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大苗传染病笔记
2015大苗笔记全 - 心理+统计

4、伦理委员会:看有没有尊重患者5、伦理审查最早:1947年,纽伦堡---《纽伦堡法典》芬兰---《赫尔辛基宣言》---完善的第七节医学高科技伦理1、胚胎不超过发育的14天2、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1)有利于患者的原则2)知情同意的原则3)后代的原则4)社会公益原则5)保密原则6)严防商业化原则7)伦理监督原则3、1个供精者精子最多只能提供5名妇女受孕。
4、人体器官移植:必须到法定年龄,必须自愿。
第八节医学道德的修养和评价一、医学道德评价的方式:包括:社会舆论—广泛性,传统习俗---持久性,内心信念---深刻性医学道德最高境界:大公无私第二个境界:先公后私----------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第三个境界:先私后公医学心理学第一节绪论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冯特—德国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
恩格尔二、医学心理学任务与观点1、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前缀和医学有关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心身统一观点三、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弗洛伊德:①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②三种意识:意识—正常人,前意识,潜意识③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2、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1)华生、巴甫洛夫----喂狗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2)斯金纳---喂猴,操作条件反射3)班杜拉—人,社会观察学习治疗的原则: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3、心理生理学理论的观点坎农----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作为中介机制。
4、人本主义学派的观点罗杰斯、马斯洛-----自我实现治疗:降低期望值5、认知学派理论贝克和瑞米----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大苗魔鬼班串讲笔记

大苗魔鬼班串讲笔记呼吸系统性降低(一大一低)”。
“整(支气管腺体的增生)朵(粘液分泌增多)花(粘膜的鳞化上皮化生)喂(支气管软骨发生萎缩)养(支”。
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
2.慢性阻塞性肺病:气流特点: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
完全是:哮喘。
病理:“宰(细支气管狭窄)相(小支气管塌陷)荣(小泡融合成大泡:最重要)毅(α-抗胰酶异常)仁”。
3. COPD = FEV 1 /FVC <70%(正常>80%),不能诊断肺气肿。
判断COPD 严重程度FEV 1预计值:轻:>=80%;中:50%~80%;重:30~50%;极重度:<30%。
4.肺气肿:X 线:两肺透亮度增加,残气量/肺总量>40% ,桶状胸COPD COPD 预防:戒烟。
药物:异丙托溴铵(抗胆碱能)。
5.发病机制:引起缺氧和肺小动脉痉挛。
检查金标准:右心导管术。
银标准:UCG ,铜标准:X 线。
右心导管术:“养小三(>30mmHg)是为了某种运动,必须隐(隐性)藏起来”。
显性:静息时mPAP>25mmHg 。
治疗:血管舒张药:钙拮抗剂、前列腺素、NO 吸入。
肺心病:最常见继发于:COPD 。
发病机制:功能因素:缺氧(可以治疗缓解)和CO2的潴留;②机械解剖因 二心音亢进:---提示肺A 高压。
失代偿期: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
首选X 线:肺动脉扩张(横泾>15),心尖像左扩大,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肺型P 波,P 波高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RV 明显减少,FEV1/FVC 正常③HRCT :磨玻璃影。
语颤增强:实变、梗死、空洞;语颤减弱:气多、水多、体征:肺部听到哮鸣音。
提示病情危重;寂静胸、奇脉、脉注射,无效:机械通气。
轻度:脉率>100(双肺散在哮鸣音):间断吸入中度:脉率100-120:规则吸入(每日定时吸入激素;规则吸入β2激动剂或联合抗胆碱药或口服长效β2激动剂) 重度:脉率<120(双肺布满哮鸣音):静脉注射(激素+氨茶碱)。
2015大苗传染病笔记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资料。3)实验室检查:检测到病原体是确诊的根本依据;特异性 抗体 igM 提示早期感染或正在感染。 8.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鼠疫,霍乱 。 丙类:流 行性腮 腺炎、手足 口病、丝虫 病、包虫 病、棘球蚴 病、地方性 斑疹伤寒 ,麻风、 风疹、流感、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普通腹泻 (其余的为乙类) 8.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隔离与消毒并重,对症治疗与病原体治疗并重。 2)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四种:SARS、脊髓灰质炎、HINI、肺炭疽 3)传染病上报时间: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要求在 2 小时内上报,其他 24 小时内上报 (有争议) 4) 发现暴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9、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 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 ② 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 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戊肝、阿米巴病等 ④ 接触隔离:破伤风、炭疽、梅毒、淋病等 ⑤ 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 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 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8)主动免疫有计划,被动免疫是紧急。
3).形成胶质结节 4.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 5、实验室检查 WBC:一般在(10-20)*109/L。个别可到 30*109/L; 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可确诊。 6、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1.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 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题眼):腓肠肌压痛(绝非腓肠肌痉挛) +显 凝==钩体病 3.传染源:黑线姬鼠、猪和犬;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 人群易感性:渔民、屠宰工人、从事野外工作的年轻人等感染机会多。 4、临床表现 1.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 5 型: 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最常见 肺出血型:最重,死亡率最高。 黄疸出血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肾功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5.后发症:饭 后 闭 眼 (1)后发热: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2)反应 性脑膜炎 :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 (3)眼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 炎 :脑血管造影显示多发性脑基底部动脉炎。部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钩 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多数患者 l~2 个月后恢复正常 注意:后发症没有肾功能衰竭,肾功衰竭是它的分型。 三、辅助检查 确诊:显凝试验( 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四.治疗 首选:青霉素 G 青霉素在首次用药时会出现赫氏反应。为避免,青霉素要从小剂量 40 万单位开始,6h 一次 给药。
19 2015年大苗老师免疫学彩色笔记

一个是固有免疫:(是指人生下来就有,它是人体防御的第一 )。
一个是适应性免疫:(生下来没有,后天得到,具有免疫记忆功能
( 常考: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 ( 答案是固有免疫) ^ 第二节抗原(必考一分) /
什么叫抗原:
1 、抗原有两大特点:免疫原性、免疫反应钱(又叫抗原性) 。免疫反应性是低级的。
所有的抗原一定都具有免疫反应性,因为它是低级的。免疫原性的功能更为高级。
_________________
2、T 淋巴细胞的身份证叫 TCR,TCR 和 CD3 永不分离(一个是姓一个是名),[T 细胞的表面标
志是: CD3。 ^
3、B 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叫 BCR:它的表面标志是:膜型免疫球蛋白(mlg) B 细胞主要结合的
是 CD20
NK 细胞他的表面抗原是 NCR 它参与 ADCC
/ 第 十 节 免疫应答 所有的免 疫应答对人体都有利是错误的。 免疫应答分 3 个阶段:识别、活化、效应。 免疫应答的场所在外周(淋巴结和脾)。
第十二节 免疫耐受 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免疫耐受如果需要诱导越早越好。胚胎期最好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利于免疫耐受。(考 1 分) 高剂量抗原引起的耐受是高带耐受。低剂量抗原引起的是低带耐受。T 细胞耐受属于低带耐 受,容 易引起免疫耐受。B 细胞耐受是高带耐受。
第十四节超敏反应(必考一分) 1、超敏反应分四种类型 (1)Ⅰ型:就广见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参与的抗体是 IgE。作用于肥大 细 胞,嗜碱性细胞
(2)Ⅱ型:(记忆:2 哥 2 妹)参与的抗体是 IgG、IgM。常见疾病有溶血、Graves 病。 (3)Ⅲ型:(记忆:3 哥爱睡)参与的抗体是 IgG,临床表现是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常见疾病有 Arthus 反应、血清病。肾炎,类风湿。 (4)Ⅳ型:(记忆:试题偏)参与的是 T 细胞;常见疾病有接触性皮炎。结核。
2015大苗药理学笔记

2015大苗药理学笔记总论一、不良反应:与用药物目的无关,带来痛苦的反应。
可预知,不一定能避免。
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其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即涉及多个效应器官有关。
当药物的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
其他效应就成为副作用。
难以避免;特点:治疗剂量、选择性低、不严重、不可避免、与治疗目的无关(即所谓“副”字)。
例子:感冒药的嗜睡作用2、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在剂量过大或积蓄过多时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较为严重,但可以预知和避免。
特点:大剂量(或积蓄)、严重、可避免例子:农药中毒3、停药反应; 突然停药后,原疾病的症状加剧,故又称回跃反应。
特点:反弹、反跳加剧二、1.半数有效量(ED50):能使一半人出现效果的剂量。
2.半数致死量(LD50):能使一半人致死的剂量。
3.治疗指数=TD50(半数中毒量)/ED50(半数有效量)=LD50 (半数至死量)/ ED50(半数有效量); qq28062924184.治疗指数越大,用药越安全,治疗指数是用来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
三、药物与受体1.受体激动剂:(真钥匙),和药物有亲和力,能结合,有内在活性。
2.受体拮抗剂:(假钥匙),有亲和力,能结合,但没有内在活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1首过消除:药物口服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如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此即首过消除(经口经肝),故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舌下及直肠给药其吸收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故可避免首过消除,吸收也较迅速。
静脉注射无首过消除。
记忆:口过消除、肝脏贪污;2分布:qq2806 2924181)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结构(分子大,极性高的物质难以通过,脂溶性高,分子小的容易通过)2)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
形同虚设,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3.生物利用度:给药后,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百分率和速度(静脉给药生物利用度可以达到100%,其他都不可以),反应了吸收的快慢和多少。
2015大苗病理学笔记

2015大苗病理学笔记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一、适应性改变记忆:大小多变1、萎缩:①生理性---成人胸腺萎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各器官萎缩②病理性2、肥大:①代偿性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雌激素---导管3、增生:4、化生:一种成熟---另一种成熟①生皮花生:鳞状上皮化生②间叶组织化生:骨化生③结缔组织化生:骨、软骨、脂肪组织----骑马的二、损伤(一)可逆性损伤1、变性: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2、细胞水肿:ATP生成减少,钠水潴留,形成水肿。
线粒体(能量工厂)和内质网,气球样变----里面是水3.脂肪沉积: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脂肪变心肌呈黄色----黄色斑纹—虎斑心,肌肉变----红色 4.玻璃样变性:透明变性,分为:(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纤维(2)血管壁玻璃样变:-----高血压,细动脉(3)细胞内玻璃样变。
(4)淀粉样变:蛋白质-黏多糖全身淀粉样变可发生在长期慢性炎症疾病---结核,慢性骨髓炎,类风关(5)病理性色素沉着:含铁血黄色沉着,脂褐素沉着(二)不可逆性损伤——细胞死亡1.细胞核的变化-----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1)凝固性坏死---最常见,多见于心、肝、肾、脾等实质器官(2)液化性坏死:脑---乙脑,脊髓;胰腺---急性胰腺炎-----油多的地方。
(3)坏疽:坏死+腐败菌感染①干性坏疽:四肢末端,下肢②湿性坏疽: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如肺、肠、子宫、阑尾、胆囊③气性坏疽:深达肌肉的开放,厌氧菌感染。
-捻发感。
(4)纤维素样坏死:变态反应疾病,急进型高血压2、凋亡:自我了断不引起死亡细胞自溶,无急性炎症,无周围细胞增生修复凋亡小体形成:病毒性肝炎干细胞内---嗜酸性小体三、修复1、再生:周围健康细胞进行增生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皮(细胞,呼吸、消化及生殖道的黏膜上皮),淋巴、造血细胞,间质细胞2).稳定细胞:腺器官的实质细胞—肝,原始间叶细胞。
传染病学笔记

传染病学笔记从小到大,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啥病都能躲着我走。
可没想到,有一次居然被传染病给“盯上”了,这可真是让我长了大见识,也让我对传染病学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末,我和几个好友相约去逛街。
逛累了,我们就随便找了一家小餐馆准备吃点东西。
餐馆不大,人却不少,看起来生意挺红火。
我们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点了些家常菜。
就在等菜的时候,我注意到旁边桌有个小孩一直在咳嗽,咳得那叫一个厉害,小脸都憋红了。
他的家长在一旁不停地给他拍背,可似乎也没什么效果。
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了一下,想着这孩子不会是生病了吧,可也没太往心里去。
不一会儿,我们的菜上来了,大家吃得那叫一个香。
吃完饭,我们又逛了一会儿,就各自回家了。
回到家的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就觉得嗓子有点痒痒的,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我心想,可能是昨天逛街的时候话说多了,嗓子干,也就没当回事。
可是到了下午,这咳嗽越来越厉害,还感觉浑身没劲儿,脑袋也昏昏沉沉的。
我心里开始犯嘀咕:“不会这么倒霉,被那小孩传染了吧?”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开始发烧,浑身发冷,盖了两床被子还觉得不够。
这一夜,我是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难受得要命。
第二天,我强撑着身体去了医院。
一进医院,那场面真是让我吃了一惊。
挂号处排着长长的队,候诊区坐满了人,咳嗽声、喷嚏声此起彼伏。
我心里暗暗叫苦:“这传染病的威力可真大啊!”好不容易轮到我看病了,医生问了我一堆问题,又听了听心肺,最后告诉我可能是被传染了流感。
医生给我开了药,嘱咐我要多喝水,多休息。
回到家,我按照医生的嘱咐吃药、喝水、睡觉。
可是这病啊,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根本不听我的话。
我的体温一直反反复复,咳嗽也没有减轻的迹象。
而且,因为咳嗽得太厉害,我的胸口都开始疼了。
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传染病的可怕。
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悄悄地潜入你的身体,然后大肆破坏。
而且,它还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连累身边的人。
2015年执业医师考试大苗笔记(注释)全

呼吸系统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发展(一个轴):吸烟→慢支→COPD→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慢支+肺气肿=COPD一、病因和发病机制(一)慢支1、外因:吸烟:最常见,主要是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致粘液分泌增多;纤毛功能下降(黄浓痰)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及肺炎球菌;简称:慢支感染球流感理化;气候;过敏(COPD与过敏无直接关系)2、内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亢进,气道反应性增高;呼吸道局部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IgA减少(二)阻塞性肺气肿1、慢支炎症使细支气管部分阻塞,“气体进多出少,只进不出”。
2、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其支架作用,致使呼气时支气管过度缩小或缩闭,导致肺泡内残气量增加。
3、反复肺部感染和慢性炎症4、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或异常。
一般一提到异常,都是指低的。
适用于其他病。
二、病理生理1、慢支:早期主要为小气道功能异常,特点:一大一低即闭合容积大,动态肺适应性降低。
COPD的最大特点:不完全性可逆的气流受限(治疗后不能完全缓解);支气管哮喘是完全可逆的,两者注意区别。
2、肺气肿:呼吸功能主要表现为残气容积增加。
三、临床表现症状: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急性发作的特点:细菌感染时咳黄色脓性痰,且咳嗽加重、痰量增加。
喘息型慢支有支气管痉挛,可出现喘息,常伴有哮鸣音。
☞题目中慢支病人出现黄色脓性痰表示慢支急性发作。
体征:并发肺气肿时出现桶状胸或者两肺透亮度增加或者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触觉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
四、辅助检查呼吸功能检查1、慢支:FEV1/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70%(表明气流受限但不能确定是肺气肿),正常80%2、肺气肿:RV/TLC(残气容积/肺总量)>40%五、COPD的分型:a型:气肿型(红喘型)张大爷(老年人)爱(a)穿红(红喘)衣服,不穿紫衣服(无紫绀)。
心功能正常(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形成胶质结节 4.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衰竭。 5、实验室检查 WBC:一般在(10-20)*109/L。个别可到 30*109/L; 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可确诊。 6、治疗原则 对症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
1.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本病早期急性起病、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 压痛、浅表淋巴肿大等,重者可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2.(题眼):腓肠肌压痛(绝非腓肠肌痉挛) +显 凝==钩体病 3.传染源:黑线姬鼠、猪和犬;传播途径: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 人群易感性:渔民、屠宰工人、从事野外工作的年轻人等感染机会多。 4、临床表现 1.按临床表现不同分为 5 型: 单纯型(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最常见 肺出血型:最重,死亡率最高。 黄疸出血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肾功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5.后发症:饭 后 闭 眼 (1)后发热: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2)反应 性脑膜炎 :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的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 (3)眼后发症; (4)闭塞性脑动脉 炎 :脑血管造影显示多发性脑基底部动脉炎。部分患者脑脊液和血清钩 体补体结合试验及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阳性。多数患者 l~2 个月后恢复正常 注意:后发症没有肾功能衰竭,肾功衰竭是它的分型。 三、辅助检查 确诊:显凝试验( 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 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 四.治疗 首选:青霉素 G 青霉素在首次用药时会出现赫氏反应。为避免,青霉素要从小剂量 40 万单位开始,6h 一次 给药。
常见疾病
病毒性肝炎
1、乙型肝炎病毒(HBV):几个肝炎里面只有乙肝是 DNA 病毒,其他都是 RNA 病毒。HBV 大
球形颗粒又叫 Dane 颗粒,里面分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即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
有核心抗原( HBc Ag)(在血液里查不到)、e 抗原(HBeAg)、HBV-DNA 以及 DNA 多聚酶。
3、 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血中检测到了抗-HCV,是 HCV 感染的标志,它没有保护作用. 4、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病毒,它复制需要 HBV 参与。抗-HDV 也没有保护作
用。 5、戊型肝炎病毒 (HEV):隐性感染见于儿童,显 性感染见于成人;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甲肝和戊肝:急性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乙丙丁肝:急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2.传播途径:甲肝和戊肝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丙、丁肝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体 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儿童感染 HEV 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甲肝 4W,乙肝 3M,丙肝 40 天,丁肝 4-20W,戊肝 6W。 1、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最突出表现是消化道症状;黄疸期也叫恢复 期。 2、 重型肝炎(重肝,肝衰竭)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1)急性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低于 40%(就是重肝)。起病 14 天以内出现肝 衰竭、肝性脑病,病程不超过 3W。
并不表现出来。它的特点就是机体可以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轻微引起组织损 伤。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显性感染(最少见 ):又称临床型感染,是五种过程中发生率最低 的 。是最易识别的。 (4)病原携带者:又叫病原携带状态,没有症状,可以将病原体排出,是许多传染病的重要 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不引起显性感染。只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 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在潜伏阶 段一般不排出体外 ,这是与病原携带状 态的区别点 。 3、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人体是 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 免疫力。 致病力包括:1)侵袭力:病菌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内外毒素。3)数量:与致病力成 正比,与病原体变 异无关 。4)变异性。 4、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 非特异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补体、溶菌酶等 特异免疫:1)IgG:含量最多,能通过胎盘,持续时间长。2)IgM:最早出现,是近期感染 的标志。3)IgA:呼吸道与消化道粘膜局部抗体。4)IgE:出现最晚,作用于原虫、蠕虫。 5.传染病流行的 3 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 是病原体在体内生长繁殖并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可以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 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 非典流感呼(非典 ,流感通过呼吸道传播) 霍乱甲菌消(霍乱 ,甲肝,菌痢,通过消化道传播) 炭疽钩体亲(炭疽 ,钩端螺旋体通过亲密接触传播) 乙脑疟疾咬(乙脑 ,疟疾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丙肝艾滋输 6、传染病的基本 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流行:超过历年;大流行:短时间内迅速传播,甚至跨省跨市;爆发:局部 突然出现大量同种疾病) 3)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外来性 4)感染后免疫: 再感染:痊愈后又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发病中再次感染; 复发:已经恢复或痊愈一段时间,原症状又出现; 再燃:体温尚未下降到正常又出现发热。 7.传染病诊断依 据
4、乙肝 e 抗体(HBeAb 或抗 HBe)阳性:代表病毒复制相对减少,传染性弱。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 或抗 HBc)阳性: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已经痊 愈。 乙肝两对半 135 阳性即医学上俗称的“乙肝大三阳”,一般表示体内乙肝病毒复制较活跃, 传染性相对也较强。但乙肝两对半 135 阳性并不能说明乙肝患者病情的严重的程度和肝脏损 害程度,须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肝脏 B 超和乙肝病毒载量 DNA 等相关检查,综合分析判断方 可大致了解病情的轻重、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以及传染性大小,并根据情况确定适宜的治疗 方案,做到针对性用药,规范化治疗。 乙肝两对半 135 阳性,若检查肝功能正常、无其他临床症状、B 超各项检查未见肝脏明显损 伤者,建议动态观察,每 3-6 个月进行一次 HBV 血清学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及 B 超的检测等。 乙肝两对半 135 阳性,若检查肝功异常,转氨酶超过正常 2 倍以上,HBV-DNA 阳性,常提示 慢性肝炎活动期,即免疫已经启动,此时应把握好治疗时机,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抗病毒和保肝治疗。 乙肝两对半 145 阳性是指在血液检查中乙肝表面抗原、e 抗体和核心抗体呈阳性,我们称之 为乙肝小三阳。 凡出现乙肝两对半 145 阳性(乙肝小三阳),均提示急性或慢性乙肝,体内病毒复制,为乙 肝病毒复制状态。 乙肝两对半 145 阳性应进一步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和 B 超,乙肝两对半 145 阳性 (乙肝小三阳)检查 HBV DNA 依然阳性,表示乙肝病毒依然存在,仍然具有传染性。凡转氨 酶高,病毒活跃的活动性小三阳就需治疗。否则,肝脏会往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方
2015 大苗传染病、性病笔记
1、 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 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均属感染性 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 ,故不一定是传染病。 2、传染病感染过程:5 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最常见 ):又称亚临床型感染。是最常见的类型。指有 些人感染了传染病,
1)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资料。3)实验室检查:检测到病原体是确诊的根本依据;特异性 抗体 igM 提示早期感染或正在感染。 8.传染病的分类 甲类:鼠疫,霍乱 。 丙类:流 行性腮 腺炎、手足 口病、丝虫 病、包虫 病、棘球蚴 病、地方性 斑疹伤寒 ,麻风、 风疹、流感、急性 出血性结膜炎、普通腹泻 (其余的为乙类) 8.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隔离与消毒并重,对症治疗与病原体治疗并重。 2)乙类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四种:SARS、脊髓灰质炎、HINI、肺炭疽 3)传染病上报时间:甲类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要求在 2 小时内上报,其他 24 小时内上报 (有争议) 4) 发现暴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9、切断传播途径,隔离的种类: ① 严密隔离:鼠疫,霍乱、狂犬病等 ② 呼吸道隔离:非典、流感、麻疹、白喉、百日咳、肺结核等 ③ 消化道隔离:伤寒、菌痢、甲肝、⑤ 昆虫隔离:乙脑、疟疾、斑疹伤寒、回归热、丝虫病等 ⑥ 保护性隔离:对抵抗力弱的易感者 ⑦ 血液-体液隔离:乙肝、丙肝、AIDS、钩体病 8)主动免疫有计划,被动免疫是紧急。
(2)亚急性重型肝炎:起病 15-26 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凝血酶原时间(PTA)<40%, 也是判断预后的指标 (3)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乙型肝炎 的基础上出现了亚急性重型肝炎。半 年 治疗 1.干扰素:首选 α 干扰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 2.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3.重型:首选抗病毒治疗-核苷(酸)类似物为主,不主张用干扰素。 4.肝炎分型里没有重度一说,只有急性、亚急性、重型; 注意: 1.重型肝炎一定有神 经的表现; 2.起病急为急性肝炎 ,排除亚急性; 3. 甲肝里面非常重要的指标:抗 HAV-IgG,他的最大特点是:急性期阴性,恢复期阳性; 六、预防 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 打疫苗,即抗原;(2)被动免疫:在暴露于病毒之前或在 潜伏期的最初两周内,肌肉注射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就是一个紧急预防。HbsAg 阳性母亲所 分娩的新生儿,可用高效乙肝免 疫球蛋白(HBIG)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
发热+出血+肾损 伤=流行性出血热 1.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典型三大临表:发热、出血和 急性肾损害。 2.传染源和中间宿主:啮齿类动物(老鼠)。 3. 临床表现 (发热+出血+肾损伤) 三痛:头痛、腰痛 和眼眶痛 三红:颜面、颈、 胸部皮肤潮红 三点:软腭、腋下 、胸背部出血点 4. 实验室检查: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出血热的特异表现。确诊用血清特异抗体(IGM、 IgG)检测。 5.治疗 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动。 1)发热期:预防 DIC2)休克期:血浆外渗,补充血容量。3)少尿期:透析。4)多尿期: 预防感染。5)恢复期: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