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36个必考知识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最全汇总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宪法原则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国家机关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宪法权威高于一切法律法规。
二、道德修养与公民道德建设1.人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客观存在,道德修养是人生的任务。
2.公民道德是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一种行为规范,包括守法守纪、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助公益、勤俭节约、爱岗敬业等方面。
3.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各个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经济权利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纳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等。
四、宪法和法律1.宪法是国家最高的法律,具有法律的最高地位和权威。
2.法律是国家法律体系中的一种法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强制力。
3.法律的实施需要依靠政府、司法机关和公民的参与。
4.宪法、法律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即合法性是法律和行政行为的首要要求。
五、刑法与治安防范1.刑法是国家关于行为人犯罪和受罚的规定,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犯罪分为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贩毒、盗窃电动车等不同类型。
3.预防犯罪的方法包括加强安全防范、提高法制意识、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
六、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法律是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道德是法律的基础。
2.法律与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作用,互相影响。
3.遵守法律是道德的基本要求,道德行为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七、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1.网络道德包括尊重他人、保护个人隐私、维护网络安全、合理利用网络等方面。
2.网络法律规范包括保护未成年人、保护个人隐私、禁止网络暴力等。
八、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公民的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方式。
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整理专题

一、前言随着中考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也不断进行更新和改革。
作为中考必备科目,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整理对于备考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的必背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归纳,希望能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1. 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1.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1.2 法治的概念和作用1.3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2. 宪法和法律2.1 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地位2.2 法律的概念和种类2.3 常见的法律知识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1 公民的基本权利3.2 公民的基本义务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5. 公民的道德修养5.1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5.2 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5.3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6. 现代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6.1 理解法律和法治6.2 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7. 犯罪及其预防7.1 犯罪的危害7.2 预防犯罪的方式和方法8. 安全知识8.1 交通安全知识8.2 防火知识8.3 突发事件应对知识9. 社会实践9.1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9.2 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能力9.3 发展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10. 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案例10.1 英雄人物事迹10.2 背反法律的案例10.3 遵守法律的典型案例三、总结通过以上对人教版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的汇总整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在备考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内容的概要和要点。
希望广大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本文提供的知识点,加强复习,顺利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道德与法治基本概念1.1 道德的概念和作用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种内在的信念和行为规范。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总结一、道德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道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形成的一套规范。
2.道德要求人们在行为中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以一种良好的行为态度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精神境界。
3.道德规范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自觉性、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
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关系1.道德是一种自觉的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准则是自愿遵守。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的规范,对人们行为的准则是强制遵守。
2.道德规范在内心产生,直接约束人的内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的,通过法律制裁来实现。
3.道德规范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法律规范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进行修改和调整。
4.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基础,法律规范是道德规范的重要保障。
三、法治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法治是一种国家政治制度模式,是法律地位得到充分体现的一种社会政治制度。
2.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突出特征和优势。
在法治国家中,国家政权的一切活动都以法律为准绳,国家各项权力都要通过法律赋予。
3.法治的基本特点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以法律为前提和依据,依法行政,维护法律权威和法治秩序。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监督权利等。
2.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尊重社会公德等。
五、国家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约束力。
2.国家宪法一般包括宪法序言、宪法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权力机关等内容。
3.国家宪法的作用是规范国家制度、国家权力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纲。
六、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矛盾问题1.法律与道德之间并非总是一致的,有时会出现矛盾、冲突的情况。
2.道德属于道德范畴,通过道德规范进行约束;法律属于法律范畴,通过法律制裁进行约束。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

中考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整理大全一、思想品德1.礼貌与待人接物:-学会向他人问候、道歉、感谢等基本礼貌用语;-遵守礼仪规范,尊重长辈和他人的感受;-端正用语,不说脏话、粗话;-禁止欺负、歧视他人。
2.爱护集体:-尊重集体荣誉,不做违法、违纪、违反社会公共道德的事情;-爱护学校、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垃圾。
3.诚实守信:-养成诚实的品德,不撒谎、不作弊;-守信用,言行一致;-尊重他人的隐私。
4.爱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劳动,依法参加劳动;-珍惜物质,不浪费、乱花钱;-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5.乐于助人:-关心他人,乐于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不歧视残疾人,不辱骂或破坏他人财物。
二、社会公德1.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安全第一,不玩火,不拿陌生人的东西。
2.公共场所注意礼貌:-不喧哗、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不随地乱涂乱画。
3.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听从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学会爱护同学,关心朋友。
4.维护社会安宁:-不参与斗殴、欺凌等违法行为;-看到危险情况及时报警。
5.社会公益:-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法律基础知识1.宪法和法治:-宪法是国家最高法律,国家根本大法;-法治是国家的一种治理方式,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人格权利、财产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3.刑法和民法:-刑法是国家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和处罚的法律体系;-民法是调整公民间财产权益关系的法律体系。
4.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权益和受到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5.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循;-法制观念是指人们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四、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1.掌握法律常识:-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对于突发的法律问题,能够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和判断。
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36个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36个知识点以下为初中道德与法治常考的36个知识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党的最高领导制度
3. 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
4.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5.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和制度
6. 党的纪律处分制度
7.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8.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 科学发展观
11. 全面深化改革
12. 网络安全法
13. 个人信息保护法
14. 未成年人保护法
15. 基本国策和基本方略
16. 国家安全观
17.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1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0.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体系
21. 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2. 刑法中的罪和刑
23. 刑法中的刑罚种类和适用原则
24.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25. 行政法中的行政行为和行政诉讼
26.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7. 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
28. 家庭法律制度
29. 婚姻家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30. 劳动合同法
31. 劳动保护法
32.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33. 学校纪律和管理制度
34. 犯罪的危害和预防
3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
36. 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工作。
整理九年级部编道法知识点总结_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课1、社会生活变化主要包括:物质生活变化、文化生活变化、政治生活变化。
2、五个文明建设:①物质文明建设②精神文明建设③政治文明建设④生态文明建设⑤社会文明建设。
其中物质文明是其它文明的物质基础。
3、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是“根本动力”),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课本P44、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课本 P5(以下“课本”两字略)6、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P77、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 P78、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P89、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P1010、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P1211、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注意表述顺序不能颠倒)P1212、承担责任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P13第二课1、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不能写成唯一载体)课本P182、中华文化的特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灿烂的一页。
P193、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P264、热爱祖国,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责任心、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P26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P306、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P30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P31第三课1、导致挫折的因素概括起来不外乎客观和主管两个方面,外在的客观因素通常难以控制,内在的主观因素多数可以控制。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多。
下面是人教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85个必背知识点:一、国家和法律1.国家的概念和特征2.国家的组成和职能3.共和制和多党制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6.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7.法律的概念和特征9.法律的衡量标准和效力10.法律的保护对象和适用范围11.法律的生效和适用12.法律的事实和适用条件13.法律的权威和司法权力二、宪法和法律知识15.宪法的制定和修改16.宪法的职能和作用17.宪法的实施和保障18.宪法的权威和地位19.法律的内容和构成20.法律的种类和体系21.法律的地位和适用22.法律的法律效力三、法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3.法治的概念和特征24.法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25.法治与行政指挥关系26.法治与行政效能关系27.法治与社会稳定的关系28.法治与公平正义的关系29.法治与自由权利的关系30.法治与廉洁从政的关系31.法治与治理能力的关系32.法治与社会文明的关系34.法治与维护人民利益的关系四、国家机关和国家行政管理35.国家权力机关和职能36.议会制度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7.行政机关和职能38.司法机关和职能39.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政权40.地方政府和职能41.新闻舆论监督制度和职能42.监察机关和职能43.审计机关和职能44.国家机关的法定职责和法定权力五、法律服务和调解45.法律援助和免费法律服务47.法律服务的特点和职能48.法律服务的适用范围49.法律调解和法律援助50.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义务和权利51.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程序和条件52.法律调解和法律服务的效果和法律效力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53.公民的基本权利54.公民的基本义务55.公民的人格权利和民生权益56.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参政权利57.公民的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58.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经济权益59.公民的权利保护制度和机构60.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法律义务61.公民的道德和法律责任62.公民责任的实现和履行途径63.公民道德的法律意义和法律约束七、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64.法律意识的内涵和构成65.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66.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67.法律意识的法治观念68.法治观念的培养和提高69.法治观念的形成和发展70.法治观念的价值和意义71.法治观念的实践和行动72.法治观念的社会化和法治化八、合理证据和证人证言73.合理证据的概念和特征74.合理证据的规则和标准75.合理证据的收集和使用76.合理证据的评价和认定77.证人证言的特点和效力79.证人证言的使役和审查80.证人证言的采信和质证81.证人证言的推定和排除九、法律责任和法律规制82.法律责任的基本观念和构成83.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84.过失和故意的区别和标准85.违法犯罪和违法行为的界限通过对这85个必背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关键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中考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1.这些基本情况知识点包括国家的行政区划、国旗、国歌、国徽、国庆节、军事节日等。
2.基本的法律常识,如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监督是法治的重要手段,法律是人民群众共同遵守和维护的规则等。
3.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4.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平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合法性原则等。
5.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知情权、言论自由权、宗教信仰自由权等。
6.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守法、参加劳动、公德心、社会责任等。
7.公民的法律责任,包括刑法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等。
8.对法律与道德问题的认识,包括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规范行为的标准等。
9.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良好风气。
10.学会正确对待网络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犯罪。
11.学会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关注产品质量,合理消费。
12.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尊重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13.学会正确处理社会问题,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培养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14.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尊重父母,互相帮助,维护家庭的和睦。
15.学会正确处理友情,树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拒绝欺凌、暴力行为。
16.学会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与兴趣爱好。
17.学会正确处理网络威胁和侵权行为,不参与网络欺凌、网络谣言传播等违法行为。
18.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以上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部编版必备核心知识点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社会参与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范围、方向)
重要观点
1.青春期心理矛盾
(1)青春期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
(2)学会调控青春期心理矛盾。处理好这些矛盾,促进自身成长。
2.情绪
(1)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
(2)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情绪犹如双刃剑,既可能对人产生积极影响,又可能对人产生消极影响。
(3)发展地认识自己,通过不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6.与父母交往
(1)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
尽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要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7.逆反心理
9.竞争与合作★
(1)竞争与合作相互依存合作离不开竞争,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与竞争是统一的。
(2)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会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竞争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共同进步。
(3)我们应该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的原则,竞争对手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
法律部分
主题(范围、方向)
重要观点
1.不良诱惑/自我保护/防微杜渐
(1)正确对待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自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2)要自觉维护社会正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做有正义感的人。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的正义而奋斗。
1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我们应该关爱集体,对集体负责。
(3)要善于团结,发挥集体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2)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2)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0.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压力给我们带来的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学会从容面对考试,克服考试焦虑症。
1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宽容
(1)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理解他人,与人为善。
(1)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的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
(2)我们应该与父母积极沟通,亲近父母,消除矛盾和代沟。
8.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1)老师的表扬是肯定,是鼓励,是期待,老师的批评是爱护,鞭策,也是期待。批评和表扬都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2)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要尊重老师,促进自己的成长。
15.做负责任的公民★
(1)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2)每个人都应该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公民。
(3)履行社会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是社会责任感集中体现。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是关爱社会,对社会负责;既奉献了社会,又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体现和提升。
(3)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3.挫折
(1)人生难免有挫折。
(2)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会使我们前进步伐受到阻碍,产生消极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
(3)学会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向困难发起挑战,战胜挫折。
4.自强不息、自尊
(1)自强是进取的动力,是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青少年要自强。
(2)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3)我们要做到尊重别人,我们要做到自尊。
5.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确认识自己,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
(2)生活需要宽容,我们需要学会“宽以待人”。
(3)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宽容并不意味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
12.学会选择★
生活充满选择,我们要有勇气自己作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并从选择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
13.公平/正义★
(1)公平总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要努力追求社会公平。
(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3.权利
(1)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