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合集下载

炼焦新技术

炼焦新技术

炼焦新技术—煤调湿技术我国现有焦炉生产能力较大,占世界第一位,炼焦煤水分偏高,而且优质炼焦煤日益短缺,围绕现有焦炉和炼焦生产工艺,开发提高焦炭质量和利用炼焦余热的新工艺、新技术是适应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煤调湿技术可降低入炉煤水分,降低炼焦耗热量,增加入炉煤堆密度,提高焦炭质量。

近几年来,煤调湿技术在国内外炼焦行业异军突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煤调湿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使焦炭和化工产品增产11%,提高经济效益;焦炉加热用燃料降低,减少耗热量;焦炭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利用了焦炉余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 ,简称“ CMC ”)技术简述煤调湿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的水分,该技术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使入炉煤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

二、煤调湿的基本原理利用外界热能将入炉煤在焦炉外干燥,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从而控制炼焦耗热量、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焦炭产量或扩大弱粘结性煤的用量。

三、工艺流程及发展煤调湿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水分,并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

煤调湿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开始应用,历经了3 种工艺技术的变革:第一代是热媒油干燥方式;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的流化床装置,设有热风炉,采用焦炉烟道废气或焦炉煤气对其进行加热的干燥方式。

1、第一代煤调湿技术第一代CMC是热煤油干燥方式,其工艺见下图。

热媒油式煤调湿工艺流程图利用热油回收焦炉上升管煤气显热和焦炉烟道气的余热,温度升高到195℃的热油通过干燥机将常温的煤预热到80℃,煤的水分由9%左右降到5.7%,调湿后的煤在运输过程中水分还将降低0.7%,装入煤水分保持在5%±0.7%。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煤调湿技术是炼焦过程中煤预处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炼焦;煤调湿;技术发展;节能减排随着铁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炉的建模,炼焦比的增加和炼焦比的下降,随着炼焦质量要求的提高,炼焦在高炉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煤炭和炼焦木炭进口价格很高,必须从用炼焦节省的资源来扩大优质煤中所占比例和炼焦木炭粘在较低的混合物炼焦、新工艺和新技术炼焦厂应运而生。

一、煤调湿技术概况煤调湿技术(CMC)是在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

利用焦化的余热,将煤的含水率调整为目标值。

CMC目前在美国、德国、法国和其他13个国家广泛使用。

其中13个是最先进的。

在世界之巅。

到目前为止,CMC已经经过了三代人的发展。

第一代干燥导电油。

传热油吸收焦炉废气和焦炉煤气的敏感热量。

第二代是蒸汽干的。

热源是由干焦蒸汽产生的低压蒸汽,蒸汽是间接加热的,用于在多管干燥器中干燥煤。

第三代流化床。

利用焦炉废气在流化床上的热能,直接将煤转化为混合物。

第三代CMC流化床干燥技术短,设备不足,结构简单。

它们具有以下优点:投资经济、运营成本低、维护方便、面积小、效率高。

二、煤调湿技术对炼焦过程节能减排、增产降耗的作用效果及原理1、减少总焦炭消耗。

每减少1%的含水率,炼焦的热消耗就会减少62MJ/t(干煤)。

采用煤炭调湿技术后,将燃煤水分从10%降至6%,炼焦消费热度约248mj/t(干煤),8.48公斤标煤/t(干煤)。

炼焦能源消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炉中煤的含水率降低,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水分加热和蒸发潜热。

2、提高焦炉生产能力。

从实际意义上讲,煤的含水率从10%下降到6%。

在5%的情况下,焦炉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大约7-11%,这可能取决于窑的类型、窑的条件和操作条件。

焦炭产量的增加是由于调湿后炼焦时间的减少和炉内煤的积累密度的增加。

煤调湿介绍资料

煤调湿介绍资料

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简称“CM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界热能将入炉煤在焦炉外干燥,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从而控制炼焦耗热量、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焦炭产量或扩大弱粘结性煤用量的技术。

随着国内炼焦行业的快速发展,主炼焦煤即焦煤越来越紧缺,因此增大弱粘结煤的配比势在必行。

而CMC技术从工艺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上,可以解决此问题。

CMC具有以下主要优点:(1)入炉煤堆密度增加据测算,每降低1%的水分,堆密度相应增加1.0~1.5%,从而达到在炭化室有效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装煤,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按水分降低4%计,可增产4~6%。

(2)焦炉结焦时间缩短每降低1%的水分可以缩短结焦时间为0.5~1.0%,据此可以增加每天的出焦孔数。

因此也能增加焦炭产量。

(3)每降低1%的水分焦炭强度可以增加0.15~0.2%,在保持原来的焦炭强度条件下,可以增加弱粘结煤的配煤比例。

一般情况下,可以增加5~8%的弱粘煤,具体数值要根据生产过程中对煤种进行试验确定。

(4)由于入炉煤水分的降低,可以降低炼焦耗热量,每降低1%的水分可以节省41.8~83.6MJ/t-煤的能源。

(5)由于入炉煤总水分的降低,剩余氨水量降低,可以减少焦化污水的处理量。

CMC工艺流程本流程是基于新日铁研发的最新CMC技术,即利用焦炉烟道废气的余热,通过流动床对入炉煤进行有控制的干燥。

具有节能显著、设备简化等特点。

从粉碎机后胶带输送机运出的湿煤,经卸料器从胶带机上卸下,通过卸料溜槽、异物分离筛,将大块的煤或杂物除掉,然后将湿煤送入湿煤漏斗中,电磁振动给料机均匀地将煤送给流化床干燥机,在干燥机内,湿煤的水分降至7%,其中80~90%的干煤(主要是粗颗粒煤)通过旋转阀被直接送至胶带输送机上,其余10~20%的干煤(主要是细煤粉)随干燥废气送至布袋除尘器,从布袋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煤,其水分约2%,为抑制扬尘,用混碾机将粉煤和焦油(可含焦油渣)混合,然后与从干燥机来出来的煤汇合经胶带输送机送入煤塔。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道 废气 、干 熄焦蒸 汽 或其 它低 压蒸 汽等 ,对装 炉 煤进 行 加 热 ,使 其 水 分 降 低 到 5 一 % ,然 后 % 6
再装 入 焦炉 的技术 。 煤 调湿 技术 是 由 日本新 日铁开 发应用 的 ,到 目前共 开发 了三 代技 术 。第一 代是 导热 油干燥 技 术 ,该技 术 利用 导热 油 回收焦 炉上 升管煤 气显 热
的减 排 。 煤 调 湿 ( o lMo tr o t l Ca iue C n o,简 称 s r C MC) 是 焦 化 行 业 节 能 减 排 的重 要 技 术 之 一 ,
进行 间接 加 热 ,19 9 1年在 新 日铁 君 津 厂 建 成 第

套 装置 。第 三代 为 19 9 6年 在 日本 室 兰 焦 化 厂
Jn 2 1 a .0 0
图 1 由图可见 ,水分 为 1% ~1% 的煤料 由湿 。 0 1 煤 料仓送 往两 个室组 成 的流化床 干燥 机 ,煤 料在 气 体分 布板上 由 1 移 向 2室 ,从分 布板进人 的 室
热 风直接 与煤 粒接触 ,对煤料 进行 加热干燥 ,使
节能减排 推 广 应 用
内加 快 C MC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煤 调 湿
Ap ia i ft h r e e a i n CM C e h i ue f r c a pl ton o he t i d g n r to c t c n q o o l
收稿 日期 :0 9—0 2 20 4— 0 黄智斌 (9 0一 ) 高工 ;1 13 广 东省 韶关 市。 17 , 5 22
日本 室 兰焦化 厂 的第三代 煤调 湿工 艺 流程见
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摘要:煤调湿技术不但可以增加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炼焦时所需的能源,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文对煤调湿这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简介,并阐述了煤调湿技术的几种主要工艺,以及每种工艺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又分析了煤调湿技术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该技术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煤调湿炼焦工艺技术应用煤调湿技术作为炼焦用煤预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煤调湿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能降低炼焦能耗,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国家鼓励的重点节能环保项目。

此外,该技术还被列入了国家环保部颁布的《钢铁行业焦化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国家工信部于2010年曾下发《关于印发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等4项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煤调湿技术进行推广。

一、煤调湿技术简介煤调湿技术是基于煤干燥技术发展起来的炼焦煤预处理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

主要是利用焦化厂余热,如高温烟道气、上升管处煤气余热、焦炭显热等,在装炉前将配合煤加热预处理,脱除煤料中的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

煤调湿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

煤调湿有严格的水分控制目标,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且保持水分恒定。

煤预热则要求装炉前尽可能降低入炉煤所含水分。

生产中,将入炉煤加热到200℃以上,尽可能脱除水分,甚至完全脱除,该过程相当于炼焦过程中配合煤在炭化室的初步加热脱水过程。

中国焦化企业和国外焦化企业在20世纪均做过工业化研究。

但该技术实际生产中存在系统设备使用寿命短、操作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焦化行业已基本不采用。

二、煤调湿技术主要工艺中的优缺点解析煤调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工艺技术1.导热油煤调湿导热油煤调湿技术,又称为热煤油煤调湿,属于第一代煤调湿。

煤调湿捣固炼焦基本工艺的探讨

煤调湿捣固炼焦基本工艺的探讨
KJl / 1
16 7
企 业 技 术 开 发
21年 3 02 月
我 厂 焦 炉 煤 气 热 值 (0 1年 1~l 21 2月 平 均 ) 为 为保证调湿设备排废气 ,在烟 囱出口烟尘排放浓度 1. 6 0 k N 。即外部燃烧焦炉煤气补充量为 2 14 小于 3 g m , 6 9 ×1 j m , 4 / 76 0m / 选用旋风除尘器一 台, N 布袋除尘器一台 , m , 每 日操作 时间为 1 ,即需 3 . 6 所示。 2h 2 9 万 I 焦炉煤 具体方案表 4 5 T I
无烟煤人 配炼焦 ,有效降低 了入炉煤成本和 冶金焦生产 成本 。 配入无烟煤炼焦经十年左 右的生产实践 , 取得 了比 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 为了进一步降低人炉煤成本 , 拟将现 有二座顶装焦炉改造为侧装捣固焦炉 ,进一步提高无烟 煤 配 比至 1%左 右 , 通 过 捣 固炼 焦 , 现 有 配 煤 比基 础 0 或 在 上, 再多配入低粘结性煤 ( 如气煤 、 气肥煤 等 ) 炼焦 , 在确 保冶金焦质量稳定前提下 , 进一步降低冶金焦成本 。 为 了 实 现顶 装 改 侧 装捣 固炼 焦 目的 ,必 须 解 决 以下 两个 问题 :其一 ,人炉配合煤<3 m细度 大于 9 %; m 0 其 二 ,雨季期间进 厂煤水份 ( 最高达 1%)降低至 1. 4 5 0 5-
表 4 调湿设备排 废气保证方案
②捣 固煤 调湿 可充分 利 用现 有 1 、#焦炉 >2 5 #2 4 ℃废气 , 加部分焦炉
煤气补燃方式 , 使煤水份从最 高 1% 5
下 降为 1.±0 %。 0 5 . 5 ③经分析计算 , 为确保达 到以上 分析 工 艺 目标 ,取 3 0 m干 筒 对 50m 煤 进 行 调 湿 , 30t 机 械 风 选 机 进 取 0 h / 行风选 , 大于 3m m部分用 10/ 5 h进行单种煤粉碎 , t 过程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拳 后 装炉 炼焦 。
煤调 湿 不 同于 煤 预热 和 煤 干 燥 。煤 调 湿有 严 格 的 水分 控 制 目标 , 追 求 最大 限 度地 去 除入 炉煤 水 分 ,而只 是把 水 分稳 定在 相对 低 的水 产,且 保持 水 分恒 定 。煤 预热 则要 求装 炉 前尽 可 能降 低入 炉 煤所 含水 净。生 产 中 ,将 入 炉煤 加 热到 2 0 0 o c以上 ,尽 可 能脱 除 水分 ,甚至 完
该技 术的特点 是调 湿均匀 且有 选择性 ,调 湿效 果好 、快速 且 高效 、 安全 性好 、可 靠性 高 、投 资和 运行 费用 低 、占地面 积小 。 目前工 业化 应 用仍在 进一 步完善 和研 究中 。 三 、煤 调湿 技术运行 良好效 果 阐述
1 . 降 低炼焦 耗热 量 采用 煤调 湿技 术 后 ,降低 了入 炉煤 的 含水 量 。焦炉 炭 化室 成焦 过
处理 。
圭 可 行技 术 指南 ( 试行) 》 ,国家 工信 部 于 2 0 1 0年 曾下 发 《 关 于 印发 钢 炙企业 炼焦 煤调 湿等 4项技术 推广 实施方 案 的通知》,对煤 调湿 技术 进
亍 _ 推广 。


煤调 湿技 术简介
煤 调湿 技术 是 基于 煤干 燥技 术 发展 起 来 的炼焦 煤 预处 理 技术 。煤 周 湿是 “ 装炉 煤 水分 控制 工 艺 ”的简 称 。主 要是 利 用焦 化厂 余热 ,如 葛 温烟 道 气 、上升 管 处煤 气 余热 、焦 炭显 热 等 ,在装 炉前 将 配合 煤加 熟 预处 理 ,脱除 煤料 中 的部 分水 分 ,保持 装 炉煤 水分 稳 定在 6 % 左右 ,
2 0 3
1 键 年月 6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贸 i c a l T 易 r a d e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我国是生产和消费大国,焦煤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尤其广泛。

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焦煤产量达到3.88亿吨,消费量达3.84亿吨;2011年更是达到了4.2亿吨,消费量是4.0亿吨,生产和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60%。

但焦化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烟气等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对人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

焦化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影响焦化行业继续向前发展的瓶颈,只有对焦化行业进行技术改革,降低污染消耗,才能实现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炼焦厂配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煤调技术是在焦煤轻度热解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它的操作原理是:将煤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使煤完全干燥脱水,直至其发生轻度热解后再装炉炼焦。

焦煤在经过热预处理后,堆积密度得到提高,同时增加了焦煤在炭化室中的填装量,使得炼焦速度提升,缩短了焦煤的生产周期,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焦炭的质量。

20世纪中期,焦炭生产国开始了工业化试验和推广,但由于科技发展有限,该工艺对设备的要求极高,且工艺过程极为复杂,对配煤技术和焦炉结构的匹配性要求高,由于堆积密度的增加,煤在炼焦过程中不断膨胀,造成很多压力,导致炉墙损坏,减少了焦炉的使用寿命。

还有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与当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相悖,使得该项工艺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现在早已停用。

针对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开发出焦煤预热调湿技术,它的操作原理是:装炉前,利用炼焦过程中残留的余热,将焦煤中部分水分保留在一定值,提高煤的温度,最后完成装煤炼焦过程。

煤一般较干燥,煤调湿的好处就是能将水分控制住,确保煤在入炉后水分稳定。

煤调湿工艺既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截至2010年,日本的焦化厂中,煤调湿装置占据焦炉总数的70.5%,成为主要的炼煤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摘要:煤调湿技术不但可以增加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炼焦时所需的能源,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文对煤调湿这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简介,并阐述了煤调湿技术的几种主要工艺,以及每种工艺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又分析了煤调湿技术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该技术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煤调湿炼焦工艺技术应用
煤调湿技术作为炼焦用煤预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煤调湿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能降低炼焦能耗,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国家鼓励的重点节能环保项目。

此外,该技术还被列入了国家环保部颁布的《钢铁行业焦化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国家工信部于2010年曾下发《关于印发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等4项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煤调湿技术进行推广。

一、煤调湿技术简介
煤调湿技术是基于煤干燥技术发展起来的炼焦煤预处理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

主要是利用焦化厂余热,如高温烟道气、上升管处煤气余热、焦炭显热等,在装炉前将配合煤加热预处理,脱除煤料中的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

煤调湿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

煤调湿有严格的水分控制目标,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且保持水分恒定。

煤预热则要求装炉前尽可能降低入炉煤所含水分。

生产中,将入炉煤加热到200℃以上,尽可能脱除水分,甚至完全脱除,该过程相当于炼焦过程中配合煤在炭化室的初步加热脱水过程。

中国焦化企业和国外焦化企业在20世纪均做过工业化研究。

但该技术实际生产中存在系统设备使用寿命短、操作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焦化行业已基本不采用。

二、煤调湿技术主要工艺中的优缺点解析
煤调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工艺技术
1.导热油煤调湿
导热油煤调湿技术,又称为热煤油煤调湿,属于第一代煤调湿。

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烟道气余热和上升管显热,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进行煤料间接加热,使煤料水分达到目标值。

该工艺技术具有流程复杂、设备多、投资大、操作难度高等不足,目前该工艺技术应用不多。

2.蒸汽煤调湿
蒸汽煤调湿技术属于第二代煤调湿。

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企业内的其它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对煤料间接加热干燥调湿。

目前,多管回转式干燥机有2种结构形式:一种是蒸汽走管内、煤料走管外,这种结构可适应煤料物
多的状况;另一种是蒸汽走管外,煤料走管内。

蒸汽调湿工艺具有设备紧凑、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运转平稳、操作运行费用较低、能量利用率高、处理能力大等优点。

但该技术属于间接换热,存在热利用率低,蒸汽多管回转式干燥机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一次性投资大的缺点。

3.烟道气流化床煤调湿
烟道气流化床煤调湿属于第三代煤调湿技术。

该技术采用的热源是温度为190~300℃的焦炉烟道废气。

在流化床干燥机床层,流化态的原料煤被高温烟道废气加热,进行脱水调湿。

工艺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抽风机、热风炉、流化床干燥机等。

抽风机抽吸焦炉烟道废气,送往流化床干燥机,经袋式除尘器过滤后的废气由抽风机抽送至烟囱外排。

当煤料水分过高或焦炉烟道废气量不足或烟道废气温度过低时,可将抽吸的烟道废气先送入热风炉,提高烟道废气的温度。

烟道气流化床煤调湿技术采用直接加热方式,具有工艺流程更短、热利用效率高、构造简单、投资少、操作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是,因有10%~30%的细煤粉被废气携带排出,所以必须设置庞大的除尘设施。

该工艺只能调湿不能风选,且操作和粒度控制较严,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对易结壁和结块的物料,易产生设备结壁和堵床现象。

4.风动选择分级煤调湿
风动选择分级煤调湿可以被划分为第三代煤调湿技术。

该技术将
气力分级技术应用到焦化领域,使一套装置既有炼焦煤调湿又有粒度分级功能。

气力分级的介质由空气变为焦炉烟道废气,在风力分级调湿机床层上,通过控制热焦炉烟道气的送入进行煤料风力分级调湿,调湿煤由于粒度分级不同被分离并从不同出料口流出,进行不同的处理。

该技术的特点是调湿均匀且有选择性,调湿效果好、快速且高效、安全性好、可靠性高、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

目前工业化应用仍在进一步完善和研究中。

三、煤调湿技术运行良好效果阐述
1.降低炼焦耗热量
采用煤调湿技术后,降低了入炉煤的含水量。

焦炉炭化室成焦过程中,减少了原料煤加热脱水的过程,降低了炼焦煤气消耗。

2.提高焦炉生产能力
装炉煤水分降低,一方面提高炼焦速度,缩短结焦时间;另一方面使得装炉煤的堆密度增加,提高焦炉单孔装煤量,二者共同作用提高焦炉生产能力。

3.改善焦炭质量,降低炼焦成本
煤调湿技术改善结焦过程,加快炼焦煤熔融速度,改善焦炭内部结构,提高焦炭质量,可以在保证焦炭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多配弱黏结煤,降低炼焦原料成本。

4.减少焦化污水产生量
采用煤调湿技术,减少炼焦过程带入炭化室的水分,减少焦化污
水产生,相应减少蒸氨用蒸汽,也减轻了废水处理装置的生产负荷。

5.环保效益显著
装炉煤水分降低,在保持结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火道平均温度降低20~30℃,烟道气中no、含量有所降低,同时,炼焦耗热量降低,减少温室气体 co2排放量。

6.延长焦炉使用寿命
入炉煤料水分的稳定减小了周转时间内炭化室壁的温度波动幅度,利于焦炉操作控制,降低调控频度,有利于延长焦炉寿命。

四、结束语
煤调湿技术能够很好的降低炼焦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总量,并降低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的产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虽然煤调湿技术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是每种工艺都有其优缺点,在今后的发展之中,应该对每种工艺进行再度完善,使其为我国的炼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黄智斌. 焦化第三代煤调
湿技术及其应用[j]. 冶金能源,2010,01:11-13. [2]武荣成,许光文. 焦化过程煤调湿技术发展与应用[j]. 化工进
展,2012,s1:149-153. [3]陈鹏,薛改凤,鲍俊芳,周森林,任玉明.
我国煤调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现状[j]. 武钢技术,2012,05:55-57.
[4]赵爱华. 煤调湿技术在炼焦生产中的应用[j]. 洁净煤技
术,2013,02:66-67-68+73. [5]孙新达. 煤调湿捣固炼焦基本工艺
的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2012,08:175-176. [6]胡新亮. 煤调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j]. 节能与环保,2006,09:3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