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与电梯新规对比
建筑常识-楼梯、电梯规范

建筑常识-楼梯、电梯规范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上下楼方式。
为了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度,楼梯和电梯都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本文将介绍楼梯和电梯的规范要求。
一、楼梯规范要求1. 楼梯的基本要求楼梯的设计应根据使用需求确定,包括楼层高度、设计荷载等。
楼梯的宽度、坡度、踏步深度、扶手高度等参数应满足相关标准。
楼梯的通行宽度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一般不得小于1.2米。
楼梯坡度一般不大于35度,踏步深度应在25cm以内,超过3m高的楼梯应设有休息平台。
2. 扶手和栏杆的要求楼梯应设有扶手和栏杆,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扶手的高度应在80-85cm之间,扶手上部应略高于楼梯的承重结构。
扶手的形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使用者握持。
栏杆的高度应在90-100cm之间,栏杆间距应小于11cm,以防止孩童从栏杆间隙处穿过。
3. 照明和防滑的要求楼梯应设有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使用者在楼梯上的安全视野。
照明设备应安装在楼梯的上部,不得有明显的遮挡物。
楼梯的踏步面和扶手应采用防滑材质或防滑处理,以防止行人在湿滑或湿润的情况下滑倒。
4. 颜色和标识的要求楼梯应采用明显的颜色和标识,以帮助使用者准确找到楼梯的位置。
楼梯的扶手和栏杆可以采用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协调的颜色,而楼梯的踏步可以用与扶手和栏杆有所区分的颜色。
楼梯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以便于使用者辨别。
二、电梯规范要求1. 电梯井和轿厢的要求电梯井的尺寸和结构应满足电梯机械设备的安装要求,防止机械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电梯轿厢的大小应适应使用需求,轿厢的高度、宽度和深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轿厢的门的尺寸和开启方式也需要满足相关要求。
2. 开关按钮和指示灯的要求电梯内部应设有明显的开关按钮和指示灯,以便于乘客操作并了解电梯的状态。
按钮和指示灯的位置和高度应符合相关标准。
电梯内部还应有紧急报警装置和电梯故障时的安全开门装置。
自动扶梯国标

自动扶梯国标(原创实用版)目录一、自动扶梯国标的含义与作用二、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区别三、新国标包括的装置及其作用四、关于自动扶梯跨距与中间支撑的规定五、国标对自动扶梯装置的具体要求正文一、自动扶梯国标的含义与作用自动扶梯国标,即《自动扶梯和行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我国对自动扶梯生产、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标准。
该标准旨在确保自动扶梯和行动人行道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区别新国标与老国标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1.防爬装置:新国标要求自动扶梯必须安装防爬装置,防止乘客从扶梯两侧攀爬,增加安全保障。
2.静电防护:新国标要求自动扶梯应采取适当措施来释放静电,如安装静电刷,以降低静电对设备的影响。
3.错相保护:新国标增加了对错相保护的要求,以确保设备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及时停止运行,避免事故发生。
4.梯级(踏板)遗失:新国标要求在梯级遗失时,自动扶梯应能自动停止运行,保障乘客安全。
5.扶手带测速:新国标要求自动扶梯应安装扶手带测速装置,实时监测并调整扶手带的速度,确保运行稳定。
6.中间急停:新国标要求自动扶梯应安装中间急停装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停止运行。
7.驱动链断链保护:新国标要求自动扶梯应安装驱动链断链保护装置,防止链条断裂造成设备失控。
三、新国标包括的装置及其作用新国标包括以下装置:1.防爬装置:防止小朋友从电梯两侧盖板攀爬上去,增加安全保障。
2.防撞装置:防止电梯危险三角上装的一个档板,避免乘客误操作造成事故。
3.防滑装置:防止电梯中间有人进去以及上面滑动下来,保障乘客安全。
4.驱动链断链保护:防止链条断裂造成设备失控。
5.盘车开关:不可拆卸,用于控制自动扶梯的启停。
6.毛刷:用于清洁扶手带上的污渍,保持设备清洁。
四、关于自动扶梯跨距与中间支撑的规定国标对自动扶梯跨距没有硬性规定,但规定了扶梯桁架的挠度要求。
普通商用梯的挠度要求为 1/750,公交梯的挠度要求为 1/1000。
建筑常识-楼梯、电梯规范

建筑常识-楼梯、电梯规范楼梯和电梯是建筑物中常见的垂直交通工具,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和舒适性,对于楼梯和电梯的规范有一系列要求。
本文将介绍楼梯和电梯的相关规范。
一、楼梯规范1. 楼梯的施工材料应该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具备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楼梯的防滑性能也非常重要,应该使用具有防滑功能的材料,以减少意外滑倒的风险。
2. 楼梯的建造应该牢固可靠,确保楼梯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楼梯的设计应该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包括楼梯的宽度、高度、踏步深度和扶手的位置等。
- 楼梯的宽度:一般来说,宽度不应小于90cm,公共建筑的主楼梯宽度一般不应小于110cm。
- 楼梯的高度:一般来说,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9cm,踏步高度的差异应控制在3mm以内。
- 楼梯的踏步深度:通常情况下,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8cm,应保证人的脚部可以完全放置在踏板上。
- 楼梯的扶手:所有的楼梯都应该设置扶手,扶手的高度应在90cm至100cm之间,扶手的宽度不应小于4cm。
3. 楼梯的开口处应该设置合适的栏杆或护栏,防止人员从楼梯的开口处摔落。
开口处的栏杆或护栏的高度应在90cm至110cm 之间。
4. 楼梯间的地板和楼梯踏步的形式应该有明显的视觉区分,以提醒人们注意踩踏的位置,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5. 楼梯间应该保持通风和照明良好,以提供合适的空气流通和良好的照明条件。
二、电梯规范1. 电梯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电梯的各个部件和系统应当运行良好,能够确保电梯的顺利运行。
2. 电梯的载重量和尺寸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计,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3. 电梯的入口和出口应该有明显的标识和信号灯,提供给乘客正确的操作指引。
4. 电梯间应该保持通风和照明良好,确保电梯内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5. 电梯的门和门锁装置应当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确保乘客的安全。
电梯的门应该有适当的宽度和高度,以便于乘客的进出。
关于电梯和楼梯的设计规范

关于电梯和楼梯的设计规范猎房网 发布时间:2003-6-4 10:50:10 责任编辑::城市猎房已经有1位网友发表评论楼梯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的有关规定。
一、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
六层及六层以下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m 注: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75m。
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0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
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且不得小于1.2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儿至人行通道(注: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0.10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二、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注:1.底层作为商店或其他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m可不设电梯;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高层住宅电梯宜每层设站。
当住宅电梯非每层设站时,不设站的层数不应超过两层。
塔式和通廊式高层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
单元式高层住宅每单元只设一部电梯时应采用联系廊联通;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箱的深度,且不得小于1.50m。
如何正确使用楼梯间与电梯间

楼梯间与电梯间的无障碍设计
• 楼梯间与电梯间的无障碍设计 • 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残疾人通行 • 设置无障碍电梯,方便残疾人乘坐 • 设置明显的无障碍指示牌,方便残疾人找到楼梯间与电梯间
楼梯间与电梯间的节能措施
• 楼梯间与电梯间的节能措施 • 采用节能照明设备,降低能耗 • 设置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节能运行 • 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减少空载和超载运行
楼梯间的维护
• 检查扶手,确保其牢固无损 • 检查楼梯,发现损坏及时修复 • 定期检查消防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电03梯间的正确使用与注意
事项
乘坐电梯的安全须知与礼仪
乘坐电梯的安全须知
• 等待电梯时,保持安全距离,避免挤在电梯门前 • 乘坐电梯时,关注电梯的运行状态,如有异常立即求助 • 电梯超载时,耐心等待下一趟电梯,避免强行挤入
电梯间的救援
• 定期进行电梯救援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能力 • 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如救生绳、灭火器等 • 设置明显的救援指示牌,方便救援人员快速定位
电梯间的清洁与维护
电梯间的清洁
• 定期清扫,保持电梯间的整洁 • 使用专业清洁剂,去除顽固污渍 • 注意防滑,确保电梯间干燥无水
电梯间的维护
• 检查电梯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定期检查电梯井,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修复 • 注意电梯门的清洁与维护,确保其正常开关
事项
上下楼梯的安全姿势与技巧
上楼梯的安全姿势与技巧
• 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避免摇晃 • 脚尖着地,减轻对膝关节的冲击 • 左右脚交替,避免单脚承重
下楼梯的安全姿势与技巧
• 保持身体重心稳定,避免摇晃 • 脚跟先着地,减轻对膝关节的冲击 • 左右脚交替,避免单脚承重
消防逃生楼梯与电梯的选择

消防逃生楼梯与电梯的选择楼梯与电梯是现代建筑设计中重要的消防逃生设备,但在特定情况下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
本文将讨论消防逃生楼梯和电梯两者之间的选择,并依据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一、楼层高度在高层建筑中,选择适合的消防逃生设备尤为重要。
根据中国消防法规定,30米以上的建筑应设置电梯,并配备适当数量的消防逃生楼梯。
在这种情况下,电梯是主要的逃生设备,而消防逃生楼梯仅作为备用设备。
二、疏散效率消防逃生楼梯和电梯在疏散效率上存在差异。
电梯能够快速运送大量人员,而且可以适应行动不便的人员,如老年人和残障人士。
然而,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梯可能会因为故障或停电而无法使用,这时消防逃生楼梯成为唯一的逃生通道。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两者都应该考虑,并且配备备用电源以确保电梯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三、火灾风险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使用情况,火灾风险的评估也是选择适合的消防逃生设备的重要依据。
对于易燃建筑物和人流密集的场所,消防逃生楼梯应该是首选。
因为在火灾情况下,楼梯能够提供广泛的避难空间,避免人员集中引发更大的灾害。
而在低火灾风险的办公楼等地方,电梯可以作为主要逃生设备。
四、维护与管理楼梯与电梯的维护与管理也需要考虑。
电梯作为机械设备,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
而消防逃生楼梯则需要保持洁净和畅通,以保障其正常使用。
在选择消防逃生设备时,需要考虑到具体的维护成本和管理工作,并确保其能够持续地为人员提供安全逃生通道。
综上所述,消防逃生楼梯和电梯都是重要的消防逃生设备,它们在不同情况下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层建筑中,电梯是主要的逃生设备,而在紧急情况下,消防逃生楼梯则是备用设备。
选择适合的设备需要考虑楼层高度、疏散效率、火灾风险以及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逃生。
住宅楼梯与电梯规划

住宅楼梯与电梯规划住宅楼梯与电梯的规划对于建筑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规划和设计楼梯与电梯,能够提高住宅的居住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住宅楼梯与电梯规划的要点,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1. 楼梯规划在住宅设计中,楼梯是连接不同楼层的重要通道。
楼梯的位置、尺寸和形式应根据建筑结构和功能需求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楼梯规划的重要要点:1.1 楼梯位置楼梯的位置应在平面布置中考虑到最短的行走路径和最大的便利性。
通常在平面图中,楼梯应位于中央位置,以便于各个房间和功能区域的快速到达。
此外,楼梯的位置也应考虑到建筑结构和布局的需要。
1.2 楼梯尺寸楼梯的尺寸应满足以下要求:舒适、安全和实用。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规定,楼梯的踏步宽度和扶手高度有一定的标准范围。
在设计中,应确保楼梯的踏步宽度适中,不宜太窄或太宽,以免影响行走的稳定性。
此外,楼梯的高度应均匀分布,方便上下楼。
1.3 楼梯形式楼梯的形式可以根据建筑设计和审美要求来确定。
常见的楼梯形式有直梯和弯梯。
直梯可以提供简单、直接的上下楼方式,适用于空间较为宽敞的住宅。
而弯梯则相对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住宅。
2. 电梯规划电梯作为现代住宅常见的交通工具,对于住宅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电梯规划的重要要点:2.1 电梯数量电梯的数量应根据住宅规模和使用人数来确定。
大型住宅应考虑设置多个电梯,以满足住户的需求。
此外,电梯的容量也需要考虑,一般来说,电梯的载重能力应能够满足住户的日常需求。
2.2 电梯位置电梯的位置应满足住户的便利性和紧急情况的安全要求。
电梯宜设置在住宅的主要出入口处或者是住户常用的交通节点附近。
此外,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紧急逃生的需要,合理设置紧急楼梯和出入口。
2.3 电梯尺寸和功能电梯的尺寸应满足乘客的舒适和安全要求。
电梯的门宽、内部空间和载客量等因素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同时,电梯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如紧急呼叫按钮、报警系统和灯光等,以保障乘客的安全。
建筑行业施工规范楼梯与电梯的设计与安装要求

建筑行业施工规范楼梯与电梯的设计与安装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楼梯和电梯作为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在建筑设计与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建筑行业中楼梯和电梯的设计与安装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一、楼梯设计与安装要求1. 楼梯位置选择楼梯的位置选择应基于楼层功能、人流量、建筑使用性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主要原则是确保楼梯可以满足人员疏散和日常使用的需要,并合理分布在建筑内部。
2. 楼梯尺寸与坡度楼梯的尺寸和坡度直接影响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根据国家标准,楼梯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8c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19cm,楼梯坡度通常为30~35°。
此外,楼梯的宽度应根据楼层人流量进行设计,一般不应小于90cm。
3. 楼梯扶手和栏杆楼梯扶手和栏杆的设置是为了提供支撑和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根据规范要求,楼梯的两侧应有扶手,扶手高度为90cm~100cm,扶手直径一般为4~5cm。
同时,楼梯的栏杆高度应不低于90cm,栏杆之间的间距不得大于12cm,以防止使用者的身体卡住。
4. 楼梯亮度和遮挡楼梯的亮度和遮挡对于使用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设计者应合理规划楼梯照明系统,确保楼梯处于足够的亮度下。
避免在楼梯口设置遮挡物,以免遮挡使用者对楼梯的视线。
二、电梯设计与安装要求1. 电梯的承载能力电梯的承载能力应根据建筑类型和人流量进行选定。
通常情况下,居住建筑选择1000kg载荷的电梯,商业办公建筑选择1600kg载荷的电梯。
此外,电梯的底坑深度也应根据承载能力进行合理设置。
2. 电梯井道和门洞电梯井道和门洞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井道尺寸应与电梯机房和轿厢尺寸相匹配,确保安全运行。
门洞的尺寸应与电梯门的尺寸相匹配,并设有可靠的防止夹人装置。
3. 电梯机房和机器设备安装电梯机房的位置应选在易于维修和管理的区域,并满足防火和通风要求。
电梯机器设备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50096-2011 住宅设计规范对于楼梯疏散的要求是:
6.3.1的条文解释:
住宅设计规范和原消防规范,对于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的楼梯疏散宽度有适当放松,宽度满足1000就可以了。
新的防火规范这样说明的:
两者只是层数与高度的区别,改变不大(建筑高度后面另说)
A、那么对于开敞楼梯间的开间多层和高层最小可以
到2600,我们院一般取2700(按照墙厚200):
开敞楼梯间中门扇开启与楼梯踏步间的距离:新防火6.4.11.3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年版)中的8.2.10要求有所不同,
原规范开敞楼梯间中门扇开启与楼梯踏步间的距离要求400就满足了,我按照新消防的6.4.11.3计算了下,2600开间的楼梯间最少需要800(面积增加1.04
平方),2700开间的楼梯间最少需要750(面积增加0.9平方)。
在自绘的CAD 楼梯图中已注明,请参考。
B、封闭楼梯间高层中的尺寸:
原规范封闭楼梯间中门扇开启与楼梯踏步间的距离要求600就满足了,按照新消防的6.4.11.3计算了下,2700开间的楼梯间最少需要1115(面积增加1.08
平方),楼层平台尺寸最少1600(原尺寸1200)。
在上面的CAD楼梯图中已注明,请参考。
第二节,关于住宅建筑中的电梯:
高层建筑需要配置电梯(多层的普通电梯暂不讨论),而且是无障碍电梯,参见GB50763-2012 7.4.2
高层建筑(11层以上)的无障碍电梯也是消防电梯:GB50016-2014-7.3.1
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GB7588-2003-8.2.3中按照75kg/人,能承载10人,我给出我们设计院的普通无障碍电梯的尺寸:
下面,讲一下规范中比较有争议的担架电梯:
住宅设计规范中有这么一句:
什么是担架电梯?一直以来没有明确的条文解释和相关规范。
我推荐一下山东省的一个图审答疑供大家参考一下: 6、可容纳担架电梯尺寸可否统一尺寸?
答: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各地要求的很不一样。
常用轿厢尺寸
有1100x2100(青岛)和1500x1600(上海),《住宅设计规范》
编制组专家林建平在《住宅设计规范实施指南》中撰文,认为轿
厢尺寸1600x1500也是可以的。
参考部分厂家电梯资料,认为井道
净尺寸可按1.80mx2.60m和2.10mx2.20m执行。
我做了两种担架电梯的尺寸,CAD表达下:
这两种在山东是通过的,其他地方可以借鉴。
除了担架电梯,再有一个比较争议的地方是电梯深度,也颇多讨论,继续解释下:
住宅设计规范6.4.6条:
如果按照无障碍担架电梯-2(青岛)来做的话,最大轿厢深度是2100,候梯厅净宽2100太大,浪费公摊。
如果按照无障碍设计规
范,病
床梯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800,这个是可以的。
有此争议,我推荐以下山东省图审的电梯厅答疑供大家参考:
4、十二层及以上的住宅,候梯厅深度1500,2100不能满足
《住宅设计规范》第6.4.6条,即候梯厅深度不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
厢的深度,且不应小于1.50m。
此条是否可放宽处理?
答:1.5m候梯厅深度为普通电梯候梯厅的最小要求,单侧布
置无障碍候梯厅深度可按1.8m考虑。
电梯对面布置时,候梯
厅深度宜不小于2.4m,即担架电梯长度+行人通过宽度。
11+1层住宅也应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据此,我做了cad展示给大家看看无障碍担架电梯的候梯厅尺寸,见上两张CAD 图。
第三个比较有争议的电梯问题是:两个高层住宅电梯对开布置时,需要多多的梯厅深度?
民用设计通则6.8.1.4条:
住宅电梯双侧排列时,候梯厅深度不小于两台电梯的轿厢之和!!!候梯厅太大,还是浪费面积!
假设18层以上高层电梯采用青岛电梯做法:普通电梯轿厢1400,担架电梯轿厢是2100,候梯厅深度是3500,好宽的。
即使采用上海电梯做法:普通电梯轿厢1400,担架电梯轿厢是1600,候梯厅深度是3000,也是好宽的。
还要不要跟住户一起玩耍了!!
针对次争议,山东省图审答疑给出了以下解释,参考下:
3、住宅一个单元的两部电梯,相对开门布置时(其中一部为担架电梯),
候梯厅深度若按《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要求:≥相对电梯最大轿厢之和并
小于3.5m,较难实现,若适当减小可做到多少为宜?
答:《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6.8.1条:对电梯采用多台双侧排列
的布置方式应满足候梯厅进深≥相对电梯最大轿厢之和并小于3.5m,
住宅极少采用三部及以上电梯,因此高层住宅可不执行此规定,当
两台电梯双侧排列时,建议候梯厅深度为2.4m,即担架长度+行人通
过宽度(1850+550=2400)。
据此,我做了CAD图解释下:
第四,12层以上住宅是否必须设置两部电梯,也是有
争议的:
引用住宅设计规范6.4.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9.2.10.5
12层以上可以只设一部电梯,考虑到公摊面积、工程成本和后期维修以及10-15年的更换电梯费用等因素。
住宅设计规范6.4.3的条文解释做了很详细的说明,就不一一说明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关于2015新防火和住宅中的楼梯和电梯中比较有争议的地方做的梳理和总结,欢迎大家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