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技术推广
炼焦新技术

炼焦新技术—煤调湿技术我国现有焦炉生产能力较大,占世界第一位,炼焦煤水分偏高,而且优质炼焦煤日益短缺,围绕现有焦炉和炼焦生产工艺,开发提高焦炭质量和利用炼焦余热的新工艺、新技术是适应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煤调湿技术可降低入炉煤水分,降低炼焦耗热量,增加入炉煤堆密度,提高焦炭质量。
近几年来,煤调湿技术在国内外炼焦行业异军突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煤调湿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使焦炭和化工产品增产11%,提高经济效益;焦炉加热用燃料降低,减少耗热量;焦炭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利用了焦炉余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 ,简称“ CMC ”)技术简述煤调湿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的水分,该技术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使入炉煤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
二、煤调湿的基本原理利用外界热能将入炉煤在焦炉外干燥,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从而控制炼焦耗热量、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焦炭产量或扩大弱粘结性煤的用量。
三、工艺流程及发展煤调湿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水分,并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
煤调湿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开始应用,历经了3 种工艺技术的变革:第一代是热媒油干燥方式;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的流化床装置,设有热风炉,采用焦炉烟道废气或焦炉煤气对其进行加热的干燥方式。
1、第一代煤调湿技术第一代CMC是热煤油干燥方式,其工艺见下图。
热媒油式煤调湿工艺流程图利用热油回收焦炉上升管煤气显热和焦炉烟道气的余热,温度升高到195℃的热油通过干燥机将常温的煤预热到80℃,煤的水分由9%左右降到5.7%,调湿后的煤在运输过程中水分还将降低0.7%,装入煤水分保持在5%±0.7%。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煤调湿技术是炼焦过程中煤预处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炼焦;煤调湿;技术发展;节能减排随着铁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炉的建模,炼焦比的增加和炼焦比的下降,随着炼焦质量要求的提高,炼焦在高炉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煤炭和炼焦木炭进口价格很高,必须从用炼焦节省的资源来扩大优质煤中所占比例和炼焦木炭粘在较低的混合物炼焦、新工艺和新技术炼焦厂应运而生。
一、煤调湿技术概况煤调湿技术(CMC)是在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
利用焦化的余热,将煤的含水率调整为目标值。
CMC目前在美国、德国、法国和其他13个国家广泛使用。
其中13个是最先进的。
在世界之巅。
到目前为止,CMC已经经过了三代人的发展。
第一代干燥导电油。
传热油吸收焦炉废气和焦炉煤气的敏感热量。
第二代是蒸汽干的。
热源是由干焦蒸汽产生的低压蒸汽,蒸汽是间接加热的,用于在多管干燥器中干燥煤。
第三代流化床。
利用焦炉废气在流化床上的热能,直接将煤转化为混合物。
第三代CMC流化床干燥技术短,设备不足,结构简单。
它们具有以下优点:投资经济、运营成本低、维护方便、面积小、效率高。
二、煤调湿技术对炼焦过程节能减排、增产降耗的作用效果及原理1、减少总焦炭消耗。
每减少1%的含水率,炼焦的热消耗就会减少62MJ/t(干煤)。
采用煤炭调湿技术后,将燃煤水分从10%降至6%,炼焦消费热度约248mj/t(干煤),8.48公斤标煤/t(干煤)。
炼焦能源消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炉中煤的含水率降低,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水分加热和蒸发潜热。
2、提高焦炉生产能力。
从实际意义上讲,煤的含水率从10%下降到6%。
在5%的情况下,焦炉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大约7-11%,这可能取决于窑的类型、窑的条件和操作条件。
焦炭产量的增加是由于调湿后炼焦时间的减少和炉内煤的积累密度的增加。
国内外焦化前沿技术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焦化技术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顶装焦炉的超大型化、捣固焦炉的大型化、干熄焦技术的推广及大型化、煤调湿技术的推广和焦炉煤气制甲醇等。
另外,还有一批前沿技术正在研究开发,下面对这些技术的研发情况作一介绍。
1 日本SCOPE21炼焦技术SCOPE21是“面向21世纪高效与环保型超级焦炉”,是针对当今炼焦工艺存在的问题(如:煤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开展的为期10年的新炼焦技术的研究。
该研究的目标有:将炼焦利用劣质煤比例从20%提高到50%;焦炉生产效率提高3倍;使炼焦过程产生的NO x减少30%;实现无烟无尘密闭生产;节省能源20%。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SCOPE21新炼焦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在2001年完成中试的基础上,2003年3月起进行了1年单孔炉(50t焦炭/d)半工业试验,煤处理量为6t/h,为实际设备的1/10~1/20。
单孔炉尺寸为7.5m×8m×0.45m(高×长×宽),炉长是实炉长度的1/2,炉高和炉宽与实炉相同。
共试验440炉,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平均焦炭强度DI15015 =84.8,比通常值高2.5,在非粘结煤配比为50%时,操作也没有问题。
在装入煤温度t=330℃、炉温1250℃、结焦时间为7.4h时,其生产率提高2.4倍。
焦炉废气中NO x浓度在100ppm以下,工艺能耗降低21%,占地面积节约1/2,设备费降低16%,总生产成本费降低18%。
据悉,日本正在新日铁大分厂建设类似于SCOPE21技术的新焦炉。
2 焦炉荒煤气显热的回收技术从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650~700℃荒煤气(露点为65℃左右)带出的显热占焦炉总热量的32%。
为了冷却高温的荒煤气,在桥管和集气管喷洒大量70~75℃的循环氨水,荒煤气与循环氨水充分接触。
由于荒煤气温度很高且远未被水汽所饱和,所以煤气放出大量显热,循环氨水吸收热量后大量蒸发,快速进行着传质和传热过程。
钢铁企业关于节能环保有什么合理化建议

钢铁企业关于节能环保有什么合理化建议钢铁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节能环保有以下几点建议:一、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发电技术高炉炉顶煤气余压回收发电技术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中的余压能及热能经透平膨胀做功来驱动发电机发电的一项技术。
所用的透平装置TRT是利用炉顶煤气压力回收炼铁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是不消耗燃料,无污染的经济的发电设备。
现代高炉炉顶压力达0.15到0.25兆帕,炉顶煤气中存在大量势能。
TRT就是利用炉顶煤气剩余压力使气体在透平内膨胀做功,推动透平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TRT发电不消耗任何燃料就回收大量电力,根据炉顶压力不同每吨铁可发电20-40Kwh,如果高炉煤气采用干法除尘发电量可增加30%左右。
一般炉子越大,炉顶压力越高,投资回收期越短。
这种发电方式既不消耗任何燃料,也不产生环境污染,发电成本又低是高炉冶炼工序的重大节能项目,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此技术在国外非常普及,国内正在逐步推广。
二、干法熄焦技术干法熄焦技术是相对于用水熄灭炽热红焦的湿法熄焦而言的,简称“干熄焦”。
它是回收红热焦显热、改善操作环境的一项先进工艺技术,有利于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焦化工序能耗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目前干熄焦技术是国外应用较广泛的一项技术。
采用干熄焦可回收80%的红焦显热,平均每熄一顿焦炭可回收3.9Mp、4500C的蒸汽0.45-0.6吨。
若将这些干熄焦产生的蒸汽用来发电,采用全凝机组时,平均每熄一顿红焦,净发电95-110Kwh。
扣除干熄焦自身的能量消耗,包括低压蒸汽、氮气、电力、纯水等,采用干熄焦平均降低炼焦能耗40kgce/t焦左右。
三、煤调湿技术煤调湿技术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在干燥煤炼焦工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通过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转炉煤水分的一种炼焦用煤的预处理技术。
其核心是不管原料的水分是多少,装入炉内的煤的水分要控制在5%~6%的范围内。
四、焦炉煤气制氢技术煤气资源化利用除了钢厂发电外,还可以高附加值利用,如焦炉煤气生产氢气不仅可以提高利用的附加值也有利于温室气体减排。
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超低排放技术推广方案(一)

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超低排放技术推广方案一、实施背景近年来,我国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据统计,这些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国工业排放的30%以上,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社会环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二、工作原理超低排放技术是指将污染物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降低到最低限度的技术。
这些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包括:1. 干法除尘:利用重力、离心力等物理方法将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
2. 湿法除尘:用水或其他液体洗涤烟气中的粉尘,使其沉淀或凝聚成泥浆状,再经脱水、干燥等处理后回收。
3. 静电除尘:利用静电场使粉尘颗粒带电,并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吸附收集。
4. 布袋除尘:用纤维织物作为过滤材料,使粉尘颗粒在滤布表面形成一层过滤层,从而达到除尘效果。
5. 脱硫脱硝:通过化学反应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硫酸盐和硝酸盐。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建立项目试点:选择一些钢铁、焦化、铁合金企业作为试点,安装超低排放设施并投入使用,监测其运行效果。
2. 制定推广计划:根据试点项目的运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制定超低排放技术推广计划。
3. 技术培训:组织相关企业进行超低排放技术培训,提高企业对超低排放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 推广实施:按照推广计划,在钢铁、焦化、铁合金企业中全面推广超低排放技术,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确保实施效果。
5. 评估总结:对超低排放技术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钢铁、焦化、铁合金行业中的各类企业和生产环节,包括烧结、球团、炼铁、炼钢、焦化等。
具体适用范围可按照地区和企业类型进行分类:1. 地区范围:适用于各省市钢铁、焦化、铁合金企业所在的地区。
2. 企业类型:适用于所有类型的钢铁、焦化、铁合金企业,包括民营、股份制、国有等企业。
五、创新要点1. 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超低排放技术,使污染物排放量降至最低限度。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煤调 湿 不 同于 煤 预热 和 煤 干 燥 。煤 调 湿有 严 格 的 水分 控 制 目标 , 追 求 最大 限 度地 去 除入 炉煤 水 分 ,而只 是把 水 分稳 定在 相对 低 的水 产,且 保持 水 分恒 定 。煤 预热 则要 求装 炉 前尽 可 能降 低入 炉 煤所 含水 净。生 产 中 ,将 入 炉煤 加 热到 2 0 0 o c以上 ,尽 可 能脱 除 水分 ,甚至 完
该技 术的特点 是调 湿均匀 且有 选择性 ,调 湿效 果好 、快速 且 高效 、 安全 性好 、可 靠性 高 、投 资和 运行 费用 低 、占地面 积小 。 目前工 业化 应 用仍在 进一 步完善 和研 究中 。 三 、煤 调湿 技术运行 良好效 果 阐述
1 . 降 低炼焦 耗热 量 采用 煤调 湿技 术 后 ,降低 了入 炉煤 的 含水 量 。焦炉 炭 化室 成焦 过
处理 。
圭 可 行技 术 指南 ( 试行) 》 ,国家 工信 部 于 2 0 1 0年 曾下 发 《 关 于 印发 钢 炙企业 炼焦 煤调 湿等 4项技术 推广 实施方 案 的通知》,对煤 调湿 技术 进
亍 _ 推广 。
一
、
煤调 湿技 术简介
煤 调湿 技术 是 基于 煤干 燥技 术 发展 起 来 的炼焦 煤 预处 理 技术 。煤 周 湿是 “ 装炉 煤 水分 控制 工 艺 ”的简 称 。主 要是 利 用焦 化厂 余热 ,如 葛 温烟 道 气 、上升 管 处煤 气 余热 、焦 炭显 热 等 ,在装 炉前 将 配合 煤加 熟 预处 理 ,脱除 煤料 中 的部 分水 分 ,保持 装 炉煤 水分 稳 定在 6 % 左右 ,
2 0 3
1 键 年月 6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贸 i c a l T 易 r a d e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我国是生产和消费大国,焦煤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尤其广泛。
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焦煤产量达到3.88亿吨,消费量达3.84亿吨;2011年更是达到了4.2亿吨,消费量是4.0亿吨,生产和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60%。
但焦化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烟气等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对人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
焦化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影响焦化行业继续向前发展的瓶颈,只有对焦化行业进行技术改革,降低污染消耗,才能实现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炼焦厂配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煤调技术是在焦煤轻度热解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它的操作原理是:将煤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使煤完全干燥脱水,直至其发生轻度热解后再装炉炼焦。
焦煤在经过热预处理后,堆积密度得到提高,同时增加了焦煤在炭化室中的填装量,使得炼焦速度提升,缩短了焦煤的生产周期,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焦炭的质量。
20世纪中期,焦炭生产国开始了工业化试验和推广,但由于科技发展有限,该工艺对设备的要求极高,且工艺过程极为复杂,对配煤技术和焦炉结构的匹配性要求高,由于堆积密度的增加,煤在炼焦过程中不断膨胀,造成很多压力,导致炉墙损坏,减少了焦炉的使用寿命。
还有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与当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相悖,使得该项工艺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现在早已停用。
针对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开发出焦煤预热调湿技术,它的操作原理是:装炉前,利用炼焦过程中残留的余热,将焦煤中部分水分保留在一定值,提高煤的温度,最后完成装煤炼焦过程。
煤一般较干燥,煤调湿的好处就是能将水分控制住,确保煤在入炉后水分稳定。
煤调湿工艺既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截至2010年,日本的焦化厂中,煤调湿装置占据焦炉总数的70.5%,成为主要的炼煤方式。
煤调湿技术在炼焦生产中的应用

赵 爱 华
( 唐 山中润煤化 _ 7 - 有 限公 司, 河北 唐 山 0 6 3 6 1 1 )
摘要 : 简要介绍 了煤调 湿技 术的基本原理及其 与煤预 热和煤 干燥技 术的 区别。重 点介 绍 了
导热油煤调 湿 、 蒸汽煤调湿 、 烟道 气流化 床煤 调 湿 以及 风动 选择 分级煤 调 湿工 艺的 应 用及 优 缺
境, 是 国家鼓 励 的重 点 节 能 环保 项 目。该 技术 被 列
气、 上升管 处煤气 余 热 、 焦炭 显 热 等 , 在 装炉 前 将 配
合煤 加热 预 处 理 , 脱 除 煤 料 中 的部 分 水 分 , 保 持 装 炉煤水分 稳定在 6 %左右 , 然后装 炉炼 焦 。 煤调 湿 不 同于 煤 预 热 和 煤 干 燥 。煤 调 湿 有 严 格 的水分 控制 目标 , 不追 求 最 大 限度 地 去 除人 炉煤 水分, 而 只是 把 水 分 稳 定 在 相 对 低 的水 平 , 且 保 持 水分恒 定 。煤 预 热则 要 求 装 炉 前 尽 可 能 降 低 入 炉 煤所含 水分 。生产 中, 将入 炉煤加 热到 2 0 0℃ 以上 ,
入 国家环保 部颁 布 的《 钢铁 行 业焦 化 工艺 污 染 防治
最佳可行技术指南( 试行 ) 》 , 国家工信部于 2 0 1 0年 曾下 发《 关 于 印发钢铁 企业 炼 焦煤 调 湿 等 4项技 术 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 , 对煤调湿技术进行推广 。
煤调 湿技术 作 为炼 焦 用 煤 预处 理 技术 , 近年 来 得到快速发 展 。该 技术不 仅 可 以提 高 焦炉 生产 能力
焦煤 预处 理 技 术 。煤 调 湿 是 “ 装 炉 煤 水 分 控 制 工 艺” 的简 称 。主 要 是 利 用 焦 化 厂余 热 , 如 高 温 烟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技术推广实施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前 言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5%,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总量的14%和17%,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
当前,钢铁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行业企业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技术管理水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钢铁企业中,铁前工序耗能量(含烧结、焦化、炼铁)占全行业耗能量70%以上,是节能降耗的重点。
炼焦煤调湿是一项采用特殊工艺设施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除去部分水分,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水分的技术。
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焦化工序能耗,减少废水排放量,同时能够提高焦炭产量和质量,从而促进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本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2010~2014年),在条件成熟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推广炼焦煤调湿技术,预期采用煤调湿焦炭产量近8300万吨,最终形成7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为钢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降耗发挥积极作用。
目 录一、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1)(一)煤调湿技术概况 (1)(二)应用现状 (2)(三)存在的问题 (3)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3)(一)指导思想 (3)(二)基本原则 (4)(三)建设目标 (4)三、主要内容 (5)(一)范围和条件 (5)(二)建设内容 (5)(三)实施进度 (5)(四)项目投资估算 (5)四、组织实施 (5)五、配套措施 (6)一、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一)煤调湿技术概况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
煤调湿技术是指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设施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除去一部分水分,使入炉煤水分稳定在6~6.5%。
采用该技术,将大大减少炼焦耗热量,并减少焦化污水排放量。
煤调湿与煤预热和煤干燥不同,煤预热是将入炉煤在装炉前用热载体(气体或固体)快速加热到热分解开始前温度(150℃~250℃),此时煤水分为零,然后装炉炼焦;煤干燥没有严格水分控制措施。
而煤调湿有严格水分控制措施,能够确保装炉煤水分稳定。
目前国际上有三种形式的煤调湿技术:1.导热油为热源(简称导热油煤调湿)导热油为热载体,通过换热器吸收焦炉烟道气和荒煤气显热后,温度升高至~210℃,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内,对湿煤进行间接加热干燥,控制装炉煤水分。
2.蒸汽为热源(简称蒸汽煤调湿)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企业内其它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对湿煤间接加热干燥,控制装炉煤水分。
这种蒸汽加热的多管回转式干燥机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蒸汽在管内、煤料在管外,另一种是煤料1在管内,蒸汽在管外。
3.焦炉烟道气为热源(简称流化床煤调湿或烟道气煤调湿)利用焦炉烟道气作为热源,通过流化床干燥机将湿煤进行直接加热干燥,控制装炉煤水分。
我国煤调湿技术研发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攻关,已基本掌握蒸汽煤调湿和烟道气煤调湿两种技术。
济钢、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日联节能环保有限公司已掌握烟道气煤调湿技术,兰州天华干燥工程设计研究院已掌握蒸汽煤调湿技术。
(二)应用现状我国应用煤调湿技术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在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实施煤炭调湿设备示范工程,当时因技术、设计、设备及施工、操作等多方原因,该装置仅断断续续运行了两年多就停产至今。
2007年10月,济钢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套煤调湿装置投入运行,煤处理能力300t/h。
同年宝钢、太钢、攀钢采用以干熄焦发电背压蒸汽为热源的蒸汽煤调湿技术,其中宝钢1套煤处理能力300t/h的调湿装置于2008年底投入运行,太钢1套煤处理能力410t/h的调湿装置于2008年底开始试运行,攀钢和马钢正在建设煤调湿装置。
预计到2009年底全2国将有5套煤调湿装置生产运行,煤处理能力共计1490t/h。
2008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炭产量约10000万吨,其中炼焦煤水分含量超过9.5%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炭产量达9000~9200万吨,已拥有煤调湿装置5套(含在建),采用煤调湿焦炭产量约770万吨,仅占8.5%。
(三)存在的问题1.国内部分已建煤调湿装置的节能效果有待提高目前,国内运行的煤调湿装置大多以蒸汽为热源,能耗较高;相比较而言,烟道气煤调湿利用烟道气余热干燥入炉煤,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
因此,今后国内应大力推广利用烟道气余热作为干燥媒介的煤调湿技术。
2.环保治理措施有待完善采用煤调湿技术,由于煤含水量减少,在转运和装煤过程中粉尘量、粗焦油含渣量以及炭化室炉墙和上升管结石墨有所增加,有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与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方向,积极推广炼焦煤调湿技术,提高钢铁企业能源利用效率,为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基础。
3(二)基本原则1.坚持企业主体原则。
企业是节能降耗的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受益主体,要通过加强政策导向和信息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自主实施节能技术示范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推动炼焦煤调湿项目建设。
2.坚持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炉优先原则。
目前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炉加热基本采用混合煤气,拥有丰富烟道气余热资源,建设烟道气煤调湿装置条件好,既能节约焦炉加热煤气,减少蒸氨废水排放,还可提高焦炭产量和质量。
3.坚持整体推进与分年度实施相结合。
方案的实施坚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并结合资金安排、市场环境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分年度、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炼焦煤调湿项目稳妥有序推进。
4.坚持技术推广与产业调整和振兴相结合。
方案的实施将与落实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结合,把重点节能技术示范推广作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加快企业炼焦煤调湿项目建设并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
(三)建设目标在条件成熟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中,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炼焦煤调湿示范项目,预期采用煤调湿焦炭产量近8300万吨,形成7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4三、主要内容(一)范围和条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规定的焦炉。
重点面向炼焦煤水分含量超过9.5%的大中型钢铁企业。
(二)建设内容本实施方案重点推广烟道气煤调湿技术,以充分利用烟道余热。
烟道气煤调湿系统主要由调湿装置、煤料输送系统、除尘设施和配套设施等组成。
其中流化床干燥机是烟道气煤调湿系统的关键设备。
1.调湿装置:包括流化床干燥机、引风机、分离器等。
2.煤料输送系统:包括调湿煤料输送系统及转运站。
3.除尘设施:包括旋风或布袋除尘器等。
4.配套设施:包括排烟风机、循环风机、管道、烟囱等。
(三)实施进度实施期为5年,即2010~2014年。
(四)项目投资估算计划建设烟道气煤调湿装置69套,采用煤调湿焦炭产量近8300万吨,预计项目总投资54亿元。
四、组织实施(一)组织单位5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二)实施主体符合条件的钢铁企业。
(三)参与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有关设计单位及节能技术服务机构等。
五、配套措施(一)加大对炼焦煤调湿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国家已出台的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围绕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挥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企业建设炼焦煤调湿项目及相应环保治理措施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企业使用国产化设备。
(二)完善多元化的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投融资机制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吸引和带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鼓励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等方式,通过市场渠道筹集节能减排资金。
(三)加强对炼焦煤调湿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各地方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跟踪和管理,定期组织项目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及时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对项目节能效果和实施水平等进行后续评估,确保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和6资金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并实现预期节能效果。
(四)完善炼焦煤调湿技术评价标准和应用规范建立和完善炼焦煤调湿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加快研究制订并严格执行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应用规范,以指导和规范项目投资建设与稳定运行,促进炼焦煤调湿技术的推广实施。
附件: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技术推广实施项目表7附件: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技术推广实施项目表序号 企 业 名 称煤调湿装置(套)煤调湿焦炭量(万吨)预计节能量(万吨)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5 630 5.72 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510 4.63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284 2.64 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98 0.95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300 2.76 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372 3.47 首钢京唐钢铁公司 2 380 3.48 首钢迁安钢铁公司 2 220 29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 72 0.710 河北钢铁集团唐山钢铁公司 2 274 2.511 河北钢铁集团邯郸钢铁公司 2 300 2.712 山东钢铁集团济南钢铁公司 2 240 2.213 山东钢铁集团莱芜钢铁公司 4 412 3.814 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278 2.515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3 410 3.716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2 330 317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 170 1.518 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2 170 1.519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5 640 5.820 华菱集团湘潭钢铁公司 2 320 2.921 华菱集团涟源钢铁公司 1 115 122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 3 535 4.823 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 3 350 3.224 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 226 225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 3 270 2.426 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140 1.327 昆明钢铁有限公司 2 156 1.428 福建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90 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