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阅读考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北省九地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 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 (二)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1~2题 14分)1. 学校开展“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活动,请你阅读展板的内容,回答问题。

读史使人(míng zhì),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shàn biàn):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íng zhì)____________②(shàn biàn)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逻辑_____________②相宜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伦”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音序检字法检索,应先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

(4)下列句子中的“但”字,与原文中“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的“但”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钢琴艺术的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技法的进步,但“炫技”是手段,根本目的是要满足听众的听觉感受和心理需求。

B. 辽阔的草原上,但见麦浪随风起伏,如翻滚的波涛。

C. 但凡有一点希望,也不能放弃,必须努力争取。

D. 中秋佳节,街头的灯光打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字样,传递着国人内心的期盼与美好。

【答案】(1)①. 明智②. 善辩(2)①. luó jí ②. xiāng yí(3)①. L ②. lun (4)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新高考广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语文12月模拟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广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语文12月模拟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附答案解析

新高考广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语文12月模拟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广东省2021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质检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

召见,嘉纳之。

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カ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岂惟风俗颓悍,抑武备空虛所致。

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

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拔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底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诏委以规画。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カ,卒不能夺。

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幹旋事貲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惶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萱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

弃疾尝同朱熹游式夷山,赋《九曲棹歌》,惠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

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

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成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香幕至三鼓不绝声。

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徳祐初,材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①草窃:草寇。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D.弃疾普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结束试卷及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结束试卷及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结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寥落(liáo luò)悲切(bēi qiē)惨淡(cǎn dàn)滞留(zhìliú)B. 静谧(jìng mì)慰藉(wèi jiè)接踵而至(jiē zhǒng ér zhì)没落(mò luò)C. 踌躇(chóu chú)堵塞(dǔ sè)接济(jiē jì)恬静(tiánjìng)D. 暮气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朝气蓬勃(zhāo xìng péng táo)强作解人(qiǎng zuò jiě rén)言不及义(yán bù jí yì)答案:C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珠圆玉润B. 倾筐倒庋C. 计日程功D. 兢兢业业答案:A3. 下列诗句,属于《静夜思》的一项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A二、填空题1. 《新闻两则》中《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写于______年。

《开国大典》的作者是______,他的另一篇著名作品是《______》。

答案:,1935年,董狐笔,白杨礼赞2. 下面这句话出自《大自然的语言》,其中“大自然的语言”是指______:答案:声音3. 下面这句话出自《<化石>序言》,其中“<化石>”的作者是______:答案:贾兰坡三、文言文阅读《答谢中书书》【南朝梁】陶弘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浙江地区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浙江地区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浙江地区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浙江地区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课外阅读(2022春·浙江金华·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翁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①。

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②而揶揄③之。

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

”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

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

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④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

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⑤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节选自《子不语》)【注释】①堵:墙。

②睨:斜着眼睛看。

③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④晚生:年轻人。

⑤纵:放开。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只写词义。

方法借鉴文言语句字词释义课内迁移法:“老人徐徐负蒜而归”中的“徐”,根据《卖油翁》中“徐以勺酌油沥之”的“徐”,可理解为“慢慢地”的意思旁睨而揶揄之睨:①_______成语推断法:“咳嗽不绝声”的“绝”,可依据成语“滔滔不绝”中的“绝”推测为“停,停止”的意思。

但见杨双膝跪地但:②________语境推断法:“能以一死成君之名”中的“名”,根据前文“垂死之年”和后文“死亦何怨”可推断,“名”是“名声”的意思。

卒不肯告人姓氏卒:③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3.“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中的杨二相公与《卖油翁》中陈尧咨的共同特点是(1)________。

掘港小学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掘港小学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沉默(mò)静谧(mì)精湛(zhàn)B. 突兀(wù)窥视(kuī)悠闲(xián)C. 沧桑(cāng)油润(rùn)沸腾(fèi)D. 神秘(mí)沉淀(diàn)潮湿(shī)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优秀,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B. 我对他的成绩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平时很懒。

C.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已经看完了两遍。

D. 因为天气太冷,所以我们决定在家里看电影。

3. 下列词语中,与“心旷神怡”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心满意足B. 欣喜若狂C. 心驰神往D. 意气风发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像一座金山,充满了宝藏。

B. 他跑得像一阵风。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

5.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是: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6. 下列成语中,与“有备无患”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未雨绸缪B. 亡羊补牢C. 防微杜渐D. 随遇而安7.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灵巧洒脱慷慨B. 拖延竭尽雕刻C. 崭新妙手回旋D. 索引端庄振奋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后的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桥梁。

B. 树叶在风中翩翩起舞。

C. 那朵花笑得像太阳。

D. 雪花飘飘,像鹅毛一样轻。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一阵风。

B. 那本书厚得像砖头。

C. 这个苹果又大又红。

D. 雪花飘飘,像鹅毛一样轻。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我已经看完了两遍。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含答案解析)七年级语文期末课外现代文阅读复考点梳理:1.把握文章的线索,概括中心事件;2.分析人物形象;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特色,进行鉴赏和评价;5.运用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

一)老师像渡工,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渡工》,赞扬渡工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

渡工表示,自己不能离开渡口,要一直为更多的人服务。

老师对这篇作文进行了评阅,只批了一个“阅”字。

第二天,老师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你眼中的老师》,但有一名学生却交了一篇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作文,老师没有批改,只买了一箱蜡烛。

十多年后,一位工程师来到这个地方,邀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指出工程师还应该邀请老师的老师。

在上,老师和渡工的故事得以重温。

问题:1.选文主要记叙了老师像渡工,学生写了一篇赞扬渡工的作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目《你眼中的老师》,以及十多年后工程师来到这个地方邀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的故事。

2.文中⑦中"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的含义是学生交了一篇与前一天一模一样的作文。

3.在文中第八段中,老师没有签字,只是去了供销站买了一箱蜡烛。

这表明老师可能正在经历一些困难,需要节约开支。

4.在文中第十段中,"老师的老师"指的是老师的前辈或导师。

老师这样称呼他可能是出于尊重和感激之情。

5.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工程师拉电闸,点蜡烛的用意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人们更加放松和享受聚会的时光。

6.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与儿子剥豆比赛的故事,通过这个小小的比赛,母亲教育儿子要有自信,要经历失败和成功,并且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

文章表达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挫折和伤痛的认可和尊重。

四)一位老人在繁华马路上守候,偶尔会拦住行人,塞给他们一些东西,然后微笑着离开。

深夜回到俱乐部,告诉负责人已经发放了奖金。

原来俱乐部委派专家守候一天,确认快乐的人会得到奖金,而老人确认的快乐人只有22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季末试题及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季末试题及答案详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季末试题及答案详

一、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文章一:《乌鸦喝水》
乌鸦口渴了,飞到一口井边去喝水。

它试了试,乌鸦的嘴巴够不着水面。

乌鸦觉得很头疼,它又想到了一个办法,它把一块石头扔到井里,水面就升高了。

它又试了试,这一次,乌鸦的嘴巴正好够着水面了。

乌鸦开心地喝了一口水,就飞走了。

1. 乌鸦为什么觉得头疼?
2. 乌鸦是如何解决喝水问题的?
3. 乌鸦最后的心情如何?
文章二:《小猪的家》
小猪有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它的家在一个小山坡上,周围有很
多花草树木。

每天,小猪都会给自己的家打扫卫生,它很喜欢自己
的家。

有一天,一只大灰狼来到了小猪的家门口,想吃掉小猪。


猪吓得大声喊救命,它的邻居们听到后都来帮助小猪。

它们一起合力,把大灰狼赶跑了。

从那以后,小猪更珍惜自己的家,它觉得自
己的家最安全、最温暖。

4. 小猪为什么喜欢自己的家?
5. 小猪的邻居们是如何帮助它的?
6. 小猪对自己的家有什么感受?
1. 乌鸦觉得头疼是因为它的嘴巴够不着水面。

2. 乌鸦解决喝水问题的方法是把一块石头扔进井里,使水面升高,然后就够着水面了。

3. 乌鸦最后感到开心。

4. 小猪喜欢自己的家是因为它漂亮,并且周围有很多花草树木。

5. 小猪的邻居们听到它的呼救后,一起合力赶跑了大灰狼。

6. 小猪对自己的家感到最安全、最温暖。

北京市丰台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北京市丰台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北京市丰台区-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A卷)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丰台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联考高二语文(A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无误的一组是(2分)A.迤逦(yǐlǐ)喝彩锱铢必较(zī)没精打采B.怂恿(sóngyǒng)簪笏叨陪鲤对(tāo)清泌肺腑C.瘦削(xiāo)央浼乳臭未干(xiù)鬼鬼崇崇D.拮据(jù)绵密一蹴而就(cù)哀声叹气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阿Q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的,更重要的是他反映了那个时代国民精神的一些弊病。

②屈原披头散发,形容枯槁,神情悲怆,他于汨罗江畔,放不下故国热土和自己永远挚爱的人民。

.③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爱的嫩芽是细弱的,长起来的时候,它强大无比,所以必须精心呵护。

A.原形.留连.只要/就B.原型.留连.只有/才C.原形.留恋.只要/就D.原型.留恋.只有/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郝老师热爱教育、工作负责,对班上的事情,锱铢必较,深受学生喜爱。

.B.及时的反馈、正确的引导,可以让民意得到良好的疏通,长此以往,民意与立法互动的渠道将更通畅,各种民意诉求的表达也将更趋理性。

.C.小鸣在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上的独唱,细腻婉转,回肠荡气,被评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

.D.阔别二十余载的我们,竟然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萍水相逢,这真是一大乐事啊!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作者分别是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

B.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属于诗文之序。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饮酒赋诗,诗篇多了,就由在场的人作序,叙其缘起。

C.晦,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朔,则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阅读考试题及答案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

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一个中年男子长叹了一声……有几个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了。

人越聚越多。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声音洪亮:“一大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不知怎么的,两个争吵的小伙子一下子松开了手。

老大爷站在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面的,别停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地加快。

一会儿,小街畅通无阻,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2、文章记叙的时间是 ,地点是,主要人物是,事件是。

3、文中的“小溪”是指,“大石头”是指。

4、下列句子应该填表在文中哪一空白处
A:“唉!小街太窄了!” B:“喂!快走啊!”C:“急死
人了!”
5、小溪又响起欢歌的原因是。

6、题目“疏通”有两层意思:一是;二是说人们的思想要疏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