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 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了解它们的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的概念,会画它们的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包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如伸缩门、楼梯扶手、堤坝横截面等。
2. 提问学生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1. 展示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其形状。
2.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3. 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强调其关键要素。
(三)梯形的认识1. 展示梯形的教具,让学生观察。
2. 引导学生总结梯形的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 给出梯形的定义,明确上底、下底和腰的概念。
(四)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1. 结合图形,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高的定义。
2. 示范如何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3.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画高。
(五)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或者都不是。
2. 给出一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画出指定的高。
(六)课堂小结1. 回顾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 强调画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布置作业1. 完成课本上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记录下来。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几何图形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能够运用定义进行判断。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具2.学生作业本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窗户、书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形状。
(二)新课1.认识平行四边形(1)老师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老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4)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平行四边形。
2.认识梯形(1)老师出示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梯形的特征。
(3)老师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梯形的定义。
(4)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梯形。
3.对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老师引导学生对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异同点。
4.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哪些是梯形。
(2)学生分享判断结果,老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三)巩固1.老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2.学生分享描述结果,老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答案。
(五)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拍照记录下来。
2.家长签字确认,第二天向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于判断图形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辨识: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尺规作图,让学生亲自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体会两组对边平行与一组对边平行的区别。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精选8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图形,剪子,七巧板教学过程教师导学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1.出示例1,我们认识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哪些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64页)2.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哪些四边形?梯子的侧面-梯形3.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
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形4.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
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①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②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③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④它是平行四边形吗?⑤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3.能够识别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难点: 1. 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个人教材、练习册、文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复习相似图形。
2. 学习 - 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并在笔记本上记下
关键点。
3. 练习- 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例子,并标出对应的边和角。
4. 拓展 - 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筑物、道路等。
第二课时
1. 复习 - 老师出示几幅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让学生逐一通过标出特点来
加深印象。
2. 计算 - 讲解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周长和面积,带领学生做几个练习题。
3. 强化 - 布置一些相关练习作业,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有些学生对边和角的判断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多加强练习,通过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与我交流讨论。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努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及相关公式。
3.能够识别并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能够解决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性质。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绘制和识别。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绘制和识别的技能掌握。
3.如何能够合理使用相关公式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
2.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3.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4.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绘制和识别。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公式。
6.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解决简单数学问题方法。
2. 教学方法1.观察法。
通过观察具体图形,引导学生了解和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对比分析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理解其特殊的几何性质。
3.绘制法。
让学生自主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体会相关性质和公式的应用。
4.探究发现法。
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通过随堂问答的形式,询问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角度、正方形等,以温习复习学生的数学知识。
2.引入主题,简单引导学生们了解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展示一些具体实例。
2. 讲解与演示1.教师通过讲解与演示,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和特征。
2.集中讲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并展示与之相关的公式。
3. 练习与巩固1.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体会相关性质和公式的应用,巩固学习成果。
2.提供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公式解决问题,巩固学习成果。
4. 总结与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让学生全面回顾、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精选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学会四边形分类;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具:课件,平行四边形,梯形模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做猜图形。
请看游戏规则。
(屏幕显示,生读)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
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所以猜得很快,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猜起来比较困难,但没关系,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揭示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建构概念1、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其实生活中就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呈现课本情景图)看这张图片,找一找,有平行四边形吗和梯形吗?说说看!2、构建概念既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应用如此广泛,我们就来深入研究一下。
先来观察,这两种图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1)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有对边平行。
那有什么不同的呢?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师:这是我们观察出来的,真的是这样吗?同学们手中的1号纸上就有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能验证它们的对边平行吗?拿出你的工具开始吧!学生操作,自己验证谁来汇报一下你的验证结果:(叫两名同学)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平行,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大家的验证结果和他一样吗?那你是怎么验证的,能到前面给大家演示一下吗?通过大家刚才的验证,这个平行四边形真的有两组对边平行,这个梯形也真的有一组对边平行。
3、形成概念。
(1)平行四边形。
那么其它的平行四边形或梯形是不是也这样呢?我们先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吧。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学会区分这两种四边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学习的四边形的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四边形特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学会区分这两种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让学生学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直观的图形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实物模型。
2.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介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2.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2.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们的发现。
巩固(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024年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3篇

2024年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3篇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一节课要着重探讨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里是第一次认识,除了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能将四边形分类,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拼一拼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建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我们先来看一组多边形,请找出这组多边形中不同的一个。
(课件出现)1.学生找出三角形。
其余的都是四边形。
2.谁来说说正方形与长方形的.特点。
再请谁来用我们刚学的垂直与平行来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
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认识平行四边形我们先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为了便于研究,现在我们来挑选几根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准备怎么选,怎么拼;拼完以后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然后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发现有什么特征?学生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设
计教案
一、单元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56——P70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7课时
第1课时平行与垂直
一、教学内容:平行与垂直P56-P57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线的过程,掌握其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这两种位置关系的界定的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且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小棒、展示板、三角板、直尺、手工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回忆直线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在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平行
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画一画,小组长组织大家把可能出现的图形汇总。
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
3、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4、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电脑课件来展示,并编上序号。
这些图形,同学们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用铅笔摆图形,分组讨论。
学生在全班汇报,补充说明。
5、尝试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教师参与讨论,强调学生说明分类的标准)
6、根据研究需要,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进行分类。
(重点讨论第3幅图,直线向两头无限延伸,因此应该是相交的)
总结: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不相交。
相交又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的情况。
7、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
(这里我们要强调一定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反例异面直线也不相交的反例,但不是平行的关系。
)
8、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平行的位置关系吗?
第二环节垂直
1、师黑板上把毛线拉,表示直一条直线,再拿出另一条毛线拉直,表示另一条直线,并与第一条相交。
想一想两条直线相交成几个角?各是什么角?(如第4幅图)
2、如果教师转动其中一条直线,使∠1变成直角,那么这其余三个角会变成什么角?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
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记作a⊥b,读作a 垂直于b。
(这里要再次强调是在同一平面内,举出异面垂直的关系)
4、你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在哪里见过垂直的位置关系吗?
(三)巩固发散
1、教材P57 做一做
(四)评价反馈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平行与垂直(在同一平面内)
平行:a∥b 垂直:a⊥b
六、教学后记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
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量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将达到多少万人?
预测身高
在书上完成例2,并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