 中 存 在 一 些 问 题 。 有 的 教 师 对 习 题 的 质 量 和 数 量 没 有 做 到 很 好 的 控 制 . 以 至 于 达 不 到 预 期 的 目 的 。 例 如 ,在 初 学 时 就 布 置 很 难 的 习 题 .让 学 生 产 生 这 一 知 识 很 难 的 印 象 ,从 而 对 继 续 学 习 失 去 了 兴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研究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09-011.从学生出发,凸显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而且将小组讨论引入到物理习题课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科学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其物理思维。
以新课标人教版”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在进行这一课的习题概念教学中,老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小组的讨论。
如:问题1:重量不同的物体在下落时,轻的物体落得慢而重的物体落得快,这一观点是否正确?问题2:一张纸片与等面积的硬纸板同时下落,会有什么现象出现?问题3:手拿一支粉笔,松手之后,粉笔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老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展开小组的讨论或进行小组演示,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相互补充与质疑中,达成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正确概念认识,这种教学方式,明显比老师直接进行概念的讲解效果突出。
同时,这一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物理学习的主人。
2.一题多问,强化思维梯度在高中物理的习题课教学中,老师要注重问题的设置技巧,使学生能够通过解一道题而会解一类题,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取增加设问的方式,展现物理过程,使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情境。
在习题设置时,还要考虑习题的梯度性,从而强化学生的思维梯度,并使其思维难度有效降低。
以新课标人教版”曲线运动”的习题课教学为例,老师可设置问题:某物体在受到四个恒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掉其中一个力,那么这个物体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不可能做曲线运动?在讲解这道习题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增加设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物理组胡跃林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作用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是指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作业和试题讲评等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对概念、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2]。
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二是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三是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二、物理习题选编的基本原则
习题好比将士的武器,锋利的武器使将士在疆场上所向披靡,而好的习题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选择恰当的习题是搞好习题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练习目的选择习题。
具体选择时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教师编写习题时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
科学性要求习题中叙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习题中涉及的物理量的量值要符合生活实际,不能随意捏造。
(二)典型性原则
从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出发,典型性的问题应在内容上或方法上有代表性,应能反映重点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及其特征。
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现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严格筛选各种类型的题目,适当控制题目的数量和难度。
(三)层次性原则
对于整节习题课的例题、习题设计,要解决一个问题,可能设计一系列的习题,对于这些习题的设计要注重层次性,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高中物理的学习不管是在知识深度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学生都需要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
如果把过难的物理问题“一次到位”地摆在学生的面前,这些问题不仅不可能“到位”,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因此,对于学生练习,要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好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
新课后的习题设计中,三者的比例应为6:3:1;阶段复习的习题设计中,三者的比例应为3:6:1。
(四)实践性原则
用于阶段复习与测试的习题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建立知识网络,活化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选编阶段复习与测试题时,要适当增加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的习题,把理想化模型同实际问题密切联系起来,进而使理想化过程与实际物理过程有机结合。
这样的物理过程,更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例如,有这样两道题目:
(1)将一物体从离地面10 m高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后物体上升0.45m到达最高点,求物体抛出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2)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跃起,举双臂伸直身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的过程中,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
这两道题考查相同的知识点,但选择第(2)个题目分析效果更好,因为第(2)题赋予了联系实际的背景,活化了物理知识,拉近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更乐于对此进行研究。
(五)时代性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目标之一,在选编阶段复习与测试题时,要适当增加与现代物理知识、科技发展状况、最新科技成果紧密相关的习题,引领学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促进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近两年高考就考查过一些与高科技或前沿物理的相关知识,例如08年江苏卷的“巨磁电
阻效应”、08年天津卷的“磁悬浮列车”、09年安徽卷的“大爆炸理论”、09年全国Ⅱ卷的“重力加速度反常现象”、09年北京卷的“电磁流量计”等。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过类似问题的处理思路,学生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就不会感觉到陌生和紧张,解答习题时更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
三、物理习题教学的基本策略
或许有些老师会不解甚至抱怨:“这道题都讲了N遍了,仍有很多学生做错。
”这其中固然有学生的原因,但老师也需从自身教学的角度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除了使用讲授法,是否还能采用其它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弄清疑点、突破难点呢?其实《纲要》已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让学生表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1.小组讨论
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海森堡曾经说过:“科学植根于讨论之中”。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入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科学表达能力。
以在物理概念习题教学中进行小组讨论为例。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受日常生活影响、知识的负迁移和对语词的曲解会形成前物理概念,有不少前物理概念是不正确的,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澄清错误认识。
如在巩固“摩擦力”概念的习题教学中,教师可提出一系列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何关系?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摩擦力吗?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相互补充、相互质疑,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其中给予指导。
小组讨论结束后,由各个小组的“中心发言人”
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综合、纠正与补充各小组的发言,从而达成对物理概念正确的认识。
这样做比教师直接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说题教学[4]
说题教学通过让学生说清题意、说清解题过程及解题后的感想,把学生从“被动听”推到“主动说”的位置,易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让学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是以直观形象为先导,而习题教学则是以抽象逻辑为前提,如果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
习题所依托的物理情景如能在课堂上设计再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动脑动手,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开拓性思维,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如分析关于力的分解的一道题:
如图1所示,支杆AB重量不计,悬挂的重物是60N,试求杆AB
和绳OA所受的力是多少?
学生在分析时,往往搞不清支杆所受的力的方向。
教师可以
设计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如图2所示,绳子一端挂一重物,另一端
套在中指上,用铅笔一端支起绳子,另一端支在手掌上,感受手
掌受到的力和手指受到的力。
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下,会直观体验到手掌受到压力,手
指受到拉力,能对支杆A端受到的重物的拉力进行正确的分解。
通过这道题的分析,学生对关于起重机的重物对活动悬臂和
缆绳的作用效果的习题也会迎刃而解。
在习题教学中通过“体验”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以致用意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图1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