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和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合集下载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煤调湿技术是炼焦过程中煤预处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炼焦;煤调湿;技术发展;节能减排随着铁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炉的建模,炼焦比的增加和炼焦比的下降,随着炼焦质量要求的提高,炼焦在高炉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煤炭和炼焦木炭进口价格很高,必须从用炼焦节省的资源来扩大优质煤中所占比例和炼焦木炭粘在较低的混合物炼焦、新工艺和新技术炼焦厂应运而生。

一、煤调湿技术概况煤调湿技术(CMC)是在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

利用焦化的余热,将煤的含水率调整为目标值。

CMC目前在美国、德国、法国和其他13个国家广泛使用。

其中13个是最先进的。

在世界之巅。

到目前为止,CMC已经经过了三代人的发展。

第一代干燥导电油。

传热油吸收焦炉废气和焦炉煤气的敏感热量。

第二代是蒸汽干的。

热源是由干焦蒸汽产生的低压蒸汽,蒸汽是间接加热的,用于在多管干燥器中干燥煤。

第三代流化床。

利用焦炉废气在流化床上的热能,直接将煤转化为混合物。

第三代CMC流化床干燥技术短,设备不足,结构简单。

它们具有以下优点:投资经济、运营成本低、维护方便、面积小、效率高。

二、煤调湿技术对炼焦过程节能减排、增产降耗的作用效果及原理1、减少总焦炭消耗。

每减少1%的含水率,炼焦的热消耗就会减少62MJ/t(干煤)。

采用煤炭调湿技术后,将燃煤水分从10%降至6%,炼焦消费热度约248mj/t(干煤),8.48公斤标煤/t(干煤)。

炼焦能源消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炉中煤的含水率降低,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水分加热和蒸发潜热。

2、提高焦炉生产能力。

从实际意义上讲,煤的含水率从10%下降到6%。

在5%的情况下,焦炉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大约7-11%,这可能取决于窑的类型、窑的条件和操作条件。

焦炭产量的增加是由于调湿后炼焦时间的减少和炉内煤的积累密度的增加。

煤调湿培训教材PPT学习教案

煤调湿培训教材PPT学习教案

稳定焦炉操作;
2、为什么要对炼焦煤进行调湿?(续)
减少1/3焦化废水产生量;
2010年我国焦碳产量达3.8亿吨,根据以上指
标,若煤调湿用于全国大型焦炉(产量按焦碳产量 50%计),每年将节约能耗190万吨标煤,增加焦碳 产量950~1520万吨,增加焦炉煤气产量38~60.8亿 立方(以吨焦产生400Nm3煤气计),减少CO2排放 466.8万吨,减少废水排放1013.7万吨。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质,供热量充足、可调;
• 改变预热介质管路走向,换 热更迅速;
• 循环风管路结构优化,不出 现风管积料、堵塞的情况。
第30页/共90页
(3)除尘的 完善:
• 更换布袋材质;
• 灰仓倾角增大;
• 灰仓料位计重 新定位、选型;
• 灰仓温度计多 点重新定位; 第31页/共90页
(4)干燥机入料端的处理: • 衬板材质的选型,不黏/少
第7页/共90页
3、煤调湿技术实现形式
(1)热媒油方式的煤调湿工艺
用导热油为热媒,通过烟道换热器和上升管换热
器吸收焦炉烟道气和荒煤气显热后温度提高至~
210℃,在多管回转干燥机内与湿煤进行间接热交换
(热媒油走管内,湿煤走管外)。通过调节热媒油
温度、干燥机转数、给煤量等措施使煤料水分达到
目标值。与湿煤换热后的热媒油温度将至~80℃,
(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每三个月进行 一次,准确完整地保存各 种检查
数据,以便对比分析干燥 机可能要产生的故障,为 排除故障做
好准备工作第37。页/共9检0页 查项目及 检查部位如下:
(3)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
煤调湿工艺的润滑分为 油润滑和脂润滑两种类型。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道 废气 、干 熄焦蒸 汽 或其 它低 压蒸 汽等 ,对装 炉 煤进 行 加 热 ,使 其 水 分 降 低 到 5 一 % ,然 后 % 6
再装 入 焦炉 的技术 。 煤 调湿 技术 是 由 日本新 日铁开 发应用 的 ,到 目前共 开发 了三 代技 术 。第一 代是 导热 油干燥 技 术 ,该技 术 利用 导热 油 回收焦 炉上 升管煤 气显 热
的减 排 。 煤 调 湿 ( o lMo tr o t l Ca iue C n o,简 称 s r C MC) 是 焦 化 行 业 节 能 减 排 的重 要 技 术 之 一 ,
进行 间接 加 热 ,19 9 1年在 新 日铁 君 津 厂 建 成 第

套 装置 。第 三代 为 19 9 6年 在 日本 室 兰 焦 化 厂
Jn 2 1 a .0 0
图 1 由图可见 ,水分 为 1% ~1% 的煤料 由湿 。 0 1 煤 料仓送 往两 个室组 成 的流化床 干燥 机 ,煤 料在 气 体分 布板上 由 1 移 向 2室 ,从分 布板进人 的 室
热 风直接 与煤 粒接触 ,对煤料 进行 加热干燥 ,使
节能减排 推 广 应 用
内加 快 C MC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煤 调 湿
Ap ia i ft h r e e a i n CM C e h i ue f r c a pl ton o he t i d g n r to c t c n q o o l
收稿 日期 :0 9—0 2 20 4— 0 黄智斌 (9 0一 ) 高工 ;1 13 广 东省 韶关 市。 17 , 5 22
日本 室 兰焦化 厂 的第三代 煤调 湿工 艺 流程见
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

煤调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煤调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围绕现有焦炉和炼焦生产工艺,开发了一系列提高焦炭质量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其中煤调湿技术越来越被炼焦行业所青睐,煤调湿技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1国内外现状煤调湿(CoalMoistureControl,CMC)是“装炉煤水份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在装炉前去除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

CMC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CMC有严格的水份控制措施,能确保入炉煤水分恒定。

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使入炉煤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

近10年来煤调湿技术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截止2000年10月,在日本现有的15家焦化厂的47组焦炉中,共有28组焦炉采用CMC技术。

日本先后开发了三代煤调湿技术。

第一代是热媒油干燥方式。

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烟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热,然后,在多管回节能环保技术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煤料进行间接加热,从而使煤料干燥。

1983年9月,第一套导热油煤调湿装置在日本大分厂建成投产。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简称NEDO),于1993~1996年在我国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实施的“煤炭调湿设备示范事业”就是这种导热油煤调湿技术。

处理能力140t/h,干燥器入口煤的水分11.0%,干燥器出口煤的水分6.5%,此套系统经调试后,由于多种原因没有顺利运行,现已闲置荒废。

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

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工厂内的其它低压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对煤料间接加热干燥。

这种CMC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日本君津厂和福山厂投产。

目前,在日本运行的CMC绝大多数为此种型式。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摘要:煤调湿技术不但可以增加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炼焦时所需的能源,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文对煤调湿这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简介,并阐述了煤调湿技术的几种主要工艺,以及每种工艺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又分析了煤调湿技术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该技术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煤调湿炼焦工艺技术应用煤调湿技术作为炼焦用煤预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煤调湿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能降低炼焦能耗,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国家鼓励的重点节能环保项目。

此外,该技术还被列入了国家环保部颁布的《钢铁行业焦化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国家工信部于2010年曾下发《关于印发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等4项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煤调湿技术进行推广。

一、煤调湿技术简介煤调湿技术是基于煤干燥技术发展起来的炼焦煤预处理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

主要是利用焦化厂余热,如高温烟道气、上升管处煤气余热、焦炭显热等,在装炉前将配合煤加热预处理,脱除煤料中的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

煤调湿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

煤调湿有严格的水分控制目标,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且保持水分恒定。

煤预热则要求装炉前尽可能降低入炉煤所含水分。

生产中,将入炉煤加热到200℃以上,尽可能脱除水分,甚至完全脱除,该过程相当于炼焦过程中配合煤在炭化室的初步加热脱水过程。

中国焦化企业和国外焦化企业在20世纪均做过工业化研究。

但该技术实际生产中存在系统设备使用寿命短、操作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焦化行业已基本不采用。

二、煤调湿技术主要工艺中的优缺点解析煤调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工艺技术1.导热油煤调湿导热油煤调湿技术,又称为热煤油煤调湿,属于第一代煤调湿。

煤调湿技术

煤调湿技术

煤调湿的基本原理 煤调湿的基本原理
煤调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热能将炼焦 煤料在炼焦炉外进行干燥、脱水将炼焦用 煤入炉的水分控制,从而对入炉煤的水分 进行调节,以控制炼焦能耗量、改善焦炉 操作、提高焦炭质量或扩大粘结性煤用量 的炼焦技术。煤结焦过程中,水分不参与 成焦。煤经过干燥或调湿后,装炉煤水分 降低而且稳定。
煤调湿技术一般工艺流程
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方式。利用导热油 回 收焦炉烟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 热, 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 煤料进行间接加热,从而使煤料干燥(图1)。
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利用干熄焦蒸 汽 发电后的背压汽或工厂内的其它低压蒸汽 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 对煤料间接加热干燥(图2)。
同年宝钢、太钢、攀钢采用以干熄焦发电背 压蒸汽为热源的蒸汽煤调湿技术,其中宝钢1 套煤处理能力 300t/h 的调湿装置于 2008 年 底投入运行,太钢1 套煤处理能力 410t/h 的 调湿装置于 2008年底开始试运行,攀钢和马 钢正在建设煤调湿装置。预计到 2009 年底全 国将有5 套煤调湿装置生产运行,煤处理能 力共计 1490t/h。
冶金三班 2012.04.06
汇报人:刘全友 组 长:虎兴刚 组 员:靖 征 李敬想 李至荣 刘江山 刘

煤调湿技术简介 煤调湿技术的发展概况 煤调湿技术的基本原理 煤调湿技术的主要形式 煤调湿技术的经济效益 煤调湿技术的工艺流程 煤调湿技术的应用现状
煤调湿技术简介
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简称CMC, 煤调湿 是本世纪初炼焦煤资源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 发展起来的,该技术是对20世纪50年代发展 起来的煤干燥工艺的进一步改进,与煤干燥 的区别在于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 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 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 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拳 后 装炉 炼焦 。
煤调 湿 不 同于 煤 预热 和 煤 干 燥 。煤 调 湿有 严 格 的 水分 控 制 目标 , 追 求 最大 限 度地 去 除入 炉煤 水 分 ,而只 是把 水 分稳 定在 相对 低 的水 产,且 保持 水 分恒 定 。煤 预热 则要 求装 炉 前尽 可 能降 低入 炉 煤所 含水 净。生 产 中 ,将 入 炉煤 加 热到 2 0 0 o c以上 ,尽 可 能脱 除 水分 ,甚至 完
该技 术的特点 是调 湿均匀 且有 选择性 ,调 湿效 果好 、快速 且 高效 、 安全 性好 、可 靠性 高 、投 资和 运行 费用 低 、占地面 积小 。 目前工 业化 应 用仍在 进一 步完善 和研 究中 。 三 、煤 调湿 技术运行 良好效 果 阐述
1 . 降 低炼焦 耗热 量 采用 煤调 湿技 术 后 ,降低 了入 炉煤 的 含水 量 。焦炉 炭 化室 成焦 过
处理 。
圭 可 行技 术 指南 ( 试行) 》 ,国家 工信 部 于 2 0 1 0年 曾下 发 《 关 于 印发 钢 炙企业 炼焦 煤调 湿等 4项技术 推广 实施方 案 的通知》,对煤 调湿 技术 进
亍 _ 推广 。


煤调 湿技 术简介
煤 调湿 技术 是 基于 煤干 燥技 术 发展 起 来 的炼焦 煤 预处 理 技术 。煤 周 湿是 “ 装炉 煤 水分 控制 工 艺 ”的简 称 。主 要是 利 用焦 化厂 余热 ,如 葛 温烟 道 气 、上升 管 处煤 气 余热 、焦 炭显 热 等 ,在装 炉前 将 配合 煤加 熟 预处 理 ,脱除 煤料 中 的部 分水 分 ,保持 装 炉煤 水分 稳 定在 6 % 左右 ,
2 0 3
1 键 年月 6
C h 中 i n a 国 C 化 h e m 工贸 i c a l T 易 r a d e

煤调湿工艺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煤调湿工艺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万方数据
1223 年 4 月 第 45 卷 第 1 期
燃 料 与 化 工 "#$% & ’($)*+,% -./+$00$0
!
例,按国内一般焦化厂的原料、产品和动力价格 计算,配套的汽化上升管煤调湿装置产生的节能 与增产效益见表 1。
!
投资回收期及前景
以汽化上升管为主要热源的煤调湿工艺包括上
升管汽化冷却系统、回转换热系统、排湿系统 6 含 烟道废气引出及排湿气除尘 7 、煤输送系统及自动 控制系统。以 1 8 31 孔 9:34 ; <2 型焦炉计算,系 统总投资约 1 522 万元,根据煤调湿装置的经济效 益每年可达 1 522 余万元,因此,该装置在 = 年内 即可收回投资。 我国现有各种焦炉约 = 422 余座,年产焦炭约 => 222 多万 ?,年耗洗精煤 1= 222 多万 ?,如以焦 炉装炉煤含水 =2@ 计,则每年有 1 =22 万 ? 水进入 焦炉, 相当于 1A2 万 ? 标准煤。如采用装炉煤调 湿装置将装炉煤水分降至 >@ ,则每年有 <32 万 ? 水不进入焦炉,可节约炼焦煤约 = =22 万 ?。 总之,这套中国式的煤调湿技术非常适合于我 国焦化厂的新厂建设和老厂改造,具有广阔的市 从表 1 可以看出,煤调湿装置的经济效益每 年可达 1 522 余万元,这些还不包括汽化上升管产 生的蒸汽用于煤调湿外且富余的蒸汽价值,经济 效益非常显著。 场。该工艺存在的不足是汽化上升管的检修不太方 便,有待于今后改进。
"
经济效益分析
参考重钢焦化厂生产数据,依据汽化上升管 F
!
焦炉热平衡
以 3 D 53 孔 E957 F 04 型焦炉为例,采用汽化 上 升 管 F煤 调 湿 技 术 可 以 回 收 荒 煤 气 显 热 332 ?GHE @ ’; 烟道废气显 热 32 ?5HE @ ’。而 应用这 些 余 热 又 足 以 将 含 水 ?42 8C 的 配 合 煤 干 燥 到 >2 8C , 在 无 须 外 供 能 源 情 况 下 达 到 煤 调 湿 的 目 的,见表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技 术 发 展最 为迅 速 。 M
第三代是焦 炉烟道气调湿 , 此工艺 在对第二代 C MC技术实 践和总结的基础上 , 根据具 体 的生产实践 研究 总结而 出 的。该 工艺 的热源是焦炉烟道废气 , 温度 在 2 0~30℃ 。首 先抽风机 0 5 抽 吸焦炉烟道废气 , 送往流化床干燥机 , 经袋 式除尘器 过滤后 的 废气 由抽风机抽送 至烟 囱外排… 。同时设 有热风炉 , 当煤 料水 分过高或焦炉烟道废 气量不 足或烟 道废气 温度过低 时 , 将抽 可
低 , 20 于 0 1年相继停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主流煤调湿工艺方式
第一代 C MC是采 用导热 油干燥 煤。利用 导热 油 回收焦炉 烟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 的显 热 , 然后 , 在多管 回转式 干燥机 中 , 热油 对煤料 进行 间接 加热 , 而使 煤料 干燥 。18 导 从 9 3年 9 月, 第一套导热油煤调湿装置在 日本大分厂建成投产 。“ 日本新 能 源 产业 技 术 开 发 机 构 ” 简 称 N D ) 于 19 ( E O , 9 3~19 在 我 国 96年

14・ 6
广州 化工
2 1 年 3 第 3期 01 9卷
煤 湿 术 的发 展 和 实 际 生产 中 的 问题 调 技
赵 海 军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焦化产业发展部,山西 长治 060 ) 424
摘 要 :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发展过程和我国现有煤调湿技术应用现状, 同时简析了煤调湿技术的优缺点, 以及采用煤调湿
ZHAO Hai一
( oigId s yD vlp e t eat e t S ax L ’nE v omet n r ee p e t o , t. C kn n ut ee m n D p r n , hn i u a n i n na E eg D vl m n C . Ld , r o m r l y o S a x C a gh 0 6 0 C ia h ni h nzi 4 2 4, hn )
1 国 内现 状
2 0世纪 6 0年代煤调湿技术在我国有过较 大的应用和发展 。 鞍钢 、 本钢 、 首钢 、 太钢等焦化厂都 曾进行 过生产性试 验 , 实践 初 期收到一定的增产和节 能效果 。但 由于当时炼 焦技术装备 不够 完善 , 同时对 于煤 干燥 程度 没有 明确 的 目标 值 , 时 出现过 干 有 燥, 以致造成装炉 困难 、 操作不顺 、 故频繁等难题 , 事 因而相继 停 产。究其 主要原因是 , 由于当时国内配套设备不 完善 , 炉装煤 焦 除尘和加煤 除尘环 保不 达标 , 岗位操 作环境 恶 劣 , 粉尘 严重 超 标, 操作人员无 法进 行正 常加煤 和装 煤作业 , 同时 焦油 质量 降
we e s g e t d r u g se . Ke r y wo ds:CMC p o e s o e;fu a ;d yn c i e r c s ;c k l e g s r i g ma h n
焦 炉 人炉 煤 水 分 控 制 ( ol iueC nr ) 术 ( 称煤 调 C a Mo t ot 1技 sr o 简 湿或 C ) MC 是由煤 干燥技术进化而来 , 它是将炼焦煤 料在装炉 前
a v na e n i d a tg s o MC t c n l g e e d s u s d n h t ni n n o r C e h oo p l ai n d a tg sa d d s v n a e f C e h oo w r ic se ,a d t e at t s i u MC tc n l g a p i t a y e o y c o
吸的烟道废气 先送 入热 风炉 , 焦炉 煤气 点火 , 高 炉煤 气燃 用 使 烧, 提高烟道废气 的温度 , 常情况下可不用热风炉补充 热源。 通 流化床干燥机内 的分 布板 是特殊钢 材制作 的筛 板 , 干燥机 的其他部分均可用 普通碳 钢材制 作。在 C MC的几 个部位 上设 置有氧监测仪 , 自动报警 , 以保证生 产安全平稳 ’ 。 这种采用烟道废气的流化 床 C C装 置工艺流程 短 , M 设备少 且结构简单 , 有投 资省 、 具 操作 成本 低 , 于检修 、 便 占地面积小等 优点。煤料 与烟道废 气直接换 热 , 效率 高 , 是 , 但 工艺 过程 中有 大量的细煤粉被废气携带 出, 必须设置庞大的除尘设施 。
技 术需 要 注 意 的问 题 。
关键词 : 煤调湿工艺; 焦炭; 烟道废气; 干燥机
De eo m e to v lp n fCM C c noo y a d Pr blm si t a o c in Te h l g n o e n Ac u lPr du to
中, 蒸汽对煤料间接加热干燥 。这种蒸汽加热 的多管 回转式干 燥机有两种结构型式 : 一种 是蒸 汽走管内、 煤料走管外 , 这种结构 可适应煤料物多的状况 , 还有一种是蒸汽走管外 , 煤料走管 内。
除掉一部分水分 , 并保 持装炉煤 水分稳 定的一项 煤 的预 处理技 术 。C MC技术 以其显著的节能 、 环保 和经济效 益受到普 遍 的重 视, 并得到迅速发展 。 日本 、 国、 国、 罗斯 、 国、 国、 美 德 俄 法 英 南 非等 国都进行 着不 同形式 的煤 调湿 试验 和生 产 , 中, 其 日本 的
Ab t a t s r c :Th v lp n fCMC tc oo y a d t e a p ia in sau n o rc u t r i l n rd e ede e o me to e hn lg n h p lc t tt s i u o n r we esmp y i to uc d,t e o y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