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煤调湿技术的改进

合集下载

267-paper-建设中的宝钢COREX 3000在技术上的主要进步

267-paper-建设中的宝钢COREX 3000在技术上的主要进步

建设中的宝钢COREX 3000在技术上的主要改进孙逸文田广亚闵通宏(宝钢集团浦东钢铁有限公司搬迁工程指挥部)周渝生李维国钱晖甘菲芳(上海宝钢研究院)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宝钢罗泾COREX 3000概况及其在技术上的主要改进。

COREX是目前唯一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熔融还原炼铁工艺,先后发展出了C1000、C2000、C3000三个系列,在充分吸取C1000、C2000的设计、生产经验教训及高炉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设中的宝钢集团浦东钢铁有限公司搬迁工程COREX 3000在炉体、耐材、炉体冷却系统以及布料装置等方面的设计上作了大量改进,设计产能也由C2000的80万吨扩大到了C3000的150万吨;同时结合罗泾工程本身特点,宝钢正在COREX煤气、粉矿、粉煤有效利用等方面展开技术研发,以实现整个工艺流程的优化,力求在技术经济指标、作业率、炉役寿命等方面比C2000有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COREX、熔融还原、粉煤利用、粉矿利用1.前言根据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址的要求,宝钢决定将卢浦大桥下的浦东钢铁公司搬迁到宝山罗泾地区,浦钢搬迁罗泾工程采用了目前最成熟、最环保的COREX 熔融还原绿色炼铁新工艺技术取代浦钢原有的落后的化铁炼钢工艺,解决热铁水的供应问题。

熔融还原输出的剩余煤气除用于钢厂自用燃料外,将有效地梯级循环利用。

首家采用COREX 3000 型炼铁设备是宝钢非高炉炼铁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机遇,宝钢将在消化吸收COREX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的非高炉炼铁新技术,宝钢将把罗泾建成非高炉炼铁新工艺的研发基地。

本文简要介绍了宝钢罗泾COREX 3000概况及其在技术上的主要改进。

2.宝钢罗泾COREX 3000概况罗泾工程是宝钢集团的精品基地,坐落在上海市最北端长江边的罗泾煤码头旁,占地约3.2平方公里,整个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生产规模200万吨坯,主要产品为特种中厚板。

一期建设一座COREX C-3000炉并预留了将来发展为FINEX 的接口, 包括煤干燥设施、粉煤利用、矿槽/煤槽及上料设施、COREX C-3000炉本体、煤气清洗系统、渣、铁系统、铸铁机、水处理系统等、煤气用作工厂自用燃料及CCPP发电机组。

炼焦新技术

炼焦新技术

炼焦新技术—煤调湿技术我国现有焦炉生产能力较大,占世界第一位,炼焦煤水分偏高,而且优质炼焦煤日益短缺,围绕现有焦炉和炼焦生产工艺,开发提高焦炭质量和利用炼焦余热的新工艺、新技术是适应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煤调湿技术可降低入炉煤水分,降低炼焦耗热量,增加入炉煤堆密度,提高焦炭质量。

近几年来,煤调湿技术在国内外炼焦行业异军突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究其原因是煤调湿技术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使焦炭和化工产品增产11%,提高经济效益;焦炉加热用燃料降低,减少耗热量;焦炭质量得到提高;充分利用了焦炉余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煤调湿(Coal Moisture Control ,简称“ CMC ”)技术简述煤调湿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的水分,该技术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的水分,而只把水分稳定在相对低的水平,既可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的困难,使入炉煤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

二、煤调湿的基本原理利用外界热能将入炉煤在焦炉外干燥,控制入炉煤的水分,从而控制炼焦耗热量、改善焦炉操作、提高焦炭产量或扩大弱粘结性煤的用量。

三、工艺流程及发展煤调湿技术通过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水分,并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

煤调湿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日本开始应用,历经了3 种工艺技术的变革:第一代是热媒油干燥方式;第二代是蒸汽干燥方式;第三代是最新一代的流化床装置,设有热风炉,采用焦炉烟道废气或焦炉煤气对其进行加热的干燥方式。

1、第一代煤调湿技术第一代CMC是热煤油干燥方式,其工艺见下图。

热媒油式煤调湿工艺流程图利用热油回收焦炉上升管煤气显热和焦炉烟道气的余热,温度升高到195℃的热油通过干燥机将常温的煤预热到80℃,煤的水分由9%左右降到5.7%,调湿后的煤在运输过程中水分还将降低0.7%,装入煤水分保持在5%±0.7%。

煤调湿培训教材

煤调湿培训教材

Max.71000m3/h
附 转运站除尘 属 煤塔除尘
11267m3/h×3、20344 m3/h 24982 m3/h×2
4、原设计存在的问题
(1)系统氧含量超标、波动,存在安 全隐患。
主要受载气介质、系统漏风、操作 参数影响。
载气:空气,含氧21%; 系统漏风:干燥机入料端、干燥机
出料箱、除尘灰仓排灰部;
3、煤调湿技术实现形式 (5)其他形式的煤调湿工艺
中山多层圆盘立式干燥机工艺
君津回转管式干燥机工艺
3、煤调湿技术实现形式 (5)其他形式的煤调湿工艺
本钢流化床-选择粉碎结合煤干燥工艺 湘钢直立管气流式煤干燥工艺
二、宝钢的煤调湿工艺
1、原STD工艺流 程及布置
7
6
1
5
4
3
2
宝钢煤调湿平面布置图
A、灰斗倾角 偏小。
B、灰仓料位 计选型不当。
C、旋转卸灰 阀及排灰螺旋 排灰能力偏小。
(5)干燥机入料端易黏料堵塞
主要原因为:
湿煤料在上宽下窄的溜槽内易黏附;
入料端充氮接入口位置设置不合理, 间歇性、大流量充氮影响料流顺利通 过;
堵溜检测器不适用于高温、高湿的 工况,频繁误报警。
巡检6次/D 巡检6次/D 巡检3次 /W
①确认出料
(2)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准 确完整地保存各种检查
数据,以便对比分析干燥机可能要产 生的故障,为排除故障做
好准备工作。检查项目及检查部位如 下:
A、 检查下列各点的径向跳动 进料侧密封 ②出料侧密封 ③螺旋加
料器的喂料轴
STD+I煤调湿技术
宝钢股份公司炼铁厂
目录
一、煤调湿工艺技术及其发展 二、宝钢煤调湿工艺 三、煤调湿设备及其维护 四、宝钢煤调湿控制系统及其

煤调湿技术的应用优点

煤调湿技术的应用优点
得 到有 效遏 制 , 保 证 了高 炉安 全生 产和 炉缸 长寿 。
( 1 ) 施 工前 检查 施工 现 场通道 的安全 可靠性 。
煤 调 湿 技 术 的 应 用 优 点
煤 调湿 是装 炉 煤 水 分 控 制技 术 的简 称 , 是 一 种 同配煤 条件 下 , 由于 入炉 煤堆 密度 的增 加 , 焦 炭 质量 指 标也 会相 应 提 高 , M 。 提高 1 . 0 % ~1 . 5 %, M 。 提 高 0 . 5 % ~ 0 . 8 %, 焦 炭反 应 后 强度 可 以提 高 1 % ~
3% 。
炼 焦用煤 的 预处 理 技 术 , 将 煤 料 在装 炉前 利 用 直 接
或 间接热 源加 热 干 燥 去 除 一部 分 水 分 , 使 水 分 稳 定 在 相对低 的水 平 ( 约 6 %) , 然 后 装 炉 炼 焦 。采 用 煤 调 湿技术 优 点 :
1 . 降 低 炼 焦 总 能 耗
4 . 弱黏 结性 煤 配入 比例增 加
由于采 用煤 调湿 工艺 , 装 炉煤 堆密 度增 加 , 焦 炭 质 量 会提 高 。在保 证 焦 炭 质 量 不 变 的情 况 下 , 最 多 可增 加弱 黏 结 煤 8 % ~1 0 %, 从 而 降低 炼 焦 生 产 成 本, 同时 , 可 以保护 我 国有 限的炼 焦煤 资源 。 5 . 可 以减 少炼 焦废 水 采用 煤 调 湿 工 艺 后 , 煤 料 带 人 的 水 分 可 减 少 8 % ~1 0 %, 减 少企 业 的污 水 处 理 成 本 , 是 焦 化 企 业 降低 废水 排 放 的主要 工艺技 术 。 煤调 湿技 术作 为炼 焦工 序 中的一 种 入炉煤 预 处
( 摘 自《 中 国钢 铁 新 闻 网) ) 2 0 1 7— 0 4—2 1 0 9 : 1 7 : 0 0)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焦化第三代煤调湿技术及其应用

道 废气 、干 熄焦蒸 汽 或其 它低 压蒸 汽等 ,对装 炉 煤进 行 加 热 ,使 其 水 分 降 低 到 5 一 % ,然 后 % 6
再装 入 焦炉 的技术 。 煤 调湿 技术 是 由 日本新 日铁开 发应用 的 ,到 目前共 开发 了三 代技 术 。第一 代是 导热 油干燥 技 术 ,该技 术 利用 导热 油 回收焦 炉上 升管煤 气显 热
的减 排 。 煤 调 湿 ( o lMo tr o t l Ca iue C n o,简 称 s r C MC) 是 焦 化 行 业 节 能 减 排 的重 要 技 术 之 一 ,
进行 间接 加 热 ,19 9 1年在 新 日铁 君 津 厂 建 成 第

套 装置 。第 三代 为 19 9 6年 在 日本 室 兰 焦 化 厂
Jn 2 1 a .0 0
图 1 由图可见 ,水分 为 1% ~1% 的煤料 由湿 。 0 1 煤 料仓送 往两 个室组 成 的流化床 干燥 机 ,煤 料在 气 体分 布板上 由 1 移 向 2室 ,从分 布板进人 的 室
热 风直接 与煤 粒接触 ,对煤料 进行 加热干燥 ,使
节能减排 推 广 应 用
内加 快 C MC技 术 的推 广 应 用 。 关 键 词 煤 调 湿
Ap ia i ft h r e e a i n CM C e h i ue f r c a pl ton o he t i d g n r to c t c n q o o l
收稿 日期 :0 9—0 2 20 4— 0 黄智斌 (9 0一 ) 高工 ;1 13 广 东省 韶关 市。 17 , 5 22
日本 室 兰焦化 厂 的第三代 煤调 湿工 艺 流程见
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金

煤调湿技术核心及创新点

煤调湿技术核心及创新点
二、企业研究开发项目情况表(近3年执行的项目,按单一项目填报)
项目名称
煤调湿
起止时间
2008.4.15
技术领域
炼焦
本项目研发人数
6
技术来源
自主研发
研发经费
总预算
(万元)
2000
研发经费近3年总支出
(万元)
1650
其中
第一年
420
第二年
380
第三年
850
立项目的
及组织
实施方式
(限400字)
针对领域科技前沿,定位企业所需,由总经理组织牵头,技术部成立专项组开发
技术核心
及创新点
(限400字)
“煤调湿”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分稳定在6%左右。
相比第一代的热媒油干燥方式,第二代的蒸汽干燥方式及第三代的刮板式流化床方式的煤调湿工艺,大连重矿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双层单体振动流化及多级瀑流流化”,更智能、更节能环保、单位时间处理能力更高。
取得的
阶段性成果
(限400字)
项目编号;RD ...
主要技术优点如下;
1.节能;新工艺的热源充分采用焦炉烟道气的余热,在不增加热源的条件下处理湿煤达到要求的湿度。
2.清洁环保;煤调湿后含有较低的水分,在大距离输送和装煤过程中,细粉煤会“飞扬”,新工艺在调湿煤出口设有自动调节装置能有效控制细煤粉飞扬。
3.智能;新工艺的调湿煤处理能力可大幅度调节,煤含水量自动检测调节,烟道气引入温度,调湿通过速度,出口湿度监测均连锁自动调节。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

浅谈炼焦厂的配煤调湿工艺我国是生产和消费大国,焦煤在我国的使用范围尤其广泛。

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焦煤产量达到3.88亿吨,消费量达3.84亿吨;2011年更是达到了4.2亿吨,消费量是4.0亿吨,生产和消费量稳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总量的60%。

但焦化行业是一个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焦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烟气等污染物,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对人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性。

焦化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影响焦化行业继续向前发展的瓶颈,只有对焦化行业进行技术改革,降低污染消耗,才能实现焦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炼焦厂配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煤调技术是在焦煤轻度热解预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它的操作原理是:将煤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使煤完全干燥脱水,直至其发生轻度热解后再装炉炼焦。

焦煤在经过热预处理后,堆积密度得到提高,同时增加了焦煤在炭化室中的填装量,使得炼焦速度提升,缩短了焦煤的生产周期,达到增产的效果,同时还提高了焦炭的质量。

20世纪中期,焦炭生产国开始了工业化试验和推广,但由于科技发展有限,该工艺对设备的要求极高,且工艺过程极为复杂,对配煤技术和焦炉结构的匹配性要求高,由于堆积密度的增加,煤在炼焦过程中不断膨胀,造成很多压力,导致炉墙损坏,减少了焦炉的使用寿命。

还有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与当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相悖,使得该项工艺技术使用受到限制,现在早已停用。

针对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开发出焦煤预热调湿技术,它的操作原理是:装炉前,利用炼焦过程中残留的余热,将焦煤中部分水分保留在一定值,提高煤的温度,最后完成装煤炼焦过程。

煤一般较干燥,煤调湿的好处就是能将水分控制住,确保煤在入炉后水分稳定。

煤调湿工艺既操作简单,节能环保,又能创造经济效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截至2010年,日本的焦化厂中,煤调湿装置占据焦炉总数的70.5%,成为主要的炼煤方式。

煤调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煤调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煤调湿技术及存在的问题
胡新亮
【期刊名称】《节能与环保》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近些年来,围绕现有焦炉和炼焦生产工艺,开发了一系列提高焦炭质量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其中煤调湿技术越来越被炼焦行业所青睐,煤调湿技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总页数】2页(P31-32)
【作者】胡新亮
【作者单位】济钢技术中心,山东,济南,2501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3
【相关文献】
1.炼焦工序中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J], 庞克亮;王超;朱庆庙;武吉;刘冬杰
2.煤调湿技术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J], 高冰;李玉庚;陈鹏;孔德文
3.煤调湿工艺技术及变频控制浅析 [J], 金闯;申世武
4.焦化过程煤调湿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J], 李健伟
5.煤调湿技术的应用优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燃料与化工 Fuel&Chemical Processes Jan.2015 

Vo1.46 NO.1 

宝钢煤调湿技术的改进 程乐意 张福行 李良华 (宝钢股份公司炼铁厂,上海 201900) 摘要:对煤调湿技术在宝钢的完善从工艺和设备方面进行了介绍,对改进后的煤调湿投运后出现的新问题及对 策进行了论述,采取对策后,煤调湿的运转率提高,干燥机非正常停机次数减少,实现了蒸汽凝液的全量回收,杜绝 了布袋结露积灰现象。 关键词:煤调湿;进料螺旋;干燥机;完善 中图分类号:TQ520.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3709(2015)01~0016—03 

Improvement of coal moisture control in Baosteel Cheng Leyi Zhang Fuxing Li Lianghua(Iron—making Plant of Baosteel Co.,Ltd.,Shanghai 2019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improvement of coal moisture control in Baosteel from the as‘ pects of process and equipment.New problems were found after the improved coal moisture control technology was put into operation,and accordingly measures were taken to solve the problems.After- wards the running rate of equipment increased,abnormal shutdown of dryer decreased,steam conden— sate was completely recovered,and dust deposition in bag was avoided. Key words:Coal moisture control;Spiral feeding;Dryer;Improvement 

宝钢拥有2条煤调湿产线,其中一期煤调湿于 2008年4月年投产,对应于4座6m焦炉,四期煤调 湿于2012年10月年投产,对应于2座7m焦炉。 2套煤调湿装置的处理能力均为330t/h(湿基),一 期煤调湿系统在国内是第1家投产,投产后出现了 一些问题,因此四期煤调湿在工艺及设备设计时均 进行了改进。本文重点对四期煤调湿系统工艺和设 备优化情况、投产后出现的新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 行分析及论述。 1工艺和设备优化情况 1.1 工艺 与一期煤调湿工艺流程相比,四期煤调湿做了 较大改进,工艺流程更加简洁,更便于控制,并可提 高煤调湿工序的稳定性。 1.1.1烟道气系统 一期煤调湿系统的载气原设计为预热空气 (120 ̄C),投产后发现干燥机系统的氧含量超标,达 到16%左右,同时干燥机除尘的袋室温度也达不到 85℃以上的控制要求,因此造成除尘布袋结露积灰 收稿日期:2014—08—02 作者简介:程乐意(1963一),男,工程师 甚至阴燃,干燥机系统存在燃爆风险。后将焦炉烟 道气引入载气系统,替代预热空气作为载气,主要是 利用烟道气高温惰性的性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四期煤调湿在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取消 了鼓风机系统,即不再保留预热空气作为载气的设 计。取消了循环风机系统,即不再利用循环风机作 为提高干燥机除尘袋室温度的手段。同时将进入煤 调湿系统的烟道气分为两路,一路作为载气进入干 燥机进料端,一路接人干燥机废气排出管道,加热废 气,通过控制烟道气的混入量,使混合后的废气温度 达到85℃以上后,再送入干燥机除尘器,确保干燥 机除尘袋室温度在控制范围。在干燥机除尘出口管 道上设置了粉尘浓度在线检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控 烟气粉尘浓度,从而可预测除尘布袋的泄漏情况,保 证除尘效果,并提高系统安全性能。工艺流程见 图1。 1.1.2冷凝水系统 

一期煤调湿蒸汽冷凝水原设计进入三期干熄焦 纯水槽,但由于温度太高和铁离子超标问题,一直未 实现,后来虽经加联氨的处理,但水质仍达到要求, 2015年1月 第46卷第1期 燃料与化工 

Fuel&Chemical Processes 17 

仅是将部分冷凝水回收至清循环水系统,造成水资 源的浪费。 

图l 优化后的煤调湿工艺流程 四期煤调湿凝液系统增加了板式换热器,凝液 与清循环水换热后将120 ̄C的冷凝水温度冷却至 40%,输送管线的管道、阀门、泵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最后冷凝水送至四期干熄焦纯水槽,实现了冷凝水 的零外排。在凝液罐后管道上设置了浊度仪,在线 检测冷凝水浊度,当冷凝水浊度超过5TU时,冷凝 水排污阀自动打开排污,可避免不合格的冷凝水进 入纯水槽,影响干熄焦的给水水质。 1.2 设备 1.2.1增设异物分离网 一期煤调湿系统开工后出现换热管被异物砸 坏、干燥机进料端漏料等问题,严重影响煤调湿运转 率和现场环境。检修时发现,干燥机内部有石块、麻 绳等杂物,由于干燥机内部密布297根换热管,进入 干燥机的杂物不能排出,有的卡在换热管之间,有的 随筒体旋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掉落砸击换热管,进入 的硬质异物造成干燥机换热管被砸坏,进入的麻绳、 电线、塑料编织袋等杂物造成干燥机出料箱的漏料。 四期煤调湿系统中增设了异物分离网,将煤料 中的杂物在进入干燥机之前有效去除,经过1年多 的实践检验,效果良好,换热管被异物砸坏的情况未 再发生,干燥机内的麻绳等异物基本没有,干燥机出 料箱未发现漏料现象。 1.2.2中转站除尘系统 

一期煤调湿输送系统共设置了6套转运站除 尘,除尘器型式均为脉冲袋室除尘器,除尘器滤料采 用覆膜防静电涤纶针刺毡材质,但投产1周左右均 不能正常使用,主要原因为:煤料在经过干燥机加热 以后,物料温度约在60 ̄C左右,输送过程中不断有 蒸汽逸散,经过转运站时,蒸汽随粉尘一起被抽入布 袋除尘器,造成除尘器结露,布袋被尘泥堵死,失去 除尘效果。 根据一期转运站除尘运转实绩,四期转运站除 尘重点解决了进入除尘器的烟气温度问题。对进入 除尘的烟气管道及除尘系统均进行伴热(16kg蒸 汽)并保温,投产至今除尘器运行良好,未发生布袋 被尘泥堵死的情况。 1.2.3干燥机本体 一期煤调湿=F燥机自投产以来发生过2次金属 软管爆裂事故,既影响正常生产,也造成较大的安全 隐患,同时发现干燥机热效率较低,蒸汽消耗较大。 事后分析发现,干燥机的结构存在缺陷,与设备设计 及制造厂家进行 『.多次探讨,对四期煤调湿干燥机 做了如下改进。 1)汽室结构的优化。蒸汽进入与凝液排出分 室,蒸汽与凝液互不影响,凝液排出顺畅、及时,换热 效率提高。 2)凝液导出结构优化。将金属软管缩短,蒸汽 进入部位改到旋转接头上部,凝液排出仍在旋转接 头下部,由“一进两出”改为“两进两出”的形式,如 此布置提高了金属软管、旋转接头部位的结构强度, 凝液导出更顺畅,消除了水击现象,系统更安全。 3)出料端内圈换热管优化。一期煤调湿出料 端换热管与气室间胀焊连接,强度低,硬质物件进入 干燥机后易造成换热管损坏、泄漏。四期煤调湿干 燥机内圈换热管在出料箱部位加保护性套管,即使 异物进入也不宜造成换热管的损坏。 4)不凝气管结构的优化。一期煤调湿不凝气 管呈直角结构,管短,热胀冷缩余地小,297根不凝 气管经常泄漏,影响换热,频繁停机检修,影响煤调 湿系统运转率。四期煤调湿不凝气管改为双直角n 绕管,增加了热胀冷缩余量。四期煤调湿自开工以 来,从未发生不凝气管泄漏的问题。 5)出料端挡板和密封优化。一期煤调湿出料 口导流/挡料板短,出料箱采用鱼鳞片结构密封,煤 粉进入密封部位,造成鱼鳞片撑开或损坏,导致煤料 大量泄漏。四期煤调湿出料口导流/挡料板加长,改 用填料挤压密封,避免了煤料泄漏,系统密封性提 高。 6)挡轮系统优化。一期煤调湿干燥机只设后 挡轮,挡轮受力大,挡轮轴承多次受力损坏,难于检 修。四期煤调湿增设1枚前挡轮,前后共2组挡轮, 使单枚挡轮受力减轻,降低挡轮系统故障,提高系统 安全系数,同时便=f挡轮的检修。 7)润滑系统优化。一期煤调湿润滑系统稀油、 l8 燃料与化工 Fuel&Chemical Processes Jan.2015 

Vo1.46 N0.1 

干油分开,通过管路循环使用,管路易堵塞,油脂外 溢,现场环境差。四期煤调湿增设齿圈接油盘、齿圈 轴承和托轮集油槽、回收管路及阀门,减少油脂外 溢,改善现场环境,油脂可降级回收使用。 2新问题及对策 2.1干燥机除尘 2.1.1干燥机除尘腐蚀 与一期煤调湿干燥机除尘相比,四期在除尘器 入口管道上增加了烟道气冲人口,其目的是提高干 燥机除尘袋室温度,防止袋室结露,同时还可降低系 统氧含量。2013年6月,发现除尘排气筒有冒灰现 象,在开仓检查更换布袋过程中,发现除尘箱体、龙 骨、支撑梁腐蚀严重,腐蚀严重处剥蚀达近1mm,布 袋上部材质脆化,灰仓及布袋下部情况正常。 2.1.2腐蚀原因及对策 烟道气属酸性气体,酸性气体在气态时不会对 设备产生腐蚀,一旦变成液体则会产生腐蚀。在除 尘箱体顶部发现有结露的痕迹,其原因为:四期煤调 湿除尘顶部未设置保温,该部位也无温度检测,从现 象推断,烟道气进入箱体后存在结露情况,所以造成 除尘器上部出现腐蚀情况,下部有保温、伴热措施, 也有温度检测装置,所以除尘器下部情况正常。 对除尘器腐蚀部位采取除锈、打磨、防腐处理, 顶部增加了保温措施,进入除尘的烟道气流量也进 行了控制(4 000m /h以下),2013年8月开仓检查 时情况正常。 2.2进料螺旋 2.2.1进料螺旋堵料 2013年10月8日,发现进料螺旋处异音,停机 检查确认进料螺旋电机、减速机移位,将进料螺旋退 出后发现螺旋的第1片桨叶已变形,干燥机进料端 积煤堵料。 2.2.2堵料原因及对策 2013年l0月8日,上海遭遇百年一遇的大雨, 造成煤料水分异常升高,操作上虽然采取了增加蒸 汽流量的措施,但高水分的煤料进入干燥机以后,在 干燥机进料端部位,受干燥机结构及安装角度的影 响,水分不能迅速蒸发,物料逐渐堆积造成堵料,最 终导致进料螺旋超负荷。同时,自2008年宝钢增设 煤调湿工艺以来,即使在设备冷态试车及动维护时, 甚至有不加蒸汽、直接加入湿煤的情况,也没有出现 过类似故障,因此,进料螺旋的电流没有设置连锁, 造成进料螺旋电流异常升高后没有保护性停机。 事后对设备及操作均进行了完善,增加了进料 螺旋电流连锁条件,52A高报,60A高高报(2s后停 机),提高了设备的本质化安全水平。操作方面,要 求今后碰到类似天气时,干燥机处理量要尽量保持 平稳,蒸汽加入量需达到平时的1.5倍左右,并密切 关注进料螺旋电流情况,出现电流异常升高情况时, 继续增大蒸汽通入量或减少煤料加入量,如仍无法 控制,则干燥机停机,视煤塔料位情况改送湿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