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8.1 力 弹力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8.1力弹力_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8.1力——弹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测量以及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弹力的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弹力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弹力的测量方法。
3.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弹簧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什么是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讲解弹力的概念,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弹力的本质。
3. 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弹力的存在和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如弹簧门、弹簧床等,让学生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力的种类:1. 弹力弹力的概念: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原因:1. 物体内部的弹性形变弹力的测量:1. 弹簧测力计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 弹簧门2. 弹簧床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弹力,并记录下来。
3.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弹力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能够测量弹力的大小,并能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弹力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讲解弹力产生原因时,可以结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更深入的解释。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
欢迎访问《8.1力弹力》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单位
2.明确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3.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4.认识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二、导学流程
活动一:力是什么
1.思考:我们以前是如何认识力的?能举几个有力
存在的例子吗?
2.观察图8-1,感受力的存在,可以自己亲身体会
一下
3.举两个物体对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例子、
4.总结力的概念:称为力
5.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有个物体,其中,一个是,另一个是
6.在图8-1中,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活动二:形变和弹力
1.观察图8-2,总结:叫形变,
叫弹性形变
2.叫弹力,、、
都属于弹力.
活动三:弹簧测力计
1.动手做图8-3、8-4实验,并总结: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就,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2.结论: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物体的形变就
活动三:力的测量
1.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2.观察图8-5中的弹簧测力计,它是由构成,最大测量值是N,分度值是N
3.图8-6中,是正确的,其余的错在哪里?
4.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4.阅读文中的信息快递,总结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5.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的重力,并记下读数
活动六:弹性势能
1.观察图,体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2.叫弹性势能,列举弹性势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拥有帝国一切,皆有可能。
欢迎访问。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8.1力 弹力》学案

课题8.1力弹力时间年月日,周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主备【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4)通过观察,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重点】知道测量力的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量程和分度值。
【难点】探究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要点1】什么是力〖活动〗(5)观察课本第44页图8-1,你能感受到力的存在吗?(6)人能产生力的作用,物体可以吗?观察下列各图有没力的作用?〖总结〗1、力是对的作用。
2、只要有力的作用发生,就一定会涉及到个物体〖活动〗下列情景中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1、熊猫把竹枝吊弯了施力物体:受力物体:2、竹枝把熊猫吊起来了施力物体:受力物体:3、书对桌子的压力施力物体:受力物体:4、桌子支持着书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思考〗1、两个物体不接触,能否产生力的作用?举例说明2、两个物体接触了,是否一定产生力的作用?举例说明【要点2】形变和弹力〖活动〗手按气球、手压弹簧、手拉橡皮筋〖现象〗〖总结〗〖活动〗当你在拉长橡皮筋或压缩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跳水比赛跳板被运动员压弯后,会怎样?〖总结〗〖活动〗压塑料尺,用力越大,尺的弯曲程度越拉弹簧或橡皮筋,用力越大,弹簧或橡皮筋伸长得越用力一直将橡皮筋拉长下去,你会看到什么现象?〖总结〗【要点3】力的测量〖活动〗观察弹簧测力计1、力的单位:符号:2、弹簧测力计原理:3、构造:4、使用方法:(1)了解,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2)观察(3)校零:(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要沿着观察时,视线〖注意〗1、未挂物体前应轻轻来回拉动几次秤钩,防止弹簧指针卡在外壳上。
2、一定要在弹性限度内使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 弹力学案(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弹力学案(新版)苏科版8、1 力弹力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3、组织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学习过程】1、新课引入思考:为什么郭靖弯弓射雕,一箭双雕的镜头。
弓为何能将箭射得很远?二、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1、活动:利用自己的笔袋动一动手,你认为哪些操作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小结〗物理学中,把称为力、只要有力的发生,就一定会涉及________个物体、一个是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说一说:图中哪些是施力物体?哪些是受力物体?(b)铲车举起重物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a)运动员举起杠铃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c)狗拉雪橇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d)火车头拉车厢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_____________(二)形变和弹力1、用手拉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变化?用手捏橡皮泥,橡皮泥有什么变化?用手压气球,排球有什么变化?得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叫形变;那么,松手后又有什么不同?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那么该物体所发生的形变叫做_______________、2、在压塑料尺,拉弹簧时,你的手有什么感觉?事实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____________,这个力叫做弹力、、等属于弹力、只有发生_____________的物体才产生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三)弹性形变和外力的关系活动:观察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压塑料尺的力越大,塑料尺的弯曲程度越(大或小)(2)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或短)由此可见: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_________(大或小)、进一步实验得出结论:,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8.1力弹力我的教案设计意图是以培养学生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理解为目标,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知道弹力是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2.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弹簧、橡皮筋、小球、尺子等。
四、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会恢复原状?3. 讲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
4. 讲解弹力的产生: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5. 演示弹力的产生:用手挤压橡皮筋,松开手后,橡皮筋会弹回原状,产生弹力。
6. 学生操作:学生自己用手挤压小球,观察小球的形变和恢复情况,感受弹力的作用。
7. 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力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和作用。
2. 活动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力的产生条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存在和弹力的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弹力的应用,如弹簧床、弹簧门等,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概念是理解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让孩子们用手挤压弹簧,观察弹簧的形变和恢复情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我的口吻写文档,内容至少包括:一、设计意图。
指出本节课成的设计方式、思路和活动的目的;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活动过程,详细列明每个过程的细节;六、活动重难点;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要求整体文档要包含适当的实践情景引入、随堂练习,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内容2000字以内,不要带任何的解释和说明,不要带,直接输出完成后的内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力弹力学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弹力。
在正式开始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和弹力有关的现象呢?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实验探究、讲解演示、练习巩固的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的计算方法。
难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橡皮筋,钩码。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
我将弹簧固定在墙上,然后用钩码拉伸弹簧,同学们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力的大小。
2. 实验探究3. 讲解演示现在,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弹力的概念。
弹力是指物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弹簧的弹力。
弹簧的弹力计算公式为 F=kx,其中 F 表示弹力,k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 表示弹簧的形变量。
4. 练习巩固六、活动重难点1. 弹力的产生条件:物体发生形变。
2. 弹力的计算方法:F=kx。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弹力,如橡皮筋的弹力,并尝试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1力弹力—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

8.1 力弹力—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弹力的概念,以及弹力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我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并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说出弹力的定义,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够分辨出弹力和其他力的不同,并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一些弹力的教具,如弹簧、橡皮筋等,以及一些学具,如尺子、记录本等。
第一步,我会通过一个弹簧实验来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弹簧在被拉伸和压缩时的弹力。
第二步,我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弹力的实验,如拉伸橡皮筋、压缩弹簧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弹力的存在。
第三步,我会向学生解释弹力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物体会产生弹力。
第四步,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弹力的实践练习,如用尺子测量弹簧的弹力,用记录本记录实验结果等,让学生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我会对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巩固,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在这堂课中,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对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实验中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需要在以后的课堂中进行改进和加强。
拓展延伸:除了课堂上的实验和练习,我还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进行一些弹力的实践活动,如用弹簧制作一个测力计,用橡皮筋制作一个弹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弹力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这堂课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弹力的概念是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弹力是什么,以及它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力弹力-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力弹力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介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弹力的概念:介绍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 弹力的产生条件:介绍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弹力的方向:介绍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弹力的大小:介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弹力的作用点:介绍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掌握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3. 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弹力的方向和大小。
2. 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泡沫球、尺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泡沫球,观察泡沫球产生的力。
2. 概念讲解: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 产生条件讲解:直接接触并且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产生的条件。
4. 方向讲解: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5. 大小讲解: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6. 作用点讲解: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
7. 例题讲解: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弹簧的弹力。
8. 随堂练习:用尺子测量物体形变的大小,计算弹力的大小。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力的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的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弹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形变部分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3)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4)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8.1力 弹力
导学目标:
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二产生的力。
3.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认识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4、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5、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自主学习】
一、力的概念
力是 对 的作用。
我们经常用字母 表示力。
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1、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存在 物体,力 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单独一个物体 产生力的作用。
2、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存在 物体和 物体。
3、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 存在的。
三、形变和弹力
1、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2、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 ,这种形变称为 。
3、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做 。
我们常说的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 。
四、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符号为 。
你托起 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N 。
【合作探究】
五、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弹簧的伸长就 。
2、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如右图为两种弹簧测力计构造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⑴使用前:观察测力计的 、 和 ;若指针不指在“0”
刻线处,应 ; 还要来回拉动,检查是否存在 ;
⑵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的轴线方向与测力计计受力方向 。
⑶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
注意: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 内.
六、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 。