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调湿技术
炼焦新技术

炼焦新技术—煤调湿技术我国现有焦炉生产能力较大,占世界第一位,炼焦煤水分偏高,而且优质炼焦煤日益短缺,围绕现有焦炉和炼焦生产工艺,开发提高焦炭质量和利用炼焦余热的新工艺、新技术是适应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煤调湿技术可降低入炉煤水分,降低炼焦耗热量,增加入炉煤堆密度,提高焦炭质量。
近几年来,煤调湿技术在国内外炼焦行业异军突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煤调湿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使焦炭和化工产品增产11%,提高经济效益;焦炉加热用燃料降低,减少耗热量;焦炭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利用了焦炉余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 ,简称“ CMC ”)技术简述煤调湿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的水分,该技术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使入炉煤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
二、煤调湿的基本原理利用外界热能将入炉煤在焦炉外干燥,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从而控制炼焦耗热量、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焦炭产量或扩大弱粘结性煤的用量。
三、工艺流程及发展煤调湿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水分,并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
煤调湿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开始应用,历经了3 种工艺技术的变革:第一代是热媒油干燥方式;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的流化床装置,设有热风炉,采用焦炉烟道废气或焦炉煤气对其进行加热的干燥方式。
1、第一代煤调湿技术第一代CMC是热煤油干燥方式,其工艺见下图。
热媒油式煤调湿工艺流程图利用热油回收焦炉上升管煤气显热和焦炉烟道气的余热,温度升高到195℃的热油通过干燥机将常温的煤预热到80℃,煤的水分由9%左右降到5.7%,调湿后的煤在运输过程中水分还将降低0.7%,装入煤水分保持在5%±0.7%。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煤调湿技术是炼焦过程中煤预处理的一种技术方法,其特点是工艺相对简单,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和焦炭质量。
简要介绍了煤调湿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关键词:炼焦;煤调湿;技术发展;节能减排随着铁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炉的建模,炼焦比的增加和炼焦比的下降,随着炼焦质量要求的提高,炼焦在高炉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然而,由于缺乏高质量的煤炭和炼焦木炭进口价格很高,必须从用炼焦节省的资源来扩大优质煤中所占比例和炼焦木炭粘在较低的混合物炼焦、新工艺和新技术炼焦厂应运而生。
一、煤调湿技术概况煤调湿技术(CMC)是在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
利用焦化的余热,将煤的含水率调整为目标值。
CMC目前在美国、德国、法国和其他13个国家广泛使用。
其中13个是最先进的。
在世界之巅。
到目前为止,CMC已经经过了三代人的发展。
第一代干燥导电油。
传热油吸收焦炉废气和焦炉煤气的敏感热量。
第二代是蒸汽干的。
热源是由干焦蒸汽产生的低压蒸汽,蒸汽是间接加热的,用于在多管干燥器中干燥煤。
第三代流化床。
利用焦炉废气在流化床上的热能,直接将煤转化为混合物。
第三代CMC流化床干燥技术短,设备不足,结构简单。
它们具有以下优点:投资经济、运营成本低、维护方便、面积小、效率高。
二、煤调湿技术对炼焦过程节能减排、增产降耗的作用效果及原理1、减少总焦炭消耗。
每减少1%的含水率,炼焦的热消耗就会减少62MJ/t(干煤)。
采用煤炭调湿技术后,将燃煤水分从10%降至6%,炼焦消费热度约248mj/t(干煤),8.48公斤标煤/t(干煤)。
炼焦能源消耗的减少主要是由于炉中煤的含水率降低,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水分加热和蒸发潜热。
2、提高焦炉生产能力。
从实际意义上讲,煤的含水率从10%下降到6%。
在5%的情况下,焦炉的生产能力增加了大约7-11%,这可能取决于窑的类型、窑的条件和操作条件。
焦炭产量的增加是由于调湿后炼焦时间的减少和炉内煤的积累密度的增加。
煤调湿介绍资料

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简称“CM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界热能将入炉煤在焦炉外干燥,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从而控制炼焦耗热量、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焦炭产量或扩大弱粘结性煤用量的技术。
随着国内炼焦行业的快速发展,主炼焦煤即焦煤越来越紧缺,因此增大弱粘结煤的配比势在必行。
而CMC技术从工艺以及实际操作经验上,可以解决此问题。
CMC具有以下主要优点:(1)入炉煤堆密度增加据测算,每降低1%的水分,堆密度相应增加1.0~1.5%,从而达到在炭化室有效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多装煤,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按水分降低4%计,可增产4~6%。
(2)焦炉结焦时间缩短每降低1%的水分可以缩短结焦时间为0.5~1.0%,据此可以增加每天的出焦孔数。
因此也能增加焦炭产量。
(3)每降低1%的水分焦炭强度可以增加0.15~0.2%,在保持原来的焦炭强度条件下,可以增加弱粘结煤的配煤比例。
一般情况下,可以增加5~8%的弱粘煤,具体数值要根据生产过程中对煤种进行试验确定。
(4)由于入炉煤水分的降低,可以降低炼焦耗热量,每降低1%的水分可以节省41.8~83.6MJ/t-煤的能源。
(5)由于入炉煤总水分的降低,剩余氨水量降低,可以减少焦化污水的处理量。
CMC工艺流程本流程是基于新日铁研发的最新CMC技术,即利用焦炉烟道废气的余热,通过流动床对入炉煤进行有控制的干燥。
具有节能显著、设备简化等特点。
从粉碎机后胶带输送机运出的湿煤,经卸料器从胶带机上卸下,通过卸料溜槽、异物分离筛,将大块的煤或杂物除掉,然后将湿煤送入湿煤漏斗中,电磁振动给料机均匀地将煤送给流化床干燥机,在干燥机内,湿煤的水分降至7%,其中80~90%的干煤(主要是粗颗粒煤)通过旋转阀被直接送至胶带输送机上,其余10~20%的干煤(主要是细煤粉)随干燥废气送至布袋除尘器,从布袋除尘器收集下来的粉煤,其水分约2%,为抑制扬尘,用混碾机将粉煤和焦油(可含焦油渣)混合,然后与从干燥机来出来的煤汇合经胶带输送机送入煤塔。
煤调湿技术的应用优点

( 1 ) 施 工前 检查 施工 现 场通道 的安全 可靠性 。
煤 调 湿 技 术 的 应 用 优 点
煤 调湿 是装 炉 煤 水 分 控 制技 术 的简 称 , 是 一 种 同配煤 条件 下 , 由于 入炉 煤堆 密度 的增 加 , 焦 炭 质量 指 标也 会相 应 提 高 , M 。 提高 1 . 0 % ~1 . 5 %, M 。 提 高 0 . 5 % ~ 0 . 8 %, 焦 炭反 应 后 强度 可 以提 高 1 % ~
3% 。
炼 焦用煤 的 预处 理 技 术 , 将 煤 料 在装 炉前 利 用 直 接
或 间接热 源加 热 干 燥 去 除 一部 分 水 分 , 使 水 分 稳 定 在 相对低 的水 平 ( 约 6 %) , 然 后 装 炉 炼 焦 。采 用 煤 调 湿技术 优 点 :
1 . 降 低 炼 焦 总 能 耗
4 . 弱黏 结性 煤 配入 比例增 加
由于采 用煤 调湿 工艺 , 装 炉煤 堆密 度增 加 , 焦 炭 质 量 会提 高 。在保 证 焦 炭 质 量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最 多 可增 加弱 黏 结 煤 8 % ~1 0 %, 从 而 降低 炼 焦 生 产 成 本, 同时 , 可 以保护 我 国有 限的炼 焦煤 资源 。 5 . 可 以减 少炼 焦废 水 采用 煤 调 湿 工 艺 后 , 煤 料 带 人 的 水 分 可 减 少 8 % ~1 0 %, 减 少企 业 的污 水 处 理 成 本 , 是 焦 化 企 业 降低 废水 排 放 的主要 工艺技 术 。 煤调 湿技 术作 为炼 焦工 序 中的一 种 入炉煤 预 处
( 摘 自《 中 国钢 铁 新 闻 网) ) 2 0 1 7— 0 4—2 1 0 9 : 1 7 : 0 0)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道 废气 、干 熄焦蒸 汽 或其 它低 压蒸 汽等 ,对装 炉 煤进 行 加 热 ,使 其 水 分 降 低 到 5 一 % ,然 后 % 6
再装 入 焦炉 的技术 。 煤 调湿 技术 是 由 日本新 日铁开 发应用 的 ,到 目前共 开发 了三 代技 术 。第一 代是 导热 油干燥 技 术 ,该技 术 利用 导热 油 回收焦 炉上 升管煤 气显 热
的减 排 。 煤 调 湿 ( o lMo tr o t l Ca iue C n o,简 称 s r C MC) 是 焦 化 行 业 节 能 减 排 的重 要 技 术 之 一 ,
进行 间接 加 热 ,19 9 1年在 新 日铁 君 津 厂 建 成 第
一
套 装置 。第 三代 为 19 9 6年 在 日本 室 兰 焦 化 厂
Jn 2 1 a .0 0
图 1 由图可见 ,水分 为 1% ~1% 的煤料 由湿 。 0 1 煤 料仓送 往两 个室组 成 的流化床 干燥 机 ,煤 料在 气 体分 布板上 由 1 移 向 2室 ,从分 布板进人 的 室
热 风直接 与煤 粒接触 ,对煤料 进行 加热干燥 ,使
节能减排 推 广 应 用
内加 快 C MC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煤 调 湿
Ap ia i ft h r e e a i n CM C e h i ue f r c a pl ton o he t i d g n r to c t c n q o o l
收稿 日期 :0 9—0 2 20 4— 0 黄智斌 (9 0一 ) 高工 ;1 13 广 东省 韶关 市。 17 , 5 22
日本 室 兰焦化 厂 的第三代 煤调 湿工 艺 流程见
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
焦化行业煤调湿技术(CMC)的应用

超 过 8 ℃。过 干燥 和温度 过 高 , 导致 粉 煤 的轻 5 会
质 可燃 组分 挥发 , 既增 加安全 隐患 , 又会 造成 不必
量降 至 5 , 使 8 5 Mt a的水 不 进 人焦 炉 , % 则 .0 / 不
要 的 浪费 , 同时对后 续 焦炉生 产产 生不 良影 响 。
1 煤 调 湿 的 意 义
项 参 数 、 绕 节 能 降耗 、 洁 生 产 和 长 周 期 运 行 稳 定 的 基 础 上 , 荐 蒸 汽 回 转 干 燥 机 煤 调 湿技 术 为 目前 围 清 推
国 内钢 铁 焦化 企 业 主 流 的 节 能 降 耗 技 术 。
关 键 词 蒸汽 回转 干 燥 机 中图 分 类 号 T 0 15 Q 5.
大; 防止干燥 过程 中的粉尘爆 炸 ; 干燥后 粉煤 的湿 含 量控 制在 6 5 ± . % ; . % 0 5 干燥 后粉 煤 的温度 不
洗精煤 约 3 0 。我 国焦化 厂炼 焦 煤 含水 量 普遍 3 Mt
偏高 , 年平 均含水 在 1 % 左 右 。如 果 焦炉 煤 含水 1
以 1% 计 , 0 则就 有 1 Mt a的水 进 入 焦 炉 。这些 7 / 水 在 焦炉 中汽化 要 消耗 的能 量 相 当 于 2 2 Mt a .3 / 标 准煤 。如 果采 用装 炉 C MC装置 , 将焦 炉煤 含水
仅 降低 了炼 焦耗 热 量 , 装 炉煤 含 水 量 降 低还 提 且
高 了装 炉煤 的堆 密 度 , 利 于 提 高焦 炉 质 量 和产 有
量 , 有极 大 的经济效 益 。 具
2 煤 调 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运 行 效 果
研究 数 据 显 示 , 1 每 %水 分 在 于燥 装 置 内脱 除的 热 耗 量 为 4 k/ g 在 焦 炉 内 的 热 耗 量 为 2Jk ,
煤调湿技术核心及创新点

项目名称
煤调湿
起止时间
2008.4.15
技术领域
炼焦
本项目研发人数
6
技术来源
自主研发
研发经费
总预算
(万元)
2000
研发经费近3年总支出
(万元)
1650
其中
第一年
420
第二年
380
第三年
850
立项目的
及组织
实施方式
(限400字)
针对领域科技前沿,定位企业所需,由总经理组织牵头,技术部成立专项组开发
技术核心
及创新点
(限400字)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分稳定在6%左右。
相比第一代的热媒油干燥方式,第二代的蒸汽干燥方式及第三代的刮板式流化床方式的煤调湿工艺,大连重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双层单体振动流化及多级瀑流流化”,更智能、更节能环保、单位时间处理能力更高。
取得的
阶段性成果
(限400字)
项目编号;RD ...
主要技术优点如下;
1.节能;新工艺的热源充分采用焦炉烟道气的余热,在不增加热源的条件下处理湿煤达到要求的湿度。
2.清洁环保;煤调湿后含有较低的水分,在大距离输送和装煤过程中,细粉煤会“飞扬”,新工艺在调湿煤出口设有自动调节装置能有效控制细煤粉飞扬。
3.智能;新工艺的调湿煤处理能力可大幅度调节,煤含水量自动检测调节,烟道气引入温度,调湿通过速度,出口湿度监测均连锁自动调节。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

关于炼焦工业中的煤调湿技术小议摘要:煤调湿技术不但可以增加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可以减少炼焦时所需的能源,从而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本文对煤调湿这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简介,并阐述了煤调湿技术的几种主要工艺,以及每种工艺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又分析了煤调湿技术在炼焦工业中的应用效果。
以期该技术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得到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煤调湿炼焦工艺技术应用煤调湿技术作为炼焦用煤预处理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煤调湿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焦炉生产能力和焦炭产品质量,还能降低炼焦能耗,有利于保护环境,是国家鼓励的重点节能环保项目。
此外,该技术还被列入了国家环保部颁布的《钢铁行业焦化工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国家工信部于2010年曾下发《关于印发钢铁企业炼焦煤调湿等4项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对煤调湿技术进行推广。
一、煤调湿技术简介煤调湿技术是基于煤干燥技术发展起来的炼焦煤预处理技术。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
主要是利用焦化厂余热,如高温烟道气、上升管处煤气余热、焦炭显热等,在装炉前将配合煤加热预处理,脱除煤料中的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稳定在6%左右,然后装炉炼焦。
煤调湿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
煤调湿有严格的水分控制目标,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且保持水分恒定。
煤预热则要求装炉前尽可能降低入炉煤所含水分。
生产中,将入炉煤加热到200℃以上,尽可能脱除水分,甚至完全脱除,该过程相当于炼焦过程中配合煤在炭化室的初步加热脱水过程。
中国焦化企业和国外焦化企业在20世纪均做过工业化研究。
但该技术实际生产中存在系统设备使用寿命短、操作难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焦化行业已基本不采用。
二、煤调湿技术主要工艺中的优缺点解析煤调湿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工艺技术1.导热油煤调湿导热油煤调湿技术,又称为热煤油煤调湿,属于第一代煤调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 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炭产量约 10000 万吨,其中炼焦煤水分含量超过9.5% 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焦炭产量9000 ~9200 万 吨,已拥有煤调湿装置 5 套(含在建),采 用煤调湿焦炭产量约 770 万吨,仅占 8.5%。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6、煤料水分稳定在6%的水平上,使得煤料 的堆密度和干馏速度稳定,这非常有益于 改善焦炉的操作状态,有利于焦炉的降耗 高产。 7、煤料水分的稳定可保持焦炉操作的稳定, 有利于焦炉延长寿命。
煤调湿技术的工艺流程
目前煤调湿技术在日本发展得最快,使用的 最为广泛。在2000年1O月,当时日本 的15 家焦化厂的47组焦炉中,共有28组焦 炉采用 了煤调湿技术。日本先后开发了三代 煤调湿 技术 l3 J。
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的流化床装置,设有 热风炉。 流化床式煤调湿大部分是采用焦炉 烟道废气或焦 炉煤气或高炉煤气燃烧废气为 热媒,对其进行加 热干燥。热废气与湿煤在 流化床上直接换热,湿 煤被干燥(图3)。
煤调湿技术的应用现状
我国应用煤调湿技术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中 期,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 (NEDO )在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实施 煤炭调湿设备示范工程,当时因技术、设 计、设备及施工、操作等多方原因,该装 置仅断断续续运行了两年多就停产至今。 2007 年10 月,济钢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套 煤调湿装置投入运行,煤处理能力 300t/h 。
3 .焦炉烟道气为热源(简称流化床煤调 湿或烟道气煤调湿) 利用焦炉烟道气作为热源,通过流化床干 燥机将湿煤进行直接加热干燥,控制装炉 煤水分。
煤调湿 煤调湿技术经济效益
1、采用CMC技术后,煤料含水量每降低1%, 炼焦耗热量就降低62.0MJ/t(干煤)。当煤 料水分从11%下降至6%时,炼焦耗热量相当 于节省了11%。 11% 2、装炉煤水分降低,还可以提高炼焦速度, 缩短结焦时间,改善焦炭质量。含水9%~11 %的装炉煤经干燥调湿后水分降低为5%~ 6.5%时,装炉煤的堆密度增加,约提高6.9%, 结焦时间约缩短4% ,两项效果可使焦炉生 产能力提高11%左右。
⑵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低压蒸汽或工厂 其他低压蒸汽为热源的蒸汽管回转干燥工艺法, 该方法在日本福山厂、千叶厂、韩国浦项等冶 金焦化企业得到大面积普及。 ⑶利用焦炉烟气的流化床干燥工艺,该工艺 于1996年10月在日本北海制铁(株)室兰厂投 产,处理能力为120t/h。 其中蒸汽管回转干燥工艺法应用最为广泛。
冶金三班 2012.组 员:靖 征 李敬想 李至荣 刘江山 刘
猛
煤调湿技术简介 煤调湿技术的发展概况 煤调湿技术的基本原理 煤调湿技术的主要形式 煤调湿技术的经济效益 煤调湿技术的工艺流程 煤调湿技术的应用现状
煤调湿技术简介
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简称CMC, 煤调湿 是本世纪初炼焦煤资源和能源紧缺的情况下 发展起来的,该技术是对20世纪50年代发展 起来的煤干燥工艺的进一步改进,与煤干燥 的区别在于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 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 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 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
煤调湿技术一般工艺流程
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方式。利用导热油 回 收焦炉烟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 热, 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 煤料进行间接加热,从而使煤料干燥(图1)。
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利用干熄焦蒸 汽 发电后的背压汽或工厂内的其它低压蒸汽 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蒸汽 对煤料间接加热干燥(图2)。
同年宝钢、太钢、攀钢采用以干熄焦发电背 压蒸汽为热源的蒸汽煤调湿技术,其中宝钢1 套煤处理能力 300t/h 的调湿装置于 2008 年 底投入运行,太钢1 套煤处理能力 410t/h 的 调湿装置于 2008年底开始试运行,攀钢和马 钢正在建设煤调湿装置。预计到 2009 年底全 国将有5 套煤调湿装置生产运行,煤处理能 力共计 1490t/h。
3、改善焦炭质量,其中DI15150可提高 1%~1.5%,Sar提高1%~3%;在保证焦炭质量 不变的情况下,可多配弱粘结煤8%~10%。 4、煤料水分降低可减少1/3的剩余氨水量,相 应减少剩余氨水蒸氨用蒸汽1/3,同时也减轻了 废水处理装置的生产负荷。 5、减少温室效应,平均每吨入炉煤可减少约 35.8kg的CO2排放量。干馏热量单耗约降低 340MJ/t煤。节约能量扣除干燥机加热蒸汽单耗 后为180MJ/t煤 。
由于焦炉在正常操作下的单位时间内供 热量是稳定的,一定量煤的结焦热是一 定的,所以装炉煤水分稳定有利于焦炉 操作稳定,避免焦炭不熟或过火;装炉 煤水分降低,使炭化室中心的煤料和焦 饼中心温度在100℃左右的停留时间缩短, 从而可以缩短结焦时间、提高加热速度、 减少炼焦耗热量。
装炉煤水分降低到6%以下时,煤颗粒表面 的水膜变的不完整,表面掌力降低;水分越 低,水膜越少越不完整,表面张力也就越低。 同时,由于煤颗粒表面水膜阻碍煤颗粒间的 相对位移,所以,煤干燥或调湿后装炉使得 流动性改善,煤颗粒间的间隙容易相互填满, 于是装炉煤密度增大。装炉煤密度增大和结 焦速度加快可使焦炉生产能力提高,改善焦 炭质量或者多用高挥发分弱粘结性煤炼焦。
煤调湿的基本原理 煤调湿的基本原理
煤调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外加热能将炼焦 煤料在炼焦炉外进行干燥、脱水将炼焦用 煤入炉的水分控制,从而对入炉煤的水分 进行调节,以控制炼焦能耗量、改善焦炉 操作、提高焦炭质量或扩大粘结性煤用量 的炼焦技术。煤结焦过程中,水分不参与 成焦。煤经过干燥或调湿后,装炉煤水分 降低而且稳定。
煤调湿技术的主要形式 煤调湿技术的主要形式
1.导热油为热源(简称导热油煤调湿) 导热油为热载体,通过换热器吸收焦炉烟道气和荒 煤气显热后,温度升高至~210℃,在多管回转式干 燥机内,对湿煤进行间接加热干燥,控制装炉煤水 分。 2.蒸汽为热源(简称蒸汽煤调湿) 利用干熄焦蒸汽发电后的背压汽或企业内其它低压 蒸汽作为热源,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对湿煤间 接加热干燥,控制装炉煤水分。这种蒸汽加热的多 管回转式干燥机,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蒸汽在 管内、煤料在管外;另一种是煤料在管内,蒸汽在 管外。
煤调湿发展概况
CMC技术始于日本,日本是一个能源短缺国 家,节能是其基本国策,为降低冶金炼焦的能耗, 日本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焦炉CMC装置技 术的开发和应用,先后开发的CMC技术有: ⑴利用焦炉烟气预热加热煤油的热煤油间接加 热多管式回转干燥工艺法,日本大分厂就是采用 该工艺。1996年重庆钢铁公司从日本新日铁公司 引进一套120万吨/年热煤油间接加热回转干燥工 艺法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